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多省明確「殭屍企業」清理任務 前2月工業利潤大漲原因何在?

編者按:清理處置「殭屍企業」是今年去產能工作中的「牛鼻子」工程。目前至少已有14個省份明確了今年清理「殭屍企業」任務清單。

導讀:

多省份明確任務清單 「殭屍企業」清理加速

清理「殭屍企業」應細化分類盤活資源

國家統計局:三因素拉升1-2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

前兩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創近6年新高 黑色系暴漲是主因

前2月工業利潤大漲信號幾何?

多省份明確任務清單 「殭屍企業」清理加速

清理處置「殭屍企業」是今年去產能工作中的「牛鼻子」工程。《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至少已有14個省份明確了今年清理「殭屍企業」任務清單,但在處置「殭屍企業」的過程中,多地普遍遇到了人員安置壓力大、資金籌措渠道單一等障礙,如何確定「殭屍企業」,各地參考標準也不一致,相關方面亟待採取措施破解難題,保障「殭屍企業」處置工作平穩推進。

清理「殭屍企業」成多省工作重點

多地公布了去年處置「殭屍企業」成績單,業績亮眼。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吉林、河北、山東、浙江、廣東等14個地方明確提出處置「殭屍企業」。

武漢江南集團是由武漢第二棉紡織廠組建成立的一家國有紡織企業,在冊職工為1465人。截至2015年底,公司負債8.9億元,凈資產為-3360多萬元,陷入經營困難、財務狀況惡化局面。

去年,託管武漢市數十家國有工業企業的武漢市工業控股集團,對下屬包括江南集團在內的3家「殭屍企業」進行清理處置。江南集團將紡織主業及其有效資產組建並轉移至新企業,與另一家知名紡織國企裕大華集團重組,並將1000名職工分流至新企業,由此完成「殭屍企業」的輔業剝離與人員安置,從而實現新生。

近期,多地公布去年處置「殭屍企業」成績單。據統計,廣東國有關停類「殭屍企業」實現市場出清2394戶,浙江處置555家「殭屍企業」,山東125家省管「殭屍企業」實現退出。在老工業基地遼寧,去年關閉了39處煤礦和近20戶鋼鐵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在今年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吉林、河北、山東、浙江、廣東等14個地方明確提出處置「殭屍企業」。其中,一些地方還列出處置「殭屍企業」的具體數量目標。

比如,河北計劃完成4家鋼鐵「殭屍企業」出清;浙江省完成處置300家「殭屍企業」。山東省在去年處置完成第一批125家的基礎上,計劃在2017年完成處置的第二批 「殭屍企業」124戶。湖南今年要完成省級層面「殭屍企業」清理任務的50%。

處置「殭屍企業」,也成為各地國資系統今年的工作重點。據統計,2016年北京市屬國有企業共退出「殭屍企業」55戶,妥善分流安置職工1998人。北京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北京市將加快退出「殭屍企業」,重點退出長期虧損扭虧無望、吊銷營業執照及四級以下管理失控的企業,目標是完成50戶以上「殭屍企業」的退出。

湖北省計劃今年內力爭退出剩餘30家省屬國資「殭屍企業」,實現省屬國資「殭屍企業」全部退出。負責省屬「殭屍企業」處置的湖北省宏泰託管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傑表示,從去年到現在,宏泰已註銷20家省屬國資「殭屍企業」,通過資產劃撥、整合、合作處置、拍賣處置等多種途徑,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針對「殭屍企業」的不同狀況,湖北省採取掛牌轉讓一批、關閉註銷一批、兼并重組一批等不同方式完成清理處置。比如,對常年虧損、資產質量差的華聯楚天、糖酒副食品公司等多家企業,採取掛牌轉讓;對主業清晰、運營能力較強的理化測試中心、省輕工院等企業,通過股權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管理層持股等方式進行兼并重組。

多地處置界定標準不一

在處置過程中,如何確定「殭屍企業」,各地參考標準不一。如何進一步進行更科學的分類,是「殭屍企業」處置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所謂「殭屍企業」,是指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中央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企業。

「殭屍企業」的一大危害在於不斷消耗財政、金融資源。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扭虧無望、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的「殭屍企業」禁止作為市場化債轉股的對象。

各地在處置過程中,紛紛強調「止血」。河北明確規定,停止對「殭屍企業」的各種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浙江要求,對「破產清算類」企業各級政府要停止各種財政補貼和不同形式的保護;湖北規定,停止對「殭屍企業」的財政補貼,停止對「殭屍企業」續貸。

記者調查發現,現實中,各地界定、排查「殭屍企業」過程中,普遍強調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標準。有的地方相對簡明,比如山東按照連續三年虧損且扭虧無望、已經停產停業或半停產、資不抵債喪失造血功能的標準界定「殭屍企業」。

有的參考標準相對較多,比如湖北規定符合以下兩條以上的即是「殭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造成停產半年以上或半停產1年以上;資產負債率高且連續虧損3年及以上;主要靠政府補貼或銀行續貸等方式維持生產經營;長期欠薪、欠稅、欠息、欠費。

還有的地方對「殭屍企業」進一步分類,比如廣東、河北等地把國有「殭屍企業」分為關停企業和特困企業兩種類型,並分別列出具體參考標準。

多位專家認為,在經濟運行複雜多變情況下,每家企業特點情況都不一樣,在具體實踐中要做大量綜合研判,動態地科學把握。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清理「殭屍企業」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在堅定不移地推進過程中,需要注意新舊動能相結合,不能刮「清退風」,要積極穩妥地重組整合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在這個過程中,合理甄別、科學準確分類非常關鍵。

記者採訪發現,為更準確掌握「殭屍企業」情況,目前,一些地方已在探索建立動態監測新機制。廣西提出建立「殭屍企業」資料庫,廣東將對「殭屍企業」進行逐年滾動排查,實施動態管理。

李錦說,當前亟待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作為去產能的重點領域,去年以來鋼鐵、煤炭價格回升,在鋼鐵行業扭虧、煤炭行業盈利的情況下,如果按照企業是否虧損的標準來衡量,可能讓一些原本列入「殭屍」範疇的企業又「活過來」。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處置難度較大的「殭屍企業」,主要集中在國企。現在「殭屍企業」處理的大體思路是分類處置、因企施策,但國企改革分類還比較粗糙,總體上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地方上有的分為公益類、特殊功能類和競爭類。國企分類還有調整完善的空間,如何進一步進行更科學的分類,是「殭屍企業」處置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清理退出過程困難重重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些地方在處置「殭屍企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今年的去產能任務中,各地處置「殭屍企業」的壓力依然很大,主要集中在:

——職工安置壓力大。目前,各地採取內部安置、外部轉崗、解除勞動合同、扶持創業等多種方式分流職工。但值得注意的是,依然有很多「殭屍企業」在安置職工過程中存在困難,一些勞動技能弱、年齡偏大的職工二次就業安置很困難。

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表示,目前經濟形勢導致很多行業不景氣,分流員工不容易找到新的工作,這給處置「殭屍企業」增添了新的困難。

一些地方在處置「殭屍企業」過程中還遇到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山東省高院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多數企業在申請破產之前就長期拖欠職工工資和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金,破產財產不能全額兌現職工的欠發工資、養老保險等勞動債權。記者了解到,根據《社會保險法》,退休人員應該交由社會管理,但因種種原因,一些「殭屍企業」一直承擔著這一沉重的社會管理職責,拖累企業退出步伐。

——資金籌措渠道窄。一些地方負責人表示,在處置「殭屍企業」過程中,資金缺口成為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武漢市工業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該集團共處置3家「殭屍企業」,涉及職工安置1900餘人。處置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錢從哪兒來的問題。他介紹,這三家「殭屍企業」安置職工資金支出為1.3億元,此前5年集團為這三家企業輸血支借了6億多元,這些資金目前都是集團承擔。

「去年去產能中,鋼鐵和煤炭國家都安排資金用於職工安置,但非煤炭和鋼鐵產業的『殭屍企業』,職工安置、債務化解等方面,無論財政還是國資都沒有解決渠道。」這位負責人表示,這些資金支出若全靠集團開支很難持續。

——部分地方不放手。聶輝華等專家分析認為,這幾年全國法院受理的企業破產案件數量很少,一個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不願放手。有地方幹部坦言,之所以地方寧願讓地方國企變成「殭屍」也不願讓其退市,是因為少了一個國企,就少了不少的局級、處級職數。地方也擔心一旦沒了國企,搞宏觀調控就少了很多抓手,很難完成經濟發展和調控的任務。

「地方也有難言之隱,如果處置『殭屍企業』過程中,出現大量工人下崗情況怎麼辦?地方很難經受太大壓力。」一位地方負責人說。(經濟參考報)

清理「殭屍企業」應細化分類盤活資源

針對處置「殭屍企業」中目前存在的障礙及潛在風險,一些受訪專家與業內人士建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確保清理處置平穩推進。

一是強化資金支持力度,盤活職工資源,減輕處置「殭屍企業」壓力。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民建議,國家在後期政策中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讓分流職工獲得更為妥善、充分的安置和補償。事實上,這項工作做好了,也會為去產能,去「殭屍」減輕阻力、打開空間。同時,清理「殭屍企業」,既要保障分流職工的權益,也要盡量把人才資源盤活。企業雖成為「殭屍」,但一些企業掌握成熟的人才和技術,應通過一些渠道發揮作用。

目前,部分地區已在推進「殭屍企業」處置中,正在積極探索有效資金保障渠道。北京市去年在「殭屍企業」處置中,通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為「殭屍企業」退出工作提供資金支持,2016年支持資金總額達到2492.52萬元。

據北京市國資委介紹,對於列入全市國資委年度退出計劃的「殭屍企業」,按照有關文件規定,由政府與企業共擔處置成本。在職職工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離休人員安置管理、非經營性資產移交管理等方面,由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按照國有持股比例的50%給予資金支持,其餘費用由企業負擔。

二是對「殭屍企業」分類處置,創新處置方式。專家表示,造成「殭屍企業」的原因有很多,有周期性的外部需求衝擊,也有企業自身經營問題,還有地區之間的惡性競爭以及銀行的軟預算約束。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殭屍企業」類型也不同,因此必須分類處置。有的「殭屍企業」還有部分優質資產,可以被收購重組;有的「殭屍企業」雖然經濟效率很低,但是技術水平較高,可以與優秀企業合併;有的「殭屍企業」完全沒有盈利的希望,應該儘快破產清算。

針對確定「殭屍企業」的標準問題,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各地在操作中也可以換一個思路,為「殭屍企業」處置工作劃定「紅線」即可。比如將保障職工權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明確作為「紅線」,只要在紅線範圍內,就讓地方政府和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放手去探索嘗試,既能給予地方試點探索的充分空間,也保障了「殭屍企業」處置工作穩妥推進。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少岩認為,當前不能單純地救企業,而是協助其儘快順利退出,對地方政府阻撓壓力最關鍵的是要讓地方政府「解套」。例如廣東的做法是把全省的殭屍企業放在一個託管中心,地方政府的負擔大幅減輕,才可能配合推進處置「殭屍企業」,「這個模式可以推廣,甚至可以考慮成立全國的託管中心。」

三是逐步規範各類補貼和優惠貸款。聶輝華表示,政府和銀行的軟預算約束是導致「殭屍企業」產生的直接原因,因此清理「殭屍企業」最終必須落實在硬化政府和銀行的預算約束上。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從部委到政府,各類行政補貼名目繁多,甚至出現重複補貼和反向補貼,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財政資源,而且容易滋生腐敗,也是導致產能過剩和「殭屍企業」的重要原因,因此應該對所有的政府補貼進行一次大清理。銀行的優惠貸款也需要規範,防止違反財務紀律和經濟原則的「照顧」,防止銀行和企業之間進行違規的利益輸送。(經濟參考報)

國家統計局:三因素拉升1-2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2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生產加快、價格上漲、成本費用下降使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明顯加快。

根據當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156.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1.5%。

在何平看來,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主要原因有如下三方面:

一是工業生產增長加快。1-2月份,工業生產延續上年以來穩中向好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3%,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過半數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

二是產品價格明顯上漲。1-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3%,漲幅比上年12月份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2月份上漲7.8%,創2008年以來新高。初步測算,因出廠價格上漲7.3%,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11664.3億元,因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9.1%,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加約9362億元,收支相抵,利潤增加約2302.3億元,增量比上年12月份明顯擴大。

三是單位成本和單位費用下降加快。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91元,同比減少0.28元,而上年12月份為同比增加。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三項費用合計為7.7元,同比減少0.46元,比上年12月份多減0.32元。

在生產加快、價格上漲等作用下,1-2月份,煤炭開採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等行業利潤大幅增加,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幅比上年12月份顯著提高。

何平表示,受石油、鋼鐵等行業影響,國有企業效益明顯復甦。

1-2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0.2%,而上年12月份則同比下降11.6%,其中,中央企業增長66.3%,而上年12月份下降17.3%。

此外,何平認為,反映企業效益的其他指標也明顯改善。

其中,利潤率同比明顯上升。1-2月份,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92%(因季節因素,低於上年12月份),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升幅為2012年以來最大。

另一方面,回款難首現緩解。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41.3天(因季節因素,高於上年末),同比減少1天,為近年來首次同比下降。

與此同時,存貨增長有所加快,但產成品周轉天數繼續減少。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年末加快2.9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5.4天(因季節因素,高於上年末),同比減少1.1天,同比呈現加快下降趨勢。

「同時應當看到,1-2月份工業利潤出現較快增長,較多地依靠煤炭、鋼材和原油等價格的快速上漲。」何平表示,雖然煤炭、鋼鐵和石油開採等行業利潤增長較快,但仍屬於恢復性增長。(新聞網)

前兩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創近6年新高 黑色系暴漲是主因

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至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1.5%,這是2011年4月以來的最高增速,增速比去年12月加快29.2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加快23個百分點。

多位專家認為,2016年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去產能」,供給的收縮使得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出現快速回升,進而帶動整個工業品價格的上漲,這也是1至2月工業企業利潤回升的主因。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工業效益處處長何平表示,總體看,目前工業企業利潤仍屬於恢復性增長,生產加快、價格上漲、成本費用下降使企業利潤增長明顯加快。尤其是產品價格明顯上漲。1至2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3%,漲幅比上年12月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2月上漲7.8%,創2008年以來新高。

初步測算,因出廠價格上漲7.3%,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11664.3億元,因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9.1%,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加約9362億元,收支相抵,利潤增加約2302.3億元,增量比上年12月明顯擴大。

民生證券宏觀經濟中心在報告中指出,今年1至2月PPI累計增長7.3%,主因是上游黑色產品價格暴漲,而中上游與石油、煤炭、黑色、有色直接相關的行業(採礦、冶鍊製造、化工)利潤在利潤總額中的佔比超過30%,部分行業1至2月利潤出現成倍上漲。同時上游價格向下游價格傳導也略有體現,因此工業品出廠價格對收入的貢獻度超過對成本的貢獻,PPI大幅上漲對工業利潤目前還是起到了相當正面的作用。

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反映企業效益的其他指標在明顯改善:一是利潤率同比明顯上升,1至2月,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92%,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升幅為2012年以來最大;二是回款難首現緩解,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41.3天,同比減少1天,為近年來首次同比下降;三是存貨增長有所加快,但產成品周轉天數繼續減少,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年末加快2.9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5.4天,同比減少1.1天,同比呈現加快下降趨勢。

專家認為,雖然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出現大幅回升,但其中的結構性分化仍值得關注。

何平表示,1至2月工業利潤出現較快增長,較多地依靠煤炭、鋼材和原油等價格的快速上漲。雖然煤炭、鋼鐵和石油開採等行業利潤增長較快,但仍屬於恢復性增長。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表示,利潤回升主要集中在上遊行業,中下遊行業的利潤回升並不明顯,不少還出現下降,如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的利潤下降39.3%,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利潤下降10.9%,其他製造業下降1.6%。

連平還表示,今年前兩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9%,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8個百分點,但市場似乎忽視了與投資數據同樣重要的消費增速放緩,而且幅度遠大於投資加快的幅度。消費在GDP中佔比及貢獻率已經超過投資,一旦消費回落,整個工業企業利潤持續回暖的基礎也會受到影響。

多家機構預測,未來工業企業利潤將有所回落。

國泰君安研報預測,工業企業盈利增速將因為基數效應和PPI價格因素而在未來幾個月有所回落,但絕對增速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民生證券宏觀經濟中心也預測,當前黑色品漲價動能減弱,大宗商品屢現暴跌,未來隨著PPI的見頂回落,同時下游汽車、地產銷售的回落,生產擴張的動力或衰減。

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梁婧表示,經濟企穩向好是工業企穩回升的基礎,國內外需求總體改善,經濟結構性調整持續推進,政府降成本力度進一步加大,企業盈利仍會延續改善趨勢。

但梁婧也表示,要注意到目前利潤的高增長仍主要依賴於資源類、高耗能型工業行業,在產能過剩領域總體供過於求的背景下,相關產品價格持續大幅回升較難出現,隨著上年基數上升,利潤增速或將有所回落。(經濟參考報)

前2月工業利潤大漲信號幾何?

證券時報記者 許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加31.5%,增速創2011年4月以來新高。31.5%的利潤增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工業企業效益呈現明顯好轉態勢,無疑是實體經濟回暖的明顯信號;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目前去產能、去槓桿、降成本成果顯著,且改革的方向和執行力度都保持得比較好,宏觀經濟形勢繼續向好發展。

作為工業大國,工業企業利潤這個宏觀指標備受關注。去年2月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在銷售回暖、價格企穩回升、去產能穩步推進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去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5%,實現了恢復性增長。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依然錯綜複雜。那麼,前2月工業企業利潤31.5%的增長,釋放的信號幾何?

首先,從微觀主體績效來看,各項指標大幅改善,經濟回暖的微觀基礎逐步築實。前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10156.8億元,首次突破1萬億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降至84.91元,是2013年2月以來首次降至85元以下;企業存貨比上年增長6.1%,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其次,工業企業結構在優化。在利潤增長的同時,利潤來源也發生重大變化,電子設備、消費等行業利潤比重顯著上升,結構優化成為新趨勢。數據顯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0.5%,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9.8%,汽車製造業增長19.2%,都大幅好於2016年的水平。同時消費行業的盈利改善也保持穩定,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7%、造紙和紙製品業增長73.6%。而傳統產業結構升級和消費結構升級將對經濟產生多方面的持續推動,這恰恰關係到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

可以肯定的是,實體經濟在逐步企穩,質量也在改善。對於未來走勢,受黑色品漲價動能減弱、大宗商品屢現暴跌,未來PPI的見頂回落,下游汽車、地產銷售的回落等因素影響,我們仍需時間去確認。

為此,對於前2月工業企業利潤31.5%的增長,需要理性看待。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前兩個月的增長較多地依靠煤炭、鋼材和原油等價格的快速上漲,雖然煤炭、鋼鐵和石油開採等行業利潤增長較快,但仍屬於恢復性增長。

更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工業企業也還存在不少困難:在企業生產經營當中,雖然回款周期有所改善,但「回款困難」制約企業生產經營的問題進一步擴大;工業企業利潤改善主要受國企利潤改善推動,私營企業利潤增速持續下滑;經濟已具備相當規模,但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還需要做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

從目前的一些經濟指標來看,實體經濟確實在改善。我們對經濟有信心,既不能對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長沾沾自喜甚至忘乎所以,也不能因為下個月個別數據不太好看、少數企業經營困難就悲觀。這都只是改革轉型的一時陣痛。(證券時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