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建院調查科|在國外讀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1

1

1

我在Georgia Tech讀建築

Jingyi

喬治亞理工大學全稱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GT或者Gatech(戲稱gay tech 工科學校你懂,建築作為藝術學院你更懂),位於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市,綜合和專業排名全美二十多,世界18(不明白怎麼排的好像沒什麼卵用每年也有變化)。

喬治亞州又稱桃子州,過年的時候紐約時代廣場掉球,亞城的downtown掉桃子,不過這兒的桃子是真的非常好吃=。= 亞特蘭大作為州首府有世界最大的機場,可口可樂總部,CNN總部等公司。

可口可樂總部

說到學校,GT的吉祥物是一隻大黃蜂,校園非常漂亮環境也非常適宜,屬於典型的陽光明媚熱情奔放的南方校園,氣候大概一年一半是夏天,然而夏天也是非常適宜的熱並且每天會神奇的下十多分鐘的雨。冬天很暖和,基本不用穿很厚的衣服。學校有個巨大的tech green綠草坪,平時會有很多人在草坪上玩耍。

學校吉祥物

Tech green草坪

建築所有的樓都在這個草坪附近,architecture west的樓是個純混凝土的樓,主要是給工業設計的studio, east的樓和west是連在一起的,主要給建築的大學部生,一樓有個大的報告廳,負一層是wood shop有各種各樣的做模型的機器以及3d列印室。

Architecture west

west內部

研究所的主樓是一個巨大的空間,一層分5個studio,用桌子圍合,中心有一些台式機,學校有雲端vlab有各種正版軟體可以用自己的筆記本連。有個cave專門做展覽和presentation,還有暖通之類建築工程專業的實驗室。通過吊梯上二樓也有studio和城市設計專業的孩紙們。最重要的是,學校的樓全部24小時開放!Final之前通宵趕圖什麼的你懂的。

Cave

凌晨4點的studio

說到安全問題,學校是絕對安全的,晚上其實也沒有那麼危險,前提是不要去那些流浪漢聚集的地方,黑人比例較其他城市高但是學校還是很均衡的,並沒有來之前想的那麼可怕。

說回建築,Studio一屆一共大概五六十個人,每學期有不同的5個教授,每個教授帶8到12個學生不等。第一學期我們的5個死丟丟分別是不同的選題,有的偏重城市設計,有的偏重不同體量的住宅設計,有的偏重紀念性建築什麼的。我的死丟丟比較特殊,是一個亞特蘭大旁邊的小城市,有幾十種國家的難民和幾十種語言,我們是individual的任務,每個人通過前一個月mapping的調研去發現這個城市的問題並自己選擇基地和建築類型去解決問題。在設計期間教授帶我們和市長進行了多次會面來更了解這個城市,midterm和final的答辯市長也都有參與(這邊比較重要的答辯每個教授會邀請許多別的教授和著名公司的boss或員工)。

模型

介紹一下教授情況,他們背景都是美國名校出身,我上學期的老師是哈佛畢業,並且他們一定都是有數十年工作經驗的在職建築師,有些是自己開的事務所,我這學期的教授在貝聿銘事務所工作了多年,隔壁死丟丟的教授給gensler,OMA,庫哈斯,NASSA,皮亞諾,福斯特等都做過結構和表皮(包括大褲衩),構造課講revit的老師在perkins and will做過數十年BIM項目等等。這裡的教授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nice,不會批評你做的不對或者不好,而更多的是和學生一樣的平等身份的引導式交流,他們會鼓勵你的想法但前提是每節課都得用英語表達好你的想法。第一學期我們每周都有一個presentation我從最開始只說幾句到最後能清楚的講十幾分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湯姆梅恩講座

這學期的主題是一個競賽,從live和work入手,全部studio做同一個基地,在亞特蘭大downtown的兩個捷運站之間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學期是2到4人合作,獲勝者有千刀獎金和著名事務所實習的機會。而program每個組可以有不同的概念和提議,也是最初一個月的調研之後不同的組根據自己的調研結果去做著手不同的點,目前大家分別做的有藝術學校,農場,電影業,音樂,現有建築改造,工業,醫院,劇院,交通等等各類建築。關於studio我最大的感受以及和國內最大的區別就是,和國內十分注重規範相比,這邊是非常非常注重想法的,教授們是不會去看你的平面排的怎麼樣,形式做的怎麼樣,整個設計過程有一半都是在討論想法,去講一個故事,去闡述你的概念,教授和你的交流也更多的是理念,是引導你去尋找並解決實際問題,是需要有一個strong的big idea。出圖什麼的大概會在學期過半后才開始,而在調研階段結束後會需要做概念模型以及寫你的proposal。有時候我們甚至不需要去做一個具體的建築,以及多麼完善,而是你這樣去設計是合情合理的,比如上學期最終在那個城市實現的項目是改善了一個街道,而不是去建了一個新的樓。不過這學期我們的競賽是在建築的尺度上去做東西,一個多月出了無數個剖面和剖面模型=。= 具體看你的教授和項目,不變的是他們注重的是設計過程不是最終圖紙。至於研二是研究型的studio,看學長學姐們做了許多類型學的東西,上學期做韓國項目的組直接在韓國待了兩個星期,這學期做smart city的組春假也要去日本,無比羨慕。

鳥瞰死丟丟

GT的建築系和國內的同濟大學是有合作的,所以每年會有同濟的交換生或者這邊的同學申請到同濟交換一年。三年的項目后兩年是和兩年的項目一起上課,暑期的話也會有很多去國外的項目,比如我暑假會去歐洲的一個項目,四五個國家呆兩個月,老師帶逛大師作品和旅遊的同時上課修學分,其他的暑期項目也有在校內的,或者其他地方比如去非洲的項目,主要看個人興趣,學校提供豐富的資源學生有充分的選擇權。至於設計課之外的課,形式上大體和國內還是差不多的,必修課比如結構、構造、環境、理論、之類的,區別就是趕不完的due和各種quiz。。。選修課的可選範圍很廣泛,數字化製造、城市文脈研究、社會行為研究、圖形學研究、設計類編程、各種軟體授課、各類藝術手工等。

至於畢業后,大概要先充分利用僅有的一年opt工作,再之後抽籤什麼的就隨緣了,不過最終還是要回國的。儘管課業緊張,我個人從去年出國之後似乎並沒有經歷最初多數人都會經歷的痛苦迷茫階段,雖然第一學期我是studio12個人中唯一的一個非英語母語的人,可能因為這邊的校園氛圍及可愛的教授和小夥伴們一路下來還是充滿歡笑的,這學期是合作答辯就輕鬆了一些。

這一年結識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好朋友,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差異和教育體系,行走了美東紐約波士頓華盛頓DC等各大城市,參觀了大小建築事務所,也學習了先進的設計理念。最想念的是爸爸媽媽好朋友們以及大祖國的各類美食和便利的購物體驗。。。至於生活感受大概就是那句得到了天空失去了大地。想和學弟學妹說,要看清行業的競爭力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慎重選擇

我在TAMU讀景觀

Xin

德州農工大學簡稱TAMU,景觀專業排名全美第六,在德州地位高過萊斯和UT-Austin。這些年來一直在和死敵UT-Austin爭德州公立老大(誠實地說論綜合實力還是UT-Austin強),記得聽學長說過這些年的橄欖球賽是要盡量避免兩校正面交鋒的,場面極其「血腥」。相比德州其他幾所著名高校,TAMU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校友對學校的榮譽感和歸屬感,全美校友捐贈排名前十,如此土豪還有自己的機場......修滿學分還可以定製專屬於你的Aggie Ring,妹子們還可以選擇在上面加鑽,一人一生只能定製一枚哦~好多同學戲稱要拿Aggie Ring求婚。

Aggie Ring

TAMU所在的College Station是位於休斯頓西北的一個小城(其實只是村)。整個城市以德州農工大學為中心建成,我一直認為College Station這個名字真的簡單粗暴的概括了整個城市形態——大學城。村裡是適合學術的好地方,如果你想逃離浮躁的都市安安靜靜的做學術,TAMU真心適合。周末可以開車自駕到周邊的大城市例如休斯頓、奧斯汀、達拉斯、聖安東尼奧等吃吃喝喝玩玩。要說校園內的景點,最著名的當數布希總統圖書館和八萬人體育場。TAMU也是老布希的第二個家。

夜幕中的布希總統圖書館

能容納八萬人的Kyle Field體育場

TAMU的景觀專業每年只收一個兩年項目,其餘學生均為三年項目,無論大學部是不是本專業。足以可見學院對於基本功的要求。對於我這種大學部就一直在飄的學生,TAMU教會了我如何踏踏實實做設計。有次seminar課教授就很直接地告訴了我們TAMU招生更喜歡有一定的工作或者實習經歷的學生。

一入校學院就給每個同學發了自己的名牌,從點滴之處讓你覺得濃濃的歸屬感。

TAMU的景觀專業偏向Water Management(雨洪管理),類似於國內近兩年大熱的海綿城市,當初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最後選擇了來TAMU。以及health care,例如healing garden(這點大概是為了配合TAMU建築主要研究方向是醫療建築)。第一學期的studio是小組合作做一個治療心靈受創兒童的治療中心,每組配置有建築專業、景觀專業、環藝專業的學生,是有甲方的真實項目,這也是我第一次做真正意義上的多專業小組合作,加上組裡除了我還有美國人、墨西哥人、泰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還來自不同的國家,交流起來真的挺費勁(這學期英語進步尤其快,哈哈)。而讓我覺得跟我在國內學設計很不同的一點是這邊非常重視前期調研和分析,這個項目前期階段就讓我們親身體驗了用於治療心靈受創兒童的各種活動,來幫助設計。

基地調研及體驗

而在美國學習跟在國內很不同的另一點就是在每學期的第一節課教授都會給學生本學期的課程簡介和時間表,你可以提前知道這學期的課程安排、作業安排、評分體系、推薦閱讀書目以及需要掌握的軟體、技能等。並且每學期的期末成績一定是有各項指標綜合而來,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每天不是在趕due就是在趕due的路上。

本學期園林工程課評分體系

本學期園林工程課時間表

這學期的studio就開始做我最想學的Water Management, 基地是長期處於floodplain的一塊閑置用地。同時這學期的其他課程例如園林工程課也開始配合學習Water Management的知識例如LID、Greenroof來輔助studio的設計。而在這邊做設計十分重視邏輯每一張分析圖一定是來支撐你想要解決的問題的,而不是毫無目的地擺一堆所謂的高大上分析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這學期midterm之前我們組整整三天時間什麼都沒有做就在調邏輯。同時,大概教授覺得上學期studio同學「太和諧」,這學期還自掏腰包設立了500刀的獲勝設計獎學金。

教授的Greenroof實驗基地

Schedule真的是督促學習的好東西,哈哈。來美國的同學一定對presentation不陌生,標紅色框框的部分就是這學期的presentation,從case study開始到final其中的每個小階段都有presentation。從最開始的提前三天開始準備稿子到現在的完全不用準備直接上去說,之前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可以用英語把我的設計解釋明白,哈哈。

本學期studio的schedule(紅框表示presentation)

Midterm presentation的展板

來美國之後在專業方面感覺最開心的並不是在studio里跟著教授做了哪些設計,讓我覺得最有價值的是這裡給我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去傾聽在這個專業的領軍人物他們的設計想法,給了你去了解這個專業最前沿技術的機會。記得我們教授曾經說過,很多設計不是你做不出來,而是很多技術很多理念你根本不知道

去年十月在新奧爾良舉辦的的2016年ASLA大會讓我能有機會見到James Corner、Peter Walk、俞孔堅這樣的大神並聽他們分享自己最新的設計理念,感覺內心甚是激動。

至於課餘生活,我感覺還是挺豐富的,寒假自駕加州半個月,加州的陽光沙灘黃金海岸果真跟粗曠的德州不是一個風格、酒吧(我不是酒鬼,純粹為了體驗,哈哈)、看電影,不過最想念的娛樂還是回國擼串。

來美國之後,這一年時間經歷了從最開始的每天都很興奮,充滿新鮮感,到後來的開始覺得孤單每天想家一萬遍加時不時以淚洗面,再到後來慢慢開始適應並找回了自己,一路走來的辛苦大概只有自己知道。每一個沒有留過學的人心中的美國生活大概就是朋友圈裡所展示出來的購物旅遊加泡吧,但真的一個人出來上學之後才知道原來裝傢具、修馬桶這些真的是生存必備技能。

得到的同時也可能失去很多東西。

找到自我的同時也可能會失去自我。

看到更大的世界的同時也可能覺得世界並不是越大越好。

當你發現歐洲未必那麼富,美國的月亮也沒有更圓,大把外國人數學比你強,加州沒有牛肉麵,新奧爾良沒有烤翅,大概,這就是走出來的意義。

我在ASU讀建築

Wei Tian

ASU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其設計學院在全美排名二十左右。Phoenix校區位於downtown Phoenix, 主校區位於Tempe距離菲尼克斯國際機場車程不到半個小時,距離downtown 四十分鐘左右。Phoenix地區四季較熱,冬季一般在十度以上,下雨時可能稍冷,但是基本兩件衣服就能解決。夏季炎熱少雨,一般下雨前會刮沙塵暴。

夕陽下的University Drive

菲尼克斯是全美前十大城市,黑人較少,與某些著名城市相比社會治安較為穩定,著名的菲尼克斯太陽隊主場就位於這裡。不過提到太陽隊,現在大家的一致觀點就是——看客隊。

有很多電影曾經在這裡拍攝,暮光之城的女主角貝拉的老家也在這裡。不過跟絕大多數美國城市一樣,這裡也可以用好山好水好無聊形容。每次說到這種話題,我們都無比懷念國內的夜生活,擼串,吃火鍋,KTV…在美國你要是晚上在街上瞎逛,就不好說會發生什麼了。美國的消遣生活其實同國內一樣,不外乎吃喝嫖賭,吃喝就不說了,跟國內美食跟相差十萬八千里,嫖這個不是很清楚跳過,賭博的話也倒是有,但基本不屬於學生消遣範疇。所以在這的生活就是學習寫作業趕各種due,放假跑的別的州浪一圈,開學回來接著趕各種due。

假期去別的州浪一浪

類型學研究階段的小組日常

波斯文 英文 中文混雜的ideas

說到學習,這學期課程相互配套,成體系。理論課教授是New York Five 成員之一的海杜克的女兒,她現在也在研究她父親的理論。課程從plato』s cave(柏拉圖的洞穴預言)入手講到ZEITGEIST(時代精神),Art Brut(原生藝術)等等,偶爾還有德語亂入,也是學的很懵逼和辛苦,有時候下了課去查查中文相應的文章,發現竟然看不懂,此刻內心是無比崩潰的。技術課講究integrated design,設計課教授是一個在Gensler和Morphosis都工作過的大神,制定整個學習計劃隔壁組教授是從倫佐皮亞諾事務所出來的超萌老爺爺,這學期設計從Genotype(基因型)入手研究一個通用的模型,然後根據基地的具體情況去顯型(Phenotype),具體情況有可能包括但不限於溫度,日照,交通,社會問題,文化,傳統,經濟等等。這學期的studio很飄,不給基地,不給功能,只提供基地範圍在洛杉磯Light Rail 0.25-0.5mile 範圍內,讓你在實地調研后按照具體情況做設計。這中間需要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還要提出一個普適的Genotype,最終根據特定地塊發展成合理的Phenotype 並且必須用BIM工作法最終呈現一個integrated 的建築,其中的各個部分-—結構,MEP system, Egress, envelope都需要與整體高度協調。我們組的成分很有趣,俄羅斯大學霸曾在MAD實習參與愛樂樂團音樂廳的項目,思維跳躍,另外一個兄弟大學部在韓國讀書,邏輯嚴密,與他們合作感覺很愉快,對自己提升很大。與國內給定地塊,學生只需考慮形體功能這種方法相比,設計思維的轉變還是很值得學習的。

Presentation時候來的各路大牛們

關於LA的頭腦風暴

記得微博上曾經有一段話這麼寫:「此去西洋,深知自強之際,舍此無所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先不說其文法是否嚴謹,每讀及此處,都感覺一種精神的洗禮和共鳴。跟同學不止一次聊過畢業后的打算,那妥妥的是---回國!出來這一趟,體會了自己生活的艱辛,從英語廢物每次講話被嘲笑鄙視到如今能進行頭腦風暴和長時間的小組討論,從原來動不動就負能量到如今每天都能有個積極的態度,知道了父母家人養育幫助的大恩大德,知道了友情的力量,知道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雖然逐漸開始適應在美國的生活,然而無法抹去的是作為一個龍的傳人,對故鄉熱土永遠的牽挂。至於做什麼,學了這麼多東西,總有用武之地的,無論是戰鬥在設計一線,還是在幕後做媒體進雜誌社,抑或轉行等,我想說的是follow your heart,去做你最想做的事情吧。

想對學弟學妹說,世界很大,要不要出來看看?

1

2

1

我在Sheffield讀建築

Mii

謝菲爾德大學。位於英格蘭第四大城市謝菲爾德市,英國的百年老牌名校之一,英國最著名「紅磚大學」之一,在QS 公布的2017年世界範圍建築學院排名中排第31名(詳情細節可以瀏覽學校的官網)。謝菲爾德市位於英國中心的南約克郡,與利茲、曼徹斯特等中部城市組成城市群,城市以工業聞名。說是第四大城市,其實市中心只有很小一塊,半個小時就可以從一頭走到另一頭啦。謝菲的道路不是平的,有很多坡,英國很多城市道路都是這樣。學校的各個教學樓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但是互相都不遠,距離市中心也都不遠,所以走路就可以,實在很懶也可以坐tram,到市中心到火車站到郊區的購物商場都很方便。

謝菲留學生算比較多的,所以不會覺得孤單,城市中中餐館很多,算是中餐比較好吃的城市。城市相對別的地方來說還是很安全的,畢竟我要是恐怖分子,也會選擇倫敦伯明翰之類的,這種市中心只有一條商業街的城市,你懂的。

謝菲全年的天氣大概在零上到30度之間,冬天不是太冷,夏天不是太熱,有時候比較愛下雨,綿綿細雨那種,颳風比起海邊城市來說算小的了,所以氣候還是很宜人的。

盜一張我同學照的照片(嘻嘻),我們平時都是在這棟樓裡面上專業課的,所有相關的專業比如建築、景觀、urban、可持續等等都是在這裡,我們親切的稱他為阿濤(arts tower)。

謝菲建築學還是屬於比較傳統學院派的,只要能表達你的想法,任何形式軟體、手繪、影片都可以。

最開始的live project給我的印象還是蠻深的,這是開學在分route之前的一門課,是實際的項目,有實際的甲方。當時被分到了和March的人一組(我們是一年的maad),感受了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思路,他們的思維比較靈活,會一起做一些頭腦風暴來想點子,當時一天下來發現整面牆上貼滿了草圖還是有些被震驚到的。開始的時候經常整天都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文化也有很大差異,我們組的leader給予了我們鼓勵,告訴我們慢慢來沒關係,覺得有些英國人還是很熱情的,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冷。

我們的專業課是分了四個route的,有digital的有reuse的啊之類的,你可以根據你喜歡的方向選擇route,同時選擇一些你感興趣的選修課,當然我們還有必修課,比如關於reflection的和最後thesis的。我的route是關於reuse的,我們做的項目都比較偏向於復興激活regeneration之類的,選修課也是有相通之處的,比如我有關於conservation和technology的選修課,都會對你studio的項目有些幫助。而Digital組的同學就經常會搞一些軟體啊技術小玩意兒啊之類的,走的是高大上技術流。

Studio是小組項目,鍛煉大家group work的能力,畢竟你以後工作很多時候都是要合作的。但是最後交作品的時候又是individual的,所以也要有一部分自己單獨的東西。平時一周上一次課,做一些tutorial、review之類的,老師給一些建議輔導。外國老師不會否定你的任何想法,他只會給你一些建議,他們不太關注你最後的結果,而更關注你整個設計的過程,你是怎麼得到這個結果的,這要是一個完整的story。我們的項目沒有任務書,只給一塊基地和大方向比如要你考慮激活街區,置於你具體要怎麼做都是自己決定的。

當然並不是你到國外就不會遇到奇葩的人了,一樣會有不幹活光會指手畫腳的歪果仁,令人厭煩的不公平對待學生的老師等等,做好你自己就好。

我的感受是,覺得研究所層面和大學部是完全不同的。研究所比較注重你整個項目的過程,你是如何思考的,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打算怎麼做,用什麼methods去做,這麼做能夠達到怎樣的目標。大學部的時候你可能知道要用一種手法去設計,研究所你就要知道你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大學部可能就給你個任務書布置個基地,你就去設計一個建築就行了。研究所關注更大的層面,你如何能夠對這個城市、這個社會做些什麼。並且要經常對自己進行反思,做reflection。任何事情都要辯證的看待,做到critical,你不僅知道自己設計的優點,還要指出不足。

選擇出國的原因就是想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看別人都是怎麼生活和學習的,體會一下不同的教育體系,多交一些朋友,開闊一下視野,想在精神層面上有所提高。出了國之後,感覺自己更愛國了(哈哈哈),具體有什麼改變其實我也說不清楚,但是我想說出國一定是不後悔的,畢竟可以順便逛逛歐洲各個國家,領略一下不同的風土人情、建築、城市特色等等(我真的不是為了旅遊才來的!)

畢業之後打算回國,家人朋友都在國內,一個人在異國他鄉打拚還是覺得很孤單啊。

對學弟學妹:做決定一定要趁早啊!如果你想出國的話,不要等到大五才開始,所有事情都要提前開始做準備,不然到時候你發現你要花時間準備你的英語,要找合適的方案準備作品集,你的平均分可能因為之前的隨意達不到要求,到那個時候,就可以求求你的心理陰影面積了。

我在Sheffield讀建築

YN Zhu

天氣和季節的特點:為什麼要先說這個呢,真的是因為我忍不住很想吐槽這個。

英國的冬天很漫長,11月開始到來年的3月多才轉暖,到2月為止,你要經歷的是長達三個月的晚六點天就黑,白天很少看到陽光的日子,這是件讓人難受的事情。但是經過了這段時間以後,也就是復活節假期(一般4月初開始)到來時,英國的景色是最好的。到了夏天,最高溫度一般也超不過30度,所以英國的夏天真的很舒服。

夏天的謝菲

什麼便宜:化妝品和衣服鞋子都是比國內便宜好多的,特別是在黑色星期五和聖誕節的時候,幾乎都是5-7折,各家網站也會推送很多的折扣碼,這些都很不錯。但是想買好看的衣服還是不要等到這個時候,擺出來的東西真沒多少好看的。

我想要專門提一下和國內的不同:

在英國,你如果在教學樓或者圖書館是找不到免費熱水的,一般英國人的午飯都很簡單,洋芋片,咖啡,小三明治就結束了,除了咖啡,熱的食物很少。

英國學生的娛樂方式很單一,除了去酒吧就是學習,而且天天都在擔憂自己的學業,幾乎不用睡覺還能保持很好的狀態……

:在英國除了學費以外最貴的開銷就是住了。在謝菲包水電網費的學生公寓大概在一周100磅左右,Studio大概在150磅,比較好的單人Studio有免費的洗衣房和健身房,還有能免費開聚會和玩撞球什麼的,就要一周170磅往上了,不過環境確實是和學生公寓沒辦法比的。

行:在謝菲包括曼城都有地上捷運,公車和計程車,所以還是較為方便的,價格方面最好的是地上捷運的日或者周票,每趟車的間隔時間短(公車一般要等10-30分鐘,時間還不是很好確定),其次是能去就比較遠的地方。在謝菲這樣的小城市的特點便是走路一半就可以到達絕大多數地方比如說15分鐘到市區,10分鐘到上課的地方,25分鐘到火車站等等。

謝菲tram

工作室的日常:先來說說大環境,我們整個系分四個方向:城市邊界(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組內人說好像學了個假設計)偏設計方向;可持續方向;參數化和軟體模擬方向(挺有趣的,比如像電影採集人的行為數據的東西,你的動作能夠在電腦上同步)

關於死丟丟:我經歷過一個Live project項目,它是一個真實能夠接觸到客戶的項目,學院和客戶合作,將學生分配到17個不同的項目中,和英國本土的建築學研究所一起,完成整個設計,客戶如果滿意就可以真的將它建出來。

Live Project小組

Live Project基地活動

這是一個很好的經歷,在和英國學生交流的同時學習他們的設計和研究流程,他們在設計深化過程中是怎麼考慮的。整個設計流程和國內的很不一樣,因為謝菲的建築設計更多地注重人文,所以他們更加傾向於前期的分析和研究而不是設計本身。

Live Project設計初期

文獻閱讀尊重實際被他們看得尤為重要,在設計前對人們的意見進行充分的收集,並且更加註重在變化後人們的感受以及所帶來的影響。通過考慮類似這樣多元化的因素來提出項目設計的走向和邏輯。在結果方面,所做的東西可能並不是一個實體建築,可能是一個能夠激發區域活力,更加生態或者更加便捷的體系和模式,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來影響使用者和周圍的居民…

整個Studio都是以小組的形式,在同一個話題下發展每一個小組不同的方向。每周有一次的小組彙報,之後指導老師會針對每個小組給予反饋和建議。整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便是需要考慮各方面的要素怎麼能夠合理的連在一起並且能夠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讓最後的方案和體系能夠有理有據並有很清晰的思維邏輯。

studio日常

一般學期內的設計所需要重新整理成作品集並且在假期前遞交。但是那些需要完成的論文(最讓人頭痛的東西)的deadline一般會放在聖誕節和復活節后,想過個好好的假期都不行…

老外的搞怪日常

在英國,不管是在自主,生活方式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改變。我們需要做的東西必須要有邏輯和相關文章的支持,需要更多的是通過看材料來開拓自己的認識和啟發自己產生新的想法,然後再返回到設計中去理性的看待設計的發展帶給人們什麼影響,會產生哪些結果,也就是說做什麼都需要critical thinking。

聲明:本文圖文,由wiku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如需轉載請後台回復: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