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太和焦點 | 企業「走出去」文化需隨行

導 語

企業國際化合作起步晚,企業開展人文交流尚未成為規定動作和自覺行動。隨著企業海外拓展的步伐加快,如何加強企業文化能力建設已經成為一項亟待研究解決的現實課題。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程宏剛圍繞這一問題,在「太和文明論壇」對外人文交流分論壇上作了主題交流發言,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所思所想。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人文交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可或缺,而通過企業開展人文交流是推廣中華文明和宣介現代的重要渠道。「走出去」企業積極開展文化交往和宣介活動,一方面可以樹立企業形象,培育企業文化,為經營活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大趨勢下,無論是對國家還是企業而言,軟實力的競爭,即文化理念的競爭將決定成敗。同時,企業開展人文交流也是履行對國家的社會責任,「走出去」企業手握「真金白銀」,廣泛參與所在國基礎設施建設,當地社會對此看得見摸得著,是我們對外爭取民心,擴大影響力的物質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走出去」企業建立強大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積極開展人文交流,將有力助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一、「走出去」企業文化能力亟待提升

「一帶一路」戰略推出以來,「走出去」企業在開展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許多經驗和成果,為企業發展和提高際影響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總體而言,外向型企業的文化建設還是「一帶一路」總體建設鏈條中的短板。

一是尚未形成有特色的企業文化。許多企業對開展人文交流準備不足、理念陳舊,認為賺錢才是硬道理,文化交流可有可無。企業領導者應進一步強化文化傳播與交流意識,將中華文化「仁義」、「誠信」和「互利共贏」理念與企業經營活動融會貫通,進而形成特殊的企業文化能力。

二是企業在對外宣介「一帶一路」上用力不足。國內針對「一帶一路」的報道十分密集,但沿線國家社會民眾對「一帶一路」的反響尚顯不足,總體上政府與官方的正面反應多於民間和社會,有一部分民眾沒有真正認識「一帶一路」,甚至不理解,有誤解和偏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企業負有很大責任。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對企業自身和「一帶一路」的宣傳推廣力度不夠,缺乏價值感召力。有些領導者不願見媒體,甚至怕見媒體,封閉自守,不相往來。即使企業為當地做了許多實事好事,也沒有很好地組織宣傳,尤其是在企業與當地社會發生矛盾衝突時,我方有時也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解惑釋疑,造成了很大的被動。

三是人文知識培訓不到位。在「走出去」企業生產經營、安全風險和人文知識三項培訓中,最為薄弱的是人文知識培訓。近年來,企業員工因不尊重當地文化習俗、違反當地海關規定、環保意識薄弱等問題而多次釀成風波,這很大程度上與企業在培訓時走過場,對所在國文化歷史、風俗禁忌等常識缺乏了解,對相關法律法規研究重視不夠直接相關。

四是個別企業的公關行為失德違法。個別企業在經營中過分強調「拉關係」、「走後門」,忽視了守法經營、樹立良好信譽的重要性。它們在爭取項目、招投標、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過程中「以錢開道」,採取行賄等不合規、不合法手段達到目的,引起當地社會反感,造成惡劣影響。這雖不是多數企業的行為,但嚴重損害我企業和國家形象,外界經常以此來攻擊,甚至出現推行「新殖民主義」的論調。

五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研究不深。目前,我們對「一帶一路」經貿問題研究較多,從項目、技術、資金到經營都十分具體,但對國家人文交流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充分。這方面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就是要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研究。目前,我們對相關國家的了解和研究,無論是語言、政治、經濟,還是歷史、文化傳統等領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總要求不相適應。

二、外國推進企業軟實力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一是「責任意識」是西方現代跨國企業發展的靈魂。西方國家海外貿易有五百年歷史,走過了掠奪型和粗放型的發展階段,逐步建立起一套負責任、高效、公正的企業管理理念和規則,形成了先進的企業文化。西方企業文化有其合理的內核,即以「責任」為中心,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社會貢獻。發達國家的企業經營理念,將承擔社會責任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實現的目標之一。西方跨國公司的經驗對我很有啟示,「走出去」企業應在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以「仁愛」、「誠信」為根本,注重社會責任,成功之後不忘回饋社會,積极參与當地社會發展事業,形成有自已特色的文化。這是企業謀求長遠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根本保障。

二是國家與企業須投入巨大資源提高軟實力,爭取更多話語權。二戰後,西方國家不僅在全球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而且也是世界秩序的掌控者和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者,並由此決定了西方在國際輿論中佔據主導地位。發言權的缺失,使企業遭到了反傾銷調查等種種不公正待遇,導致經濟和形象受損。當前我們應看到,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西方在實力與技術上的差距正在縮小,逐步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壁壘」,但「規則壁壘」卻越來越成為制約我們前行的瓶頸。企業必須投入巨大的資源發展自已的軟實力,積极參与國際規則的制定和修改,樹立企業形象,打造製造的精品品牌,爭取更多話語權。

三是人文交流需要政府與企業的密切協作。日本在戰後70年一直處心積慮經營傳播力,將政府搭台、企業和民間唱戲做到了極致,形成了經濟、文化聯動協作的良性循環。前些年,日本政府與創投基金「酷日本機構」出資7億日元,在海外推廣日本「和食」文化,口號是「把日本原汁原味地推送到世界面前」。2013年日本又將「國家再興戰略」納入「酷日本」政策。其主要內容是政府企業合作,將動漫、流行音樂、電子遊戲、家電產品、時裝和美食推向世界。為實施「酷日本」政策,日本政府與企業共同成立了「海外需求拓展支援機構」,斥巨資拉眾多企業參與。與日本相比,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對外文化交流整合不夠,沒有形成配合聯動、有機融合的局面,存在協調不暢、各自為政等現象。

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是企業實現經濟和文化雙贏的關鍵。韓國經濟多年持續增長,進入全球主要經濟體行列,擁有三星電子、現代汽車等諸多躋身世界五百強的企業。韓國企業在許多國家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這與其長期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密不可分。 韓國提出「人才第一戰略」,將人才的選拔、儲備、培訓與發展有機結合,建立了人力資源動態管理體系。例如,2009年至2013年,韓國啟動「全球化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選拔10萬名青年人才赴國外參加培訓,同時還將許多有前途的高層管理者送到世界名校進修MBA,以培養全球眼光。韓國培養創新人才的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際化企業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和管理能力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有很大差距,人才的培養和管理尚沒有實現系統化和機制化,這一狀況與我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規模和深度不相適應,應引起國家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

三、提高企業文化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與政策引導。目前,我在境外有數千家企業、幾十萬員工,無論是內部企業文化建設,還是對外人文交流,都還處於起步和摸索階段。為此,國家應對企業的文化建設加強指導和投入,建議有關職能部門研究企業開展人文交流的指導原則,提出構想,以便統一思想和行動,推動「走出去」企業的文化建設,更為有效地開展人文交流。

二是將企業文化建設納入考核指標。參考西方跨國公司慣行做法,將企業的文化建設納入考核,與利潤、安全指標一樣,作為考核企業經營狀況和管理者業績的重要內容。文化建設考核應包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企業的社會影響力、企業文化的評估、管理者的人文交流能力和效果等。

三是樹立典型,以點帶面,不斷推動企業文化能力建設。在我多數企業開展人文交流處於摸索階段,文化能力建設普遍較弱的情況下,組織交流與研討,相互學習借鑒,是十分必要的。近年來,我許多「走出去」企業在開展人文交流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積累了值得推廣的經驗。例如,中石油在哈薩克等國積极參与當地社會福利事業,在回饋社會,構建企業文化方面卓有成效;一些企業與媒體廣交朋友,講好故事,取得積極成果。

四是圍繞企業文化能力建設提高員工培訓效能。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制定「走出去」企業員工培訓規定和指導意見,「不培訓,不派出」已成為共識。當前要解決的問題是提高培訓質量,避免走過場,流於形式。首先,培訓要分層次,對企業決策者、中層管理人員和一般員工應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其次是培訓要有針對性,結合企業經營特點和員工思想和認識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其三是培訓要分國別和地區,掌握不同國家和地域的文化特點,採取不同對策和交往方式。就「走出去」企業的文化建設而言,當前的培訓重點是: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義務、為國家爭光和服務大局意識、與當地社會和外籍員工的交流與溝通等。

五是加強國別研究,把握特殊性,打牢企業人文交流的基礎。許多企業在大形勢推動下倉促「走出去」,在應對安全風險和人文風險中失分,這與企業領導者和員工對所在國的文化歷史、社會和安全狀況、法律法規缺乏深入了解有直接關係。企業領導者只有做好「功課」,把握不同地域和國家的特殊性,才能得心應手地做好人文交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體可分為三大類,一是西方發達國家,二是普遍對我友好的欠發達國家,三是伊斯蘭國家。針對第一類國家,企業在人文交流中應重視與國際經貿規則接軌、加強精品品牌的宣介,爭取話語權。針對第二類國家,企業應充分利用第三世界與我友好的國家關係和民意基礎,大力宣傳我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回饋社會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斷擴大影響力。針對第三類國家,企業應突出加強對伊斯蘭文化歷史的了解和尊重,把握其不同的貿易規則和交往方式,避免因宗教習俗不同而引起糾紛。

六是將培養複合型企業人才作為文化能力建設的重中之重。「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拓展了我參與全球化進程的廣度和深度,因而企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相當緊迫。這裡所指的複合型人才,是指能夠適應國際化需要、具有現代化經營理念和較高文化素養的企業中高層管理者。目前,我培養企業人才的手段和路徑並不多。建議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採取多種形式,多條腿走路的方式解決企業人才缺乏問題。首先,在現有教育體制內,增加或更新現代化企業管理課程,加強高校培養複合型企業人才的力度。其次,加強對企業有前途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回爐」再教育,通過組織專門研修班等多種形式途徑強化其能力,這一做法在發達國家十分行之有效。第三,國家和有條件的國際化企業可設置專門獎學基金,派遣高端管理人才出國進修、考察,參加MBA學習。只有人才問題解決好了,「走出去」企業才能具有持久而強勁的生命力,實現經濟效益和文化傳播雙贏的目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