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除了《侏羅紀公園》,這些藝術家在150年前就開始關注恐龍

《水晶宮中的樣板房》,菲利普·亨利·德拉莫特,1853

如這一雕刻所示,在水晶宮的地上,自然歷史藝術家本傑明·沃特豪斯·霍金斯(Benjamin Waterhouse Hawkins)正在建造恐龍雕像。這位藝術家在之前的兩年已經製作了33座野獸雕像。1853年查爾斯·狄更斯的《荒涼山莊》出版,這也是第一本提及恐龍的小說——書中這樣寫道:「滿街泥濘,好像洪水剛從大地上退去,如果這時遇到一條四十來英尺長的斑龍,像一隻龐大的蜥蜴似的,搖搖擺擺爬上荷爾蓬山,那也不足為奇。」(摘自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版《荒涼山莊》,黃邦傑、陳少衡、張自謀譯)

《原始世界》,阿道夫·弗朗索瓦·班馬克,1857

對於最早的「古藝術家」來說,信息量很少的骨骼化石可以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同那個時代的諸多藝術家一樣,班馬克將聖經和神話中的意象插入到藝術中。在這幅圖中,史前世界似乎是世界末日的戰區,電閃雷鳴,火花四射,岩漿噴涌。

《魚龍和蛇頸龍》,埃德·里繪製、洛朗·霍特林和亞歷山大·赫爾雕刻,1863

從一開始,藝術家和科學家們就將魚龍和蛇頸龍描繪成可怕的敵人。這兩隻爬行動物在海上交戰成為19世紀古藝術常見的主題,你也可以理解成,這些作品在用寓言般的表現方式描繪當時各國之間的海軍衝突。

《萊拉普斯》,查爾斯·R·奈特,1897

奈特是美國最重要的古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萊拉普斯》非常靠譜地描繪出恐龍的解剖學和運動特徵,因此具有深遠的影響。有些人認為這兩隻掠食者代表了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C·馬什(Othniel C Marsh)和愛德華·德雷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之間的惡意競爭,兩者都會炸毀考古挖掘現場,以阻礙另一方有進一步的考古發現。(譯者註:萊拉普斯是希臘神話中一隻能捕捉所有獵物的獵犬。)

《狼蜥獸吞噬巨頰龍》,阿列克賽·彼得羅維奇·貝斯特洛夫,1933

這兩種恐龍經常出現在蘇聯時代的古藝術中。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弗萊洛夫(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Flyorov)在早期也畫過它們,他蔑視貝斯特洛夫的解讀,稱這位對手是「色盲」。

《猛獁象》,澤茲德涅克·布里安,1941

從17歲開始,捷克藝術家布里安創作了上百幅冒險故事的插畫,其中有《綁架》、《叢林之書》和《海底兩萬里》。他頻繁露營,沉浸在大自然中。1935年他遇到古生物學家約瑟夫·奧古斯塔(Josef Augusta),約瑟夫非常賞識他的才華和想象力。布里安為奧古斯塔的許多史前專著創作插畫,用創造性的天賦描繪滅絕的動物。

《特暴龍和裝甲龍》,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弗萊洛夫,1955

儘管俄國人弗萊洛夫總是被視作科學家,但他從未根據實際數據繪圖。他經常忽視骨骼遺骸,也很少向古生物學家諮詢恐龍的行為和解剖學特徵。他熱愛鮮明的顏色,並參照現代的動物,經常創作出長有尖物、獠牙、背峰和角的恐龍畫像。

《暴龍和埃德蒙頓龍》,伊利·基什,1976

加拿大藝術家伊利·基什(Ely Kish)是古藝術領域少有的女性,她的作品經常描繪出極端天氣。基什活躍於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這一時期科學家首次意識到並開始宣傳全球氣候變化。她畫了大量恐龍滅絕的場景,將現代焦慮和史前末日融為一體。

本文編譯自《衛報》

文中圖片均為原文配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