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青年參考:日本年輕人熱衷農業有隱憂

近幾年,日本掀起了一股「農業熱」:年輕人擇業觀念發生改變,許多人填報聯考志願時選擇農學。在這股熱潮背後,日本的農業面臨嚴峻挑戰。

年輕人的職業觀正在改變
3月下旬,東京舉辦了一場號稱「日本最大規模」的農業就業崗位招聘會。根據活動主辦方提供的數據,今年到場應聘的大學生中,將農業填寫為就職第一志願的有500多人,而2013年該招聘會首次舉辦時,如此填寫的不過百人左右。
這場招聘會的另一個新現象是,一些在城市裡長大的大學畢業生產生了下鄉的意願,其中便包括22歲的稻橋直樹。
「雖說人力不足是日本農業的危機,但只要有新點子,它還是很有前景的領域。」聽完一個有關IT技術農耕改革的演講后,稻橋直樹對日本《讀賣新聞》表示。
近幾年來,日本掀起了一股「農業熱」。據台灣《天下》雜誌報道,2013年2月初,包括農家、農業學校、就業輔導中心等200多個機構齊聚東京「新農業人博覽會」,通過擺攤、講座和諮詢服務,介紹務農生活的樂趣。這一年在東京、大阪、札幌等地共舉辦了8場「新農業人博覽會」,共吸引超過7000人入場。
Recruit Jobs是日本一家負責活動規劃的公司,該公司新領域開發組負責人深瀨貴范表示,日本年輕人的職業觀正在發生改變。
「比起賺錢,更多人開始從社會貢獻的角度選擇工作,農業正好符合這個意向。」深瀨貴范對該國的《東洋經濟周刊》說。
年輕人的務農風潮在大學校園裡持續「發燒」。目前,日本有10多所私立大學設立了農學系,聯考時填寫該系的人數是實際錄取人數的近4倍。
促使年輕人青睞農業的重要原因,是日本近幾年的經濟蕭條。在距離東京43公里的小鎮橫芝光町,原本從事信息技術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秋元嗣經過培訓,學會了水稻和蔬菜種植、豬圈清理、奶牛餵養等技術。
「我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感覺自己應該學些東西來糊口。你知道豬真的能把尾巴捲起來嗎?」秋元嗣一邊笑著說,一邊抬手打了個響指。
據《紐約時報》報道,秋元嗣接受的培訓由政府出學費,與他同組的人當中,包括迪士尼的管理者、下崗的風景藝術家和一些大學生。
「我的朋友們都說我來這裡簡直是瘋了,可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食物的產地,我想了解得更深一些。」一位參加培訓的年輕人說。
把農業當主業不容易
然而,表面火熱的日本農業正面臨著嚴峻挑戰——勞動力不足。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農林水產省去年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農業人口首次跌破200萬,與1990年相比減少了60%,而且「今後支撐農業生產的人口還將進一步減少」。
造成農業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齡化。日本《經濟新聞》稱,農業人口平均年齡已高達66.3歲,不少人因年事過高不得不放棄耕種。
雪上加霜的是,已經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勞作好幾年的年輕人,因為理想和現實之間差距較大,也開始打起了退堂鼓。《東洋經濟周刊》的調查顯示,年輕人流入農村的數量近幾年正在逐步減少。日本全國新進農業就業諮詢中心針對39歲及以下年輕農民的調查發現,務農兩年內可以自給自足的比例只有14%,5年內被迫放棄務農的比例高達三成。
對此,深瀨貴范坦言,彎腰下田、農耕技術、產品銷售、財務管理……田園生活處處是考驗,「要把農業當主業並不容易」。
務農的難處,現年29歲的船木翔平深有體會。2013年,他和同歲的伊藤宏及32歲的大神辰裕攜手在東京近郊經營農場,除了出產高麗菜、蜂蜜等50種產品,他們也開拓渠道,把菜賣進幼稚園等市場。但辛辛苦苦下來,三個男生全年的營業收入只有220萬日元,扣除成本,獲利只剩60萬日元,連吃飯都不夠。更讓他們感到迷茫的是,至今他們還沒找到盈利模式。
即便是農家子弟也不看好務農前景。調查顯示,進入農業的39歲及以下農家子弟正在快速減少,2007年這一群體約為1萬人,到了2013年僅為7400人。
「我從小就不想繼承父業,做農活既辛苦又賺不到錢。」39歲的宮治勇輔直截了當地說。然而,他最終還是接過了父親的事業,回鄉養豬,並小有成就。但這一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父親雖然養豬多年,但對豬肉的銷售一無所知……很多農民像他一樣,只懂生產,卻不懂消費者,這讓他們再怎麼辛苦也所獲無多,也使農家子弟不願再從事農業。」宮治勇輔說。
欲用全新形象吸引年輕人務農
東京農業大學國際食品資訊學系助理教授堀部篤認為,缺土地、缺技術、缺錢,是澆滅日本年輕人下鄉務農熱情的三盆「冷水」。
2015年,日本全國耕地面積為449.6萬公頃,較上一年同期減少0.5%。這種情況也使許多農民成為「兼職農民」,他們從事農業之餘還做別的工作。由於不指望靠種地養家糊口,他們在耕作時往往弔兒郎當,農業產出很差。
「這些人算不得真正的農民,天氣熱了就坐在空調房裡,任由稻田乾裂。」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談及兼職農民時,石川縣的「專職農民」坂本六雄有些不滿。
當地人尚且沒有足夠的耕地,作為外來者的年輕人就更不用說了。即便找到土地,若土壤條件太差,也不會吸引他們常駐。
土地到手,還要懂農業技術,這對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人來說是巨大的障礙。因使用錯誤的有機技術導致病蟲害問題加重,甚至禍及鄰田等事情,在年輕農民身上時有發生。
此外,務農的前期投入對於剛出校門的年輕人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一旦負債,東山再起的難度很大。
為了讓表面上風光的「農業熱」變得實實在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3年喊出了「40歲以下的青年農民10年內倍增為40萬人」的目標,政府還推出「青年務農給付金」制度,對符合相關條件的年輕農民給予資金補助,最多每人每年可獲得150萬日元。
在安倍政府中負責農業改革的政壇新秀小泉進次郎,在一次演講中描繪了「未來農業」的美好圖景,意欲使農業以全新的形象吸引年輕人。他說:「我們以後可用研發的導航技術遙控農耕器具,用小型自動駕駛飛機施肥。」
一些志在農業的日本年輕人想用自身行動改變人們對農業「又辛苦、又骯髒、收入又少」的印象。比如在山形縣,35歲的農民之女高橋奈帆子2009年成立了「山形女子農場」。如今,這家農場7名年齡在24~35歲之間的成員均具有農學學歷,她們種植西瓜、菠菜、芋頭和5種水稻,還自製烘焙美食出售。至於銷售,除了向酒店、餐館等傳統市場推銷,她們還藉助推特、臉譜等社交媒體宣傳造勢,並開網店介紹農場的產品。
「我們的目標之一是改變農業在日本的傳統形象,」高橋奈帆子對《日本時報》說,「日本農業仍是男性主宰的行業,長久以來,年輕人對於耕種很不熱心。」(特約撰稿 張文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