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論語天天讀】公冶長5.19(有聲精讀)



【前往「喜馬拉雅」收聽更多】

《論語·公冶長》

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1],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2],陳文子有馬十乘[3],棄而違之[4]。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1] 令尹:官名,楚國執政的上卿。子文:楚大夫斗穀,字於菟(wū tú)。

[2] 崔子:齊大夫崔杼(zhù)。據《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齊莊公通崔杼之妻,崔子弒君,並以此取悅晉國。弒:指在下位者謀害在上位者。

[3] 陳文子:齊國大夫陳須無,「文」是謚號。

[4] 違:離開。

子張問:「楚國的令尹子文多次出任令尹一職,他並沒有欣喜的神色;又多次被罷免,他也沒有怨恨的神色。自己任上的政事,必定告訴接任的新令尹。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他忠誠盡責。」子張問:「那麼他有仁德嗎?」孔子說:「不知道,這能算作仁嗎?」子張說:「齊國大夫崔杼殺了齊國國君,陳文子有四十匹馬,他拋下這些離開齊國。到了別的國家,他說:『這裡執政的人和我們齊國的崔杼一樣。』於是離開了。到了另一個國家,他又說:『這裡執政的人和我們齊國的崔杼一樣。』再次離開了。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他為人清白。」「那麼他有仁德嗎?」孔子說:「不知道,這能算作仁嗎?」

參考文獻

《論語集注》,(宋)朱熹集注,為《四書章句集注》之一。

《論語註疏》,又稱《論語正義》,又稱《論語註疏解經》,(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知,如字。焉,於虔反。令尹,官名,楚上卿執政者也。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其為人也,喜怒不形,物我無閑,知有其國而不知有其身,其忠盛矣,故子張疑其仁。然其所以三仕三已而告新令尹者,未知其皆出於天理而無人慾之私也,是以夫子但許其忠,而未許其仁也。「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乘,去聲。崔子,齊大夫,名杼。齊君,庄公,名光。陳文子,亦齊大夫,名須無。十乘,四十匹也。違,去也。文子潔身去亂,可謂清矣,然未知其心果見義理之當然,而能脫然無所累乎?抑不得已於利害之私,而猶未免於怨悔也。故夫子特許其清,而不許其仁。愚聞之師曰:「當理而無私心,則仁矣。今以是而觀二子之事,雖其制行之高若不可及,然皆未有以見其必當於理,而真無私心也。子張未識仁體,而悅於苟難,遂以小者信其大者,夫子之不許也宜哉。」讀者於此,更以上章「不知其仁」、後篇「仁則吾不知」之語幷與三仁夷齊之事觀之,則彼此交盡,而仁之為義可識矣。今以他書考之,子文之相楚,所謀者無非僭王猾夏之事。文子之仕齊,既失正君討賊之義,又不數歲而復反於齊焉,則其不仁亦可見矣。子張問曰:「令尹子文,孔曰:「令尹子文,楚大夫,姓斗名穀,字於菟。」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但聞其忠事,未知其仁也。「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孔曰:「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孔曰:「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春秋時,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有可止者。」[疏]「子張」至「得仁」。○正義曰:此章明仁之難成也。「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者,弟子子張問於孔子曰:「楚大夫令尹子文,三被任用,仕為令尹之官,而無喜見於顏色。三被已退,無慍懟之色。舊令尹之政令規矩,必以告新令尹,慮其未曉也。」子文有此美行,子張疑可謂仁,故問曰:「何如?」「子曰:忠矣」者,孔子答之,為行如此,是忠臣也。「曰:仁矣乎」者,子張復問子文此德可謂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者,孔子答言,如其所說,但聞其忠事,未知其仁也。「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者,此子張又舉齊大夫陳文子之行而問孔子也。崔子,崔杼也,為齊大夫,作亂弒其君光。陳文子惡之,故家雖富有馬十乘謂四十匹也,而輒捐棄,違去之。至於他國,亦遇其亂,陳文子則曰,「猶吾齊大夫崔子也」,而違去之。復往一他邦,則又曰,「猶吾齊大夫崔子也」,而違去之。為行若此,其人何如?「子曰:清矣」者,孔子答言,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春秋時,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可止者,可謂清潔矣。「曰:仁矣乎」者,子張意其為仁,故復問之曰:「可以為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者,孔子答言:「據其所聞,但是清耳,未知他行,安得仁乎?」

——北京孔廟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