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法治漫談】漫談法官之品

作者 | 吉木曰

原載 | 上上微覽

【編者按】作者是法官,更是通曉法律的雅士,看了作者深沉的筆觸昌明君深受感動,希望讀者在暑日之中能夠靜下心來讀讀下面娓娓的文字,不管你是不是法官,相信都會有所感悟。

筆者做法官也有些年頭,接觸最多的也是法官同事們,近距離感受過上至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下至基層派出法庭的初級法官的工作與生活,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感同身受在日常里,算是真切了解到法官之林林百態。

不少業外人士認為法官聽案下判輕鬆自如,好處多工作閑面子大有地位,真相卻是慘不忍睹的:背負著當事人責難之痛、抵擋著權力者的威逼利誘之惑、消耗著挑燈夜戰裁判文書的血肉之軀!法官職業生態之艱、法官生活狀態之苦,法官生存壓力之大,法官承受最後防線之責,真可謂撥不開的雲霧、解不了的惆悵……作祥林嫂般苦大仇深狀並非本文之旨,而是想談談新時代國家和人民須要什麼樣的法官,法官要有怎樣的品性和修養,本文希冀漫談法官之品中,找到法官在個人、家庭、單位和國家中不同的地位,尋求更為有益的平衡。

法官們幾乎都做著歐美大法官的迷夢:有著強烈的職業尊崇感,有著優越的人生體悟,有著首席大法官羅伯茨般的優雅而富有哲理的演說,巴特,夢終究要醒來,現實終究是現實,睡眼迷離中瞥見電腦屏幕上案件管理系統中閃爍著的預警黃燈、想到陳大媽還沒有來簽調解文書得讓助理催催,此刻法官們立馬回到人間、落入凡塵。

既然在人間,那麼法官們應該有怎樣的活法,如何活得有點能耐、活得有點意思,活得有點尊嚴,恐怕就需要在品上下功夫,品己品人品世界,改善工作品質、提高生活品味、觸達品鑒高度。然,改革浪潮中法官命運飄搖,法官助理沉浮不定,入額法官扛重鼎而力不逮,但作為一類職業群體的法官們一定要有自我創造、自我革新、自我擔當的勇氣和能力,給我們精神動力應該正是:「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寬廣胸懷。

再塑學品為先。為什麼說再塑學品呢,因為要成為法官本身就需要學習大量專業法律知識才具有成為法官的資格,至少須經歷聯考、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才能邁入法院大門,再經曆書記員的實踐學習等種種歷練,之後才有可能成為助理審判員,算是剛剛跨進法官門檻,這樣一來的學習過程少則六七年、長則十年以上,故而法官的學品在整個公務系統人員當中是出類拔萃的。

如今司法改革之下,更是優中選優、精中選精,不少助理審判員的法官資格暫停轉為法官助理,入額法官多數年齡較長,司法實踐水平較高,把控案件質量較穩,可以想見其學品自然更不會差,但是隨著案件數量爆炸性增長,法律法規的數量增長迅猛,法律規範更新速度驚人,不再塑學品如何從容保質保量完成工作?!對於生在當代的法官,確確實實是一種挑戰。比如剛剛出台了《民法總則》,去年更新了裁判文書案號系統、裁判文書格式,據說馬上要更新案由系統,幾乎每年都有大量新法律、新規則的出現,不學習不更新知識,法官和法官助理工作簡直無法開展,當然這是一種被動的學習。

我們提倡的是,儘可能地主動的學習專業知識,在案件大爆炸時代使得很多類型化案件有了流水線式的辦案模式,不少法官成為流水線上的司法民工,鑽進如山案卷中坍塌退化為體力勞動者,也許早已忘卻了自己法律人本應具有的體系感和社會生活提煉而來的理性主義,因此希望在職在崗的法官們在任何時候不要丟掉自己法律人本有的專業屬性,真真切切去找回讀書時代的渴求新知、探求未知的饑渴感,萬不能被庸庸碌碌的冗案、雜務遮蔽了法官們智慧的心靈。另一方面,法官們如何更新知識、再塑學品,恐怕不可能再像讀書時代那樣正襟危坐於課堂、筆記狂背於考試,細緻專註於論文,而只能是在辦案過程中學新法,在辦案之外工作間隙、就餐空檔、睡前閱讀之中找重點、思難點、悟新知。

有人會說,法官學院不是有培訓嘛,可惜啊,內容不充足、受眾面太窄,相對於十多萬法官更新知識的需求來說,杯水車薪啊。令人欣喜的是,不少發達地區的法院建設了法官之家,咖啡茶水點心、沙發吧台書櫃為法官交流討論提供了溫暖之地,亦是自我學習、相互學習的好地方,對於新法的掌握、新類型案件、疑難複雜案件,在思想交匯中、理論爭辯中也許就形成了有效的處理方法,值得點贊。而筆者所在的欠發達地區法院,所謂法官之家、閱讀休憩之所根本就沒有影兒,那麼這些地方的法官們對於尋求新知又該何去何從?可謂難矣。

法官之學品代表著法官的專業性,專業性與司法裁斷的公正性緊密相連,法官之責輕則調處家長里短,中則決定財產歸屬、重則厲斷離合生死,如此重大的社會安全閥門的掌控者沒有專業知識能行嗎?讓人深感不安的是,一些地方上級法院派不具有法律資格、不具備法律專業知識的幹部到下級法院任職副院長使其繞開司法考試等硬門檻而獲得法官資格,一些地方黨政機關安排沒有專業法律素養的黨政幹部到各級法院任職院長,這部分人恐怕大多數已經進入員額法官之中,形成了法官業餘助理專業、外行領導內行的局面,如此司法人事體制如果不改革就難以消除冤假錯案發生的隱患。

再造文品為重。此處的文品指法官自身的文化品性,以及法官製作裁判文書的品質兩個方面。有人會說,法官主要專業精通、公證廉潔不就好了,文化品性好不好有什麼要緊?!殊不知,文化品性鏈接著專業質量,因為司法事業根植在文化土壤之上,融合進文明進程之中的,不了解文化,不了解各地風土人情,能辦得好涉民生案件、能辦的好家事糾紛?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法律的剛性與文化的溫潤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案件當事人息訴服判,案結事了。

此時,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法學學子們不缺專業的理論知識,缺少文化內涵的滋潤,缺少鄉規民約的潤滌,缺少走街串巷的文明感悟,缺少傾聽老農大媽們樸素的公平正義的聲音。法律人特別講究邏輯,同時法律剛性也會有弱點,社會生活千差萬別,百鍊鋼化作繞指柔才能體察民心民情民意,希望大多數法官把中華文明內涵吃透領會,文明本質上具有持續的穩定的價值。想起一件事,本人在進入法院工作之前在高校當了六七年的法學老師,教過不少班級、學生恐怕也有近千人,在講授合同法時提及《紅樓夢》中的死契和活契時就問學生在讀《紅樓夢》時發現了么?結果竟然無人知曉,再而發現一個現象:大多數學生們沒有讀過四大名著,甚至根據四大名著拍成電視劇都沒有看完過。

此等狀況讓我震驚不已,煌煌四大名著氣勢恢宏、文化價值極高,是中華文明的精華,同時它的故事性、趣味性還滿強,但是法科生為什麼就不愛看呢?後來發現根本不是法科生的問題,而是這一代學生的整體現象,進而聯想到由這代人成長起來的法官連四大名著都沒有讀過,敢說了解中華文明內涵嗎,敢說須要文化常識的推進案件就順利嗎?在此,需要深思法學教育和通識教育之間的關係,專業知識與博雅教學之間的結構,也許上升到此高度筆者只能紙上談兵,沒有意義,須要反思是法官群體自身的修養那就有相當意義。法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它是萬千社會生活規律性的總結,法學與文化緊密不可分割,法律邏輯性和社會生活經驗性並存,希望法官們既是法學家又是文學家還是哲學家,法學家腳踏實地保護民生民享,文學家通過案件盛讚真善美,哲學家仰望星空堅守自己內心的道德律。

再說說法官安身立命的司法文書的寫作,這是再造法官文品的難點。司法文書是一種職業應用文,有一定法律功底的普通人達到入門標準的司法文書寫作是不難的,難的是將或生動或複雜的案件事實講清楚,怎麼與晦澀的法條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案件事實陳述和形式邏輯三段論得出相對清晰的判斷結論。有的民事法官認為事實查清很難,有的刑事法官此罪彼罪區分很難,其實說明他們遇到了相對複雜的案件,相對複雜案件考驗的是法官的法律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語言表述流暢度和文字精選能力、邏輯思維推理能力和判斷能力,這些能力對法官個人素養要求很高,沒有久久為功哪來打通「任督二脈」之效。

具體怎麼提升種種能力,可能要從多方面入手,前文已經談及專業學習和文化品位的養成不再贅述,此處要說明的是法官必須要多研讀最高法院指導性案例,從精品案件中找到切入點,探尋其他法官寫作中如何把如案件事實鋪陳得妥當無遺漏,巧妙地歸納爭議焦點為最終證明事實、說明判斷理由提供重要支點,再經層層判斷層層推進,最後達到判定結論,做到水到渠成、流瀉而下,這樣就是好的裁判文書。

另一方面,年輕法官儘管理論水平不錯,切不可孤芳自賞、桀驁不馴,而一定要誠懇向老法官請教具體裁判中的細節,那些寶貴的辦案經驗可以使年輕法官少走彎路,不走錯路。另外需要注意,所謂寫好裁判文書方法多如牛毛,最為重要的是下筆多練習多琢磨,要把頭腦中想好的裁判思路落實成文字的裁判文書絕非易事。在遇到疑難複雜案件時,主審法官必須做好庭前庭中庭后的功課,打有準備之仗,打有謀划之仗,最後把審理過程和自由心證的過程落實在筆端,如此而來的裁判文書不成為精品也難。法律文書之品不僅是一件件為民司法產品,也是公正的文學作品,更是法官辛勤勞作的成果,每個優秀法官都將以自己的法律文書譜寫法官們自己的華麗人生,史筆如鐵,每份司法文書都將記載於司法文明史之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