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鑒賞 | 藝術天才第一人——陳師曾

陳師曾(1876年-1923年),是陳三立長子,陳寅恪長兄。梁啟超稱他為「現代美術界具有藝術天才、高人格、不朽價值的第一人」。陳師曾是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的重要代表。

陳師曾 墨荷圖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陳師曾在繪畫史上,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齊白石一生朋友甚多,但被他視為莫逆的,似只有陳師曾一人。可以說沒有陳師曾,就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齊白石,陳師曾是齊白石的大貴人。

陳師曾 臘梅秀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臘梅在隆冬時節盛開,因其色黃如臘而得名,多生於江南地方,北方較少見。陳師曾筆下的臘梅枝幹挺拔,花朵繽紛,將臘梅花清雅幽淡的特質表現得恰如其分,透過畫面宛若飄出陣陣幽香,沁人心脾。用大筆濃墨寫湖石,造型於樸拙中見靈秀。

陳師曾 梨花圖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這是陳師曾對景寫生的一幅作品,選取梨花一枝,純用水墨描繪,潔白剔透,出塵脫俗。花朵以纖巧的墨線勾圈,葉片用沒骨法,濃淡相間,片片分明。陳師曾的花鳥畫多筆姿剛健,而此幅則柔媚清秀,頗有華嵒的風神。自題中的詩句平淡天真,婉約動人,字裡行間透露出畫家關愛自然與生命的情懷。

陳師曾 山水花卉圖冊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這是陳師曾的早期畫作。從畫法來看尚未形成個人面貌,主要是仿摹諸家,如金農的梅花,羅聘的竹,倪瓚的渴筆等等。筆墨鬆弛率意,體現出畫家處於技法探索階段時的多樣性嘗試。

陳師曾 梅花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繪梅花一枝斜出,骨秀神清,孤峭挺拔。花朵用圈花點蕊之法繪就。畫面有陳師曾長題一段,先簡單敘述了自古畫梅的淵源以及畫法的變遷(其敘述與史實略有出入),之後談到文人畫梅的弊病和自己畫梅的方法。他認為畫的太過粗野則不能表現梅花的高潔清雅,而太過柔媚又不能展現梅花沖寒傲雪的風神,兩者都背離了梅花的品格,只有「奇不傷正,怪不傷雅」才能算是佳作。

陳師曾 芭蕉山茶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畫面雖然沒有陳師曾本人的題識,但通過姚華與釋戡二人的題記得知此圖為澤民女士收藏的陳師曾之舊作,原是澤民托釋戡請師曾補題,但未想師曾去世倉促,釋戡於是請姚華代為補題,而姚華誤以為畫主即釋戡,所以題為「散釋」作,個中經過頗為曲折。圖中畫芭蕉與山茶,蕉葉已呈枯黃凋敗之勢,而一旁的山茶花開正盛。芭蕉樹縱貫畫面,剛健挺拔,布局大膽,甚有氣勢。山茶以紅花配墨葉,與蕉葉穿插掩映,疏密得當。

陳師曾 佛手圖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中畫佛手果,造型準確,形態逼真。陳師曾於詩文典故方面的文化修養頗為深厚,此圖中的題文出自清代龔自珍的《露華》,內容頗多涉及佛家典故。圖文相合,使簡單的畫面更具深刻的內涵。陳師曾晚年得到一塊安陽出土的唐代鋕石,出於對金石書法的喜愛,所以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安陽石室」

陳師曾 藤蘿鴝鵒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中畫紫藤花與鴝鵒(即八哥鳥)。花繁葉茂,點染間不甚講求筆法,墨、色交融,渾然一體。八哥鳥形體準確,神態生動自然。陳師曾作畫關注寫生,認為不可脫離實物,但也不可拘泥於實物,追求的是「不即不離」,「不似之似」,「入乎法中,出乎法外」的境界。

陳師曾 桃花圖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畫虯枝枯乾,桃花盛開。用筆較干,墨色中多有飛白之處,表現老樹粗糙的質感。花朵直接以純色點染,筆法圓熟老練。

陳師曾 拄笏拜梅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中以墨筆圈花法畫梅花,畫石則全用淺絳色。梅與石相互襯托,使梅花的峭拔與石塊的樸拙對比得格外鮮明。構圖別出新意,行筆頗見力度。

陳師曾 斑鳩圖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本幅作品畫石著墨不多,筆畫草草而成,簡單地表現出石面凹凸的肌理;花葉運筆靈活飛動,色墨相參;鳥雀非師曾所長,圖中二鳥形態樸拙,用筆較為拘謹。畫中斑鳩的「鳩」與「九」諧音,一方面暗示作畫於九月的時間,另一方面國人歷來視「九」為吉祥數字,有寓意吉祥的含義。

陳師曾 桃榴枇杷圖 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圖繪桃、石榴、枇杷各一枝,參差有序,果實累累。畫中以花青色配以濃淡不同的墨色畫桃葉,再以重墨勾勒筋脈。桃實紅綠相間,色澤自然。石榴的枝條硬朗秀挺,小葉片片看似隨意,然點畫得輕靈活潑,與較濃重的桃葉、枇杷葉相映襯,使畫面輕重有別,富有韻律感。

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創稿件及互聯網篩選,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註明來源。若因客觀條件所限未知原始出處或作者的請原創人與我們編輯聯繫及時標註或刪除。青州畫廊聯盟(qingzhouhualang),歡迎添加關注!

推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