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神一般存在」的印度理工學院到底有多牛?

第一所印度理工學院的校址原本是英國的一所監獄,專門用來囚禁反對英國的印度政治異見分子。之所以選址在此,就是希望學校時刻銘記「人才是印度富強之本。」

神一般存在的印度理工

印度裔在全球科技業中的成功已經毋庸置疑,單論谷歌新掌門皮查伊和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僅僅這兩家公司,印度裔高管就已經掌管了8000億美元的市值,印度正在成為一個「盛產」CEO的神奇國家。

標準普爾曾經對美國標準普爾 500 強企業的做了一次權威調查發現,這些企業中的 CEO 美國人最多,其次就是印度人。

如果我們再往下分析這批「CEO」們,便會發現一個現象:不同於一些族裔高管都是移民二代,這一波登上矽谷權力頂端的印度裔高管,都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他們在印度頂尖的高校完成大學部教育,再蜂擁至美國,進入美國名牌大學如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深造,然後加入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再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些來自印度高等院校的學霸精英,在世界上形成一個龐大的「CEO兵團」。

而他們所畢業的這所印度頂尖高校就是印度理工學院

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 IIT),是印度高等教育的神話。在印度流行這麼一種說法:一流的學生進印度理工學院,二流的才出國念美國名校。以它不到3% 的錄取率來看,確實可以睥睨美國名校。

印度理工學院創建於1951年,在全國共設有 7 所校區,分別是 :德里(Delhi)理工學院、坎普爾 (Kanpur) 理工學院、卡哈拉格普爾 (Kharagpur) 理工學院、馬德拉斯(Madras)理工學院、孟買 (Mumbai)理工學院、瓜哈提 (Guwahati) 理工學院和盧克里 (Roorkee) 理工學院。

在 2000 年《亞洲周刊》評選亞洲最佳理工學院時,印度理工學院(IIT) 以 7 所分校中的 5 所佔據了前十強的「半壁江山」。

在印度流行這麼一種說法:一流的學生進印度理工學院,二流的才出國念美國名校。美國「60分鐘」節目評論:把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頓大學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

沒有尼赫魯,就沒有印度理工

如果沒有第一任印度總理尼赫魯的深謀遠慮,就不會有今天名揚國際的 IIT。

1947 年印度獨立后,尼赫魯預見到印度的現代化,科技將扮演重要角色,委派實業家薩卡爾(N.R.Sarkar)率領 22 人的委員會,研究成立一所以國際標準設置、按照 MIT( 麻省理工)為藍本的高科技學院,在印度東西南北各設分校,才得以形成今天的布局。

而 IIT 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成為印度的國家驕傲。55 年前第一所 IIT校園選址在卡拉普爾這個英國殖民者關印度政治犯的監獄,就是希望學校永遠要記得「人才是印度富強之本」。

上至總理的兒子,下至校長、教授的小孩,不論是誰,要進 IIT,考試成績一定要在前2%。連其巴隆迪院長的女兒卡梅婭 ,考 IIT 的研究所也歷經了四次失敗。

「印度理工學院神話」是許多印度人從十來歲起就被灌輸的信念——考上了這所大學,他們的階層、背景、社會關係都不再重要,僅憑一張畢業證就能立足社會。為了考進這所學校,孩子們起早貪黑,早上4點半就起床去上補習班,上完補習班之後上正課,正課結束之後,晚上還要補習。

《三傻大鬧寶萊塢》里的」皇家理工學院「其原型就是印度理工學院

這一切都是因為國家把大部分的高教資源,都集中在這所銜著國家使命出生的學校身上。它的基礎設施和條件,都比其他大學好。

以國際優秀大學的普遍水準衡量,印度理工學院的資源談不上豐富,分校 15 所、學生 3 萬多名。可是,在印度,它是個讓羨慕嫉妒恨的「大戶人家」,每年印度政府給其它幾千所理工學院的補助,總和也不過區區438萬美元,只是 IIT 的 3%。

1956 年,印度國會通過《理工學院法案》,它使學院在很大程度上躲過了官僚體系的干涉,學生課程也由各個校區自行決定。「政府只是把它建了起來,然後就撒手不管了。而那些政府撒手的領域,基本上都做得很出色。」印度理工被賦予獨立招生權,自行組織入學考試。入學考試舉行四十年來,沒有任何考題是重複的。

進入印度理工有多難

每一名想要進入印度理工學院的學生都要參加聯合入學考試(JEE),它是專為印度理工學院設置的考試,只考理科,分別是數學、物理和化學。三科分別設置淘汰線,僅僅總分合格是不夠的,必須每科都同時高於各自的淘汰線。

筆試通過了,還要參加長達五天的面試,並在此期間按筆試的排名順序選擇自己的專業。

以前,印度有許多人會連續多年報考印度理工學院,在已經入學的學生里,有60% 的人都考了兩到三次。2007 年起,聯合入學考試出台了新規定,每人最多只能考兩次。那些從印度理工畢業的學生,如果隨後取得事業成功,這種優越感可能會持續一生;而對那些沒有成就大業的畢業生而言,曾經考取印度理工的經歷,這經歷也夠吹噓一輩子的了。

更重要的是,和美國工程學院通常也提供藝術和人文課程不同,印度理工學院專攻理工教育和工程學基礎。並且印度理工學習非常難。課程極具分析性,高度依賴數學。

即便如此,當國外大學為了在全球大學排行榜爭取到好名次,鞭策教師寫論文時,IIT 卻在評估教師績效,並不側重論文發表量。因此,在以論文數量為評比重心的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大學排名,IIT 只勉強擠進前 500名 ;但是,在以同業評分學術聲望為根據的倫敦《泰晤士報》全球大學排行榜上,IIT 卻名列前 50 ;其工科領域排名甚至是全球第三,僅次於 MIT(麻省理工學院)和柏克萊。

「我們不在乎排名,好就是好。」德里校區教授阿格拉瓦曾自豪地這麼說過。

印度人佔領矽谷

因為 IIT 學生有一流的專業實力和紮實的英語能力,每年 12 月,各跨國公司紛紛進駐 7 所校園徵才,通常在兩個星期之內,所有學生都會被「搶訂一空」。在離開校園之前,IIT人一定會知道自己將到哪裡。

在這種「特權」環境中,IIT 學生特別有競爭力、自信心十足。「只要能進 IIT,去哪裡都會成功。」

一位來自北印度、在 IIT 孟買計算機繫念大二的阿斯納尼,在得知自己考上 IIT 之後,父母親喜出望外,幾乎傾家蕩產,連續幾天請鄰居們吃飯。因為他們知道念完 IIT,只要工作幾個月,家裡的投資,就能全部回本。

這是因為矽谷是 IIT 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據柏克萊教授薩克森統計,矽谷兩千家新創公司中,有 40%由印度人創立,絕大部分都從IIT畢業。 不論是大學或企業,美國人瘋狂著迷這些「咖哩腦袋」。例如,美國華盛頓特區的 George Mason 大學,每年主動奉送 60 個全額獎學金給 IIT畢業生,另外還補貼住宿費,付錢讓他們到美國企業去實習。

但這也突出反映了這所大學最大的苦惱 :培養的人才不留在印度。自 1953 年建校以來,大約有兩萬五千名印度理工校友定居在了美國。印度令人窒息麻木的官僚政治,臟、亂、擁擠的城市環境,缺乏一流的工作機會,讓這所學校的畢業生覺得無所發展。

為什麼偏偏是印度人

矽谷一個傳統族裔權力結構是:大量擔任技術研發任務的工程師,往上是一群印度中層,再往上則是美國本地白人高管。然而這個結構由於印度人的湧入,正在改變。

據統計,2012年在美國矽谷的人口數量中,印度裔只佔到了6%,但是印度裔人才領導的公司卻佔到了33.2%,與此同時,高管則寥寥無幾。

為什麼碼農拼不過印度碼農,哈佛大學張伯庚(Julian Chang)教授的觀察是:

1、語言是印度人職業成功的基石

一個受過教育的印度人通常會說三種語言:一為官方語印地語,二為英語,三為他出生地(印度某個邦)的當地語。印度的語言非常複雜,大約有幾百種,反而使得英語這種前殖民地語言就成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在印度大約講英語的人口有三億五千萬,比美國人口多五千萬。

一個玩笑,別當真~~

印度人在聽說方面基本暢通無阻,而留學生或許托福、GRE分數很高,但在聽說方面沒有一點優勢。「比如說你語言要不是母語,你要是過去(留學),一個禮拜要讀一兩本書,寫兩三個稿子,就很吃力。」

2、印度學生能言善辯 而學生沉默謹慎

雖然印度人口音帶有濃重咖喱味,但他們從不憚於發聲;而學生說英文沒問題,但是要走到高層,用英文辯論,闡述觀點的時候就會顯出弱勢。「在美國,很多美國的企業、跨國企業都有很多印度人在當CEO或者是CTO、CFO。甚至哈佛大學商學院很多教授都是印度血統的,所以也可以說他們在語言方面沒有障礙。另外他們強調錶達和辯論能力。他們從小就培訓,就可以在現場說得很好,想得很快,然後說服力很強。」

在印度,他們受到英國傳統的或者是英國習慣影響更多。所以你要在口頭上的辯論,而據我所知,國內的教育系統並不是太支持這種。我不是說的學生沒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是習慣,是指他們的習慣、培訓教育,一直不強調這方面的東西。可是英國和美國的傳統就是辯論、說服對方。

印度人在一起,經常為了討論而討論,不惜時間和精力。在學校里,老師會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而當他們把這些習慣帶入跨國企業的工作中時無疑又增加了一個優勢砝碼,人的沉默謹慎,唯恐「禍從口出」的習慣,也意味著容易導致錯失良機。

除此,印度人在「抱團」方面也明顯強於人。據很多在矽谷工作的童鞋反映,印度領導在招聘、提拔時會非常明顯、刻意地偏袒印度人。他們有時甚至會在考試中「放水」,或者專門打壓排擠其他國家的人。因此,常常是先來了一個印度經理,接著很快就會出現一批印度手下,然後被提攜的人也如此炮製,這樣藤藤蔓蔓,形成各種團隊。

的印度人就聚集在一起,籌辦印度企業家協會,致力於培養下一代矽谷印度裔創業者,牽線搭橋,給錢給資源。目前這個協會擁有超過13,000多名會員,已經成為印度企業家和投資者之間最重要的交流平台。

雖然在美的華人組織不少,但是組織聯繫鬆散,而且老移民和新移民之間也存在一定的代溝。

在社交方面,印度人也佔有優勢。許多工程師在吐槽完印度同事「愛拍馬屁」后,許多也都會哀怨地再自嘆一句:「工程師就算想拍句馬屁也都說不太溜。」在美國的企業里很多是outside office,你要是不去看球,不跟大家一起去吃飯、看球、玩兒,那就很難加入領導圈。而人對融入這種社交圈、朋友圈缺乏興趣。這也許是印度裔為什麼能取得重大成績的原因吧。

綜合自: 嚴世介《一流印度學生為何不去美國讀書》、《哈佛教授:我在課堂上看到的印度學生和學生》、《印度IT人士為什麼在美國IT高管界受青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