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文藝批評·經典文獻 | 理查德·迦納羅:女性與人文學

大時代呼喚真的批評家

編者按

「女性與人文學」專輯:

本文節選自理查德·迦納羅[美]《藝術:讓人成為人》(北京大學出版社),主要討論人文學歷史上遭遇偏見的女性創作者。數世紀以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一直廣為人們接受:女性不能進行邏輯思考或在任何一段時間裡保持專註,她們患上了一種由「女性神經」所致的機能喪失症。在這樣的觀念下,女性被剝奪了創造力和創造的可能性。但女性的抗爭從未停止,從薩福到伍爾夫,女性創作者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壓迫她們的男權中心社會作艱苦卓絕的鬥爭。如果你希望實踐使人成為人的藝術,那麼就要給女性為自己公正申辯的機會。

值此「三八婦女節」之際,本刊特推出「女性與人文學」專輯。專輯目錄如下:

1、弗吉尼亞·伍爾夫:《一間自己的房間》

2、琳達·諾克林:《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3、李建群:《從諾克林到波洛克——西方女性主義藝術史理論及實踐的發展》

4、西蒙·德·波伏娃:《婦女與創造力》

5、理查德·迦納羅:《女性與人文學》

6、喬納森·卡勒:《作為婦女的閱讀》

7、羅瑟琳·科渥德:《婦女小說是女性主義的小說嗎?》

女性與人文學

[美]理查德·迦納羅 著 舒予 吳珊 譯

同從前所傳授的觀念相反,人文學並不是對「最優秀心靈創造的最優秀作品」的記錄。20世紀早期宣揚這一觀念的人也許是出於善意才這樣做的,但他們對於曾經存在過的所有心靈創造的所有作品缺乏足夠的資訊。人們現在仍然做不到這點,但至少這個問題已經被提出來。我們中有許多人一直都在儘可能發掘其作品也許受到了強權派的忽略或壓迫以及被剝奪了創作機會的人。

女性不得不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使人們淡忘人文學世界里模式化的女性形象。亞里士多德曾表達過數世紀以來一直廣為人們接受的觀點:女性不能進行邏輯思考或在任何一段時間裡保持專註,她們患上了一種由「女性神經」所致的機能喪失症。除此之外,女性還必須使自己擺脫這一傳統觀念的束縛,即她們的角色就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

可是,如果上帝希望我們只用自己的肚子去思考,那他為什麼還賜予我們大腦?

——克萊爾·布思·盧斯

克萊爾·布思·盧斯

英國小說家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在成長過程中深深意識到有創造力的女性所面臨的挑戰。她是萊斯利·斯蒂芬的女兒,在年幼時便下決心追隨父親的腳步。20多歲時,她成為布盧姆茨伯里的發起人,該組織是一個有意創造他們所稱的現代主義新風格的作家、詩人和藝術家團體。在這塊飛地的支持下,伍爾夫由此開始了天才女性們所從事的事業,她們的地位不僅為人文學歷史所拒絕,而且還為整個社會所輕視。

弗吉尼亞·伍爾夫

在《一間自己的房間》(1929)這本書中,伍爾夫對比了牛津大學為男女學生提供的不同設施。譬如,在出名之前,如果沒有男生陪同,她不能進入博德萊安圖書館。她指出,歷史上,大部分女生甚至不能享有在一座房子里擁有一間私人房間的特權,這使天才女性事實上無法獲得對於藝術文學創作而言必不可少的孤獨和個人自由。她承認像艾米莉和夏洛特·勃朗特、喬治·艾略特和喬治·桑雖然在19世紀獲得了成功,但她補充說,倘若她們在事業起步時能夠得到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她們就可以為這個世界貢獻出更偉大的作品。為了能發表作品,她們均使用了男性筆名;勃朗特姐妹為人所知的名字是埃利斯和柯勒·貝爾。

伍爾夫還設想,倘若莎士比亞有個妹妹——她非常聰明而且還有創造力並會隨同哥哥來到倫敦開創事業,立志成為一名劇作家和女演員,情況會怎麼樣?人們會把她輕蔑地打發了,而且,毫無疑問,她會被迫委身給任何一個願意供養她的人——當然,這是要付出某種代價的,若不然,她的命運可能會更慘。

我認為尋求正義的唯一方式就是依靠故事的力量。

——萊斯里·馬蒙·希科,現代印第安人作家

「任何富有出色天賦的女性在16世紀一定會發瘋、開槍自殺,或是在村子外面某個偏僻的簡陋茅舍里死去,不男不女,為人恐懼和恥笑。」

幸運的是,今天大多數西方社會都會視男性和女性在創造性上不相上下,從前的女性也漸漸得到了人們遲來的讚譽,她們的作品因為「偏見」或則受漠視或則被壓制。英國劇作家阿芙拉·本,美國詩人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以及非洲裔古巴作曲家特奧多拉·吉尼斯的創作時代都在16世紀,「再度發現」這樣的天才對於一度幾乎完全為男性所主宰的人文學是一個喜人的消息,但她們同樣還會使我們想知道有多少創造靈感在還沒有落到紙頁或畫布上之前就已被扼殺了呢?

早期的例外

在希臘和羅馬社會裡,女人的角色不是奴隸就是家庭主婦,其責任是維護文明生活「優雅的」藝術。這些藝術不包括在沉重的石頭上雕刻雕像或者在公共大廈的正面雕刻藝術品。在古代雅典這個創造了藝術、文學和思想經典的文明中心,極少有女性可以接觸到教育和藝術,或許只有少數幾個高等娼妓除外。儘管一些女性以清談為人所知,她們可能還寫過詩作並記過日記,但她們沒有一個人能出版自己的作品。

16世紀早期,一個名叫薩福的女性打破了傳統,她成為一位為人所接受的詩人。薩福成立了有史以來第一所女校,她還是為人所知的最早的女作曲家,儘管其音樂作品已經失佚。

薩福

在中世紀的歐洲,一名女性獲得教育或藝術訓練的唯一方式通常是進入教會或足夠幸運地生在王室,學習刺繡、織錦編織、舞蹈、歌唱、樂器(如琉特琴)。

同一時期,亞洲婦女的境況也大體相同。這裡,男性在傳統藝術中也佔據主導地位,不過卻有十分鮮明的例外。在中世紀的日本,許多貴族婦女在文學領域成就卓著,其中包括詩人小野小町、作家清少納言,以及最重要的,《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許多學者都認為該作品是世界上第一部小說。這三個女性以及沒有她們著名的同時代人代表了在18世紀和19世紀(歐洲和美洲有大量女性開始從事寫作的時代)之前文學史上女性文學的大繁榮。然而,日本女性,正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女性一樣,在她們所生活的男權社會裡遇到了極大的創作障礙,正如下面這首由太田垣蓮月(1791—1875)所作的詩所表明的,在某些情況下,她們能夠把這些障礙變成藝術:

酒館里沒有我的位置。

可我卻感到舒慰

在朦朧的月光下

在綻放的櫻花間

入睡。

女性在藝術領域裡的發展機會直到人們所稱的「啟蒙主義」(約1650—1777)時期才開始得到改善。如果說在這一時期的歐洲女性的機會有限,那麼在歐洲的海外殖民地,她們的機會一般而言則更少。上文一筆帶過的特奧多拉·吉尼斯為了成為一名作曲家在殖民地古巴克服了巨大障礙。她在16世紀晚期生為奴隸,倘若不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人們發現到她的音樂天賦,她會繼續為奴。雖然缺乏正規的音樂訓練,但她還是自學了許多樂器以及如何進行歌曲創作。她和她的妹妹,同樣是一名未受過訓練的天才音樂家,都獲得了自由身並獲准與兩個西班牙男性音樂家在古巴聖地亞哥大教堂同台演出。因為可以在禮拜儀式上更靈活地發揮,吉尼斯開始使用我們現在常將其與拉丁風格聯繫起來的切分節奏創作宗教音樂。在自己的祖國,她被視為現代古巴打擊樂的創始人。

追求平等

在一篇重要論文《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中,藝術史家琳達·諾克林指出女性名字在藝術史課程上出現之少的原因與荷爾蒙沒有任何關係(人們過去常常這樣認為),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阻礙女性藝術家出現的首要制度原因是一種有局限性的教育制度,而首要的習俗原因是女性的傳統角色——料理家務。

在19世紀,女性不能旁觀男女裸體模特。由於她們無權學習解剖學基本原理,無權進入藝術工作室,因此無權得到老師的指導,而這是大多數藝術家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在文學領域,女性則更為成功,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小說家——譬如勃朗特姐妹、喬治·艾略特和喬治·桑(他們都是用男人名字發表作品的),及詩人——譬如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和(早前討論過的)愛米莉·狄金森。然而,在視覺藝術領域,女性最多只能獲准畫畫漂亮的鮮花和水果的水彩畫;或者,在音樂領域,她們還可以彈彈豎琴或鋼琴來款待赴宴的客人。

然而,最近才被發掘出來的藝術家艾德莫妮亞·劉易斯卻是一個有趣的例外。劉易斯生於1844年(死亡日期不詳)。有一段時間,在男性主宰的藝術領域裡,劉易斯成功地克服了自己所面臨的雙重障礙:既是黑人又是女性。也許由於她的少數民族身份及其堅定的生存和成功意志,劉易斯才能不僅迴避傳統女性的「教養」教育,而且還在奧柏林學院學習繪畫和素描。她遇到許多困難,被迫中途輟學,移居到波士頓。在這裡,在雕塑這個她相信自己命中注定所要從事的領域裡,她決心揚名。

她最初的努力——內戰英雄羅伯特·古爾德·肖的半身像可謂小有轟動。許多賺錢的委託項目接踵而來,不久她就賺到了足夠的錢去追尋其他美國藝術家的足跡:成為一名僑民,到歐洲定居。一段時期,劉易斯在羅馬的工作室對於許多富有的美國資助人來說是一個時髦的場所,他們委託她為自己和家人創作半身像。

一個美洲印第安武士向他的女兒展示一種基本的生存技巧。藝術家通過使用與當下的社會現實相距遙遠的題材來掩飾她所意欲表現的反種族主義主題。艾德莫妮亞·劉易斯,《制箭者》(雕塑),1872

由於為賺錢創作半身像或是畫肖像畫的藝術家很少能夠得到批評界的尊重,因此劉易斯懷有一股強烈的衝動希望用自己的藝術來關注受壓迫的少數群體。在她的作品《海華沙的婚姻》中,她對印第安人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在《夏甲》中,她對這個女人產生了強烈的認同。夏甲在亞伯拉罕的妻子莎拉被確認不能生育之後,為他生下了他的第一個孩子以實瑪利,可當莎拉生下以撒之後,夏甲和她的兒子就被趕出家門。劉易斯遠遠地走在了自己時代的前面,她用自己的藝術開創了描寫美國黑人的苦難的先河——儘管為了贏得社會認可,她不得不掩飾自己的主題。

他們認為我是一個超現實主義者,但我不是。我從不畫夢境,我畫的是我自己的真實世界。

——弗里達·卡洛

弗里達·卡洛

對女性藝術家身份的遲來的認可同樣發生在墨西哥藝術家弗里達·卡洛(1907—1954)身上。她早期展覽的通告上總會寫明作品的作者是「弗里達·卡洛(迭戈·里維拉夫人)」。相比之下,麥克斯·厄恩斯特(佩吉·古根海姆的丈夫)卻不會作類似的聲明。在另一樁婚姻里,(第五章將作討論)喬治亞·奧基弗和阿爾弗雷德·史蒂格利茨的婚姻,對妻子的認可也是姍姍來遲,因為她的丈夫堅持認為自己的創作(攝影)一定要放在首位。他們有許多個夏季都是在自己家的度假別墅度過的,奧基弗希望在這裡自己可以有時間畫畫,可史蒂格利茨卻告訴她,她必須為自己丈夫的來訪親友扮演好女主人的角色。

迭戈·里維拉夫人明白如果她不使用自己丈夫的名字,她就不能辦展覽。倘若她沒有嫁給一個名人,怎麼辦?弗里達·卡洛,《在墨西哥和美國邊境線上的自畫像》,1932

阿爾瑪·辛德勒·馬勒(1879—1964)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個案,她表明女性在兩個沉重負擔下的掙扎:作為作曲家所具有的才華橫溢的天賦以及作為一個呵護者的母性形象所具有的出色才能,這種才能使得那些缺乏安全感的藝術家常常為她所吸引。在後一個角色中,即便沒有別的理由,阿爾瑪付出的努力也足以使她在任何藝術研究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當阿爾瑪只有17歲時,她愛上了一個比她大20歲的藝術家,並與他訂婚,儘管他「忘了」告訴她自己是一個厭倦太太的有婦之夫。對音樂的激情使阿爾瑪無所畏懼,在這一激情的驅使下,她激勵自己的同學,20世紀的巨擘之一阿諾爾德·勛伯格去創作他在自己內心中聽到的音樂,雖然觀眾對此沒有馬上接受。繼而,他的一個學生阿爾班·伯爾格也成了阿爾瑪的親密朋友,事實上他們的關係極為密切,因此他還把自己的歌劇《沃切克》(自問世以來一直被譽為一部傑作)獻給了她。

隨後,她愛上了另一位現代音樂巨擘古斯塔夫·馬勒(1860—1911),並很快與他成婚。她期望他們可以在事業上彼此扶助,但馬勒卻另有打算。他不久便要求她放棄作曲,把他的音樂當做她生活的唯一目的,就像人們期待一個妻子該做的那樣。現在,他成了一個受人賞識的天才,他可以不理會任何人,只需對他的祖國奧地利的皇帝(還有上帝,他把自己的最後一部交響曲獻給了上帝)負責。湊巧的是,馬勒也恰好比阿爾瑪大20歲,對她既擔當著丈夫也擔當著父親的角色。

馬勒用他主宰維也納歌劇院命運的專製作風告訴他的妻子,她必須照管好孩子,用美食佳肴營造一個安定的家;有空的時候,幫他謄寫手稿。有一刻,她在絕望中寫道:

我意識到這個不得不在公開場合里開屏的孔雀希望在家裡放鬆。畢竟,這是所有女人的命運。但絕不是我的命運!

阿爾瑪·辛德勒·馬勒

然而,她的反抗只是一陣陣的。她也能意識到:「我常常感到自己的翅膀被剪斷了。同他(馬勒)的無限財富相比,我多麼頻繁地感到自己擁有的東西有多麼微不足道。」

也許是感到了些微的內疚。一天下午,當馬勒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一起時,便把妻子的問題告訴了他。回家之後,他開始彈幾首她的歌曲,最後他大聲地向她嚷道:「你瞧我都做了什麼呀?這些歌很好聽,你一定要繼續寫下去。它們應該馬上發表。」

不幸的是,古斯塔夫·馬勒沒能兌現他承諾的對妻子的幫助就去世了,阿爾瑪活到了84歲的高齡。在她生命結束之際,她感到欣喜:「上帝讓我在我們時代的天才創作的作品還未完成之前就能欣賞到它們。」毋庸置疑,她最終感到非常滿足,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滋養天才的人。但就她的情況以及許多其他女性所遭遇到的境況而言,人們賦予她們的只是死後之名。

在學完本章之後,你不應該有這樣的印象:藝術家在讓人們理解和接受他們作品時總會遇到困難。相反,你應該記住在人文學的領地之內,爭議天然存在。藝術家——真正的藝術家——通常都會拒絕在狹隘的束縛之下進行創作。誠然,有許多藝術家確實更願意人們熱情地接受他們在傳統形式之內創作的優秀作品;優秀作品永遠不應該受到輕視。事實上,相較於製作優美而熟悉的作品而言,陌生作品的影響力最終可能沒有那麼大,但問題的關鍵是,在接近一件藝術品時,比如繪畫、雕塑、音樂或小說,我們不應該先入為主地斷定什麼東西可以接受。我們這裡所挑選的範例一般而言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可是,如果藝術家或作家知道一件因為受到輿論的苛評而被拒絕的作品最終得到了它所應得的公正評價,他們可能會感到些許欣慰。想一想《白鯨》同時代的許多讀者,他們因為讀到對該書負面的評論便決定不去打開它的封面:這些人雖在這個世界上走過但卻沒能看到《白鯨》現在已經名垂青史的開場白「叫我以實瑪利吧」。想一想那些可能坐在音樂廳里的音樂愛好者,他們可能為阿爾瑪·馬勒創作的優美動聽的歌曲而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們不應當認為默默無聞或備受爭議永遠是出類拔萃的保證。有時,爭議的雙方都可以為自己的決定做出合理的辯護。譬如,在鹽湖城舉辦的2002年冬季奧運會上,當俄羅斯選手被授予花樣滑冰雙人滑冠軍之後,人們議論紛紛,因為這兩個選手在做出一個複雜的動作之後,沒能順利地恢復平衡。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一對加拿大選手,這對選手的動作沒有一絲差錯,而且還博得了觀眾熱情的喝彩。最後的結果是:俄羅斯選手5票,加拿大選手4票。一張決定性的或「搖擺的」選票來自一名法國評委。於是,馬上有傳言說法國評委因為迫於強權派的壓力才給俄羅斯選手打了最高分,她甚至還承認有人試圖「收買」她的選票,但她最終還是聽從了良知的指引。隨後,報紙、電視,還有廣播談話節目都出現了譴責法國評委和冠軍選手的猛烈聲浪。法國評委被暫時停職,她的一票被取消,官方宣布該項目比賽的結果為平局,金牌由俄羅斯和加拿大選手共同獲得。

不過,有記者卻指出即便公眾和媒體都表示反對,即便那張「搖擺」選票無效,兩組選手的得票數也是一樣的。那些投票給俄羅斯選手的評委是不是也不稱職?這位記者接著說道:俄羅斯選手的動作要比對方的動作更為複雜,因此對於選手來講,挑戰也就更大。這裡的關鍵是,審美判斷可以是相當主觀的,爭議的存在讓我們有更多的理由去努力創造。

沒有人會有時間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但是,我們不要把「聽說它非常糟糕」或「大家都說它非常棒」當做一個主要因素來決定自己該看或該讀什麼東西。我們不要說:「這個展覽展出的許多雕塑都是以前的。你知道,我一點也不喜歡那種東西。」我們不要排斥一部影片,僅僅因為這部影片說的是外語,我們必須看字幕。我們不要在讀了一篇有關某一爭議的報道之後,在沒有親自了解問題的情況下就選擇了自己的立場。

在本書的第一章中,我們鼓勵你要堅持表達自我,堅持你自己的創造性。如果你希望實踐使人成為人的藝術,難道你不希望人們給你一個公正的申辯機會嗎?

明日推送

喬納森·卡勒:《作為婦女的閱讀》

羅瑟琳·科渥德:《婦女小說是女性主義的小說嗎?》

本期編輯:小矮子河

大時代呼喚真的批評家!

長按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全文轉載請註明推送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