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15日發表題為《衣索比亞製造業增長奇迹》的報道稱,衣索比亞成功吸引外國製造業者,成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一面希望的旗幟,說明這個迄今地球上最貧困的地區能夠遵循讓世界其他地區富裕起來的常見發展模式。
工業化基本上是其他地區發展的關鍵,它讓相對非生產性的農民進入生產率高得多的迅速增長的製造業領域。
隨著工資水平迅速增長,現在將紡織和基礎電子等行業的低附加值製造崗位轉移海外。低工資水平的非洲一直被視為孟加拉國和越南等地此類工作的潛在競爭者。
儘管這種情況尚未大規模出現(非洲只佔全球製造業產出的1%),但衣索比亞服裝和製鞋工廠已經吸引了、土耳其和美國的投資,尤其是製鞋企業華堅集團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郊區的工業園僱用了4000人。
這使得衣索比亞被形容為一個地區製造業強國。不過數據顯示,製造業目前在衣索比亞經濟中所佔的比例低於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任何時期。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5年,製造業僅占衣索比亞總附加價值的4.1%,遠低於1997年7.8%的峰值。
此外,製造業在衣索比亞經濟中所佔的比例實際上也低於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其他國家。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非洲經濟學家約翰·阿什伯恩說:「媒體對衣索比亞製造業的報道有時誇大了其經濟重要性。對該國經濟的密切觀察顯示,儘管該國領導人不願承認,但其經濟與其他非洲國家類似。」
例如,儘管被大肆宣傳,但2015年衣索比亞鞋類出口僅達4400萬美元,只相當于越南鞋類出口量的0.25%,甚至低於薩爾瓦多的鞋類出口。衣索比亞服裝和紡織品的出口總價值僅為其咖啡出口的1/10。
不過阿什伯恩指出,衣索比亞比許多地區同伴更成功的地方在於從海外「大品牌」吸引投資。
此外,在一些非洲國家,相當大一部分製造業活動可能是在其主要產業(例如奈及利亞石油冶鍊以及肯亞農產品加工和包裝)的副產品方面,而衣索比亞生產的卻是「相對高質量的出口產品」。
俄羅斯復興資本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查爾斯·羅伯遜相信,正是衣索比亞與的密切關係引起了世界的興趣。這種關係超出了投資的範圍,例如華堅集團的投資以及今年開通的由投資42億美元修建的從亞的斯亞貝巴到吉布地港長約755公里的鐵路。
更重要的是,衣索比亞遵循了成功踐行的國家主導大力投資的發展模式。
羅伯遜說:「令人感興趣的是這種與的對照。」大多數非洲國家都尋求私營部門主導的發展模式,而「衣索比亞採納了我們在看到的五年計劃和自上而下的方法」,把重點放在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上,比如首先是建立電力供應,然後發展輕工製造業,接著是重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