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前蘇聯的那些軍事巨獸

戰鬥民族認真起來誰也鬧不住,憑什麼敢這麼說?緬懷一下當年前蘇聯生產的這些「史前」怪物你就知道了——

多炮塔坦克T-35,紅軍王牌花瓶

T-35 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蘇聯製造的重型坦克,是唯一量產的五炮塔坦克(多炮塔神教信眾速來跪拜)。

在1941年前,T-35作為蘇維埃工業技術的象徵出現在閱兵場上,一時間成為英、法、德等軍事強國效仿的對象。

不過,這個看似兇殘的慫包只參加了衛國戰爭早期的一些戰鬥,因其設計理念嚴重滯后,戰場生存能力差,最終被蘇軍除役。也不失為一種反差萌。

初號機T-35-1,重42噸,體積為9720 x 3200 x 3430毫米,乘員10~11人,裝甲厚達30~40毫米,有一門76毫米主炮和兩門37毫米副炮,每個炮塔都配一門7.62毫米機槍,彈藥基數10000發,行駛速度28 公里/小時,在20世紀30年代堪稱「陸上戰艦」。

T-35-2於1933年5月投入使用,採用了與T-35-1不同的主炮塔、引擎和側擋板。

研發T-35-2的同時,蘇軍又著手研發T-35A。該設計加長了底盤,縮小了機槍口徑並配備了新式45毫米火炮。

這是最後一系列T-35的錐形炮塔。儘管T-35並未在戰場上廣泛使用,但它卻體現了蘇聯在坦克製造工藝上的先進水平,可謂靠臉吃飯,是稱職的蘇聯紅軍好門面。

獨一無二的核戰龜殼

279號工程是由基洛夫兵工廠根據蘇聯紅軍的要求在1957年設計的,工程的目的就是鼓搗出一輛能在核戰中生存和戰鬥的坦克。

你沒看錯,這不是UFO。這輛工程代號為279的重型坦克被設計成奇葩的橢圓型,近似龜殼,加上採用了當時先進的油壓懸挂技術,使它在面對核爆衝擊時不動如山。

在坦克艙內容積被最大化削減的前提下,它的正面裝甲厚達192毫米,側面最厚達到了183毫米,圓形炮塔的裝甲除了背部都厚達305毫米,高穩定性的四履帶底盤使得其接地壓力僅為每平方厘米0.6kg。

這玩意兒只是當年核武恐怖氣氛下催生出來的產物,今天工程代號279號的坦克正安眠於庫賓卡裝甲車博物館。

孤獨終老的日天巨炮

981號海岸巨型炮台被命名為「Klim Voroshilov」(也是「KV」坦克系列的全稱),它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魯斯基島。建於1934年的這座巨型炮台曾被俄國用來顯擺它在太平洋在的戰鬥力(蘇聯真是在面子工程上下足了力氣),而今卻在歷史博物館里度過它的耄耋之年。

巨炮的口徑為305毫米,放眼前蘇聯全境,也只有俄國的塞瓦斯托波爾有類似它這樣的大傢伙了。

深海巨鯊阿庫拉

這些照片讓我們可以見識俄國最長最大的潛艇。它的名字叫做「阿庫拉」,這個詞在俄語中是 「鯊魚」的意思,西方軍隊也稱它為「颱風」級潛艇。

阿庫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搭載有數台核動力發電機,從外形到配置都貫徹了前蘇聯的暴力美學。

最大指揮艦,漂泊一生的烏拉爾

烏拉爾號是一艘蘇聯海軍核動力通訊指揮艦,有關它的許多信息都曾是最高機密。

烏拉爾號能判定1500公里以內任何太空目標的性能參數。它於1983年下水,裝備有可以偵測空中及水下目標的電子設備。全艦長265米,吃水深度7.8米,滿載排水量34640噸,航速22節,理論上可實現無限的續航能力。

它被編入太平洋艦隊,但因無法駛入任何碼頭,只能停泊在海灣中。

1990年,「烏拉爾」號曾因船上的大兵亂扔煙頭而發生火災事故,船上電纜全毀,那時的蘇聯缺乏資金維修,所以「烏拉爾號」常年在馬加丹軍港趴窩,並在將近二十年間再未出海。

米亞西舍夫設計局的未來感飛機

M-50

提到俄羅斯飛機人們一定會想到SU系和MiG系,但你聽過米亞西舍夫(Myasischev)這個詞嗎?弗拉基米爾·米亞西舍夫是米亞西舍夫設計局的總工程師,設計局的飛機也被冠上了他的名字,並常常被縮寫為「M」加數字,如M-50、M-18。

M-4

這些飛機產量很小,並且罕有完整保存下來的。即便如此,米亞西舍夫依然在蘇聯航空史上留下了一筆,其最著名的作品M-4,北約代號「野牛」,具備轟炸美國本土目標的能力。

M-18

圖-160

設計局同時製造噴射戰鬥機和大型戰略轟炸機。這裡,不得不說下米亞西舍夫另一部頗具傳奇色彩的作品M-18,據說當時米業西舍夫沒有能力完成M-18的原型機,於是他把設計交給了圖波列夫,進而出現了名震世界的圖-160。

啪啪啪!短命的TU-144

歷史將銘記這一天,1968年12月31日,TU-144成為世界上最先首飛的超音速民航客機。2350千米每小時?3小時從莫斯科飆到太平洋沿岸?

就算今天,你能想象將六個小時縮短到一個半小時從紐約飛到舊金山嗎?或者兩小時把人從紐約送到夏威夷?TU-144告訴你可以。TU-144客機雖然試飛順利,但之後發生了3次撞擊事件,導致其載客服務半年就退出了歷史舞台。

不畏寒冬的接客小能手

水阻力是提高最大航速的主要難題,水翼船和氣墊船便應運而生。無限制的航季和夏冬幾乎一樣的高航速是氣墊船的突出優點。同時,耗油量巨大又是氣墊船的致命缺點。

燃氣輪機氣墊船"Sormovich"製造於1965年,測試航速達120 km / h,行駛時浮空0.25 - 0.3米,不懼淺灘,登陸如絲般順滑。

Sormovich長29.2米,寬11.3米,高7.8米。氣墊船航距約為600千米,船組3人,可運載50名乘客。

只想做一隻好獸的裏海怪獸

坦白講,我曾以為那些貼著地皮慢悠悠漂浮的交通工具都淘汰了。可實際上蘇聯那裡總是不乏奇奇怪怪的東西,它們的大工廠倉庫里至少還留著一輛從未使用的地效飛行器——裏海怪獸「Spasatel」,或者叫「拯救者」。

蘇聯嘗試將裏海怪獸改造用於民用,擁有凶(2)殘(b)的名號的它也滋生了一顆溫柔的心。它有八個渦輪,完全可以勝任在沉船地點的營救任務,同時船上還可容納醫生和醫療設備。

但美好未能寵幸每一隻獸,它從未有機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留得後人為它掬一把辛酸淚。

然後就沒有然後的沙皇火箭

「重」如泰山的火箭運載機N-1也因它的塊頭感人而被稱作「沙皇火箭」。它總重2500噸……咳,高110米。它的任務也像它的塊頭般巨大:增強國防,為科學和經濟計劃添磚加瓦,為星際航行服務,順道征服星辰大海。

蘇聯在1962年通過了該火箭的垂直結構,它能使火箭把75公噸的負載推入軌道。它和美國的土星5號(1972年)運載火箭並稱人類製造過最大的火箭。

然而由於各種技術難題,以及窮,N1火箭成功地達到了百分之百的故障率,計劃的12次試飛也因前4次慘敗而草草結束……

這些器大活好的史前怪胎或多或少貫徹了蘇聯不簡單但粗暴的工業暴力美學,他們現在都安靜地躺在博物館里和垃圾堆里,被塵土和時間厚厚地覆蓋。在不怎麼安寧的這幾天,仔細想想這也許是最大的幸運。願世界和平,天下巨獸都能安眠。

(完)

看完不點贊的都是臭流氓....

文章來源:English Russia / 編譯=猴鹿羊、陳子騫(洋芋科學)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義之舉......

狂戳底部「閱讀原文,去我裝 商城找點樂子..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