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村民花千餘萬建民俗博物館 留住鄉愁留住村史

因為十里八鄉拆遷,鄭州郊區一位村民,利用自己一生積蓄,收集周邊村裡的各種農具和手工作坊的工具和量具,包括鐵匠、木匠、油匠、銀匠等作坊用具,共收積一千多件。有古時各種出行的牛車,四輪馬車等,有明清時期農民生活用具。

這位收藏者說,他看到農民古時的用具,在社會進步進程中一點點消失,心裡難受,想盡全力把這些東西收藏下來,因為這些用器凝聚了農民的智慧,他留下這些用具,就是為了留住鄉愁,留住村史,好讓以後的孩子們,來看看這些用具,知道祖先生存不易。

3月7日中午,在鄭登快速路侯寨鄉麥秸垛溝村,47歲的村民郭建廠帶著記者進入了他的「民俗博物館」。這是一個二層樓帶地下室的共三層的玻璃房,在一樓,是農耕醫藥衣服出行等用具。先是兩輪木輪馬車,保存完好。「套上還能用。」郭先生說。

再向里看,是獨輪車。「這是山地丘陵的農民用來推糧食和其他物品甚至拉人的用具,那時家家都要有幾個,現在都被機車和電動車取代了。」再向里走,是打場曬糧用的桑叉竹鈀,鐵鈀等用具,還有鑔紅洋芋片用的一片和多片鑔具,以及農民用手工轉動的揚場脫粒機。

農具展區的北側,是百餘件鐵匠用品,打鐵用的鐵砧,以及打鐵時載斷熱鐵器所用的斷載器,「這個鐵器用具,我是收集了四十多位老鐵匠家的用具,每一套都來之不易。尤其是巨大的風箱,比普通農村做飯用的風箱大幾倍,專門用來製作大的鐵器時才用。」郭先生說。

鐵匠器具北側,是牲畜農耕用具,「這是牛拉套用的一套用具,這是驢套磨用的用具,這是馬和騾子拉犁用的用具,因為動物形態各異,所以,它們身上拉套的東西,都不一樣,都是根據它們的身體量體定做的。」郭先生說。從這些工具上,可以反映出千百年來,農民與牲畜之間相互協作一種智慧。

接下來是木匠器具,各種錛、刨、鋸、鑿、鑽、墨斗等木匠器物,幾百餘件,大大小小,應有盡有;向里走,是醫用用具,中醫藥框是紅木製成,幾百個抽屜。「有人專門來買我這個柜子,給我幾萬元,我這些東西不會賣的。」郭說,更珍貴的,就是幾十部老得幾近看不清字跡的老醫書,「這些醫書里含著中醫學的很多理論和實踐,大都是老醫生過世后,家人不懂準備扔掉時,我把它們買過來了。」再向里走,是計量工具,各種帶桿的秤以及長短不一的算盤幾十件,僅大小不一的秤砣就有百餘個,集在一起,可以看出它們的滄桑歷史。

在二樓,有古時的保險柜,錢櫃,以及渡河時用的大葫蘆,還有寧式床,大花轎,以及捕鼠用的器具,還有一具明代的手銬和腳鐐,古時榨油的木具,各式的貨郎挑、貨郎鼓、燈具、紡車等。同時還收積人有清代多個名人題寫的牌匾,有乾隆年間的,有道光年間的,其中一個寧式床上鑲的幾塊玻璃,郭說,那時還不能生產,是從德國進口的玻璃。各種鎖具二百餘只。不少前來觀看者讚不絕口。50歲左右的人,有的說這個他有點認識,有的說那個他認識,但說不上名稱;而20歲左右的人,看看這個問這是啥,看看那個問那是啥,好奇不已。

郭建廠介紹,他家就住在南側不遠的郭小寨村,「近幾年,附近十里八鄉的村子都在拆遷,而我們生活在這裡,很多用具都是小時候生活生存的必需品,現在這些東西幾乎都退下來不用了,有的主人把它們扔在院子里,隨風吹日晒都腐朽了,我看著很痛心,就開設了這個收集店,這裡面2000多件農村生活用具,一部分是附近村民送過來的,一大部分是我掏高價買來的,可以說花了我畢生積蓄,投入千餘萬元收集起來的,件件器物都有故事。」

郭先生說,他這個民俗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不會向前來觀看者收費,目的就是為了留住鄉愁,留住村史。「一是讓附近村民來看看,知道當年生存的不易,二是讓後來的年輕人看看,知道古人生活的情況,讓他們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之時,不能忘本」。(鄭州晚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