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部英國最著名的青春片,繼續給我們講失敗者的人生悲喜

1996年,丹尼·博伊爾拍出了他這一生迄今為止最重要的電影——《猜火車》。這部自誕生之初就讓英國電影界吃驚的電影。用一種從內容到形式,從表演到旁白都散發出新青年反叛氣質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一群用毒品等社會各種否定的方式來玩樂過活的生活態度。而其中那種只能依靠毒品才能讓自己興奮起來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們看到了在不同的世界中,依舊有相似的青年迷茫境地。而這部電影在20年後也終於推出了他的續集。

《猜火車》1,2正式海報

《猜火車2》的時間設置在第一部的幾十年後。當雷登又回到這個可以稱為家的地方時,在與昔日好友的相處中,又發生了一場英倫范的故事。而當年的那群悶騷少年轉變為當今的中年大叔時,時間上的跨越,使得他們的經歷變化讓人唏噓。而也是在這種情懷的包裹下,我們又看到了這四個蘇格蘭男人的魅力和風采。

在電影技法的相似與不同中,電影用緊緊圍繞主角四人的方式來講述了他們的故事。而在時光的磨鍊下「英雄遲暮」也就成為了一個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又在「中年危機」的背景下,電影通過對四人20年後境遇的描寫,也讓我們看到了浪蕩青春及中年危機的種種不同,看到了在反叛墮落掩蓋下的不同時間段及環境中的失敗事實,在這些的前提中,我們又可以在主角的生活經歷中看到友情、愛情以及親情的美好和心酸,還有描繪事實,反應社會的毒品、性和搖滾樂的「魅力」。

《猜火車》當年的成功很大一部分的功勞來自於,在普通人看似糜爛的生活環境下,男主們在消磨時光和過活度日的情況下,依然有著更多年輕人相似的焦躁不安,內心空虛以及不願意麵對現實。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能看到青春的另一個好處,即我本來就是一個壞胚子,在講出這是」最後一次」后,我還能說出有「最後最後一次」。在這種打臉無賴的自欺欺人中,男主的形象也逐步確立了起來,他們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

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講,《猜火車》是男主雷登的一次成長史,從開始的偷、搶、掠,再到後來艱難的戒毒,而後的改邪歸正新生活,又到背叛兄弟的結尾。在這樣一個墮落、成長、改良又重新墮落的過程中,我們能體會到的是大部分青年人誤入歧途后的渾渾噩噩的事實和自我改良過程的困難,以及每次再犯時的自欺欺人。這種在極致的環境下講述的故事,反倒還有點讓人羨慕那種,青春年少我還有機會的幸運以及路途遙遠也還有時間的悠閑。

這種壞感、痞勁都讓觀眾看到了他們浪蕩青春的不羈。這種情況的極端出現在庫布里克的《發條橙》中(《猜火車》也致敬了這部電影,而《猜火車2》致敬了庫布里克的《閃靈》)。但電影男主的那種不甘於現狀及上進,讓這部電影難得的展現出一個失足少年的艱辛改過史。正是這種極大的改變和又墮落,才讓觀眾有了青春代入感,才使得全球的影迷為之瘋狂。

而在《猜火車2》中,當年的混蛋小伙轉化為現在的中年大叔時(驚訝的是他們四個沒有一個變得大腹便便),看似他們依舊還是當年的那種過活、吸毒、打架、偷盜。但面對時間帶來的成長,他們不得不褪去青春中的不負責任,面對成人世界種種需要背負的東西時,那種中年危機的乏力感便席捲了他們全身。

在境地上,由於當時的年輕和家人照顧,使得他們不需要想更多的事情。但這種境地也嫁接到中年後,那產生的便是一系列的問題了。而在生活上,他們各自依舊失敗,雷登和病仔無子,土豆有孩子卻不能撫養,而貝格比直接想讓他兒子繼承他的偷盜手藝。在潦倒的生活環境及粗糙的家庭狀況的雙重打擊下,男主四人又各自尋找目前生活的突破口。

但可悲的是,在現實的夾擊下,他們的結果依舊是失敗的。而《猜火車2》也就變成了當年那群不羈少年的中年境遇的描寫史。即便是當年那群與我們普通人迥異萬分的人,最終也人到中年,有著普通平常人面對相似的巨大壓力和苦逼生活時的迷茫和不知所措。這也使得當年的異樣團體故事轉化為現在的中年集體寫照。這樣的發展,既讓我們從時間對比上看到他們的不同,也讓我們看到當打敗不同人的生活去壓迫他們時,他們會怎樣的面對及反抗。

02

永遠的失敗者

不管是當青春年少,還是現在的中年時光。在看起來用各種行為方式來抵抗正統社會規則及尋求各種歪門邪道來發財的背景下,其實都掩蓋一個事實,就是他們永遠都是一個失敗者,而且沉浸在一種失敗者的環境中。在艱難的奮鬥后,又被現實和本就不持久的自制力打回原形。

《猜火車》中開頭和結尾那段關於「選擇生活」且相互呼應的台詞,到第二部中變為了升級版台詞。其實在看似瀟洒的情景下,不得不說的是,男主們沒有面對現實的能力,自己不敢去嘗試,不敢用自我拼搏的做法來換取那份看似無聊但切實的生活。而男主雷登也說了,他們吸毒只是為了逃避過上這種生活所要付出努力的種種煩惱。

第一部中開頭和結尾的台詞,反映了男主在經歷成長后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反思,第二部中的台詞則是闡述了中年生活的無力和無可反抗。而第一部中伴隨這段台詞的手持攝影即體現了追逐戲的緊張感又體現了男主們的活力。第二部中「選擇生活」的台詞則是穿插了新青年小偷偷東西的場景以及雷登自己的生活回憶,這裡暗示著雷登自己的落伍和生活上的反思,還有就是他依舊保有自己青春中與普通人不同的生活觀念。

在第一部中,由於非正常的生活以及年少的掩飾,我們並未發現他們是失敗者的事實。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其實只是單純的依靠社會福利救濟金和家庭幫扶來生活的人,而且為了輕鬆的生活以及不失去領取救濟金的資格,所以他們不得不有技巧的搞砸自己的工作面試。這一點在土豆的面試過程中交代的極為清楚。

而在情感生活上,他們雖然都有女友,但都在愛情的掙扎中。當年雷登的女友是未成年人,在《猜火車2》中他的女友又成了病仔的女朋友。而在第一部中的湯米,因為自己拍攝的情趣錄影被帶雷登拿走而被女友認為丟失而分手,因此他走上了吸毒的道路,用毒品來逃避現實,最終身染艾滋病,因為一隻貓而死去。土豆和貝格比則與兒子存在著現實和情感之間的巨大鴻溝。而電影中出現的他們的家庭,無論是自己的還是父母的也無一不是存在問題的。這種情感和家庭的失敗,使他們徹底的成為了一個無用之人。

而在尋求改變和突破的過程中,他們也都是以失敗來告終的。在第一部中,本來已經步入正軌的雷登,因為自己的慾望和對金錢的喜歡,使得他參與了用販毒的方式來謀取利益的辦法。而最後雷登把錢偷走,也是土豆、病仔以及貝格比在現實中的失敗,是雷登在情義上的失敗。在《猜火車2》中,雷登與病仔所計劃的桑拿房,在遭遇第一個挫折,即他們對手的威脅后,便直接放棄了,即便後來他們忽悠來的資金到位。而在那段劇情之後,雷登說他沒有求饒,即便因此不穿衣服回家,但他保住了尊嚴。其實他不明白,自打在青春開始到中年結束,他的失敗一直讓他沒有保有尊嚴。

在這個場景中,雷登指責病仔害死了自己的孩子,病仔指責雷登讓湯米沉迷於吸毒。

談話時的正反打應對了他們兩人的相互責備,切加深感情渲染,而最後的處於同一畫面也意味這他們兩人的和解。

而在第一部中雷登說自己因為吸毒帶來的快感讓他已經感受不到其他的刺激時,也表明了他們只是沉浸在一種虛幻的快感中,用此來逃避那些外界的責任和壓力。用那些看起來炫酷但易做的事情來證明自己,但還是不能否認他們是一群失敗者的既定事實。

在《猜火車2》中,土豆的自殺,貝格比需要用偉哥來勃起,更直白的說明了另一個問題,他們已經不能用別的方式來麻痹自己了,他們已經看到了自己的悲慘的一生及這種悲慘的延續。但不同的是土豆用自殺的方式來逃避,貝格比尋求別的東西來繼續掩蓋自己悲慘中年生活的事實。

電影在展示不同人的青春物語時,也用毒品、性以及背叛這些不好的東西來烘托感情的珍貴。而也在這二十年的跨度中,兩部電影用不同但又統一的感情內核感動寫我們。而且《猜火車》的主體構架本來就是以友情來構建的。若是拋開題材與敘事內容上的看點,友情、愛情以及親情也是這部電影的感人之處。

在《猜火車2》中,電影引入了男主們的兒時視角。這種做法,使男主之間的友情脈絡在時間上形成了童年、青年、中年的一次統一。在加入的兒時影像中,我們看到了病仔和雷登共同泡酒吧的場景,以及貝格比和雷登初次見面的畫面。這些都為本部電影的主線,雷登和病仔開桑拿房,貝格比追殺雷登賦予了不同的感情意義。再加上前一部的內容,我們看到的就是接近一生的友情。

用閃回方式加入的兒時影像。

《猜火車》的團體構成本來就是因為友誼,再前一部中,即便是貝格比脾氣暴躁,喜歡暴力,但湯米卻不止一次的說:那又能怎麼辦,我們是朋友啊。正是在這種友誼下,他們之間的相處也囊括了人生友誼的所有問題,關愛、容忍以及背叛。而最後雷登的背叛和這一部中貝格比被其他三人送去警局都讓人看到了友情的脆弱以及過度過分后喪失感情的結果。

而電影中的親情則就隱秘的多了。但即便描寫不多,但每次體現都是給了觀眾致命的一擊。在前一部中出現的家人只有土豆對母親及雷登的父母。而在這其中,土豆母親在土豆入獄后的不舍和懊惱,雷登父母在他戒毒時的自責和心痛,都很直接的讓我們感動。而這種關愛加到這些無所事事、搶掠無能的混混身上時,父母臉上那種恨鐵不成鋼及深深責怪自己的神情也讓觀眾深思。

在前一部中病仔兒子的死及本部中貝格爾對自己兒子的獨白中,我們又可以看到另一種的現象。即失敗父母下不幸的孩子生活。當初他們幾人在吸毒過頭后,進入了一種失去意志的狀態,致使孩子沒人管被餓死後,眾人的神態滿是驚訝和不知所措。這樣對他們沒能力又不負責的描寫直接指出了當時年輕人的養育觀念。而貝格爾對兒子說:自己不知道父親怎麼做,是因為他父親從來沒有做過什麼時的深情懺悔,也是在有了足夠時間沉澱以及自我認知確立的情況下才能發生的。而不幸的是,貝格爾已經錯過了正確的時間,以及走上了不可回頭的路。

父子衝突中的鏡頭變化,貝格比指責兒子時,攝像機在進行外正反打時,始終是貝格比在講話,指明了貝格比佔據了主動權,略帶俯拍的攝影也顯示了貝格比對於兒子的威嚴,左右移動的鏡頭則加大了這種戲劇衝突。

電影中的愛情元素雖然一直存在且貫穿劇情,到很明顯這是為了塑造人物及推動情節所設立的。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愛情在貼合人物的前提下也道出了許多人談戀愛的共性。第一部中病仔對女友的不負責,土豆女友為了懲罰土豆的行為以及湯米對女友的思念都無一不讓忍看到不同情侶的普遍問題。

而在這部中,失敗的男主們依舊有著不完美的愛情。雷登甚至編造謊言來掩蓋自己的悲慘生活。在與女主的的發展中,他們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敗。或許這群從小就與所有社會陰暗面接觸,生長直到中年的人,一直以失敗的方式過著自己的愛情生活。

在這樣一個具有殘酷色彩的電影中,導演用毒品和性來體現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用搖滾樂來構築他們的精神世界和依託。在《猜火車2》中,導演又通過土豆展現擺脫毒品生活的奮鬥形象,用性來分離和發展雷登和病仔的友情,以及用搖滾樂來懷念他們的過去。

而另一種意義在於,這些讓青年人或著迷或墮落或給予支持的東西。在現實中都是有著廣大的與男主們相似的人群的。他們沉迷於毒品和搖滾樂的影響中,沒有信仰,沒有希望,用享樂至上的方式來生活。而展現出事實和歷史也是《猜火車》電影的現實意義。而這部號稱「毒品百科全書」的電影總一種接近現實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歷史或現在的毒品、性和搖滾樂對英國青年們的影響和意義。

《猜火車》原著作者歐文·威爾士在電影中扮演的是買毒品的。而《猜火車2》改編自同名小說的續集《色情電影》,且電影中土豆所寫的書中的話,則是現實書中的原話。

80.90年代,隨著毒品供應量的提高,使得毒品價格下降,變成了不只是貴族或者有錢人才能使用的東西。這樣的現象,一是造成了政府大範圍對毒品的檢查和打擊,再是讓更多的普通青年人接觸到了這件物品。最終變成了各種年輕人不惜一切代價來吸食、製造虛幻場景和逃避現實生活的物品。而《猜火車》中那句著名的為吸食毒品辯解的台詞:「大家都認為吸毒就是不幸與絕望,但他們都忘了他的樂趣,否則,我們就不會這麼做了。」也體現了吸毒年輕人的想法。

在歐洲那種人文環境下,沒有東方的這種含蓄和抒情的感受。愛的定義也比我們更加「宏大」和「廣泛」。為了滿足自我慾望和刺激。每個青年都有著不同的性行為。而《猜火車》中的性卻給了我們一個看底層失足少年的特殊視角。濫交,甚至用性來敲詐。這種在東方文化中除了不自愛等字眼還有更下流的詞可以來描述的行為。除了墮落和腐朽下流,還有一種背後的意義。即這種行為又是沒有安全感,教育不足,缺乏依靠及正常家庭的逃避方式。當拋去電影噱頭和自我快感及旁人的眼光后,展現的也是他們各自的悲慘。

搖滾樂在電影中是一種無比貼合度方式融入電影的。從第一部中《Lust For Life》的開場,到超級經典鑽馬桶的《Deep Blue Dug》(這兩首都是布萊 思諾伊的作品),以及病仔口中念叨的搖滾明星。再到第二部中經典作品的延續和全搖滾配樂。使得搖滾樂這項英國最為著名的樂種,早已成為全世界年輕人的所屬音樂。而離開電影來說,搖滾樂作為激昂有節奏的音樂分類,無比貼合的詮釋了青年人的那種焦躁與無所顧忌的心態。這種音樂也成為了英國電影的標配,以及英國人民尤其青年人的喜愛和代名詞。

這個場景中,那些不可描述的東西全為朱古力。

這些貼近符合主角生活,又為電影增加趣味個觀賞性的元素。在為我們講述故事的同時,也為我們展開了那段關於毒品、性及搖滾樂的現實面貌。而結合現實再來看電影也更能讓我們體會但其中的意義及內涵。也讓我們有了對與英國底層青年面貌的初步認識。

05

電影手法的相似和不同

作為一部跨過20年的續集電影,導演用統一的影像風格、拍攝特色及音樂選擇,讓這兩部電影在視覺效果和欣賞體驗上達到了一脈相承。這種電影手法的特色即為電影增色不少,也在另一層面上增加了電影的吸引力。

電影還加入了黑白影像,致敬《憤怒的公牛》。以此來表達土豆聽從雷登的建議后戒毒,重新生活的信心。

在以攝影及後期所創造的影像風格中,作為電影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出與電影主題匹配的意味。在第一部中偏冷色系的色調也暗含著他們殘酷青春的意義。而第二部中的色溫升高及色彩更艷麗,一方面是時代發展所帶來的技術升級,另一方面我是用繽紛的色彩來反襯無情的事實。而且色調的設置也讓電影充滿了懷舊的色彩。

在意識流和蒙太奇的運用上,導演丹尼·博伊爾很巧妙的即體現了主角吸毒時所帶來的迷幻感,又以此來描繪個體的心理掙扎和實際反抗。在前一部中,最經典的戲份莫過於雷登鑽進廁所的戲,在這一場景中,英格蘭最污穢的廁所下卻是最清澈的水即說明了,雷登他們一群人雖然是十足的壞胚子,但內心卻擁有著那份純潔。也說明了吸毒時,哪怕是掉進廁所的栓劑也像明靜湖中閃亮的物品。這兩種看似相反的意味,導演卻用同一個場景直接表達了出來,其中對比的意義也更加深刻了。

更精彩的則是雷登戒毒的場景,這時導演把雷登戒毒痛苦的姿態和他幻覺中父母心酸的面孔,土豆穿獄服坐在他的門上,因為他們吸毒而死的嬰兒以及充滿隱喻的電視節目交叉剪接,十分鮮明的表達了雷登戒毒的痛苦和父母殷切的心情和他自己自責懊惱的想法。

本部電影中唯一把毒品融入到劇情中的場景,在祭拜完湯米后,雷登和病仔繼續逃避生活,但土豆卻切切實實的戒毒了。這也是本片最好的蒙太奇。

但這種電影表達手法的嫻熟應用卻在第二部中極大的減少弱化了。印象深刻的有兩處,一是土豆死時用從頂樓墜落來體現他死亡的過程,再是他們三人祭拜完湯米后,三人在土豆家中,雷登和病仔吸毒,而土豆則在外面等候的畫面。這樣的場景只是在交代劇情的基礎上,表達了主角的想法,卻沒有了第一部中背後的意味的體現,這也是電影的一種退步。

在電影的敘事結構上,首部是用一種漸進的方法。先用他們生活的描繪來體現人物特點,再用事件轉換來改變人物性格,雷登開始新生活后,轉去第二階段。貝格比的出現引入最後的販毒,而結尾又與開頭相呼應,且拔高了電影主題。這種鮮明的敘事分割和結構清晰讓電影有很好的青年團體變化及轉變的代表性和深刻意味。

而在第二部中,導演則採用了多線共同敘事的手法。主線是雷登歸鄉解決與病仔的羈絆並共同開桑拿房的故事,輔以土豆戒毒並寫作,貝格比越獄后與兒子的和解及向雷登復仇的線索。導演這種把團體拆解偉個體獨自面對麻煩的手段,也暗含了中年危機及個人的失敗的主題。

在這兩處的致敬中,出現的是一種內容變化,開頭體現的是從青春中的無所顧忌轉化為了中年的力不從心。結尾處則是由吸毒帶來的快感成為了對自我生活及以往的一種認清和憑弔。而那第二部結尾中充滿壁紙的火車和飛逝的鏡頭都暗示了《猜火車》這部電影飛逝的時光。而場景的轉換也說明了雷登過上了他曾經鄙視但後來羨慕的生活,也終於回歸了家庭。

因為是原班人馬,但改變的內容和敘事方式,讓部分觀眾看起感覺是在炒作情懷,這一點在開頭和結尾的向前作致敬就可以看出。但不同的是這種致敬,描繪了本部無力的生活及自我反思的內容。或許形式相似,但《猜火車2》是給予了我們一個青春混混的中年生活的描寫,而我們硬不起來的原因也只是他們現狀失敗的事實。

《猜火車》自打上映就讓全世界的影迷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英國青年形象,而在與平常人迥異的生活中,墮落的日子中也隱藏了許多青春的傷痛。生活方式所展現的他們也給予了我們另一個看英國的視角。電影元素的取捨也讓更多人明知了那些違禁物品的「魅力」。即承載了現實,又表現了主題,在內容和技巧上的嫻熟,也是這部電影的完美之處。

可能作為英國最著名的青春片,《猜火車》在第二部中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方面的繼承和不同的感悟。即便影片的主體內容有所更換和不足,但也讓影迷在不同的時間段下體會到了別的感受。而這種感覺不管多麼苦澀或者無奈都是一種事實,但在我們想起第一部種雷登那滿懷笑容的結尾后,感覺這部中的中年大叔依舊那麼的迷人和感動。

點擊關鍵詞查看往期精選

歡迎參與深焦口碑榜投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