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由王鐸到「二王」——返本溯源的學習方式

臨米芾《篋中帖》 戴 躍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一門特殊的、最具代表性與核心特徵的藝術形式,它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不朽的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文化思想最凝練的物化形態。就傳承方式而言,這門藝術的特殊性表現在後人對前人經驗的依靠是任何一門藝術都無與倫比的,它的一整套規範都是對前人經驗的疊加。

學書,大致可看作兩個階段。先求精深,從古代經典入手,找准一家作為最著力的點而扎深以求深度,並以此立定根本。至於從哪裡著力則因人而異。前提是必須對書法史和文化傳統有相當的認知和感悟,建立並具備符合文化傳統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價值判斷能力,才能在審視眾多的歷史經典和面對歷代大家時,知道自己的最愛,進而著手研習並立定根本。至於在研習中遇到了問題,則應向老師請教並加以解決。二是致廣大,拓展寬度求變化,這就如佛家所言,討得千家米,煮成一鍋粥。若再加之個人的思想傾向、生活閱歷、心性氣質、文化修養、時代特色及特定的歷史條件與生存狀態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與綜合影響,進入情之所至,物我皆忘的創造之境並形成個人的書法風格則是水到渠成。

我本人非常喜愛並崇尚「二王」帖系書法。這是我經過多年的學習、思考之後找到的精神住所。這種審美取向由我的氣質決定,這一整體性的選擇也是我的心性之需求。我選擇由王鐸入手,經米芾、孫過庭,再到「二王」,這只是我自己研習「二王」帖系書法的一個基本路徑。理由是,王鐸是帖系書法發展中最後一位劃時代的帖學大家,是明末清初「二王」帖系書法集大成者,他離我們最近,他留下了大量的書法墨跡便於我們臨習研究。由王鐸、米芾、孫過庭、再到「二王」,也只是我採取的一種返本溯源、逆流而上的學習方式。從明末清初一直往前走,直到源頭,這樣做的目的是期望能對「二王」帖系書法的發展演變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和把握。其次,王鐸、米芾、孫過庭都是「二王」帖系書風的正脈,都深得「二王」之法,他們都是所處時代帖系書法的標杆。當然,其間仍有許多「二王」帖學大家,比如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等等,他們所留下的眾多經典之作,我也都認真地學習並加以研究過。

我主張「書貴入古」,書法同傳統藝術的其它門類一樣,其精神內質講求品味和氣格的高低。書法的品格,貴在有古意,這是書法的精神傳統亦即精神內質,只有「入古」才不會落入野俗。古意,就傳統文化的主體而言,是致中和、求雅正。中和是傳統文化的根源,是歷代先賢追求的最高審美理想和表達的全部情感內容,這既是中華民族的審美特徵,也是正統的倫理道德規範。所以,我們講的有「古意」就是指具有「中和之美」。在以「中和之美」為主體的傳統審美判斷中,的傳統藝術建立起了一整套體現深刻辯證智慧的藝術創作原則和審美法則,我們講的「入古」就是指藝術的創造必須符合這一審美法則。如剛柔相濟、虛實相生、斜正相倚、高下相傾、音聲相和、知白守黑、前後相隨、難易相成、有無相生等。在這一審美法則之下,藝術的創造,要求表情達意應有所節制,隨心所欲不愈矩,主客體之間要有契合而成的意趣。在我們的書法用筆中,藏與露、中與側、遲與速、疾與澀、燥與潤、輕與重,結字及章法中的險與平、疏與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等都是「中和之美」的最直接的體現。歷代的「摹古、入古、擬古、復古」實際上也是對這一傳統美學思想的承傳與發揚。

對「書貴入古」的主張,將直接主導我自己未來的書法創作,直到現在,我仍然清醒地看到自己還有許多問題並沒有很好地得以解決,創作的作品一經放到傳統經典面前與其比較,自己就汗顏得不行。老老實實地植根傳統,對傳統經典深入地學習與研究,並汲取更多的滋養以豐富自己的創作是我一生的規劃。

我追求「清雅通靈」的書法風格,這是書評家針對我入展「全國首屆三名工程作品展」的草書長卷陶淵明《歸去來辭並序》而言的,我認為這僅是對我當下這段時期書法審美取向的讚譽,自覺有愧,自己當下的書法創作與這四個字所透射出的審美意趣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但我卻認為,這四個字恰是書評家對「二王」帖系書法古典精神氣質外化的高度概括,這即是「二王」帖系書法的古典品質特徵,也正與我所堅守的「書貴有古意」的書法觀相契合。

我追求寧靜的自在,崇尚自然、通透與飄逸。我十分傾慕和嚮往魏晉士人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我時常感慨魏晉士人們即使是面對生死無常這樣的大苦大難,也能任情適性、怡然達觀。我認為,大多數傳統意義上的文人都有這樣的一種心態。真正意義上的歸隱是自己心靈的歸隱,能讓我們浮躁的心靈找到居所而安頓下來,然後用自己純凈的心靈去膜拜所熱愛的傳統,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從事傳統藝術追求的藝術家應有的態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