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踹孩子的那一腳,其實在打自己的臉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路

1

這幾天,很多朋友給我推送了同一段視頻,想問問我的看法。

是說大連的宋女士跟另一位家長帶著兩個女孩到某飯店吃飯。

在飯店裡,兩個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鄰桌的女大學生嫌孩子吵鬧,奔向宋女士的女兒踹了一腳。

隨後宋女士與女大學生發生拉扯,衝突間還扇了店員耳光。

事後,女孩母親稱,當時女大學生踹到了女兒身體和凳子,自己護女心切動手打人;女大學生則表示,自己只踹了椅子,但承認不該衝動,願意道歉並賠償。

最後,女大學生與女童母親互相致歉,達成了諒解。

但是事件帶給我們的影響和啟發,值得探討。

有人說打得好,「熊」孩子該打。

請先打住,這個孩子因為在飯店跟自己的小夥伴捉迷藏大叫了幾聲就被定性該打的熊孩子。

是不是能站住腳呢?

哪個孩子不曾這樣頑皮過,因為孩子畢竟不同於成人,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激動就會大叫,所以整件事中,孩子是無辜的受害者。

不僅僅要承受被大人踹的恐懼,還要在那個混亂的衝突現場,承受著這個年齡無法理解的傷害。

當然那個打人的女孩沒有做媽,不會理解孩子的行為。

情緒上來的她直接動手了。

這件事中,打人女孩的行為是最值得反思的。

她是情緒障礙?

是代人教訓「熊」孩子的英雄女俠?

不管如何,我覺得你踹孩子的那一腳,其實在打你自己的臉。

當然,這位媽媽沒有有效地管好孩子的行為,也是事件的導火索之一。

教育孩子適應公共生活,強化規則教育,這是家長必須肩負起的責任。

如果父母失職,就會導致問題出現。

整件事,孩子是無辜的受害者,我們不能給孩子打上「熊孩子」地標籤。

而應該更多的思考家庭教育的作用以及一個成人對待孩子應有的態度。

2

一個成熟的成人會善待孩子,遇到這類問題會理智地跟大人進行對話。

如果這個打人的女孩能把自己的怒火朝著那個媽媽噴發。

而那個媽媽還大打出手的話,我覺得所有人都會站在她這邊。

因為教訓一個熊家長的更需要勇氣,更能贏得尊重。

這是成人對成人,你的所作所為,就能被理解。

當孩子打攪到了別人,有人善意指出。

我想大部分的父母會聽從建議,約束孩子的行為。

記得那時候我帶兒子去吃西餐,兒子見到新穎的餐具,高興地在椅子上蹦老高。

然後就興奮地大叫著要吃這個,要吃那個。

剛好那天小表哥也在。

於是就鑽桌子底下,爬來爬去。

他們會把這些地方當作山洞,當作遊戲。

一激動就渾然不知道是不是公共場合,更會忘記大人的叮囑。

我一直耐著性子拉他回座位,可效果甚微。

當服務員走來跟我說,先生,請小聲一點。

我想影響到大家了。

無論如何也不能這樣任著他的性子。

所以就把他按在椅子上, 感覺他的小心臟撲騰撲騰跳著,像一個小瘋子。

這時我就跟他說:「這是大家吃飯的地方,需要安安靜靜地吃飯。如果你不能做到,我們現在就回家,不吃了。」

這時他就瞧著我,過一會又來勁了。

我就把他牽了出去,在門口站了幾分鐘。

「你現在覺得怎麼樣?還要不要去吃飯?」
「要」
「那請你安安靜靜地吃飯,吃完後去遊樂場可以盡情玩,但是在這裡不可以。」

「好」

然後又回到座位,這時候就不會再像之前那般失控。

整個世界安靜了。

我不是怕有人踹他,而是覺得自己不能做一個讓孩子挨打的「熊」家長。

這個世界的規矩,孩子在一點一點的熟悉。

父母有必要幫助孩子去明白規矩,並且遵守規矩。

這樣的話,很多的衝突能夠避免。

3

在動物世界,那些動物母親都會拚命保護自己的孩子。

何況人類呢?

每一個母親都會拚死保護自己的孩子。

這個打人的女孩面對兩名4歲女童的玩耍吵鬧,作為成年人卻以「踢」來回敬。

哪怕踢到的是椅子,但是當時那想教訓孩子的氣勢已經做足。

每個母親都會跟你拚命的。

記得4月份的遊樂場母親發飆事件,就是因為一個女孩踩到了自己1歲多的兒子。

當時那個媽媽情緒失控,跟周邊的人打了起來。

當了父母之後,孩子的安全成了心底最重要的不可觸碰的底線。

所以,最能讓父母爆發出驚人能量的事就是孩子有危險。

那是一種本能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母性本能。

情緒上來了,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 「失控媽媽」。

當然,失控時地行為,誰都無法控制。

因為這不是演戲,而是真實的情感迸發。

但不管如何,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行為。

因為處於衝突漩渦中心的孩子,會害怕,會疑惑。

是不是自己的錯,讓媽媽這樣生氣?

媽媽那歇斯底里地怒吼,讓孩子心驚膽顫。

請一定要考慮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影響。

最好的愛就是預防,幫孩子去理解社會規則。

放縱只會換來暴力地對抗。

特別是遇到情緒障礙或者不講理的人,危險倍增。

4

這幾年「熊」孩子話題一直很火。

但一定要看清事實的真相,其實最應該被教育的是孩子背後的家長。

改變父母,才是治本。

不要打著教訓「熊」孩子的旗號,去傷害一個孩子。

這世間哪有那麼多的熊孩子。

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孩子一時的行為就定性,給貼標籤。

你不能因為孩子在高鐵上因為不適應哭鬧就說是熊孩子,對著孩子大喊大叫。

就算是自己的孩子跟另外的孩子之間有了衝突,大人也千萬千萬別動手。

很多人會說,如今的熊孩子太多,不好好教訓一下不行。

但請收起你揚起的那隻手,把孩子交給他自己的父母去教育。

無數事實表明:大人的暴力介入,往往讓事情惡化。

做了父母,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是愛遊戲的。

而孩子也常常在尖叫聲中發泄情緒,表達自己的心情。

所以家裡有一個孩子,就會覺得很熱鬧,孩子不在就顯得冷清。

永遠不要奢望在公共場所,耳邊不會出現孩子的吵鬧聲或哭聲,因為這是孩子的天性。

但是,我們希望當孩子打攪到別人的時候,父母站在身邊,告訴孩子應守的社會規則。

因為在公共場所,社會規矩要比天性釋放重要。

父母要努力做有效父母,讓孩子不要變成一個真正的「熊」孩子。

而對於那些對孩子動手的人,我想說:

請尊重孩子,並且善待這個孩子。

有什麼事,請像個大人的樣子,如果忍不住了,也請沖著大人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