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BAT的AI分岔

在BAT進軍AI的道路上,三位巨頭採取了不同的策略,百度All In,阿里已商用,騰訊要加碼。但無論如何,河流總會匯聚,BAT也要在AI領域開始新一輪的競爭。

授權丨羅超頻道

作者丨羅超

8月16日騰訊發布二季度財報后,BAT二季度成績單都已出爐。

百度改變頹勢,營收為208.74億元,同比增長14.3%;凈利潤44.1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2.9%;阿里和騰訊強烈的上升勢頭保持明顯,阿里營收501.84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為140.31億元,同比增長96%,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Non-GAAP)計算,凈利潤200.19億元,同比增長67%;騰訊營收為566.06億元,同比增長59%;凈利潤為182.54億元,同比增長68%。

在如此體量下營收增長超過50%,利潤增長超過60%,體現出互聯網行業正在呈現出馬太效應。

三大巨頭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不過,我注意到二季度財報中BAT不約而同地公布了在AI(人工智慧)上的布局和進展。百度進一步明確將要All In AI,阿里點到為止但也有所提及,騰訊則是第一次在財報中重點提及人工智慧。人工智慧BAT悉數入局,三家思路卻又各自不同。

馬雲、馬化騰和李彥宏

BAT財報中的AI戰略

1、百度:以AI發展為核心驅動力

百度一直扮演著人工智慧急先鋒的角色,2013年便已成立深度學習實驗室,大舉投資人工智慧,比Google、Facebook等公司更早提出「AI First」戰略。

二季度財報顯示AI已成為百度業務增長和利潤率提升的核心驅動。百度總裁、COO陸奇表示「第二季度百度核心業務和AI驅動的新興業務都取得有重大意義的進展。」具體而言,百度AI對其業務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現在,顯著拉動百度舊業務增長,尤其是手機百度和資訊流業務,其中信息流廣告每天給百度帶來3000萬元收入;還有一個是未來,百度Q2財報重點提及了人工智慧交互系統Duer OS開放平台和智能汽車平台阿波羅(Apollo)的進展,這兩個平台意在將百度AI能力輸出,做開放生態。

2、阿里:著重於AI技術的應用

阿里巴巴財報中,關於人工智慧的篇幅多,只是有所提及。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執行副董事長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MAU環比增長2200萬達到5.29億、用戶參與度更高、以及「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提供給用戶個性化頁面的展示」導致點擊量更高。

相對於AI,阿里巴巴提及更多的是技術。CEO張勇(逍遙子)表示,「集團的技術正在推動各業務的強勁增長,同時加強了核心電商以外業務的市場地位。」

在業務層面,技術最顯著的體現是阿里雲的增長,阿里雲付費用戶數量首次超過100萬,成為亞洲首家達到百萬級用戶規模的雲計算公司,雲計算收入同比增長96%至人民幣24.31億元,佔整體營收比重達到了4.8%。同時,阿里巴巴還在通過AI技術探索無人零售模式,比如無人超市,這在二季度財報也有所體現。

3、騰訊:AI是具備戰略意義的長遠投資

騰訊在在二季度財報中第一次詳細對外披露AI布局和進展,確將在人工智慧以及支付、雲服務等方面追加投資,AI方面涉及的具體領域包括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音處理等。

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騰訊總裁劉熾平詳細闡述了騰訊的AI戰略。

「人工智慧(AI)現在是項基礎能力,我們在AI領域投入很多,但可能說得不多。人工智慧具有戰略意義,我們會對AI進行持續、長期而有耐心的投資,因為我們堅信這是令人振奮的長遠投資,而不是要在短期直接產生收入。另一方面,AI也將在多個方面助力於我們現有的產品、服務與業務發展。」

在與AI有關的業務上,財報透露的信息是:「公司內部研發人員近期在圍棋人工智慧程序、面部識別以及醫學影像等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人工智慧具有戰略意義,我們會持續進行長期投資,以加強我們在機器學習、計算器視覺、語音識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技術能力。鑒於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我們預期我們的投資新舉措(如支付相關服務、雲服務及人工智慧)將會增加。」可見,騰訊跟百度一樣投資AI基礎技術,在公司層面全面重視AI布局。

BAT布局AI思路的差異性

從財報所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到BAT或多或少都在布局AI,但事實上,BAT都在公司級層面大力投資和應用AI,對於AI的戰略重要性BAT已達成共識,只不過布局思路各有不同。

1、百度:先攻底層技術再找應用場景

百度是最早布局AI的巨頭,這與搜索引擎強烈的技術驅動性有關係,搜索重演算法這個特性讓百度在深度學習上最早摘到果子。

百度提出「AI First」比谷歌、Facebook們的「All In AI」更早,成立多個實驗室、大舉招募頂尖AI人才,將使命改為「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在業務層面,百度一切業務都在應用AI技術,陸奇執掌百度之後重點推進AI開放戰略,為AI找場景。

李彥宏多次為AI搖旗吶喊,提出「Think AI」、「互聯網下一幕是人工智慧」等概念,還聯合員工出了《智能革命》一書。發布二季度財報前,百度首次舉辦AI開發者大會(Baidu Create),在行業反響不錯。

百度說得最多、也做得最多,即有遠景型業務(無人車、DuerOS),也有短期內就能產生收入的業務(如信息流、百度金融)。在思路上,百度先有技術、再找場景,今天的開放戰略本質就是要為AI技術找場景。

百度在AI上擁有了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同時搜索和地圖等業務給百度積累的大數據助力其了解用戶的需求和位置,舉公司之力布局AI、強烈的工程師文化、給予工程師優厚待遇和話語權,對於技術大牛有很強的吸引力。

2、阿里:AI只是技術工具的一種

阿里巴巴同樣已布局AI很長時間。2015年雙11期間,搜索事業部因為採用個性化推薦技術給業務帶來顯著提升就獲得了阿里巴巴最高獎「CEO獎」,2016年規模化上線深度強化學習與自適應在線學習,用戶點擊率提升10-20%。

從這次財報也能看到,AI對於阿里來說,更多是為了實現類似於「提高點擊率」這類目的的工具。還有,阿里巴巴在AI技術布局上更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演算法,比如實時計算平台、量子計算、移動操作系統、資料庫、機器人等底層技術投資與AI息息相關。

阿里巴巴從來不強調自身在AI技術上的突破,但一直將AI技術應用到商業場景之中。核心業務、阿里雲開放生態,AI技術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城市大腦等解決方案,更是在大力推動人工智慧在不同商業場景中的應用。

不強調技術本身,卻重視技術應用是阿里巴巴的基因,馬雲曾說,「一場技術革命周期大概都是五十年的,前二十年是技術公司的革命、創新,但是後面的三十年是技術在社會方方面面巨大的應用,誰能夠應用好技術、誰能夠把技術進行普惠化,我認為這才是未來。」就是說,眼下阿里巴巴更多是在應用存量技術做業務創新。

AI只是阿里商業生態的工具,且只是「新技術」的一部分,不過,布局AI阿里卻有獨特優勢。一個是to B市場,阿里雲生態具備大量的客戶和場景;二是零售、金融、物流這三個阿里巴巴具備話語權的領域會給AI帶來大量應用場景,阿里戰略進入大文娛、生活服務等領域也帶來不少新場景。

3、騰訊:先有場景再攻底層技術

在AI技術上,騰訊起步晚,但後勁足,野心大,追求長期投入,不看短期回報。

劉熾平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明確,「人工智慧具有戰略意義,我們會對AI進行持續、長期而有耐心的投資,因為我們堅信這是令人振奮的長遠投資,而不是要在短期直接產生收入。另一方面,AI也將在多個方面助力於我們現有的產品、服務與業務發展。」

具體而言,騰訊一方面投資AI底層技術,包括在美國投資超過5家AI技術公司,分別在西雅圖和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積极參与圍棋比賽,研發語音、圖像、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底層AI技術,騰訊AI Lab(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已有數十位AI科學家,50餘名世界一流AI博士、200多位AI應用工程師,整個公司從事AI的技術人員與百度在同一個數量級,後者最新數據是1300多名 AI+技術人員。

另一方面,全面應用AI技術,用於提升用戶體驗、加強精準定向技術及賦能生態三個方向。效果廣告、內容服務(天天快報、QQ音樂等)、金融科技、社交產品(天天P圖、微信等)等業務線均已應用AI技術。

騰訊沒有像百度那樣All In AI,但卻跟百度一樣重視底層技術投資。跟阿里也很不一樣,阿里強調新技術,騰訊只強調AI,相同的是兩者都重視業務場景應用。

騰訊將AI當成長期投資,不急於求成,原因在於擁有足夠大的空間和資源去做長期投入,馬化騰在二季度財報發布時明確:「2017年第二季度,我們在多個業務實現強勁的收入增長,讓我們能夠在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進行創新投資和新技術的投資。」

正是因為有遊戲等現金牛,騰訊才能穩步前進地進行AI投資,並應用於旗下多個業務線且取得成效。它的優勢明顯:應用場景、用戶基數以及社交連接的生態。

基因決定BAT的AI布局各有差異

BAT做AI的不同思路,與公司戰略和創始人特質有關。

6月,在貴州數博會上,馬化騰就曾對馬雲和馬化騰關於AI的言論進行過一次直接點評。對於人工智慧這件事情,馬雲認為數據很重要,是原料,沒有數據什麼都不行;李彥宏則強調,人工智慧數據重要,但改變世界的是演算法。

對於馬雲和李彥宏的言論,馬化騰說:「我就大膽點評一下,我相信李彥宏談的是從 0 到1,需要由創新技術驅動;馬雲講的是從1到N,這個過程需要持續不斷的數據驅動。所以,他們談的是不同階段。都對,也都不對,他們談不到一起,因為這是不懂技術的文科生和太懂技術的理科生的爭辯。我想講另外一個觀點:未來互聯網發展,更重要的一個要素是場景,或者我們稱之為戰場,再通俗一點就是市場,我覺得這是最關鍵的。有了應用場景,有了市場,數據自然會產生,也會驅動技術發展,人才也會隨之而來。」

馬化騰之前還曾提出過,人工智慧的四要素是:人才、演算法、數據和應用場景。

在BAT三位大佬中,只有馬化騰一直在強調應用場景,從掌舵者的言論,可以看到BAT的思維之別:

1、馬化騰學計算機出身,因此懂技術,但又不是李彥宏那樣的演算法大咖,這恰好讓其具備了一個卓越的產品經理應該具備的素質:懂技術,又不陷入技術細節——如果一個人能做好頂級工程師,往往不能做好產品經理,張小龍是例外。

這讓馬化騰與李彥宏和馬雲都不同——李彥宏是太懂技術的理科生,馬雲是不懂技術的文科生。

在AI布局上,騰訊重視技術但不唯技術至上,場景被放在了技術、演算法、數據前面。對於騰訊來說,AI只是錦上添花的工具,沒有AI,騰訊也可以很強大。有了AI,短期來會讓騰訊更強大,比如提升效果廣告收入、提升用戶體驗等等,長期看有利於騰訊擺脫過度依賴遊戲的收入現狀——AI與遊戲關係最弱,與雲計算、移動支付、開放生態業務關係反而更密切。

因此AI對於騰訊來說,不論是短期還是長期投值得投入,但不需要像百度那樣All In AI。

2、馬雲英語老師出身,不懂技術,更像是傳統意義上的商人(當然與傳統商人有極大不同),他更宏觀,高瞻遠矚、洞見未來,馬化騰說騰訊戰略布局只看3年,馬雲則看30年。

因為不懂技術,馬雲反而可以跳出技術,回歸商業和經濟本質,技術、資本、公司、人才對於馬雲來說只是工具。正是因為有王堅、張勇這樣的關鍵人,馬雲的戰略可以得到完美的落地執行。

AI只是阿里NASA計劃的一部分,NASA是落地新技術的舉措,新技術只是阿里巴巴商業生態的工具,因此看上去阿里不重視AI,很少提AI就可以理解了。

這種思路能給阿裡帶來意外之喜,阿里雲就是看上去最不重視技術、最不懂技術的馬雲做出來的,它就是阿里巴巴通過技術來滿足電商場景形成的附屬品,現在卻成了阿里推動收入增長的核心引擎,佔比4.8%,2020年佔比有望達到20%。

3、李彥宏是工程師出身,更重視技術,具有理想主義,一直想要通過技術改變世界,百度的新使命「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體現出的還是工程師思維。

百度的業務都是技術驅動,百度做AI同樣是技術為先,現在百度豪賭AI,要從互聯網轉公司轉型為人工智慧公司,AI對於百度來說不可或缺,這跟谷歌很像,後者提出了All In AI的戰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百度最早、最大力度投資AI,並且一定要強調自己的AI標籤了。

我們還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AI這件事情上騰訊再一次扮演起「收割者」的角色。在百度已投入三四年、阿里已投入兩三年之後才,後知後覺的騰訊才低調入局,但卻通過挖人等方式在AI技術演算法上補齊短板,同時基於自己的獨特場景進行落地應用。

對於AI技術布局較晚,騰訊有自知之明,但也有應對之道。今年 4 月,馬化騰就曾表示:「其實李彥宏是人工智慧走得更前了,對騰訊來說,我們還是落後不少,只是去年剛開始成立的部門。當然在我們所有BG內部結合它的業務形態都有在落地,像我們微信裡面,超過上百億條消息,包括我們圖片、特別是做社交網路,裡面有人臉數據圖片絕對是天文數字,每天高達上十億張有人臉照片。」

場景是騰訊做AI的殺手鐧。

BAT在人工智慧上布局的思路有所不同,但大家已在互相借鑒學習。

百度過去最重視技術但現在也在重視場景,招募陸奇加入就是希望找到類似於馬化騰這樣的懂技術也懂產品的人;阿里過去只重視商業場景現在開始儲備新技術,2017年阿里巴巴啟動NASA計劃,為未來二十年儲備技術就表明阿里巴巴正在改變思路,效仿百度等公司儲備新技術,新技術在阿里巴巴豐富的商業場景也必有用處;騰訊最後一個加入到AI大軍,同時重視技術和場景應用,跟百度一樣建立實驗室做底層技術,跟阿里一樣大力推進雲計算業務和加強AI場景應用,充分借鑒再結合自身業務特性,騰訊做AI具備后發優勢。

總的來說,BAT悉數入局AI且大力投資,將會讓乃至世界的人工智慧大戰升級。AI領域的人才、數據、演算法、場景、生態、創投大戰將會更加激烈,AI技術在巨頭大戰下也會更快速普及,也將讓互聯網價值得到進一步釋放,這對行業來說是好事。

* 本文系羅超頻道(ID:luochaotmt)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羅超,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讓創業不再孤獨,提升普通創業者的成功率,歡迎關注i黑馬。

—— 黑馬七月好文 ——

金庸江湖裡的互聯網鄙視鏈

周鴻禕:致想念我的人民

細數網易丁磊的人生起落

TMD成不了BAT的接班人

《權力的遊戲》為什麼好看?

為什麼大部分複印店都是湖南人開的?

沙縣小吃,窮人的深夜食堂

線下水軍進化史

為什麼速食麵有大品牌而拖把卻沒有?

↓↓↓ 黑馬高管營2期 培養你的事業合伙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