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龐大出口背後,中國賺多少錢?——從iWatch的價值鏈說起(海通宏觀姜超、梁中華、李金柳)

龐大出口背後,賺多少錢?——從iWatch的價值鏈說起

摘要:

大家都知道的出口貿易非常龐大,但貿易競爭力如何?具體到各行業當前在全球都處於什麼位次?出口龐大的背後存在哪些問題?長期來看,「製造」未來會有哪些提升空間和投資機會?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先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價值鏈」。

何謂價值鏈?每個產品從原材料到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可能很多國家的不同企業都承擔了某個環節的工作,對產品價值做出了貢獻,整個鏈條就被叫做「價值鏈」。結合IHS iSuppli 2015年的報告,售價349美元的iWatch,生產成本大約為83.7美元,絕大部分價值被蘋果公司創造並拿走。在生產成本中,美國的公司貢獻了接近40美元的價值,日本生產的儲存器貢獻7.2美元價值,生產的電池、附帶配件等貢獻的價值可能不足7美元,組裝測試成本僅2.5美元。此外,奧地利、義大利、法國等國的企業對iWatch價值也有貢獻。了解價值鏈的概念以後就會發現,直接用出口金額來衡量就誇大了的出口,而必須將進口的其它國家製造的元部件價值剔除掉,也就是用貢獻的附加值佔比來衡量出口競爭力。接下來,我們將分別從出口份額和附加值佔比來審視一下的出口競爭力。

從出口規模看,絕對第一!2016年出口佔全球總份額達到13%,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分行業來看,在紡織、服裝等行業的出口份額均接近40%,排名都位列全球第一;辦公和電信設備的出口佔比在2009年超越歐盟以後穩居第一,份額達到33.7%。其中的電信設備和電子化數據處理的出口份額均超過35%,集成電路及電子元器件的出口份額也在20%左右。從貿易夥伴角度看,是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進口的第一大來源國,在日本、美國和歐盟進口中的份額分別達到25%、21%和20%。

但從附加值看,提升空間很大!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佔比才能真正反映對出口商品貢獻的價值,相當于衡量在全球價值鏈中,到底掙了多少錢。根據OECD的測算,出口產品的國內附加值比重約為68%,在主要經濟體中處於中等偏低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紡織服裝的國內附加值佔比也僅僅處於世界中等水平;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無線電話機配件、計算機和電子產品的整體附加值比重只有45%,遠低於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附加值佔比都超過80%。出口商品的國內附加值較低,主要還是因為在國際分工中處於「微笑曲線」的中間區域。例如,加工貿易在出口中的佔比依然有34%。

未來方向:技術進步,貿易升級。總結美、德、日的貿易發展軌跡:在一國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時候,製造業競爭力會凸顯出來,出口份額會不斷提升;但隨著經濟增長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相比其它國家的成本優勢會逐漸減弱,該國出口份額會不斷被侵蝕,領先地位逐漸被成本更低的國家取代;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實現產業和貿易升級,注重技術創新,將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發展,才能保持出口競爭力。儘管美、德、日的出口份額有所下降,但其製造業的競爭力始終處於全球前五以內的位置,原因在於三個經濟體對人才、創新的重視,使得其高端製造業保持了全球領先地位。但往前看,我們對貿易的未來並不悲觀,同樣存在很多投資機會。從短期來說,去年以來全球貿易回暖,製造業企業仍然能從貿易改善中獲益。長期來說,產業和貿易升級過程中,關於技術、創新、質量提升的投資機會同樣存在。

正文:

上周我們發布了一篇專題報告《出口改善,誰最受益?》,重點介紹了在全球經濟回暖、貿易改善的情況下,國內對出口依賴、而外需改善又較多的行業最為受益。但從高頻數據中我們也發現,近兩年在全球的出口佔比出現了極為罕見的下降,這有些令人擔憂:是不是的出口競爭力邊際下降了?

大家都知道的出口貿易從總量來看非常龐大,但貿易競爭力如何?具體到各行業當前在全球都處於什麼位次?出口龐大的背後存在哪些問題?長期來看,「製造」未來會有哪些提升空間和投資機會?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先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價值鏈」。

1、何謂價值鏈?

在全球化深度發展、分工日益精細的今天,一種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配送以及輔助活動往往並不是由一個國家完成的,甚至每個零部件的生產都不是來自單一一個國家,而是由多個國家的不同企業通力合作完成。每個產品從原材料到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可能很多國家的不同企業都承擔了某個環節的工作,對產品價值做出了貢獻,所以整個鏈條就被叫做價值鏈

以最近兩年比較火的蘋果公司的iWatch產品為例,結合IHS iSuppli 2015年的報告,iWatch的研發、設計和銷售是由美國蘋果公司完成的,應用處理器、顯示屏也來自美國,但儲存器來自日本和美國,用戶界面來自美國、奧地利,感測器來自義大利、法國等,電池組、附帶配件以及組裝測試主要來自。

每個國家的企業在整個鏈條中賺了多少錢呢?結合IHS iSuppli提供的截至2015年的數據,售價349美元的iWatch,其生產成本大約為83.7美元,約為總售價的24%。其中美國的公司生產的顯示屏、應用處理器、藍牙和無線等成本合計接近40美元,日本生產的儲存器成本7.2美元,而生產的電池、附帶配件等成本可能還不足7美元,組裝測試成本僅2.5美元。再考慮到76%的利潤和研發銷售成本是由蘋果公司完成的,整個iWatch價值的大頭還是讓美國人拿走了。相比較而言,在其中獲取的價值相對較低,例如代工部分的成本佔總售價的比重僅為0.7%,企業貢獻的總價值也不足5%

了解價值鏈的概念以後就會發現,用傳統的出口數據來衡量一個國家的貿易競爭力存在一定的問題。這是因為在出口金額中,並沒有將出口產品中包含的其它經濟體貢獻的價值給剔除掉。以最近幾年出口增長飛快的民用無人機為例,無人機核心部件雲台、以及最終的裝配和銷售都是由企業完成的,但另一類核心部件——主控晶元則是由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製造完成。在這種情況下直接用無人機的出口金額來衡量就誇大了的出口,而必須將進口的其它國家製造的元部件價值剔除掉,也就是用貢獻的附加值佔比來衡量出口競爭力。接下來,我們將從出口份額和附加值佔比兩個角度出發,分別審視一下的出口競爭力,看看二者的區別。

2、從出口規模看,絕對第一!

2016年出口佔全球總份額達到13%,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一。近二十年出口持續擴張,1996年時出口總規模僅為1510億美元,2016年已經達到2.1萬億美元。特別是加入WTO以後,陸續超越美國、日本和德國等出口大國,並在2009年至今連續保持全球出口第一大國的位置。

從具體產品來看,有很多產品在全球的出口份額位居首位。根據韓國國際貿易研究院的最新報告,截至2015年全球5579種出口商品中,有1762項產品的市場份額名列第一,這一數值遠高於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美國和德國。

分行業來看,在紡織、服裝等行業的出口份額均接近40%,排名都位列全球第一。儘管機械和交通設備行業在全球市場份額佔比排名第二,略遜歐盟一籌,但從具體細項看,辦公和電信設備的出口佔比在2009年超越歐盟以後穩居第一,份額達到33.7%。其中的電信設備和電子化數據處理的出口份額均超過35%,集成電路及電子元器件的出口份額也在20%左右。

從主要貿易夥伴的角度看,是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進口的第一大來源國,2017年5月產品在日本、美國和歐盟進口中的份額分別達到25%、21%和20%。發達國家從進口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工業製成品、機械設備以及雜項製品,例如17年4月份對美國的出口中,這三個大類的佔比分別達到20.9%、25.2%和37.0%。

3、但從附加值看,提升空間很大!

正像我們前面所介紹的,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佔比才能真正反映對出口商品貢獻的價值,相當于衡量在全球價值鏈中,到底掙了多少錢。

總體來說,出口產品中的國內附加值佔比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根據OECD的測算,出口產品的國內附加值比重約為68%,在主要經濟體中處於中等偏低水平。附加值高的經濟體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等資源和原材料出口為主的國家,自然資源豐富決定了其國內附加值的比重較高;而另一類則是日本、美國等科技創新較強、出口高技術和高質量產品的國家,這些國家出口產品的國內附加值佔比普遍超過85%。而、越南、泰國、韓國、新加坡等亞洲製造業國家國內附加值佔比則較低,這主要是因為這些經濟體的資源品不是特別富有,在技術、創新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不同行業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附加值佔比較高。依靠自然資源的農牧產品的國內附加值佔比最高,接近90%。而製造業中,食品、紡織服裝等中低端產品的國內附加值也都超過70%,主因在於這些行業主要依賴勞動力投入,產品生產對技術和創新的要求也不高,原材料方面也具備配套產業。

而依賴國外原材料和技術進口的產業的國內附加值普遍偏低。例如機電產品(包括計算機、電子和電氣設備)、木材造紙、化學和非金屬產品等國內附加值不足60%。結合在出口中的佔比可以發現,雖然計算機電子和光學設備的出口佔比最高,但其國內附加值比重不到50%,在主要出口產品中是最低的。

與其它國家相比,主要出口商品的國內附加值佔比都不算高。服裝(6.6%)、紡織(5.1%)、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部件(6.4%)、手持或車載無線電話及部件(4.9%)在出口中佔比較大。但與主要經濟體比較可以發現,紡織服裝的國內附加值佔比處於世界中等水平;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無線電話機配件、計算機和電子產品的整體附加值比重只有45%,遠低於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附加值佔比都超過80%。

關於出口附加值偏低的問題,我們還可以從「微笑曲線」得到一些啟示。「微笑曲線」被廣泛用於描述產業鏈中的國際分工,位於「微笑曲線」兩端的創新研發和營銷服務在產業鏈中的附加值最高,而位於中間的加工和裝配附加值則相對較低。出口商品的國內附加值較低,主要還是因為在國際分工中處於「微笑曲線」的中間區域。

例如,雖然出口中的加工貿易佔比逐年下降,但仍然佔有較大比例。改革開放初期加工貿易在快速發展,到08年金融危機之前已佔總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危機后,全球增長放緩、外需低迷,國內勞動力和土地等成本上升,中低端的加工製造業雖然在向周邊更具成本優勢的國家轉移,但加工貿易在出口中的佔比依然有34%。

4、未來方向:技術進步,貿易升級

關於未來的貿易格局,我們不妨將時間拉長一些,參照一下歷史經驗。在二戰前後的幾十年中,美國都是全球第一出口大國;但二戰以後,由於採用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戰略,德國和日本逐漸取代了美國的出口份額:德國的出口份額從40年代的不足2%提高到90年代初的12%,日本從不足1%提高到近10%。90年代、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製造」迅速崛起,出口份額從不足2%上升到當前的13%以上,日本、美國、德國的出口份額均有下降。

總結各國貿易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有一個規律:在一國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時候,製造業競爭力會凸顯出來,出口份額會不斷提升;但隨著經濟增長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相比其它國家的成本優勢會逐漸減弱,該國在全球出口、尤其是中低端製造業出口的份額會不斷被侵蝕,領先地位逐漸被成本更低的國家取代;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實現產業和貿易的升級,注重技術創新,將產業向「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才能保持持久的出口競爭力。

所以,儘管美、德、日的出口份額有所下降,但其製造業的競爭力始終處於全球前五以內的位置,原因在於三個經濟體對人才、創新的重視,使得其高端製造業保持了全球領先地位。例如,美國、日本和德國在電子、計算機和光學設備、電氣機械和設備等行業的出口附加值佔比普遍在80%以上,而、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均不及50%。高附加值佔比意味著這些經濟體在全球價值鏈中「賺取」的更多,而背後是技術創新和高產品質量做支撐。根據德勤對主要經濟體CEO的調查報告,美、德、日製造業競爭力的主要來源是人才、創新政策和環境、物質基礎設施等,而和印度主要來源於成本優勢。但依靠人力成本優勢的行業往往容易被其它經濟體所取代,而真正能使一國製造業長期保持競爭力的是人才和創新。

但往前看,我們對貿易的未來並不悲觀,同樣存在很多投資機會。從短期來說,由於佔有高市場份額,「製造」在全球依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截至16年底,出口佔全球的比重高達13.2%。尤其是去年以來全球貿易回暖,製造業企業仍然能從貿易改善中獲益。

但長期來說,需要逐步實現產業和貿易的升級。勞動力、環保等成本在不斷提高,而印度、越南等經濟體勞動力成本較低,軟硬體基礎設施也在不斷改善,未來可能會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構成衝擊。截至17年5月,在主要經濟體中的出口份額相比15年底降幅高達0.8個百分點,而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這一指標從沒有下降過。所以要想保持貿易的國際地位、實現製造業從「大」到「強」的轉變,產業和貿易升級已是大勢所趨。在這一過程中,關於技術、創新、質量提升的投資機會同樣存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