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今日推薦】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經驗系列一:注重規劃先行、突出先行先試、堅持開放創新

注重規劃先行

習大大指出: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開發建設以來,蘇州工業園區積極借鑒新加坡等國內外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以規劃引領城市建設發展全領域、全過程,成功打造了「創新之城、非凡園區」的品牌。

一、全員的規劃意識。始終把「無規劃、不開發」作為園區建設的首要原則,注重培養「全員規劃」意識,不僅黨工委管委會領導注重規劃、尊重規劃,而且將規劃作為所有機關人員赴新培訓的第一必修課,使「規劃先行」的理念在全區幹部中紮根入心。各部門也注重發揮規劃的導向作用,先後編製了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生態環保、新興產業、社會事業發展等專業規劃,以此為基礎推進多規融合,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園區歷任主要領導都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端正發展指導思想,一茬接著一茬干,保證了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目前,園區整體面貌與開發之初的總規藍圖基本一致,不僅為投資者營造了可預見的、低風險的投資環境,而且保證了園區城市建設的高水準、高品質。

二、前瞻的規劃編製。早在開發之初的1994年,園區秉持開放視野、國際眼光,由中新雙方專家聯合編製了第一版總體規劃,保證了規劃的高水準、前瞻性,為園區產城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工作中注重規劃的系統銜接,形成完整配套的規劃體系,包括「概念規劃、總體規劃、建設指導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四個層次,實現了一般地區詳細規劃與重點地區城市設計的全覆蓋。進入新世紀后,園區按照「一年一檢討、五年一修編」的原則,對總規進行三次修編,使規劃在發展中提升、在實踐中優化。通過這四版規劃的實施,園區實現了以工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促進城市繁榮,以產業發展積累的資金促進城市轉型發展。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后,園區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啟動了新一版總規編製工作,框定人口規模總量、盤活土地資源存量、做大新興產業增量、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動力,至今保留了30%左右的產業規劃用地,擺脫了土地財政的依賴,進一步促進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三、嚴格的規劃管理。突出剛性約束,制定了一系列配套銜接的規劃管理制度,規劃制訂、變更都要經過「總規劃師負責」和「規委會審定」兩道關,規劃實施管理實行「規劃師-處長-總規劃師」三級審批制,各類用地都必須按用途使用,不能因遷就開發商和項目而任意變更規劃,真正杜絕了開發建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保持彈性調節,借鑒新加坡經驗,在規劃中預留「白地」(未明確今後土地用途的空地)「灰地」(未來可以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的地塊),給後來開發留有「餘地」和「餘味」,避免反覆折騰「翻燒餅」。注重細節管控,把精細、精緻的理念落實到規劃和城市設計的每個環節,例如:地塊平均填高近1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洪水;公共區域設計,小到建築材質、數木品種大小,都有詳細指標要求,確保建設水準。推進智慧管理,加強城市管理數字化平台建設和功能整合,「城市大腦」的規劃地理信息平台包含720個圖層,大到地塊、小到路燈都有統一編碼,每個電線杆、每個垃圾桶都有精確坐標,實現了一張地圖「批規劃」。

園區良好的規劃產生了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成為園區20多年發展的寶貴財富。目前,園區常住人口突破80萬,內外資企業超過6萬家,人均綠地面積29.1平方米,人均公共服務設施面積等指標在全國開發區中處於領先,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的協調聯動與融合發展,園區已成為「本地人自豪、投資者嚮往、外來者羨慕」的宜居宜業新天堂。

突出先行先試

開發建設以來,蘇州工業園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始終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充分發揮中新合作優勢,積極開展先行先試探索,較好地發揮了改革「試驗田」功能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園區全面貫徹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沿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堅持大膽探索,突出先行先試,積累了一批改革創新成功經驗,持續激發了發展動力和活力。

一、推進體制創新。園區比全國首批開發區起步晚了十年,卻創造了跨越趕超、後來居上的發展奇迹,主要得益於中央和省市各級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先後十多次發文,在體制創新等重大問題上給予園區直接指導和幫助,為園區創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改革優勢。開發之初,園區就建立了精簡、高效的扁平化行政管理體制,2015年又率先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構建起大部門制工作格局和集中審批-分類監管與服務-綜合執法的現代基層治理體系。以體制創新為引領,園區積極借鑒新加坡在規劃建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經驗,編製了近100項具有園區特色、又與現行體制機制相銜接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形成了與國際接軌的經濟社會運作機制,並在全國首創充分授權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建立了高效的親商服務體系;首創空陸聯程通關模式、全國首個綜保區,建立了國內領先的新型海關監管機制;近年來又圍繞國際投資貿易新規則,疊加複製50多項自貿區經驗,營造了與國際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營商環境。

二、開展先行先試。先行先試、敢闖敢試是園區改革實踐的主要特色,不僅開創了園區發展新局面,也為開發區改革發揮了先行示範作用。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園區始終圍繞優化外向型經濟存量、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等問題,開展了富有創造性的試驗和實踐,相繼首創了全國首批出口加工區、全國首家中外合作辦學試點,首個國家級股權投資基金等眾多「第一」「唯一」,引領了開發區在現代物流、科技發展、金融開放等領域的功能創新。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園區進一步發揮地方「首創」精神,累計向國家爭取了47項先行先試政策功能,率先在全國開展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中新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貿易多元化試點等國家級試點,並及時梳理總結試點做法,推動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試點等7項改革舉措在全國複製推廣,較好地發揮了改革「試驗田」功能。

三、注重集成創新。如果說先行先試是勇於打破阻礙發展的瓶頸制約,那麼在新時期下,園區則力爭率先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現代城市治理體系,在制度層面搶佔新一輪發展制高點。2015年9月園區成功爭取國務院批複同意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積極探索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新模式,圍繞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政府治理、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等領域,用系統性、集成化改革的方式,開創一條開放與創新融合、創新與產業融合、產業與城市融合的發展道路,積極打造開發區升級版。目前,園區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已形成48項階段性成果,「互聯網+政務服務」等改革成效走在全省前列,2017年2月江蘇省政府在全省推廣園區開放創新綜合試驗集成改革經驗,包括城市治理領域的智慧園區試點、體制改革領域的大部門制機構改革等5大領域10項改革舉措。

堅持開放創新

習大大指出:「在全球化、信息化、網路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創新要素更具有開放性、流動性,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全面提高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水平。」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牢固樹立國際化思維,發揮國際合作優勢,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創新國際化大潮,大力開展開放式創新,積极參与全球創新合作與競爭,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模式。省委李強書記對蘇州提出「創新四問」后,園區研究出台了關於答好「創新四問」的實施意見,啟動實施了「創新產業引領、原創成果轉化、標誌品牌創建、創新生態建設」四大工程,在「聚力創新」中轉換髮展動能,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科技產業園區。

一、構築國際化產業發展格局。產業始終是開發區的立區之本。開發建設以來,園區積極搶抓全球產業梯度轉移、價值鏈重構等機遇,引進和培育並舉,大力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牢牢把握招商親商「生命線」,堅持擇商選資,與時俱進豐富招商內涵、創新招商方式方法。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94億美元,9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156個項目,形成了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兩大千億級主導產業,2016年分別實現產值1617.8億元、1347.8億元。立足園區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著力培育具有園區標誌、領跑全國乃至全球的特色產業地標,聚焦發展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納米技術應用三大特色產業,去年分別實現產值480億元、280億元和380億元,增長24%、25%和36%,園區已與上海張江、北京中關村同列全國生物醫藥產業第一方陣,被譽為世界微納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八大產業區域之一,同時,百度、華為、騰訊、滴滴、科大訊飛、蘋果、微軟、西門子等業界巨頭都在園區設立了相關產業基地或研發中心,園區正在加速崛起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地。

二、構築國際化創新發展格局。堅持以全球化視野來謀划創新,主動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發展機遇,在全球範圍引進創新技術、配置創新資源。堅持招校引研,主動對接國內外科研院所,引進中科院蘇州納米所、醫學科學院系統醫學研究所等「國家隊」科研院所12家;哈佛大學韋茨創新中心、微軟蘇州研發中心、蘋果研發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近500家。西交利物浦大學、科技大學、人民大學、牛津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等29所中外大學在園區合作辦學或設立研發機構。與近2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科技合作,通過共建研發及技術轉移平台、國際項目對接、加入國際合作戰略計劃、舉辦高端國際峰會論壇、承辦創新創業大賽等,吸納整合更多國際化、高端化創新資源。

三、構築國際化人才發展格局。牢固樹立人才第一資源理念,以實施「金雞湖雙百人才計劃」「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為抓手,招才引智,「築巢引鳳」,打造最具競爭力的人才軟環境,加大對具有全球影響力、重大創新突破和引領作用的頂尖人才團隊項目的引進。累計入選國家「千人計劃」「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總數分別達141人、161人和230人,其中創業類「千人計劃」57人、佔全國比例超過6.5%,集聚海外歸國人員6000多人,園區被評為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科協「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被確定為中組部人才工作聯繫點。

四、構築國際化企業發展格局。推動跨國企業深耕化與本土企業國際化,一方面,更高水平「引進來」,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共享服務中心等高端項目,161家跨國公司在園區設立研發機構,經認定的省級總部機構36家、佔全省20%。另一方面,更大力度「走出去」,培育自主品牌企業,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加快本土企業由「跟跑」向「並跑」、「領跑」跨越。例如,蘇州寶時得機械在美國、德國等國家成立了10多個海外公司及研發公司,客戶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規模最大的電動工具生產和出口商之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