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裝≠漢服,很多人不知道的傳統漢服文化

說到漢服,其實很多人都會覺得陌生,有不少人問我:

是不是漢朝的服飾呀?

是不是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種古裝衣服?

其實這些都是很常見的誤區。

漢服不是古裝,也不僅僅是漢朝的服飾。通俗的說,漢服就是我們漢族人的服飾。

舉個例子,就像少數民族一樣,他們都有自己的服飾對不對?回族有回族的服飾,藏族有藏族的服飾,那我們漢族人的其實也有自己的服飾。這個就叫做漢服。

1

說到這,可能就有姑娘疑惑了,既然漢族人有自己的民族服飾,那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呢?

這其中呀,有一個小小的插曲。滿清入關之後,正式頒布了剃髮易服令。所謂剃髮,從公文所到之日起,在10天內要將全體男子統統剃去頭髮,改梳髮辮,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隨本朝之制度者殺無赦。」與此配合的是強行更改漢人衣裳式樣。當時由於穿漢人衣裳而被捕殺的人不計其數。

因此,滿清使漢族人的服裝面貌產生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將延續了三千年的漢民族冠冕衣裳送進了墳墓。所以導致在清朝建立到上個世紀漢服開始復興這長長的三百多年時間裡,漢服是斷代了。三百多年或許對整個歷史發展來說是只是彈指一瞬而已,但卻足以讓人們忘卻一些東西,比如說:我們的漢服。

所以,現代人喜歡漢服的,知道漢服的人為數不多,只能稱得上是一個小眾群體。從上個世紀漢服復興運動開始到現在,也不過二三十年,所以很多標準化的東西都沒有建立,就像我今天將要給大家展示的自己的漢服,可能有的人是不認同它某些方面的設計或者版型。

今天分享的主要是一些比較主流的現象,當然其他人也會有不同的意見。如果大家以後遇到的話,也希望可以理解下。

2

那漢服為什麼叫做漢服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跟漢族為什麼叫做漢族,漢字為什麼叫做漢字的答案還是很接近的。這個答案還真跟漢朝有些關係。其實「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有宏大的意思,老祖宗的《詩經》里就說啦:「維天有漢」其實漢朝之前一般稱華夏,並沒有漢這個概念。

而漢王朝從西漢到東漢,前後長達400多年,為漢朝之名兼華夏民族之名提供了歷史條件。當朝,漢王朝國勢強盛,在對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稱漢朝的軍隊為「漢兵」,漢朝的使者為「漢使」,漢朝的人為「漢人」。於是,漢朝之名逐漸取代了華夏民族這個稱號。所以從此以後,無論中原華夏後裔怎麼改朝換代,人們都稱其子民為漢人,相應的文字稱為漢字,服飾稱為漢服。

漢服和古裝、影樓裝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古裝按照現在的說法,有兩個概念:

一個是古代的裝束,也就是相對於現代服飾來說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古裝的應該是包括漢服。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電視上看到的古裝劇的古裝。這個的話其實更傾向於影樓的概念,影樓裝就是專門為了影視的存在而存在。所以說和漢服也是不一樣的。

3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很想看一下?真正的漢服究竟長什麼樣子呢?其實,漢服在各個朝代,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款式,是多種多樣的。

先發幾張圖片給大家先睹為快!

曲裾

(主要流行於秦漢時期)

襖裙

(在明朝比盛行)

對襟儒裙

劉胸儒裙

漢服的種類和款式還有很多,遠遠不止這麼幾種。如果以後還有機會分享,我會繼續深入。

4

這一次分享主要是介紹漢服一些大體的東西。

接下來呢,我們就來看看漢服的一些最基本的元素。

也就是說。正因為這些元素的存在區分出了什麼是漢服,什麼是古裝或者說影樓。

首先,漢服是右衽的。

什麼是右衽呢?

領子是左邊壓在右邊上,這就是漢服的右衽

這張就是影樓的,領子的方向剛好是相反的

那可能又有姑娘想問了,為什麼古人把他設計的時候是右衽而不是左衽呢?

大家都聽說過左青龍,右白虎吧。古人是非常相信五行玄學的,五行中,左—代表陽,代表東方像征著升騰的青龍,右代表陰,代表西方像征蟄伏的白虎,這就是說陽壓制著陰,人才能更好的成長。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漢服都是有右衽的。如果是直領的漢服就像對襟儒裙,是不會有右衽這個說法的。因為它本來就是垂下來的。

漢服第二個基本特徵是中縫。

中縫分為前中縫和后中縫。前中縫不一定要有,但后中縫一定要有。

為什麼我說中縫一定要有呢?

中縫跟右衽一樣,是有自己的獨特文化意義的。在古時候是因為織布機的大小限制,所以布的寬度很窄,必須多塊布拼在一起才夠一件衣服的寬度,那個拼合的線就是中縫,但後來中縫逐漸有了「中庸正直」的含義,所以中縫作為傳統文化繼續保留了下來。

漢服跟時裝第三個比較明顯的區別呢,就是漢服是有接袖的

什麼叫接袖呢?

其實跟中縫一樣,也是一道縫,漢服一般是有接袖。因為當時紡織技術較現在而言相對落後,無法織出大幅寬的布料,所以必須接袖。後來現代漢服商家為了美觀,或也為了不對花,也經常會出現無接袖的情況。其實簡單的講,接袖在古代是為了省布料,在現代不接袖是為了方便。但個人更支持接袖。

5

各個朝代的漢服其實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當然有些歷史朝代之間這具有一些共性。我就以此為區分點,大體上對漢服的歷史發展進行一個區分,簡單介紹一些常見的服飾。

秦漢

首先,是秦漢時期以晃秦漢以前的服飾。秦漢時期以前的服飾資料比較少,可以考據也比較少。但是從現有的資料可以看出,深衣在周代已經比較流行。什麼是深衣呢。

上衣下裳連在一起的衣衣,這就是深衣!上下一體即為深衣。

給大家看幾張出土文物的深衣服照片:

其中第二張圖和第三張圖是什麼?

是歷史上有名的素紗襌衣,不過現在經常誤成「禪」。襌,音dān,是單衣的意思。

因為這件衣服並沒有里襯,它在1972年於長沙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出土,是國家一級文物哦,現在藏於湖南省博物館。這件衣服呀,衣長128厘米,通袖長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構成。交領、右衽(rèn)。面料為素紗,神奇的地方就在它共用料約2.6平方米,重僅49克,還不到一兩。可謂「薄如蟬翼」、「輕若煙霧」,代表出了西漢初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關於漢代織造技術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古代阿拉伯一本遊記中記述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說是有位阿拉伯商人拜見官員時,看到官員衣服里透出胸前一顆黑痣而驚訝,當官員將五層衣服逐一撩開以後,商人簡直驚呆了。五層衣下竟能透出黑痣。且不論故事的真假,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漢朝高超的織造技術。

魏晉南北朝

接下來看看魏晉南北朝的服飾特點。

褒衣博帶成為這個時期服飾的主要特點。當時男子以長杉最具特色。

眾所周知的竹林七賢,就喜歡穿這種寬大的長杉。而魏晉南北時期的婦女的服飾則多承漢制。深衣在當時的士人之中已經不流行,但在女子之間依舊盛行。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個民族融合的大時代,少數民族和漢族文化水乳交融。

舉個例子,比如說馬甲的原型——裲襠。

裲襠其實就可心理解成古代的一種背心。其實魏晉南北朝在服飾演變過程中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

魏晉南北朝接下來的朝代是什麼呀!是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女子喜穿襦裙,深衣是上下一體的,襦裙則是上下分開的。

在這個時期還出現了高腰襦裙,我們現代也稱之為齊腰襦裙,因為系帶是束於腰上的。齊胸裙因為其飄逸的特點在隋唐時期十分流行。

其實當時有很多優美的詩句描述著齊胸襦裙的美好。「上仙初著翠霞裙」,「新換霓裳月色裙」,「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常說拜倒在石榴裙下,這石榴裙,其實就是齊胸襦裙。為什麼叫石榴裙呢。因為這種裙子色如石榴之紅,不染其它顏色,在年輕女子中十分流行。

剛剛也說了襦裙上襦下裙,在古代是沒有拉鏈的,一般用系帶束住。有的姑娘是不是在想系帶會不會掉下去。哈哈,古人設計襦裙時採用了一片式或者兩片式。

宋代

接下來是宋代啦。宋朝女子一般穿襦裙,但也出現了褲子,稱為宋褲,並且出現了一種叫作褙子的外衣,兩者經常相互搭配。

明清

接下來咱們講的就是明朝了。明代的女子也穿襦裙,但更流行的是明制的褙子和襖裙。

明制的褙子相對宋代顯得更加端莊大氣

其實我一直覺得和曲裾一樣,明制漢服是很端莊很大氣的,是非常能展現我泱泱華夏,禮儀之邦的風采的。

來給大家看幾張明制的圖。

第一件是直領的披風,第二件是豎領的

明制的襖裙

6

我們可以來看看漢服文化的其它方面。

首服就是指頭上的裝飾,對於首服就聊聊金步搖和釵子。

金步搖是漢族女子傳統首飾。金銀玉石等質地,是宋明以來一直流傳的傳統首飾。

步搖最早屬來源於漢代禮服首飾,是等級與身份的象徵。漢代以後,步搖才逐漸被民間百姓所見,有機會在社會上廣為流傳。步搖步搖,行步則搖。

步搖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旒蘇或墜子,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栩栩如生。行步則搖所以叫金步搖。貴族婦女中,還盛行一種叫步搖冠的飾品。戴在頭上較之步搖更富有富貴豪華之感。

簪子的本名叫「笄」。

古代的女人們喜歡將頭髮挽成髻鬟,以簪釵貫連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也就有了用簪的習慣。同樣用作插發的還有髮釵。雖然髮釵和作用與發簪一樣,但發簪作成一股,髮釵則作成雙股,所以造型也有所區別。

在的封建時代,女子插「笄」,被視為標誌成年的人生大事,還需要舉行儀式,稱為「及笄禮」。也就是說,當女孩子在她們的發上插入一枚長簪,就意味著一朵鮮花最美麗的盛放。大家都曾聽說過一個詞——金陵十二釵,這裡用釵代指女子,原因就在於此。

今天的分享暫時到這裡,以後還會有漢服的妝容、禮儀等等

畫畫是件美好的事情,

讓時間過得很舒服,

就算是揮霍了也不心慌!

什麼時候拿起畫筆都不晚,

加卡卡西(微信號:bujiangjiukakaxi,暗號:一點)

一起追求「詩和遠方」吧!

如果你想表達對我的愛,請幫我轉發,這將鼓勵我繼續創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