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自己管還是父母帶很是糾結 孩子該不該放到老家養?

「把孩子放到老家去,好捨不得,可是又沒辦法,真是糾結啊!」在一些育兒論壇上,不少父母講述著他們的無奈,他們有的是因為在北京實在是找不到人看;有的是因為老家的父母在北京過了一段時間后不適應帶著孩子回老家;有的是因為老家的父母實在是故土難離,家裡有事走不開。相關心理專家表示,孩子長期和父母分離會讓他們的身心受損,最好還是「一家人在一起」。

無奈

讓女兒當過「留守兒童」

北京人牛先生,娶了個美麗的湖南媳婦兒。婚後媳婦兒給生了倆閨女,一個4歲一個15個月了。

二胎給小家庭帶來了幸福和歡樂,但是也給小夫妻倆帶來了辛勞和苦惱。牛先生在旅遊行業工作,經常出差,而他媳婦兒在互聯網行業工作,工作時間是早上9點半到晚上7點半,兩個人工作都非常繁忙,牛先生只好把老丈人和丈母娘從湖南的老家請到了北京。

「當年我們剛有老大那會兒,兩位老人盡心地照顧著老大,但是沒多久我丈母娘就牽挂她自己80歲的老母親,要回老家去,這樣的話,孩子沒人看了,只好讓老大跟著老丈人、丈母娘去了湖南老家。」牛先生告訴記者:「我丈母娘是家裡的二閨女,大閨女去世了,所以她特別放心不下自己80歲的母親,我們都特別理解,但我們北京這邊,孩子真離不了我丈母娘,只能讓我大女兒當時在媳婦兒老家當了一段時間的『留守兒童』。」牛先生的語氣滿是無奈。老的、小的都要顧,也許就是中年人的兩難現狀。

前兩年接回了老大,如今又有了老二,老丈人、丈母娘又被請到北京,「我二女兒特別粘姥姥,姥姥對她也是無限地溺愛,和對我大女兒一樣。但我丈母娘最近又念叨著夏天要回去照顧老母親,我和媳婦兒也又開始糾結了,真的不想把二女兒又放到老家去了,可媳婦兒的姥姥那邊也確實讓人擔心。我們倆這麼忙,丈母娘走了,我們怎麼自己在北京看倆孩子呢?」

「讓孩子獨自在老人那邊養,其實有很多問題,我們心裡很明白。老人一定會衣食起居照顧好孩子,但同時孩子會被慣出很多壞毛病,比如無限度吃零食、無原則地頂嘴,接回北京一看,養成不少缺點還不能當著老人說,怕老人生悶氣。我大女兒接回北京后,有一次我聽見她說了一句據說是當地鄰居教的方言髒話,我都驚得無語了。還是應該反省一下自己,能不能想辦法自己多承擔些養育孩子的擔子,爭取不要再讓二女兒去當『留守兒童』了。」牛先生說。

傷心

送娃回了老家

牛先生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單一的。小李也有著自己的無奈,她有了自己的女兒之後就想著讓父母來北京幫忙帶,可是父母來北京之後過了一小段時間就覺得不太適應,就想帶外孫女回老家,「老人家說得也有道理,環境上突然變得陌生不適應,吃的也不適應,什麼都沒有老家用得習慣,而且空氣還沒有老家的新鮮。」

小李將自己的困惑發到一個育兒論壇上,有人這麼回帖說:「強迫老人到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城市、適應城市生活,對老人來說太殘忍。讓老人帶孩子回老家就是穩固大後方,好讓小兩口安心工作的萬全之策。」看到這樣的回帖,小李聽著也覺得有些許道理,但是一想到要和女兒隔那麼遠,她內心一萬個不捨得,「雖然說現在大了,而且還沒到上幼稚園的年齡,但是孩子長得快,我真怕錯過她一點一滴的成長。」

在和幾個閨蜜聊天之後,小李發現,有一個閨蜜就是狠狠心讓父母帶娃回老家,閨蜜說:「我們先開始是請保姆,可是讓保姆一個人看娃根本不放心,還是得有一個人看著保姆,父母又過不來,我們一咬牙就把娃送到老家去,不僅有父母幫著帶,親戚朋友都可以幫忙,人多力量大,而且親戚朋友看得也很盡心。」為了更好地完善親子關係,小李的這位閨蜜一有假就坐高鐵回老家,「內心還是割捨不下,雖然每天都視頻,每次坐高鐵都恨不得火車能快些,再快些!每次真是歸心似箭!」

小李的這位閨蜜說,雖然一有假就回去,但孩子剛開始見時還是有一點點陌生,這讓她有點受不了,讓她受不了的還有每次分離的時刻,因為每次剛把關係弄熟絡了,又要分開了,「再堅持堅持,等到娃該上幼稚園我們立馬把他接回來,回來后好好彌補他。」

相比閨蜜,小李作出了犧牲。她選擇了辭掉穩定的工作,成為一位自由職業者,然後跟著姥姥姥爺一起回老家帶孩子,「我作為媽媽,一定要陪伴孩子成長,其實這樣做,我也有點擔心,父親的一段時間缺位會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

心愿

「一家人就要在一起」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名譽理事長宗春山對親子關係很有研究。他告訴記者,把孩子放到老家養會對孩子的自我價值判斷產生影響,這些孩子會認為自己還沒有父母的工作重要,會讓他們的身心受損。

宗春山說,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恆河猴實驗——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動物心理學家哈里·哈洛做了一系列實驗,將剛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媽媽及同類隔離開。一些小猴子與母猴分開餵養后,雖然身體上沒有什麼疾病,可行為上卻出現了一系列不正常現象,比如不能和同類接觸等。基於這個實驗,宗春山說,要盡量避免父母與孩子的長期分離,長期分離造成的「分離焦慮」對孩子心理的正常發展有明顯的消極影響,父母應盡量克服困難,親自擔當起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你不能把孩子當成一個負擔,你總是想孩子對你的工作、職業規劃都有影響,那是不對的,你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資源,孩子在幫助父母成長,你應該感謝孩子,他讓你重新開啟一段人生的旅程,所以不能把孩子放到老家養,就不管了,不管什麼原因都不應該這樣做,一家人就要在一起。」

宗春山告訴記者,根據他的研究,父母自己帶大的孩子會更聰明,將來的關係也更融洽,青春期也沒有那麼多「風暴」,「父母自己帶孩子雖然累一些,但是這個吃苦的過程,孩子是看得到的,對他們是有示範作用的,孩子也會更感恩父母。」

提示

孩子回歸時要有過渡

關係心理學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胡慎之表示,他一直主張,孩子3歲前應該跟媽媽在一起,因為3歲前,孩子建立的是一種意念關係,它是人際關係的基礎,「孩子放在老家養,日後儘管他跟父母在一起,大了后,會有些問題,特別是青春期間,孩子對媽媽會有憤怒感。」這種影響不僅是針對孩子的,對媽媽也有影響,「媽媽本身會有內疚感,媽媽也會有分離焦慮,這種內疚會作用到親子關係中,比如孩子回來后比較寵愛,這樣對孩子成長又是不利的。」

如果實在不得不放回老家養,有沒有什麼彌補措施?胡慎之給出自己的建議——分開時,要給孩子一個過渡性工具,最好有一個象徵性的東西給孩子,如父母買的玩具等,他雖然看不到父母,但至少還有一樣東西讓他知道父母、感知父母,這樣會緩解他的分離焦慮,減輕對日後的負面影響。另外,孩子回歸時最好有一個過渡期,比如不要讓孩子一下子不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了,而是有一個過渡期,讓孩子重新適應父母。另外,在老家時,有空要經常去看他,並且告訴他,爸爸媽媽是很想他的,只是沒有辦法暫時分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