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日課:我該如何「拯救」你,青春期焦慮的孩子

今日敘事

1832年3月22日,德國著名詩人、劇作家、思想家歌德逝世,享年83歲。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是德國古典文學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作為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1774年秋《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出版立即轟動了全德和全歐,使他一舉成名。

也許,轟動了整個德國和歐洲的,就是維特在絕望中飲下的那顆子彈。

我該如何「拯救」你,青春期焦慮的孩子

文/龔詩涵,蒲公英書房選書師

少年維特的煩惱

書中的維特是一名成長在一個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能詩善畫,熱愛自然,多情善感。偶然結識並深深地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後,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被貴族處處以高傲鄙視的神情對待。嘲笑的面孔和譏諷的話語使他憤然辭官,而感到前途無望。來自戀愛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使維特最終走向毀滅。「子彈已經裝好······鍾正敲十二點!就這樣吧!······綠蒂,綠蒂!別了啊,別了!」——這是少年維特留在世間的最後一句話,一顆子彈從他右眼上方的額頭穿過,維特就這樣走完了他須臾即逝的一生。

講到這,一個同樣決絕悲凌的眼神出現在腦海:「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是童年如此)?」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小女孩瑪蒂爾達的一句經典台詞似乎應證了當今社會,不少青春期的孩子痛苦與煎熬的生命現象。

翻讀新聞,幾則學生自殺的新聞攥緊了心。

山西一女生不給同學零花錢遭圍毆:2分鐘被扇40耳光,后該女生傷心跳崖自殺。

陝西一高中女生因學習壓力太大喝敵敵畏自殺。

山東濟南一8歲國小生因偷拿老師貴重物品被請家長,回家后不久便從窗戶跳下。

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表明,青少年自殺已然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青春期孩子焦慮的「三源頭」

青春期的學生,軀體和心理雙重變化使個體容易產生負性情緒,另外中學生需要應付考試和升學等壓力,因此自殺觀念的出現率高於成人群體。根據2014年《教育藍皮書》調查研究表明,中國小生自殺一般分為「文化主導型自殺」「意義主導型自殺」「壓力主導型自殺」三大類,壓力主導型自殺在中國小生的自殺中占絕大多數,意義主導型自殺比較少見。那麼,到底什麼是這些壓力的源頭呢?

源頭一:過度誇大的生存焦慮

有心理學家的觀點認為:人類一切心理問題和痛苦的根源,其實就是「生存焦慮」和「死亡恐懼」。從來到這世界開始,就要面臨如何好好活下去的問題,而努力奮鬥十餘載,又要面臨如何好好死去的事兒了。本來正常的生存焦慮經過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發酵,過度誇大的生存焦慮就產生了。

中國小生面對的升學壓力、教師面對的教學指標壓力、父母面對的子女養育壓力等都是這一原生壓力的轉化變體。而不管教師、父母還是同齡人,都容易將這些焦慮傳遞到學生個體,日積月累,最終導致一張不理想的測驗成績單就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源頭二:師生衝突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小生自殺案例中,由於老師羞辱學生引發的自殺有14例。

源頭三:家庭衝突

作為最後的一代獨生子女的2000后的孩子,心裡多有高孤獨感和高競爭感,成長缺少了同伴相依的理解。他們擁有著來自家人最多的愛、尊重、資源,但卻也背負了太多來自家庭的情感負擔。而這些情感枷鎖也極易造成他們與家庭決裂。

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助攻」:社會支持系統缺失

很多走向毀滅的孩子,都是源於社會支持系統的缺失。孩子的社會系統的主要構成就是父母、老師、同伴。例如,當來自老師的指責無法內化的時候,有能夠傾吐和信任的父母就能很好緩解這一緊張。而很多家長聽到孩子的傾訴卻是臉色一沉,劈頭蓋臉一頓罵。如果這時候連同伴也沒有的孩子,心理創傷就可能形成,危機就很容易發生了。所以其實也不是孩子太脆弱,是他可能還承受著來自其他方的不理解和壓力。

那麼作為老師,我們能夠為學生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Way 1:關注在校園中踽踽獨行的孩子

在校園中踽踽獨行的孩子們,雖不能以偏概全說他們是「弱勢群體」,但大部分選擇孤單行動的孩子,都是不能很好的與同伴相處的。他們在校園的存在感很低,不容易得到關注,會成為各種校園問題:放棄學習、性格暴戾、師生衝突、校園欺凌等的高發人群。作為老師,應多多關注那些禹禹獨行的孩子,儘力與之建立親密的師生關係。成為其社會輔助系統的一部分。那麼如何了解性格孤僻的學生呢?

1.觀察學生感興趣的事,以作為談話主題。

2.在運動活動課上,讓他成為組織者或者主要參與者。

3.與之與信任,交給他一些需要和同伴交流的任務。

4.尊重。在談話中不直接灌輸教師主觀意識。

Way 2:幫助學生提升自我尊重度

提升個人自我尊重能降低生命危機發生的可能。但幫助學生提升自我尊重意識,不能只是一味的講,你們要學會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對於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這裡的「自我」到底指什麼。所以,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將「自我」轉化為「我所擁有的權利」。這裡權利指哪些呢?

1.生而為人,理應受到尊重。(別人不能隨意辱罵我)

2.有自己的感受,並將它們表達出來。(我喜歡不喜歡、同意反對)

3.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並表達出來。(我認為······)

4.在我講話的時候,別人能夠認真傾聽並認真對待我。(不要隨意打斷我)

5.做決定對我來說是重要的。(我決定要做一次自願者)

6.索求我想要的東西(別人有權拒絕)。

7.有權利犯錯,並汲取教訓。(對不起,我知道錯了)

8.掌控好自己的身體。(不要隨意碰我)

9.有自己的隱私與空間。(這是我的日記,翻看需要徵得我的同意)

10.為自己的決定、行為、想法負責任。(如果我弄傷同學或自己,需要我自己掙醫藥費賠償醫治)

第十條是基礎項,這是自我尊重的最終體現,只有勇於為自己選擇承擔後果,才可以控制好自己的人生,做一個有自尊的人。

Way 3:幫助學生設立階段性學習目標

既然無力改變應試教育體制,只得通過一些途徑,減輕學生課業壓力,這點我們是可以做到的。當然,這裡的「減輕」並不是指縮減學生學習任務,而是將學習壓力分散。設立階段性學習目標,是分散壓力的良方。值得注意的幾點是:

1.在設立目標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確保目標切實可行。

2.實施過程及時評價,引導學生適當修改調整。

3.對於未達成目標的學生,應注重溝通交流,共同找出原因。

Way 4:弱化名次競爭觀念、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

造成學生高壓力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來自於學校及老師過分強調名次觀念。這樣會讓學生對學校構建起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學校就是一個競爭場所,學生長期生活在高度受壓的環境中,身心都會受到損傷。

好的學校和好的老師應該建立起一個以過程為評價導向的評價機制。而不是以結果為導向。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慢慢將注意力轉換到學習過程中來,而好的學習結果也就是自然而然了。現在很多學生平時成績很好,一到大考就緊張,發揮失常,也是因為太看重老師和家長對於結果的評價所致。

Way 5 :關注校園霸凌(School Bullying)現象(包括網路欺凌)

根據浙江大學《青少年攻擊性行為的社會心理研究》調查顯示:有近85%的學生表示曾受到過其他同學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本文開頭提到的山西女生跳崖自殺正是校園霸凌造成的惡果。

而霸凌在現今社會已不僅僅限於肢體暴力,更是體現在電子郵件、網站、社交平台等多方面的網路暴力中,且不再限於男孩之間。

那麼,作為老師,該如何處理校園霸凌現象呢?

1.重視學生任何途徑的求助信號,並給予及時的幫助。

2.組織成立反霸凌社團,集中學生自己的力量保護他們。

3.主題活動課中模擬霸凌場景並提供應對方式。例如,保持冷靜、表現出自信、多交朋友等。

4.提醒學生不能私自攜帶武器用以抵抗,可能會招致更重傷害。

5.告訴被欺負過的學生,被人欺負不是你的錯。

6.幫助愛欺負人的學生,和他們交流,找出為什麼愛欺負人的癥結。

每一個選擇自我結束的生命都有他們的原因。看到這些本可在漫天星空中暢享遨遊的星星們一顆顆或悲傷、或無助、或負氣地急速隕落撞擊地面直至變為塵埃,我們可以做的,也許不僅僅只是在心中留下一聲哀嘆。

其實,少年維特,可以沒煩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