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百家爭鳴:中華文明起源的幾種說法

中華文明起源認識在爭論中不斷深化

作者:南凱仁

作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種未曾中斷的古老文明,中華文明來源問題長期以來備受乃至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20世紀以降,隨著大量歷史學、考古學成果的湧現,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新說頻現、銳見迭出,人們的認識也隨之不斷趨於深化。諸多觀點中舉其犖犖大者,約有如下幾項:

1.文化西來說

自先秦以來,古文獻基本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本土,具體則為中原地區,「內華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源遠流長。迄至清末,這一看法始終根深蒂固。19 世紀末,法國人拉克伯里首次提出「文化源於古巴比倫說」。1921年,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在河南澠池縣發現仰韶文化遺址,認為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與中亞地區具有相似之處,提出「仰韶文化西來說」。19世紀20年代,此說頗為流行。隨著考古工作的逐漸深入,此說迅速被湮沒。

2.東西二元對立說

1928 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安陽縣(今安陽市)小屯村,開始大規模發掘商朝晚期都城殷墟。30年代初,考古學家在山東歷城發現龍山文化。以李濟、傅斯年、梁思永、徐中舒為首的學者認為,文化的根在環渤海灣一帶,提出龍山文化自東向西、仰韶文化自西向東發展的「東西二元對立說」。迄至50年代中期,此說一直在學術界處於主導地位。

3.中原中心論

20世紀50年代末,考古學家安志敏、石興邦和張光直認為,龍山文化是從仰韶文化發展而來,中原文化向四方發展,最終奠定文明的基礎。迄至70年代末,此說為學術界主流看法。

4.滿天星斗說

隨著中原地區以外的考古發現日益增多,70 年代末,一元論逐漸讓位於多元論。1981 年,考古學家蘇秉琦提出「區系類型理論」,並把古代文化劃分為六大區系。90年代,他進一步提出滿天星斗說,認為在距今6000年左右,從遼西到良渚,中華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滿天星斗一樣璀璨,這些文化系統各有其根源,分別創造出燦爛的文化。

5.相互作用圈說

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張光直對古代文明起源的看法發生根本變化。1986 年,他將新石器時代文化劃分為8個相互作用圈(Interaction Sphere),並以此來解釋古代文明的形成過程。

6.重瓣花朵說

1987年,嚴文明認為,史前文化空間關係存在不平等的差序格局,即「史前文化是一種分層次的向心結構」,「中原文化區是花心」,「在文明的發生和形成過程中,中原都起著領先和突出的作用」,其他地區則是「花瓣」。

7.以中原為中心的歷史趨勢說

2000年,趙輝提出,在數千年歷史上,中原既是政治活動的核心地區,也是文化核心地區。這是歷史上的一個主流現象,在周、秦、漢、唐、宋、明、清這幾個最強盛的歷史朝代尤為醒目。

8.新中原中心論

2002年,張學海認為,「重瓣花朵說」是多中心論基礎上的中原中心論,不同於以往的中原中心論和單一中心論,可稱為新中原中心論。「花心」、「花瓣」的發展時有快慢、高低之別,並非同步直線發展。但在7000年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裡,處於「花心」地位的中原都是歷史和中華文明最重要的中心,是文化與民族融合最主要的大熔爐。正是「花心」與「花瓣」、不同「花瓣」之間的互動作用,培育出中華文明之花。

2013年11月,郭靜雲《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一書,認為上古文明首先發源於長江流域,然後由南向北傳播。此說與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截然相反,引發學界爭議和媒體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