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有多少壞情緒就有多少「病」

愉悅時心境開朗,生氣時怒火中燒,焦慮時輾轉反側,悲傷時痛哭流涕……情緒就像一面鏡子,反映生活點滴。人們產生各種情緒很正常,但如果負面情緒持續時間過長,就會影響健康,可因此引發抑鬱、焦慮等精神類疾病,甚至誘發多種器質性病變。教你找到壞情緒的根源,分分鐘化解它們。

愛發火傷「肝」

大怒傷肝,過度憤怒可使肝氣橫逆上沖,出現面紅目赤、頭痛、頭暈的癥狀。經常發火的人容易失眠、工作效率低、記憶力變差。

愛生悶氣的人容易肝氣不疏,還會連累脾胃,導致人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腹瀉,在吃飯時與別人發生爭吵也會出現這種癥狀。

肝氣鬱結還可能導致抑鬱情緒或內分泌紊亂,比如出現月經不調、皮膚長痘長斑等。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人生氣時,體內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增加,堆積於肝,從而損傷肝臟。

太興奮傷「心」

中醫認為「喜傷心」,這裡的「喜」其實說的是大喜,是過分的高興、興奮。

古人認為「心藏神」,正常的喜樂,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面色紅潤、思維敏捷。若過度便會導致心慌、心悸、多夢、健忘、頭暈等癥狀。

人們常說「樂極生悲」,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不得「大喜」。研究發現,情緒過於興奮和激動時,心跳急劇加快、血壓驟升、耗氧量倍增,很容易誘發猝死。

憂慮傷脾「胃」

工作不順、壓力太大很容易讓人感到憂愁和焦慮,這種不良情緒會影響脾胃健康。

中醫認為,人的憂慮情志主要是通過脾來表達的,當人處於憂慮狀態時,往往出現食慾下降、消化不良等癥狀,有的女性因為工作緊張,還會出現經期紊亂等癥狀。

悲傷時傷「肺」

人在強烈悲哀時,會出現呼吸頻率改變、乾咳、氣短、音啞等癥狀。現代醫學則發現,悲傷時,人體交感神經系統分泌出大量壓力激素,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

如何擺脫壞情緒

不要把事物絕對化

「不是白就是黑,絕無中間過渡部分」,這種思維源於對自己的苛刻要求。凡事力求十全十美,對任何小失誤或不完善都無法忍受,甚至感到極大失望和恐慌;若遇到挫折,更會有徹底失敗的感覺。

這反映出一個人的成熟度不夠,為人處事的靈活性也較差,容易導致焦慮抑鬱情緒。

看人不要以偏概全

日常生活中,這種偏差的思維模式,正在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有人會因看不慣同事的衣著打扮、說話風格而判定他們一定不好相處;有人會由於傾慕朋友某種性格,就把他看得處處可愛。

這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容易損害正常社交,會對整個人的情緒狀態產生不良影響。

多關注正面消息

我們每天都要接收各種信息,好壞均有。正常情況下,人們會憑藉選擇性過濾的本能,濾掉不需要的信息,留下需要的,加以處理。但有些人會出現過濾偏差,濾掉好的,留下負面的。

我們身邊並不缺少美,可當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負面事物上,就會忽略這些美好,人也會變得不快樂。

少用消極思維思考

總是用負面思維模式看待人生,那麼世界是黑暗的,即使面對光明,也絲毫感受不到。

比如日常交往中,會把別人對你衣著打扮的讚美,當成是有意圖的阿諛奉承。

擁有這種思維慣性的人,無法在人際交往中感受到快樂,也很難獲得交流帶來的身心益處。

不要武斷妄下結論

不經過實際論證,便武斷得出負面結論,認為別人總是針對自己。

比如,路過人群,被同事多看了幾眼,就懷疑是不是有人在後背議論自己。人在情緒低落時,尤其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這種主觀臆斷的心理狀態,不僅自己痛苦,也會使社交受限,逐漸變得不敢與人相處。

放大優點縮小錯誤

有些人在對待自己的錯誤時,習慣誇大其嚴重性,一件普通的負面事件也能當成「世界末日」,走入極端,覺得自己無可取之處。

比如某天被領導批評,會立刻擔心飯碗要丟了;別人都誇長得好看,仍會煩惱自己眼睛不夠大,皮膚不夠白。

極端自卑的心理狀態,不僅徒增煩惱,更會讓人在社交中處於劣勢。

掌控自己的情緒

一個人的思維和情感對其行動影響巨大,如果你的思維和情感是消極的,你的行動也會受限,變得畏首畏尾,甚至採取錯誤的應對方法。

不被「應該」所控

在給自己制訂計劃和目標時,不少人會使用這樣的句式:「我今天應該完成策劃,明天必須談妥一單。」如果計劃沒有按時完成,便會覺得無助和自責。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應該」傾向。

「應該」傾向是一種壓力和負擔,特別是你將其強加於他人時,很容易被人看作是在胡亂指手畫腳。

少給人亂貼標籤

貼標籤是指給自己或他人冠以不適當的「身份」,當一個人給自己或他人貼上某種標籤時,就會趨向於把行動調整為與所貼標籤內容一致,心理學上稱為「標籤效應」。

貼標籤有正面和負面兩種,但以負面居多,因此常會導致負面情緒和後果。

別把錯誤總歸罪於自己

一個簡單的例子:領導在會上講到個別同志近期工作不努力,有些人就會習慣性地對號入座,認為領導批評的是自己。

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總是將某個負面事件或批評與自己聯繫起來,並把罪責歸於自己,極易導致內疚。時間久了,這種歸罪自己的「責任感」終將讓你不堪重負,或隱忍傷己,或爆發傷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