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圳不缺藝術,缺藝術家

《深圳大飯店》,啾,33空間展出

撰文:鍾剛

前不久與深圳一位畫廊老闆聊天,他的畫廊關注在地藝術,其個人興趣也在發掘這個城市和地區的在地創作。但做了兩年後,他發現可以合作的藝術家越來越少,在這座人口超過1500萬的城市,非常缺藝術家——不是因為這個城市的藝術家被其他畫廊簽約了,而是根本就沒有多少藝術家供他選擇。

有意思的是深圳不斷在建設新的美術館,越來越多的藝術機構相繼成立,幾乎每個周末,都會有講座、工作坊、展覽舉行,甚至一些湘菜館、西北菜館也做起了藝術展來吸引顧客。這座城市的藝術氛圍不是越來越好了嗎?怎麼就缺藝術家呢?藝術家跑哪去了?

不久前雅昌藝術中心做了深圳藝術家的群展,OCAT也做了蔣志的回顧展,深圳藝術家似乎依然活躍在現場,但那更像是一座費勁打撈后營造的「標本想象」,如果讓這兩個機構持續來做本地藝術家的展覽,他們肯定也會束手無策,一樣會面臨那位畫廊老闆的問題。這兩個展覽只能用來反駁深圳有沒有藝術,並不具有代表性。

過去有人說策展人比藝術家多,還過幾年,深圳的美術館可能要比藝術家還要多了。這聽上去是藝術家的黃金時代要到來了,藝術家將有更多的展出機會——但事實呢,藝術家在這座城市根本無法生存下來,哪來的黃金歲月,也許那是深圳之外的藝術家的黃金時代吧。

在深圳生活了幾年,我發現這真是一個無比熱衷於硬體建設和投入的城市,在這個追求體面的炫富文化下,美術館的存活比藝術家的生存要容易得多,前者有財政的供給和財團的輸血,但年輕藝術家則是「自由生存」,自謀出路,自生自滅。面對10萬+的房價和關聯物價的上漲,藝術家僅靠不定期的出售作品來維持生活豈非易事,更何況很多藝術家根本還沒有等來他的第一位買家,吃飯都是問題,要他們在這座城市安定下來,潛心創作,不斷進步,是極其殘酷的要求。

這樣講,並不是希望畫院、美協這樣的機構伸出援手、豢養一些年輕的藝術家,那沒有現實的可能性,也是對創造的謀殺。在藝術繁榮的「現象」下,我們也許到了要重新思考藝術機構/藝術活動的繁榮是不是最有必要的,是不是最緊迫的?深圳這座擁有1500萬人口的「野心城市」,到底是需要更多的藝術活動,還是更多的在地藝術家?

如今的美術館越來越像一個「媒體」,他們熱衷於舉辦活動,追逐明星,製造事件,獲取關注度,他們樂於邀請藝術家參加活動,而不是讓藝術家的作品進入他們的收藏序列。當藝術家的創作既無法被美術館收藏肯定,也難以遇到買家伸以援手,他們在這座城市的創作是沒有前景的,是無望的。他們放棄藝術,投身到謀生的職場中,有勇氣陪伴這座城市的美術館、畫廊度過這個藝術繁榮時代的藝術家,自然就寥寥無幾了。

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我們要感謝藝術的全球化,全球化藝術家的到來,拯救了深圳藝術,填充了美術館的展廳和富豪的客廳——但他們,拯救不了深圳藝術家——也許他們根本不在乎這個群體。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