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東斷交危機的最後48小時

位於波斯灣西南岸的卡達氣氛沉重。最後通牒到期,儘管又多了48小時,人們對解決這場危機並不樂觀。苛刻的復交條件基本判了卡達「死刑」,甚至被外界解讀為壓垮海灣國家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面對聲稱「耐心已耗盡」的沙烏地,卡達所堅守的與其說是至高的國家主權,不如說是與伊朗致命的經濟關聯——雙方所共有的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田。

通牒:最後48小時

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聯酋和巴林四國3日發表聲明,將卡達接受復交條件的最後期限延長48小時。據悉,卡達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抵達科威特,將提交卡達的正式回復。

此前,沙烏地四國向卡達提出的13點復交要求清單于7月2日到期,卡達官員曾表示拒絕接受這些要求。土耳其和科威特兩國在斷交危機後進行斡旋和調解,並呼籲各方消除分歧,以對話和溝通化解危機。卡達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則表示,準備接受調停。

當時海灣四國提出的復交條件包括:卡達關閉半島電視台,停止資助極端組織,終止與伊朗的軍事交往,並關閉一處境內的土耳其軍事基地,而且要求卡達支付相應賠償,在10天時間內滿足上述條件。

上月初,卡達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斷交風波,巴林、沙烏地、阿聯酋、埃及、葉門等八國陸續宣布與其斷絕外交關係,並指責卡達支持恐怖主義活動、破壞地區安全局勢。

多了48小時的時間,並不意味著卡達能夠妥協的可能性增加。分析人士和媒體普遍認為,清單要價過高,英國廣播公司甚至在報道中指出,這些要求對卡達而言是「羞辱」。

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魏亮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卡達危機在短期內很難解決,卡達一直在地區內保有獨特的外交處事原則,並不會輕易妥協。

「但是基於預留了調停空間,就代表卡達並不想把事件激化到失控地步。從沙烏地方面也能看出,沙烏地等國並未給出下一步具體的制裁措施,因此這次危機並不會演化到政權更迭或者軍事介入的程度。」 魏亮進一步解釋道。

伊朗:經濟關聯

導致斷交危機的另一個分歧,是卡達與伊朗的密切關係。魏亮指出:「卡達不會妥協的另一個致命點在於經濟利益,卡達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而卡達的天然氣90%都來自於與伊朗所共有的天然氣田。」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礦之一就橫跨卡達和伊朗兩國海域。這一經濟上的關聯,對遜尼派小國卡達難以中斷與什葉派大國伊朗的聯繫進行了比較好的詮釋。

正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訪問的卡達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本月1日嚴詞拒絕了復交條件。在提及和伊朗的關係時,穆罕默德表示,伊朗是卡達的鄰國,卡達希望和伊朗保持友好關係。

近年來,全球LNG市場正經歷劇變,一股龐大的新供應正在衝擊市場,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卡達決定保衛市場份額,鞏固全球最大LNG出口國的地位。

卡達石油公司總裁Saad al-Kaabi 4月3日在日本舉行的天然氣峰會上宣布,由於預期競爭將加劇,卡達已取消之前自行施加的針對開發全球最大天然氣田的禁令。這個全球最大氣田就是位於波斯灣的巨型海上氣田。該海上氣田為卡達和伊朗共同擁有,卡達部分稱之為北方氣田,而伊朗部分稱做南帕爾斯氣田。

無獨有偶,伊朗石油部長3月底也宣布擴大南帕爾斯氣田產量,並與法國道達爾簽署了開發南帕爾斯氣田二期項目的初步協議。「截至2018年3月20日,伊朗南帕爾斯氣田產量將超過卡達的北方氣田。」Saad al-Kaabi回應稱,卡達解除禁令並不是受到伊朗加速開發南帕爾斯氣田的推動。

伍德麥肯茲全球天然氣市場分析師Giles Farrer表示,卡達的決定表明該國有意增加本國市場份額,因為它在其他地區的產能已開始下滑。北方氣田恢復生產很可能強有力地影響全球LNG市場。

作為歐佩克成員,卡達石油儲量雖少,卻擁有巨量的天然氣資源,已探明天然氣儲量僅次於俄羅斯和伊朗。自20世紀90年代初啟動北方氣田開採以來,卡達在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地位不斷提升。富足的天然氣不但能滿足國內需求,還通過管道向鄰國輸送,有一部分加工成LNG(液化天然氣)出口至亞太、北美和歐洲多國。2006年,卡達出口LNG達2500萬噸,一躍成為全球最大LNG出口國,並穩居該寶座十年。2012年,卡達已能滿足全球1/3的LNG市場。

海合會:裂痕難合

巨大的天然氣出口量為卡達增加了應對斷交危機的底氣。「由於天然氣出口並未受到禁止,只是需要繞道更遠的航線,因此中東的斷交危機不會對石油市場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會給液化天然氣市場帶來波動。」 魏亮對能源後市預測稱。

但來自海合會內部的裂痕卻難以彌合。在最先宣布與卡達斷交的4個國家中,除埃及外,沙烏地、巴林、阿聯酋都與卡達一樣,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成員國。

可以說,此次的斷交風波顯示出,海合會內部的矛盾正在擴大,海合會在地區問題上的影響力將因為此次斷交風波而下降。

成立於1981年的海合會,包括沙烏地、巴林、阿曼、科威特、阿聯酋和卡達等6個國家,總部設在沙烏地首都利雅得,是海灣地區最主要的政治經濟組織。

近些年來,隨著敘利亞、伊拉克、埃及等傳統中東強國面臨各自危機,以沙烏地為首的海合會國家憑藉快速增長的經濟實力在阿拉伯世界贏得日趨重要的政治地位,在地區影響力上逐漸與阿拉伯國家聯盟分庭抗禮,甚至更勝一籌。

專家指出,此次斷交風波顯示,海灣乃至中東地區國家將越來越難以超脫於沙烏地與伊朗間的對立,兩大陣營間的壁壘恐將日趨分明。隨著海合會內部漸行漸遠、裂痕加深,海合會對地區問題的影響力也將日趨減弱。

卡達危機出現在美國總統川普訪問沙烏地后不久。作為海外訪問的首站,川普在沙烏地首都利雅得發表了與沙烏地立場一致的演說,鼓勵穆斯林國家孤立伊朗。輿論普遍認為,川普認可了沙烏地在該地區的領袖地位,「助長了沙烏地向卡達開火的勇氣」。

時過境遷,面對沙烏地等國向卡達開出的13項復交條件,美國的態度逐漸曖昧。

路透社指出,美國已不太可能從這場紛爭中脫身。這一點得到了BBC的認同。「如果美國對自己挑起的矛盾置身事外,那就沒人能解決這個問題。白宮對於複雜的中東局勢採取簡單立場,只會讓地區形勢雪上加霜。」BBC稱。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文 李烝/製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