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請收下這份今年中國最美的建築名單

世界建築節獎(The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簡稱WAF)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建築獎項,有著「建築界奧斯卡」之稱,自2008年開始評選后每年都在不同國家舉辦,作為建築界對過去一年全球新建築的一次完整梳理。

今年第10屆WAF,也入圍了35個建築項目,它們將與上百個作品一起接受今年11月的評審,在競爭激烈的結果敲定之前,我們精選了8個已建成的項目,來提前感受下它們的魅力。

公共文化類

蘇州禮堂

Suzhou Chapel

作者丨如恩設計研究室

位於陽澄湖畔的蘇州禮堂是蘇州東部的地標性建築,波狀紋理的磚牆和漂浮感的白色建築體在主路上十分醒目。

傳統的磚砌牆經分解產生不同的高度和層次,交織出的曲折景觀引導人們進入建築內部。白色的立方體建築分為內外兩層,內層是一個簡單的「盒子」,四面都有著不規則的開窗;外層蒙著一層開孔的摺疊式金屬皮「面紗」。

沐浴在陽光下的白盒子在面紗的籠罩下若隱若現,晚上的白盒子變成了一座閃爍的燈塔,光經過窗透散出來,禮堂周圍瀰漫著柔軟的光暈。

禮堂與四周的自然環境相融合,人們在穿過門廳後進入12米挑高的主空間。夾層空間設置了可容納多人的座位,延伸出來的步行道環繞四周,為人們提供廣闊的視角。

樓梯空間與主空間分離,通道兩側都精心開了不同大小的開窗,人們在樓梯間上下穿行的途中能瞥見室內外的風景,到達屋頂后也能看到四周的美麗湖景。

北京朝花夕拾生活館

Zhao Hua Xi Shi Living Museum, Beijing

作者丨IAPA

這是一座集展覽、餐飲、休閑、辦公於一體的建築,也是展示朴門永續理念和整個「拾得大地幸福實踐區」建設的博物館。

簡單的模數化單元箱體重複拼湊看似工業,它格式化的呆板樣貌、功能至上的框架,不經修飾的外表,難以想象可與長城腳下的風月山水相容。然而,正是這些格式化的單元,使其能拼合出具有傳統意象的園林建築空間。

朝花夕拾生活館的建設,不僅僅是要營建一個雅緻的山水居所,更是要營建對工業時代反思,傳統文化空間傳承的場所。模數化的尺寸通過精巧細緻的組合,形成內外交錯大小不同的院落。

牆垣門洞的開合,不僅只是步移景異與傳統園林的借景對景,更是視覺體驗上,空間的虛實相生。粗麻蘆葦,溫潤的木料、粗獷的石材,與腥銹的鋼板相影;煮茶的銅爐明火、賞景飲酒的蒲團案幾,悉數安放。

上海大戲院

New Shanghai Theatre, Shanghai

作者丨如恩設計研究室

上海大劇院的前身是一座建於20世紀30年代的電影院,老建築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經歷了數番改造,最後留下一座糅雜了各種風格和功能的建築,如恩設計的改造清晰且統一地重現這座歷史建築。

除一樓之外的其餘樓層都採用石材包裹,從街面上看去,改造后的建築如同一塊懸浮在地面上的巨石,緊密地嵌在相鄰的建築之間。

從劇院的功能中汲取靈感,建築師在室內外的中庭採用雕刻的手法,打造齣戲劇場景一般的空間,步入其中的觀眾能夠感受到空間和光線的動態變化。

屋頂的天井為室內引入變化的自然光,夜間的室內照明也模擬光線進行變化,增添了不少戲劇色彩。

一層的內部空間採用帶有弧形凹面的銅條飾牆,如同舊時劇場的輕盈幕布吸引觀眾,與上層所用的厚重石材形成鮮明對比。

戲院的入口和售票區向內形成一個半開放的公共廣場,從而連通了室內外的空間,無論買不買票,公眾都能走進來一探建築散發的戲劇氣質。

珠海歌劇院

Zhuhai Opera House

作者丨中營都市

珠海大劇院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在城市與天、海、地共生互融的格局之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樣的詩句浮現眼前,設計團隊意識到,珠海大劇院的設計需要在建築與環境之間展開對話,讓建築、自然、人三者交融的場所精神能夠呈現。

模擬不同方位太陽光線對劇場建築的影響,根據建築的光影變化落實體型設計,並對建築功能進行重新梳理。

重新布局空間功能:將大小兩組仿貝形建築旋轉90度,重新進行平面布局,將休息廳、觀眾廳、主舞台和后舞台依次布置在仿貝形的空間之內。

從結構合理性和環保的角度出發,摒棄了原來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採用先進的鋼結構,有效降低了建築荷載,極大提高了工程的可行性。

以玻璃幕牆和穿孔鋁板組成的複合建築表皮取代混凝土建築外殼,在白天能夠充分利用自然採光,使整座建築的內外空間呈現通透明亮的效果;在夜間能夠將室內照明映射至外觀,平添一道美景。

鋼結構內側放射形的線條輕盈、挺拔,隱喻著這座音樂殿堂的高貴、典雅的氣質。觀眾廳內部穹頂海天一色,頂部星光熠熠、璀璨奪目,四周變幻的帷幕呈現多重藍色的交響,逐漸過渡到淺黃色的坐席與地面,如同夜空、沙灘的景色基調。

校園綜合體·杭州師範大學

Mixed-use Campus --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作者丨維思平建築設計

作為杭州師範大學倉前校區的標誌性建築,中心區建築整體重疊入天的書本形狀,體現了「百年師大」的歷史傳承與文化延續。藍天映襯下,如新書般自然堆疊的建築群,立面幾何變化自然,建築整體錯落有致,使得整個外立面額外生動美觀。

新校區規劃由十幾個獨立但又完全開放的學院組成,各學院建築風格迥異,形成一個豐富的拼圖。

設計師的構思從城市設計開始,巨大的場地分割成幾個較小尺度的街區,街區之間完全開放,緊密聯繫周邊的學院。毎個街區以單一功能為主,可以滿足獨立管理者對運營管理的要求,同時各街區相互之間也有聯繫,滿足方便靈活的使用需求。

該建築基於一個嚴格的模數體系,用於控制這個複雜功能綜合體的所有平面、立面和建造細節,如此可以確保用經濟合理的成本,實現一個高完成度質量的建築,並為日後的運營維護減輕負擔。

住宅類

北京小樊的「插件家」

Mrs. Fan's Plugin House, Beijing

作者丨眾建築

眾建築事務所由三位年輕的建築設計師組成,他們總是在老北京衚衕中造一些現代感的「盒子」,以新式衚衕房改善舊民居的生活質量。這次入圍的住宅作品是長椿街衚衕一處老房子的改造和擴建,他們用預製插件板打造了一個充滿陽光的衚衕之家。

業主小樊在這條衚衕院里長大,家裡無法忍受大雜院擁擠破敗的環境,因此她的父母搬去了城郊的公寓樓。但小樊上班通勤還是衚衕老屋方便,也想繼續過飽含人情味的衚衕生活,眾建築的設計師們由此為她定製了一個負擔得起的現代化住所。

相比買普通公寓樓房,「插件房」的改造費用節省了30倍,不僅日常能耗大大降低,上下班的通勤時間也從之前的4小時縮短為1小時。

小樊本身患有幽閉恐懼症,所以量身定做的客廳比原來的平房高出一倍,頂部雙側都開了高窗,陽光能夠鋪灑在室內的每個角落,衛生間的上方也開了天窗。

整體厚度只有50mm的插件板之間用鎖鉤連接,幾個非專業人員用簡單的工具能在一天內完成搭建。在搭建過程中,新建的房屋不能影響周圍鄰居的採光、視線與通風,所以插件板需要現場切割成不同方向的斜切面,根據鄰里意見進行調整。

商業類

長沙湘江FFC營銷展示中心

Xiangjiang FFC Marketing Display Centre, Changsha

作者丨伍茲貝格

該建築集展示廳·、辦公室、休息室、酒吧和室外花園為一體,靈感源自河流的運動。

北京BBK35

作者丨Laboratory for Diverse Status

BBK35位於北京八寶坑衚衕,緊鄰簋街。這座由北京老四合院改造成的Airbnb住宅很有巧思,對建築結構、背部裝飾進行了出色的改建。

典型的朱紅大門推開,便會被左邊白色土牆上的幾幅寫意山水畫吸引,順著樓梯往上走,北邊這間房的床鋪在二樓,你可以看見四合院屋樑仍在,睡覺時還能感受到它們的材質。

為了保留傳統老宅的特色,但又改善老宅採光、通風、濕度方面的缺陷,老房子整體保留了四合院的整體風格,但其中的設計卻頗接近日式簡約風格。

所以,你會看到很多京味元素,但進入房間的居住區域,又呈現出一番現代簡約的風格。

除了房間被打造成金木水火土五種風格,這裡還有一個天台和地下室,天台代表天,又為陽;地下室代表地,又為陰,陰陽結合,五行附體,這座四合院在冥冥之中集大成道家哲學。

因內容篇幅過長,其餘入圍作品請移步至官網(文章來源):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深讀 | 建築學經典叢書系列

《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

(即可前往微店購買)

《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一書自1966年首次出版以來,已經以16種語言出版發行,並成為建築著作中的重要文獻。羅伯特·文丘里的著作《建築的複雜性和矛盾性》(1966年)和 《向拉斯維加斯學習》(1972年)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宣言。

作為後現代建築興起時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一書不僅在理論上表現了建築——作為一門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學科的複雜與矛盾,也在自身的語言表達上體現著文字作為情感和信息載體的複雜與矛盾。本文通過對文丘里的著作《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這本書進行梳理和總結,分別從文丘里建築的複雜性、矛盾性、傳統元素的重要性、非理性和非和諧的形式美四個方面進行論述,並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城市建設藝術》

(即可前往微店購買)

《城市建設藝術》1889年首次出版,西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紀的歐洲城市與街道,通過平面圖和透視圖的相互參照,分析真正被大眾喜愛的城市空間形成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宏偉的宮殿和大尺度的廣場,而是錯落有致、互相呼應、如畫的市內風景。強調自由靈活的設計,建築之間的相互協調,以及廣場和街道組成圍和而不是流動的空間,總結出適合城市建設的藝術原則。

《關於建築理論的12章》

(即可前往微店購買)

20 世紀90年代之後,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築理論停滯不前,可以用「一片寂靜」來形容。東京大學建築學專業的教授隈研吾、小渕祐介等教授以此為契機,編寫了這本書。

本書收錄了東京大學舉辦的「從今以後的建築理論」和「投影與招待」兩個研討會的研討內容以及對建築大師們的個人訪談內容。其中包括千葉學的《建築學究竟學什麼》、青木淳的《從磯崎新那裡繼承來的東西,想要斬斷的東西》等6篇討論內容和6篇對建築大師的訪問內容。

本書不同於以往生澀難懂的理論類書籍,在書中,隈研吾、槙文彥、磯崎新、原廣司、傑西·雷澤、梅本奈奈子、傑弗里·凱布尼斯、西爾維亞·萊文等15位著名建築師、建築評論家、建築歷史學家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將他們的從業經歷、對現代建築理論的理解和心得等內容傾囊相授。

《空間——從功能到形態》

(即可前往微店購買)

1986年,原廣司帶領研究室的學生完成「明尼阿波利斯模型」等模型之後,開始在堆滿哲學書籍的辦公室撰寫文字,以求將在項目中間探尋可能的空間模型用語言記錄下來,通過項目去追求具有喚醒力的語言和理論。其成果就是本書《空間——從功能到形態》。

該書於1987年3月出版,自出版以來,在日本學術界反響強烈,並於2007年再版,在日本暢銷40年!

本書採用佛教的思想理論,與黒川紀章的《共生思想》有共同之處,西歐哲學與東洋思想都能在書中感受到,是認清從近代到現代建築的轉化點的好書。

鳳〡凰〡空〡間

全國最大的建築類出版機構

一直只做一件事

用輕鬆有趣的方式

讓人人都能參與藝術

覺得不錯,您再分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