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傳承中華文脈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還有一些地方熱衷於改老地名,喜歡起一些洋氣一點的地名,如「曼哈頓」、「威尼斯」、「加州1886」、「瑪斯蘭德」等,五花八門,與歷史文化協調嗎?不僅群眾看得一頭霧水、莫名奇妙,而且也割斷了地名文脈、不利於傳承我們的民族文化。更何況有些情況也是違法的,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不以外國人名、地名命名地名。傳承文化不是要簡單復古,城市建設會不斷融入現代元素,但必須同步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直擊近年來各地熱衷於起「洋地名、怪地名」的亂象,指明了地名文化建設的方向,明確了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地名文化的要求。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切實抓好地名文化保護工作。

一、堅定文化自信,充分認識地名文化保護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內在地包含著中華文化的繁榮復興。地名是重要的社會文化形態和載體,地名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推進地名文化建設,對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迫切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立足堅持和發展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戰略,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鮮明提出了堅定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深刻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作用,集中闡明了我們黨對待傳統文化的鮮明立場,充分反映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強烈的文化擔當。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明確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總體要求、方針原則、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其中特別提出要「推進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這是第一次以黨中央文件形式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全面部署,也是第一次在黨中央的文件中明確部署地名文化工作。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按照黨中央下發的《意見》安排部署,深入推進地名文化建設,以地名為載體彰顯中華文化精神,傳承中華精神基因,共建民族精神家園。

(二)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地名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名文化資源浩如煙海、內涵豐富、底蘊深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傳統美德、人文精神,在地名中均有蘊含和體現。比如,「洛陽、江陰」等地名體現了陰陽相對、陽生陰長的辯證法思想,「六尺巷、仁和庄」等地名彰顯著和諧禮讓的傳統美德,「崇禮、尚義」體現的是崇德向善的優良品格,「和順、大同」等地名體現了尚和合、求大同的社會追求。可以說,地名中處處體閃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光輝。地名中蘊涵著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彰顯著中華兒女的「情」和「夢」,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但是,近年來一些地方對地名文化理念理解不夠正確,地名命名更名盲目貪大、媚洋、求怪,導致「大、洋、怪、重」等地名亂象大量滋生,對地名文化傳承發展造成了很大損害。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要求,樹立正確的文化理念,有效保護地名文化遺產,提高新生地名文化品位,傳承發展優秀傳統地名文化,延續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建設特色地名文化。

(三)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是提高國家治理水平的現實需要。地名是國家主權的象徵、空間指位的符號,在國家治理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維護國家主權和權益、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等工作離不開標準化的地名信息。2012年,民政部聯合國家海洋局公布了釣魚島及其部分附屬島嶼名稱;今年4月14日,民政部增補了一批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地名,有力彰顯和維護了領土主權權益。近年來,儘管地名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但隨著新型城鎮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新地名產生,同時也有許多老地名不斷消亡,地名管理措施相對滯后,地名服務能力較弱、地名文化保護不足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影響了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國務院於2014年至2018年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目前各地正在按照全國統一部署全面推進。我們要以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為契機,詳細調查地名文化資源,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加快推進地名標準化進程,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四)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是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地名是基礎社會公共信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經常使用地名,都離不開地名。當前,一些地方有地無名、一地多名、地名重名、洋地名、怪地名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不僅給群眾出行帶來諸多不便,引起了百姓的廣泛關注和不滿。特別是隨著時代發展,人民群眾對地名服務的需求已超越了指向、定位等基本服務,渴望地名服務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期盼地名能夠更好地寄託鄉情鄉愁、承載認同感和歸屬感。我們要準確把握新時期社會各界對地名服務的新要求,進一步加強地名管理和文化建設,為廣大群眾提供標準規範的地名信息,為社會交流交往創造便利條件,使地名工作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

二、堅持正確方向,深入推進地名文化保護工作

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推進地名文化建設,要高舉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保護與發展、傳承與創新、傳播與交流為主線,以滿足人民群眾地名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推動地名文化發展繁榮,充分發揮地名文化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一)把握正確原則。地名文化建設工作涉及面廣,情況複雜,社會關注度高。要著重把握四項原則。一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圍繞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把地名文化建設融入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局之中,發揮先進文化對地名管理、服務、科研等工作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提高地名文化服務水平。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廣泛參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突出地名文化公益屬性,滿足人民群眾對地名文化的需求。加強合作共建,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以及熱心於地名文化的各界人士積极參与地名文化建設,形成地名文化建設合力。三是堅持立足保護,繼承創新。要遵循地名命名和演化規律,堅持保護為主,堅決防止亂改地名,決不能讓大量地名文化遺產無端消失。堅持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相統一,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不斷豐富地名文化內涵和外延,拓展地名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四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緊密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利用各類地名文化資源,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地名文化建設,體現地方特色,建設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地名文化。

(二)突出工作重點。地名文化工作包括資源調查、遺產保護、理論研究、產品開發等多方面內容,這些內容互相滲透,互相影響,是有機統一的。要整體籌劃,突出重點,有序推進,近期應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開展地名文化資源調查。按照黨中央《意見》關於實施「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要求,結合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開展地名文化資源調查,通過實地調查、資料考證、座談論證等多種方法,全面查清本地區地名文化資源情況,詳細收集地名的拼寫、讀音、位置以及歷史沿革、來歷含義等文化屬性信息,系統掌握地名文化遺產資源數量、分佈、現狀和存在問題,深入挖掘、系統整理、綜合利用地名文化遺產調查資料,建立地名文化資源信息系統。二是強化地名文化遺產保護。要在全面調查、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結合地名規劃編製和修訂工作,制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明確保護範圍和重點,確定長遠保護目標和階段性工作任務,提出保護要求與措施。要進一步完善地名文化遺產評價、鑒定、確認的標準和程序,逐步建立國家和省、市、縣四級地名文化遺產名錄,分級分類分批開展古城(都)、古縣、古鎮、古村落、古街巷地名以及甲骨文(金文)地名、少數民族語地名、著名山川地名、近現代重要地名等重點地名文化遺產認定工作。三是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要按照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關於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統一部署,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地名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依據,清理整治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不規範地名以及隨意更名等不規範現象,加強對地名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在公共標誌、公共媒體、公開出版物、文書票證等方面使用不規範地名、使用不規範漢字書寫地名、使用外文拼寫地名等違反法規標準的行為,進一步規範地名命名、更名、發布和使用,提升地名法治化、科學化、標準化水平,營造規範有序的地名環境,使地名更好地體現和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健全長效機制。要堅持標本兼治,在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的同時,著力形成地名文化保護的長效機制。一是要深化理論研究。要進一步加強地名文化理論研究,充分發揮研究機構的作用,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廣泛開展地名文化資源的調查、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要針對地名文化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將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更好地指導地名文化建設。二是要完善制度規範。要大力推進地名法治建設,加快修訂《地名管理條例》,進一步健全地名法規標準,強化地名規劃編製和落實,規範各項地名管理措施,建立地名命名、更名、註銷和使用管理的長效機制,防止隨意命名更名,從源頭上遏制新的不規範地名產生。三是要優化管理體制。把推進工作與優化地名管理體制相結合,創新地名管理方式,提高地名服務效能,進一步明晰部門職責,理順工作關係,強化協調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要加強日常監督,把政府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及時發現和糾正不規範地名現象。四是要加強隊伍建設。要加強地名文化教育培訓工作,支持培養地名文化人才,打造富有特色、充滿活力的地名文化人才隊伍。同時,要積極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地名愛好者等社會力量在活躍地名文化方面的作用,鞏固和壯大地名文化發展的社會基礎。

三、堅持統籌協調,正確處理四方面關係

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深化地名文化建設,要著重處理好四方面辯證關係。

(一)處理好「一」與「多」的關係,堅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多元文化並存中的一元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在近現代社會化大生產、人類社會全球大視野條件下產生的理論,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嚴謹、最有生命力的思想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文化的選擇。當前社會思想中存在著以西方思想文化為代表的外來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等多種思想文化交織並存的情況,反映在地名文化中,就是一些地名命名更名存在盲目崇洋媚外、迷信封建帝王思想等不良傾向,產生了大量「洋地名、怪地名」。對此,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毫不動搖地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把馬克思主義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推動馬克思主義在吸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中創新發展,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添新的科學元素,在地名中更好地彰顯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能量。

(二)處理好「守」與「變」的關係,推動地名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有機結合。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本方針,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地名文化的同時,推進地名文化創新發展。一方面,要在推進地名標準化的過程中加強地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做好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對歷史悠久的老地名,絕不能輕易改掉。另一方面,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要本著既堅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又積極吸取國內外先進文化的原則,深入挖掘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文化內容,提高新生地名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促進地名文化創新發展。

(三)處理好「中」與「外」的關係,推動地名文化的特色與國際標準相融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不僅要了解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地名作為中外交流交往的基礎媒介,需要與國際接軌,需要吸收國外先進文化元素。清理整治「洋地名」,主要是針對有損主權和民族尊嚴的地名、不結合當地實際盲目使用外文地名、使用外文拼寫地名等現象,不是因循守舊、閉關自守。推進地名文化建設,一方面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特色地名文化;另一方面要推進地名國際標準化,更好地服務國際交流交往。要進一步加強與聯合國地名組織、教科文組織和國外相關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際地名文化研究學術成果和實踐經驗,主動展示地名文化發展,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認同感。

(四)處理要「公」與「私」的關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公」與「私」的關係是個人與社會公共的關係,從經濟學角度看就是個人(局部)的經濟效益與整體的社會效益的關係。地名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具有很強的公益屬性,發展地名文化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地名命名更名絕不能為了個人、集體一時的經濟利益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要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加快發展地名文化產業,提高地名文化服務能力,努力做到兩個效益的有機統一,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促進、雙豐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