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扶桑讀史】內村鑒三:寧做與大眾對立的「國賊」

1890年,內村鑒三踏進東京的第一高等中學,成為了一名教師,講授「萬國史」課程。這位29歲的年輕人從美國留學歸來,意氣風發,希望在教育上做出一番事業。他的人生確實在這所學校里發生了重大轉折,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會以一個舉國聞名的「國賊」身份被趕出學校。

內村鑒三1861年出生在一個武士家庭,16歲來到北海道,進入札幌農學校學習水產專業。這所學校充滿自由主義氣息,教員均由國外聘請,他們開設的科目除實用外,還有英國文學、心理學、英語演講等。校長是美國人威廉·史密斯·克拉克,一位著名的自由主義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虔誠的傳教士。內村受該校濃厚的基督教精神感染,接受洗禮,成為了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畢業后,他任職於北海道開拓使機關,負責漁業行政工作。1884年,他又橫渡太平洋,在美國大學留學6年。歸國后,他認為日本需要大量人才來推動社會進步,因此轉向教育事業。

青年內村鑒三

彼時的日本似乎確實有一種「日日新,又日新」的氣象。就在內村鑒三當上教師的這一年,11月,第一屆帝國議會召開,史無前例的君主立憲制開始運轉。可是在此之前一個月,明治天皇發布《關於教育之敕語》(通稱「教育敕語」),卻試圖將這個國家拉向另一條道路。

只有300多字的「教育敕語」,一反過去那種向西方學習、「求知識於世界」的新銳精神,轉而尋找自己的特性,竭盡全力讚美「日本特色」,鼓吹日本「國體之精華」。它強調國家主義,宣揚忠君愛國思想,要求教育造就忠孝合一、忠君愛國的馴良臣民。

為了貫徹「教育敕語」,政府發布《國小校教則大綱》,要求修身教育「以教育敕語內容為基礎,啟發培養兒童之善良心,涵養其道德之心,傳授人道之實踐方法」。政府檢定合格的修身教科書,也要在卷首都刊登《教育敕語》。所有學校都要設立供奉天皇、皇后「御影」(照片)和《教育敕語》的奉安殿,每到慶祝日、大祭日的慶典時,全體師生必須面向 「御影」和《教育敕語》行最敬禮,山呼萬歲,再由校長奉讀「敕語」,大家必須低頭恭聽。

1891年1月9日,內村到該校任教4個月後的一天,第一高等學校舉行奉讀天皇簽字的《教育敕語》的儀式。奉讀儀式結束后,教師和學生每5人一隊在《教育敕語》前行鞠躬九十度的最敬禮。可是信奉基督教的內村鑒三認為,教徒只向上帝致敬,因此他沒有向教育敕語行最敬禮,便退下講壇。此舉被視為「大不敬」,遭到了在場教師和學生的強烈指責,在社會上激起軒然大波,釀成了轟動全國的「大不敬事件」。

當時的報紙雜誌競相報道「大不敬事件」。據統計,對此事件的報道、評論達143篇,參與報道的報紙達56種之多,幾乎眾口一詞,全部冠以內村「國賊」、「不忠之臣、」「外國教會的奴隸」之類的污衊之詞。在一個民族主義高漲的國家裡,「國賊」是一個可以殺人的標籤。事實上,有些愚忠思想嚴重的學生就給「不敬之徒」內村鑒三寫信,信封里裝進剃刀,要求他「剖腹去吧!」

一時之間,內村鑒三成了人人可得而誅之的「國賊」。第一高等中學將其開除,內村鑒三成為失業者。一位同事因為維護內村,也受到免職處分。失去了生活來源的內村又患上流感,雪上加霜,他年僅23歲的妻子也不幸被傳染,竟然夭亡。生活困苦不堪的內村不得不輾轉在泰西學館、熊本英語學校、名古屋英和學校任教。

儘管備遭孤立,窮愁潦倒,但內村鑒三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堅決不向社會低頭。後來他長期為各種媒體撰稿,成為了一位很有影響力的報人。這時,他的國家已經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教育敕語的影響下,大小官吏開口閉口離不開「忠君愛國」、「忠孝仁義」這一套。學校里天天向學生灌輸「教育敕語」的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日本青少年的單純心靈。「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的想法,主宰了他們的心靈。那個時代學生最關心的話題是為天皇犧牲,成為戰至最後一滴血的勇敢戰士。他們響應國家的號召,瘋狂地投身於日本政府發動的所有對外戰爭中,淪為戰爭的工具。

《教育勅語》

最初,內村鑒三也支持政府1894年發動對大清國的戰爭(甲午戰爭)。因為和許多知識分子一樣,他認為維新后的日本是「文明」的,大清國是「野蠻」的,所以日本對大清國的戰爭是「文明教化野蠻」的行為,是對抗議的「義戰」。但是甲午戰爭之後,他看到日本從攫取了大量白銀、割取了大量領土,才領悟到戰爭不過是粉飾成「幫助鄰國進步」的強盜打劫。因此,他稱甲午戰爭為「欲戰」——為了國家私慾的戰爭。之後他義無反顧地轉向反對一切戰爭,成為了著名的「非戰論」者。

在1904年日俄戰爭前,日本舉國上下再次掀起戰爭狂潮,甚至那些社會改良主義者、基督教領袖也站出來支持戰爭。在日本對俄開戰論甚囂塵上之時,內村鑒三公開發布反戰文章。他冷嘲熱諷地批判「慈善家的主戰主義者」們,挖苦他們「不允許姦淫,但允許流血;憐憫孤兒,但卻允許製造數萬孤兒」。

就這樣,內村鑒三將自己推向了無數國人的對立面,再次成為「國賊」。和第一次成為「國賊」不同,這次是他的主動選擇。在內村鑒三看來,對戰爭的態度是真假知識分子的試金石。在他任職報社的社長發表支持對俄開戰的社論后,內村毅然宣布退出該報,還在該報頭版頭條刊出了自己的辭職信。這意味著他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是為了忠於自己的信念,他無悔無懼。

日俄戰爭后,作為戰勝國的日本一躍成為由亞洲「強國」、世界「八大國」之一,整個社會沉浸在帝國輝煌勝利的陶醉中。日本社會對於隱居的內村充滿輕蔑,同時遭到政府的排擠和打壓,但內村絲毫不為所動。他作了《和平到來》一文,提出日本應該走「和平膨脹」道路,「所言和平膨脹之策,乃是以人類之觀念為基礎之教育普及」,「欲使世界日本化,則日本終將滅亡;若將日本世界化,則日本終將為世界之強國」。遺憾的是,這一主張直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成為日本的選擇。

「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近代以來,日本多次發動對外侵略戰爭,深受國家主義教育影響的國民積極支持戰爭,全國幾乎上下同聲,異見者則受到殘酷壓制。正因為這樣,敢於發出不同聲音的理性人物才更加可貴。儘管內村沒能夠阻止戰爭,自己也被稱為「國賊」,在孤立和窮愁潦倒中患病死去,但是他不畏強權、不怕孤立、堅決不低頭的精神,堪稱所有知識分子的榜樣。尤其是在經歷了殘酷的二次世界大戰、整個民族付出慘重代價之後,影響了幾代日本人的教育敕令終於被廢止。痛定思痛,日本民眾更加感到,在一個民族主義情緒籠罩的國家裡,發出不同的聲音是多麼可貴!

1948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決議,宣布《教育勅語》失效。3年後,內村鑒三作為日本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肖像被印在郵票上,流通全國。日本用此來紀念這位反戰的思想家。此時他已經去世21年了,但是歷史終於給了他公正的評價。

內村鑒三生前曾在東京附近的箱根基督徒暑假學校做了一場演講,演講稿《給後世的最高遺產》隨後發表,影響廣泛,至今還是日本人愛讀的教養篇章。在演講中,內村提問:如果我們不希望自己白活一輩子,想給子孫、世界留下一點痕迹的話,那會是什麼?他的答案是:萬人皆可為後世留下的最高遺產是「勇敢而高尚的生涯」。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訴後人,什麼才是「勇敢而高尚的生涯」。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