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海南:中國最大經濟特區的缺位與迷失

藍色字關注,即可免費收閱

和大成者對話作者:張曉烽 文:曉烽南海視界

深圳打雷,海南下雨。

深圳過完37歲生日,改革先鋒迎來了人生的中年,是否還有當年的銳氣?深圳之憂,亦是海南之憂,作為的特區省,海南的沉浮,值得深思。

本文作者張曉烽,身居深圳,心懷海南。以哲學家的高度,反思海南得失,探究海南未來,引起廣泛關注,特全文刊發此文,以饗讀者。

以下為張曉烽原文全本:

今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時,不再把海南經濟特區與深圳特區、浦東新區相提並論,某種意義上來說,既是對海南建省辦特區近30年沒有達到預期成效的隱性批評,也是在國家層面對海南經濟特區的戰略定位降格處理。這應該對海南的幹部群眾是一個極大的衝擊和觸動,這應該是一個海南幹部群眾自我警醒、自我激勵、知恥后勇、奮發圖強的難得契機,可是海南幾乎是波瀾不興。

深瓊兩大經濟特區的對比

海南與上海浦東沒有太多的可比性,但海南與深圳在建特區之初是非常相似的,都基礎差底子薄,都是僑鄉,都有一定的區位優勢。

我們先看看海南、深圳的兩組主要經濟數據的對比:

海南,作為最大的經濟特區,2016年全省實現GDP不到深圳2009年水平的一半,只有深圳2016年水平的1/5略多;人均GDP,同樣不到深圳2009年水平的一半,只有深圳2016年水平的1/4略多;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略相當於深圳2009年水平的2/5和3/4,2016年水平的1/7和1/5;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分別對應深圳2009年、2016年水平的70.6%、42.4%,66.3%、39.1%。

數據的對比不難得出結論,建特區近30年,海南經濟特區的經濟成果和效率幾乎只有深圳特區的一半,今天的絕對差距更是越來越大。

還有一組數據,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更是不容忽視,海南2016年外貿出口總額140.68億美元,分別只相當於深圳2009年外貿出口總額1619.79億美元、2016年外貿出口總額15680.4億美元的1/12、1/120。

海南經濟特區的缺位與迷失

回顧和深思中央設立經濟特區的目的,其初衷寄予3大方面的期望:

1、促進當地或區域落後經濟的超常規發展,並通過經濟發展帶動其政治、文化、民生、社會的全面發展;

2、就一定時期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或關鍵性意義的新觀念、新視點、新思路及其相關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先試,出經驗,起引導和帶動作用;

3、在特定歷史時期,承擔特定的政治使命、國家使命、歷史使命。

深圳作為第一批設立的經濟特區:

1、人均GDP已躍居內地大中城市第1位,GDP排名第4,與第三位已相差無幾;外貿出口總額連續24年居全國內地城市首位;2015年5月15日,在北京發布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城市競爭力報告NO.13》顯示,2014年深圳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已經超越香港,位居全國第一位。深圳實現了經濟、社會的超常規發展;

2、「深圳速度」舉世聞名,「深圳效益」領先全國,深圳理念「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影響了改革開發后的人。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深圳為當時期全國經濟發展急需解決的全局性問題——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探索、由內向型經濟向外向型經濟轉型貢獻了經驗,引領從當年的計劃經濟時代成功轉型為今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

3、有效充當了全國改革開發的「試驗田」,並且以其無可辯駁的成就向世界證明了人民政府完全有能力管理好回歸后的香港、澳門,有力配合了香港、澳門的回歸。

當年海南設立經濟特區同樣是肩負政治使命、國家使命的,1987年小平同志會見外賓時的談話「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此前更是意味深長地說「如果用20年的時間把海南的經濟發展到台灣的水平,就是很大的勝利。」可是,在海南建省辦特區20周年的時候,海南前省委書記衛留成客觀自省道:「小平同志和幾代中央領導人對海南建省辦特區都寄予厚望,回首這20年的發展歷程,雖然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捫心自問,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們做得還不夠好,離小平同志的期望和幾代中央領導的要求還差得遠。」時至今日,又一個10年即將過去,「海南依然是欠發達省份,與國內發達地區差距較大,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還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海南並沒有能夠實現經濟、社會的超常規發展。

海南的發展為什麼與當年建省辦特區的初衷相去甚遠?海南各界人士普遍認為:

1、海南的經濟基礎過於薄弱;

2、特區政策已經普適化,特區不特了;

3、海南沒有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賦予的優惠政策;

4、海南經濟特區生不逢時,特區之前有1985年的「汽車事件」、特區之初有1989年的「洋浦風波」、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房地產嚴重「泡沫」、接踵而至的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又遇上全球金融危機

......

縱觀海南經濟特區近30年的發展歷程:

海南建省辦特區之前,社會科學院為其編製了《海南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總報告》,曾主張要利用地方獨特資源,優先發展農業和旅遊;

在建省辦特區的前一年,時任國務委員谷牧率16個部門會集海口,更是討論能否使海南成為類似香港那樣的經濟自由區,以至海南第一任省委書記許士傑產生一個大膽設想,把海關撤出海南,建設特別關稅區;

海南建省后,工業開發被確定為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力,在《海南經濟發展戰略》中,強調要把發展工業作為振興海南經濟的中心指導思想;

1996年新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省兩地」發展戰略,即:努力把海南建設成為新興工業省和熱帶高效農業基地、海島休閑度假旅遊勝地,隨後,海南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發展戰略;

1999年2月,海南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作出建設「生態省」的決定,確立生態立省戰略方針;

2005年制定的《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確立以海帶陸、依海興瓊、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戰略;

2010年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把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定位為海南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

……

圍繞海南的發展方向和思路,有過多次爭論。有的主張貿易突破,有的堅持無工不富,有的認為旅遊先行。還有不少人在相當長時間裡認為,海南應「吃小灶」,只要網開一面,放開「黃、賭」,海南很快就可以趕上東南亞國家和台灣地區。不難看出,無論是爭論所反映出來的思想基礎,還是多年來稍顯零亂、游移的發展思路,越來越偏離當年建省辦特區的初衷,越來越矮化為一個地方性常規發展的戰略定位和頂層設計(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缺少頂層設計)。或寄望於一二個產業的突破,重「主」少「導」,缺少整體的謀划;或流於常規,忘記了特區的一個「特」字,缺少前瞻的勇氣;或囿於海南一隅,「綱」不舉「目」難張,缺少全局的思考。

我曾經問過海南不同階層不同領域的人士一個問題:再用30年的時間,海南有沒有可能在經濟的規模、體量以及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權重全面趕超深圳?絕大多數人的回應是驚愕、茫然和高頻率的搖頭,很多人表示想都未想、想都不敢想,有的人乾脆一句話:痴心妄想。這些年來,我生活在深圳、往來於海南,感覺到的最大差異就是:深圳是一個充滿夢想的城市,像華為、騰訊、大疆許許多多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知名企業激勵著那些正在創業、準備創業的人們,大家在一起常常是交流一些思想、創意和思路,很多看似奇思異想、天馬行空,也認真探討、激烈碰撞,且勇於嘗試、不懼失敗,深圳相信奇迹,深圳相信奮鬥。

在海南,或許是缺少了這些激勵的榜樣作用,或許是建省辦特區以來的曲折坎坷、或許是生活的悠閑,海南似乎表現得更安逸、更安於現狀、更按部就班。在海南,無論我自己的親身經歷還是觀察所及,包括經濟界、學術界尤其是各級公務員,不少人在私下閑聊或工作交流中,只要想法超出一些常規,多表現得或茫然或不屑或不敢或不必。

海南,在特區不「特」的失落中、在小有所成的自我慰藉和小富即安的自我陶醉中,正消磨掉作為特區最不可或缺的激情、勇氣和膽魄。

海南:一個自我矮化的巨人

海南經濟特區的缺位與迷失,是患上了一種嚴重的「自我矮化症」。

心理上自我矮化

海南經濟基礎差、底子薄是事實,但這些年來,這成了不少海南幹部群眾固步自封、安於現狀、小富即安的遁辭。不少幹部群眾覺得,海南畢竟是一個欠發達地區,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已經很不容易很不錯了,小有所成就足以自我安慰,在具體工作中強調客觀多、強調困難多,表現得心氣不足、闖勁不夠、容易滿足、容易懈怠。這次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時,不再把海南經濟特區與深圳特區、浦東新區相提並論,某種意義上來說,既是對海南建省辦特區近30年沒有達到預期成效的隱性批評,也是在國家層面對海南經濟特區的戰略定位降格處理。這應該對海南的幹部群眾是一個極大的衝擊和觸動,這應該是一個海南幹部群眾自我警醒、自我激勵、知恥后勇、奮發圖強的難得契機,可是海南幾乎是波瀾不興。我不相信海南的幹部群眾麻木如此,恰恰說明這是海南的「自我矮化症」在作祟。

海南的幹部群眾打心裡或已經淡忘或從來不曾記起海南是最大的經濟特區,是國土面積最大的行政省,嚴重欠缺捨我其誰的意志和豪情。這種意志和豪情,它不僅僅表現在口頭,而是與之相匹配的胸懷、志向及雄心。

思想上自我矮化

特區從封閉的思想、僵化的體制、落後的困局中破殼誕生,肩負的是衝破禁錮和束縛,引領創新和夢想,貢獻思路和經驗,實現超常規發展和歷史擔當。

海南建省辦特區伊始,「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率先全面放開糧食價格、簡化審批手續實現公司直接登記制、企業股份制改革、公路交通無關卡、創新綜合性社會保障制度......一項項突破當時思想和體制樊籬的改革措施,使得海南經濟特區初期的建設和發展熱火朝天、日新月異、氣象萬千,也引領了全國相關領域的改革開放,至今都還有著深遠的影響。

海南建省辦特區之時就率先提出構建市場經濟體系的改革路向:「各種經濟成分平等競爭,依靠市場機制,實行市場調節......由過去半封閉的計劃經濟轉變為完全開放的市場經濟。」其思想之開放、超前和睿智,時至今日無出其右,這又是何等的勇氣和膽魄。

幾代中央領導人都希望都強調海南要做全國改革開發的排頭兵,這其實也是海南作為最大的經濟特區所應該起到的帶動和引領作用。

然而,不知何時,海南思想漸漸地趨於保守,眼光漸漸地開始短視。此後經年,海南幾乎不再有全局意義的、創製性的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我們常常說特區不特了,其實,特區之「特」不僅僅表現在優惠政策上,更「特」在思想上。就拿全國人大授權的特區立法來說吧,《立法法》第81條第2款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應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這種特區立法的「變通權」說明在對外開放、經濟和行政體制以及社會治理等方面,海南有很大的自主權。這就是特區的最大「優惠政策」。可是這樣的「優惠政策」,你說沒有就是沒有,你說有就是有,因為它在於你的思想開放與否,你是否有足夠的前瞻意識和擔當精神,你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魄,去嘗試、去探索。然而海南除了建省辦特區初期,此後變通性尤其是創製性的特區立法實踐少之又少,長期遵循的是「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原則,很少強調和運用這種「變通權」。不僅僅如此,此前的改革試驗,比如說「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但沒有進一步深入,而且還出現了反覆,甚至是倒退。如此種種,都是思想上自我矮化的體現。

戰略上的自我矮化

心理上和思想上的自我矮化直接導致了戰略上的自我矮化。

21世紀被稱為海洋的世紀,海洋是人類21世紀生存與發展的資源寶庫,是人類生存的第二空間,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走向海洋,已成為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大國走上繁榮昌盛的必由之路。

同時,圍繞南海海域及島嶼的主權爭議,已成為了亞洲乃至世界最具潛在危險性的衝突熱點之一,海洋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和強盛。

由傳統大陸國家向現代海洋國家轉型,建設海洋強國,既可推動現代化進程,縮短與發達國家間的距離,儘快把建設成為世界矚目的綜合強國,又可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衛國家政治和經濟利益,提高參與包括海洋事務在內的各項國際事務的政治地位,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為建立公正與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做出積極的貢獻。它對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進步與繁榮,對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都是至關重要的。

海南作為全國國土面積最大的行政省,全國惟一被全國人大授予海洋管轄權管轄著2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面積的海洋大省,引領海洋經濟發展的新觀念、新視點、新思路,探索海洋經濟發展的新經驗、新體制、新機制,帶動海洋經濟實現超常規發展,加速經濟結構轉型,同時,籍此深化與東盟國家的經濟交流、文化交流,助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維護的海洋權益,促進環南海地區的和平、合作與發展,海南責無旁貸。

可是,海南的發展戰略至今在關乎全局的關乎國家核心利益的國家戰略層面並沒有清晰的、明確的、具體的戰略構想和戰略謀划,更多的只是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自留地」,局限於地方性常規發展的考量和部署。比如說國際旅遊島建設作為海南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固然順應國家進一步開放的要求,也切實結合了海南的比較優勢,但對國家的全局發展和核心關切貢獻有限,而且對於現有面積與人口規模的海南全面快速持續穩定的發展顯得帶動力不足;上報待批的海南自貿區將主打離島免稅購物、海洋產業的開發(資源、能源、海產品)等特色產業,只是一個搭載國家改革開放順風車的地方性發展的謀划;「十三五」時期將重點突出海洋戰略,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爭取2020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800億元,方向準確,但顯然是一個常規規劃。

海南沒有充分認識到,海南需要有更多的國家擔當和歷史擔當。海南只有在更多的國家擔當和歷史擔當中才能夠獲得更多的超常規發展機遇與資源,同時,海南只有實現超常規發展才能夠不負海南理應肩負的國家使命和歷史使命。

思想大解放與特區精神的回歸

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重溫小平同志的夙願,重提「最大經濟特區」。強調要辦好經濟特區,爭創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範例;在打造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拓展更加開放的發展局面上走在全國前列;要履行好中央賦予的南海維權、維穩、保護、開發的重要使命。希望海南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揚經濟特區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指出海洋是支撐未來發展的資源寶庫和戰略空間,海南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發展海洋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的視察講話,闡述了海南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政治使命和國家擔當,指明了海南發展的路向和關鍵。

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同志指出,從國家戰略和民族復興的大局出發,深刻認識、準確把握海南的戰略定位和歷史使命;努力在服務國家戰略上更有作為。海南省委值此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大張旗鼓地部署開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建設美好新海南」大研討大行動活動,「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新一輪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這充分體現了以劉賜貴同志為班代的新一屆海南省委對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精準理解,也是對海南發展癥結所在的精確把握,及時抓住了要害,對症下藥。

1988年,十萬人才下海南

海南,這個「自我矮化」的巨人,還能找回當年「十萬人下海南」的激情和夢想嗎?還能找回當年「由過去半封閉的計劃經濟轉變為完全開放的市場經濟」的勇氣和膽魄嗎?還能找回當年「用20年的時間把海南的經濟發展到台灣的水平」的豪情和擔當嗎?

「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必須充分意識到: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是關鍵。而思想大解放,就是特區精神的實質內涵;激情與夢想、勇氣與膽魄、豪情與擔當,就是特區精神的具象表現。

但思想的大解放,首先取決於對歷史有沒有真誠、深刻的反省,真誠、深刻的反省同樣需要勇氣、膽魄和擔當。海南這次「雙大」活動能不能「不搞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能不能像劉賜貴書記所說的「不走過場,務求實效」,首先要看大研討是和風細雨、隔靴搔癢、葉公好龍,還是切切實實地「紅紅臉、出出汗」了?

海口世紀大橋

「在舉世矚目中,海南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海南人民踏上了通往理想境界的金光大道。……海南省作為開放改革的前沿、超前試驗的基地,無論成功的經驗,抑或失敗的教訓,都是寶貴的財富,對全國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都將起到探路石的作用。我們要走的是前人未走過的路,要做的是前人未做過的事,其艱難險阻,在所難免。然而,正因為如此,其使命才倍覺重大,其任務才更顯光榮。」

這是發表於海南日報1988年5月20日一版的編輯部文章《前進!海南人民》中激情澎湃的話,在此我再一次把它獻給二十一世紀今天的海南和海南人民。

祝福海南!祝福海南人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