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文】萬盛,原來你曾是這樣的抗戰煤都

點擊上方藍字免費關注

在古溱州大地上,「南桐」是一個年輕的地名,始見於1938年的國家地圖,它與區名關係密切:1938年建「南桐」煤礦,1955年建「南桐礦區」,1993年更名萬盛區,2012年改稱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周邊的南川、桐梓、綦江等近千年的古地名比較起來,它無異於一個孩童。在那個日寇入侵,民族危亡的年代里,它一經誕生,便發出了異樣的光彩。豐富的礦產資源,現代化的工業生產,一枝獨秀的精煤產品,使它迅速成長為抗日戰爭時期最重要的原料工業基地之一,成長為帶領周邊地區發展的火車頭。

1938年南桐煤礦總廠全景

發現煤海

1938年,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東部大部分國土。北部、東部及中原地區的傳統能源工業基地相繼落入敵手。當國家把陪都定在重慶,並在重慶建設了一套從鋼鐵到武器的國防工業體系時,倍感由於能源及原料的缺乏所帶來的巨大掣肘。

經常隆慶、潘鍾祥、李春昱、彭國慶等早期地質工作者的艱辛踏勘調查,終於發現在重慶南部,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該煤田處於黔北川南,向東伸展到彭水以東的武陵山,向西延伸到宜賓南部,走向長達數百公里,儲量達百億噸級,是一片廣闊的煤海。但是由於西南地區經濟發展嚴重滯后,煤海幾乎完全處於未開發的原始狀態。更為奇特的是,煤海絕大部分區域都為無煙煤。就當時地質發現的情況判斷,僅只在貴州桐梓和四川南川交界的萬盛一帶,才賦存著可以煉製焦炭的煤炭品種資源。作為煤中精品的主焦煤,則集中賦存在現青年鎮響岩到南桐鎮胡家嘴地段和萬東鎮箐溪溝一帶。後來70多年的開發和生產證明,這個結論至今仍然是正確的。

南桐井田可採煤層3層,可採煤層總厚度6米;箐溪溝井田有2個可采層,可採煤層總厚度5米;箐溪溝以北以東直到南川境內為紅岩井田,煤種為肥煤,有1個可采層,厚度1~3米不等;從海拔500米到海拔-700米,可采儲量過億噸,皆適合建設大中型礦井。

現代鋼鐵工業的基礎是高爐煉鐵。在高爐中,鐵礦及其他配料都是粉末狀態,只有焦炭是較粗大的碎塊。焦炭作為鐵礦的還原劑、爐層的疏鬆劑及發熱升溫能源,在鋼鐵冶鍊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越是先進的大型高爐,對焦炭強度的要求就越高(目前重鋼的高爐容積已達到2800立方米,要求焦炭抗碎強度和抗磨強度都必須達到90﹪以上,對煤炭品種和質量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因此在萬盛地區建設煤炭工業基地,就提上了國民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萬盛煤海的開發者們以煤田東西兩端的南川和桐梓各取一字,標名為「南桐」。

煤都崛起

南桐煤田的建設,自始至終都處在國家戰略的高級層面,處於快速推進狀態。1938年3月20日,國民政府就在武漢成立了「鋼鐵廠遷建委員會南桐煤礦籌備處」。籌備處以原河北井徑煤礦礦長侯德均為主任,由政府授以少將軍銜,其餘各下設機構負責人皆授以校級軍銜。1938年7月,籌備處西遷到重慶,一個月後,就進一步遷到緊臨南桐井田的小鎮桃子盪(當時屬貴州)。1938年10月,國民政府撥款投資100萬元,征地1018公頃,調集了軍、政、技術人員和大批勞動力,拉開了這個現代化抗戰煤炭基地建設的序幕。籌備處人員不畏艱險,克服了大量困難,僅用2個月時間就基本完成了土地徵購、劃界、安置等前期工作。1938年12月,相繼開工了總廠、一分廠、二分廠和兩個較大型礦井的建設工程。

萬盛地區當時社會經濟極為落後,到1938年,還根本談不上任何現代化的工業基礎。要建設萬盛煤炭工業基地,必須從外部輸入現代化的工業要素。國民政府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在武漢大撤退進程中,有計劃地拆卸了漢陽鋼鐵廠和大冶鐵礦的700多噸機電設備,包括蘭開夏蒸汽動力鍋爐、蒸汽動力絞車、蒸汽發電機、蒸汽動力水泵、蒸汽動力抽風機、蒸汽動力機床等近百台設備,調集當時極為緊缺的汽車,沿川湘公路千里大轉運。從1939年4月起,這些設備陸續運到萬盛地區。當時桃子盪河上沒有進入南桐的橋樑,南桐礦內也沒有公路和汽車。這些設備都是蒸汽動力機械,體積龐大。例如一台蘭開夏鍋爐就長達20多米,重達20多噸,而且不能拆卸。在這些龐然大物和崎嶇的道路面前,萬盛人發揮了聰明才智,他們和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實施了多種轉運方案。他們用螞蟻搬家的辦法,沿著輕便鐵道和山間小路,將設備運到胡家嘴總廠,運到王家壩,運到腰子口、箐溪溝。經近一年的艱難轉運,到1940年初,這些設備全部運抵現場,安裝到位,投入正常運行。萬盛從此有了電燈照明,有了汽笛報時,有了機械化排水、抽風,井下有了蓄電池礦燈照明。更重要的是,蒸汽動力絞車將深部開採的煤炭提升到地面,從此結束了只能開採井口水平以上「仰山煤」的歷史,開啟了向地殼深部開拓的進程,可採煤炭資源量得到成百倍擴大。

1938年前,萬盛僅靠一條孝子河與外界進行物資交流。孝子河溝淺水小,運力有限,而且在蒲河魯峽洞河段完全不能行船。在魯峽洞上峽口,必須將貨物卸船起坎,經陸路轉運至下峽口的楊柳灣重新裝船。儘管當時已修通了川湘公路,但當時汽車和汽油都極其稀缺,不可能擔當煤炭這種大宗貨物的運輸任務。大規模的煤炭生產使孝子河不堪重負,南桐生產的近一半煤焦不得不靠人力背負,翻過四棱碑大山,運到蒲河楊柳灣裝船外運。原始的運輸方式嚴重製約了煤炭生產。為解決運輸的制約,1939年1月,南桐煤礦開工建設王家壩到楊柳灣輕便鐵路(17.2公里),於1940年6月建成。南桐生產的煤、焦直運到江津貓兒沱港,然後由輪船轉運重鋼。與此同時,東林煤礦於1941年建設了從箐溪溝到孝子河兩河口的輕便鐵路。

1940年南桐煤礦原煤產量達到5萬噸,萬盛全區總產量接近7萬噸。1942年,南桐煤礦達到年產量12萬噸,全區達到15萬噸。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945年,全區已達到20萬噸/年的生產水平。整個抗日戰爭階段,萬盛為重慶生產了100萬餘噸優質原煤,近50萬噸冶金焦炭,為推動戰時重慶國防工業體系的形成,為中華民族的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萬盛地區成為當時國民政府直接控制下最大、最重要的煤炭工業基地,堪稱抗戰煤都。

洗選焦煤

在現代鋼鐵冶鍊工藝中,由煤煉製成的焦炭,將和鐵礦石(精礦粉)一起分層進入高爐。如果在冶鍊中直接用原煤,原煤中所含的各種元素,特別是硫等有害元素將直接進入鋼鐵,對鋼鐵的質量造成巨大影響,會造成鋼鐵的熱脆性。所以煉焦之煤先要脫硫,脫硫必須進行洗選洗選加工。

抗日戰爭的需求促進了「洗煤」這一前所未聞的產業在萬盛的大發展。早在武漢籌備時期,就在籌備處內部成立了洗煤機構,由副總工程師崔桐兼任南桐洗鍊廠廠長。東林煤礦則直接聘請了戰時生產局顧問克萊(美國人)擔任東林洗鍊廠的設計和技術指導。南桐煤礦1941年設計了當時較先進的地槽洗煤工藝流程。東林煤礦根據克萊的設計,1942年建成了更先進的木槽洗煤工藝流程(後為南桐引進,兩廠一直使用該洗煤工藝流程到1958年)。抗日戰爭時期,在整個西南大後方,萬盛是最早也是唯一發展了洗煤工業的地區。

從此,粗糙混雜的原煤被破碎篩分到規定的顆粒,被嚴格排除了矸石和中煤,被嚴格排除了有害的硫元素。南桐煤脫胎換骨,嬗變成了具有合格的硫分,穩定的灰分,十幾個指標全部達標的優質冶鍊精煤。萬盛地區產出的冶鍊精煤在抗戰後方一枝獨秀,成為當時國家的一個優質品牌,被譽為「抗戰煤」。由於南桐煤礦所產原煤全部被洗選加工,煉成寶貴的焦炭運往重慶,而不得不採購周邊其他煤礦的原煤來作自己的生產生活用煤。「南桐煤礦還要買煤燒水、煮飯」,成了流傳一時的善意笑話。

抗日戰爭期間,萬盛地區產出的50萬噸優質冶金焦炭全部進入重鋼,按照正常的焦鋼比計算,重鋼應該生產了近40萬噸鋼鐵。40萬噸鋼鐵製造的武器,在抗日戰場上發揮的巨大作用,是怎麼評價都不為過的。

萬盛雖然不是中華民族抗日的前線戰場,但萬盛人沒有袖手旁觀,而是勇敢擔起民族解放的責任。在礦山井下,在鐵路工地,在百里運輸線上,他們依託優質的資源,同前線戰士一樣前赴後繼,為抗日戰爭流血流汗。為抗日戰爭犧牲的眾多礦工和其它行業的人員,同樣是抗日英雄,是中華民族頂天立地的烈士。

文/劉遠良

總編:黃敬源 蒲從永

編輯:李銀軍 猶元佳

聲明:文章歡迎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源

郵箱:[email protected]

喜歡本文就點個贊和小夥伴們一起分享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