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90年代最偉大的美劇正式回歸!它連配樂都是如此經典

叢林深處的聲音夢境——追蹤雙峰的神秘之源

作者:尼克·波克內倫(NICK PINKERTON)

原載《Film Comment》2017年5、6月合刊

翻譯:波昊BBH Onkel_Wang

校對&編輯:一起去找聖鯨魚

123456712345 ...7

12345671234567

《雙峰》原聲音樂專輯封套設計

當看到「雙峰」二字時,你的腦中很有可能會響起「Falling」的旋律。

它很簡單,只有四個音調。緊隨杜安·艾迪(美國器樂搖滾的重要影響人)式貝斯線的,是羅德斯的鋼琴迴響。

一遍又一遍。樂聲的反覆與螺旋上升,使時間迷失在電子弦音的渦流中。一旦你聽過這聲音一次,就再也不會忘記它。

《雙峰》回歸,夢樂再臨

在馬克·弗羅斯特(Mark Frost)與大衛·林奇(David Lynch)的長篇傳奇故事《雙峰》闊別二十五年之後,這個聲音也許會在今年五月再次回歸。我們最後一次聽到它,還是在雙峰的番外篇《雙峰:與火同行》中。

Showtime《雙峰》昨夜回歸。而早在2014年,林奇就發推暗示了這個好消息,推文內容重複了《雙峰》異夢裡的一句台詞——「你愛的那款口香糖又要流行啦」

《雙峰》的誕生,比被譽為「品質化電視劇」的傳播革命的發生,要早上十年。那時,電視劇所謂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但《雙峰》粉碎了年代的界限,萬古長存。

在美國,一些人的祖輩從1990年4月《雙峰》首播那一刻起,就成為了它的狂熱觀眾。也許其中的超自然元素,使他們想起了另一部ABC電視台的邪典劇集——《考查克之錦衣夜行》(Kolchak:The Night Stalker 1974-75)。

《考查克之錦衣夜行》是ABC電視台在1974年-1975年播出的一部美劇,講的是記者考查克(Daren McGavin飾)調查神秘罪案和超自然現象的故事

12345671234567

實際上,當《雙峰》在1991年六月播完全部30集時,該系列的很多狂熱冬粉甚至還沒有出生。

《雙峰》系列的長壽不論怎麼看都是非比尋常的。

一般來說,時長一小時的電視劇風評都很不錯,可是這部劇卻不是這樣。劇中人物的個性發展,也不像《洛城法網》(1986-94)中的人物那樣緊密。他們並不隨著故事的推進自我豐富,也不急於反覆強調自己。

它也幾乎沒有什麼宏大的敘事觀,其架構無法與狄更斯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等量齊觀。

《雙峰》的兩季劇集,感覺像是一場不間斷的即興創作。有些部分發自靈感,有些又不是。因此,每個人在《雙峰》中都能找到他們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的情節。這包括松鼬的設定,本·霍恩的內戰,或納丁的超能力。

《雙峰》中的納丁殘暴古怪,她左眼的傷維繫著她和Big Ed不快樂的婚姻

但這些「問題「都沒能妨礙《雙峰》為世人留下的豐厚遺產。因為,它是有質感的。

《雙峰》的質感是由那些具有真實觸感的材料提供的。正是這些材料構成了這部劇集所呈現出的世界。毛呢,人造革,糙木頭……你可以從它音調、聲音,尤其是從安琪洛·巴達拉曼提(Angelo Badalamenti)受當代搖滾樂深刻影響的配樂中,發現它的質感。

華盛頓州雙峰鎮之所以引人入勝,誘惑人們反覆前來,在很大程度就是得益於這份聲音的質感。

質感之源,一聽鍾情

純器樂聲的Falling原本是有人聲的。它來自於茱莉?克魯絲(Julee Cruise)1989年的專輯《漂入深夜》(Floating into the Night)。

這首歌由林奇(Lynch)和巴達拉曼提(Badalamenti)共同編寫製作。二人在1986年的《藍絲絨》中就有過合作。

《漂入深夜》(Floating into the Night)

巴達拉曼提第一次和Lynch搭檔時,已年近50歲了。但當時,你從他的履歷上完全看不出他將會成為一名多麼偉大的配樂師。

最初,巴達拉曼提被帶去指導伊莎貝拉·羅西里尼在電影主題曲中的表演。該曲由製作人Fred Caruso編寫。為什麼帶他去呢?也許是因為林奇相信這位來自本森赫斯特的西西里人,會與嘟·喔普(doo-wop,是一種音樂類型,發源於1940年代美國大都市的非裔美國人社區,風格類似於流行化的節奏布魯斯)和20世紀50年代音樂的根源有些血緣關係吧。

在巴達拉曼提加入前,林奇正打算使用This Mortal Coil 1984年專輯It』ll End in Tears中的主打歌Song to the Siren。但It』ll End in Tears高達5萬美元的版權費,讓林奇的想法變得難以實現。

Ivo在It』ll End in Tears邀請了4AD旗下眾多大牌樂隊為This Mortal Coil助陣,整張專輯沒有固定的組合或演唱者,似乎是純即興發揮的結果,因而可能十分契合林奇對《雙峰》的構想

12345671234567

作為替代,他聘用巴達拉曼提創作一些類似的音樂。由於克魯絲曾出演過巴達拉曼提創作的音樂劇The Boys,所以她也加入林奇,為配樂提供人聲。

巴達拉曼提事後回憶到,林奇一聽到成品,「就愛上了」。

大衛林奇與巴達拉曼提,兩人合作過《我心狂野》、《穆赫蘭道》、《藍絲絨》(巴達拉曼提作為演員)和《雙峰》

不過最終,在《妖夜慌蹤》中,林奇還是找到了使用Song to the Siren的機會。他為此放棄了與帕特里夏·阿奎特(Patricia Arquette)和巴薩扎·蓋提(Bastazar Getty)的合作。值得思考的是,這段旋律在十多年前已經完成了,而那正是林奇職業電影人生涯的關鍵時期。

This Mortal Coil 是一支超級樂隊,由Ivo Watts-Russell一手栽培。這位倫敦著名唱片公司4AD的聯合創始人是個領導天才。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被大眾熟知,因為他培養了一批專註於創作氛圍迷幻音樂的藝術家。

音樂的迷幻氣質也延伸到了4AD唱片封面獨特視覺設計上。這都是家裝設計師Vaughan Oliver的手筆。後者還幫林奇設計了2011年《瘋狂小丑時間》(Crazy Clown Time)的唱片封套。這是林奇的首張專輯。老爺子包攬了編曲、吉他和主唱的工作,還請到了Yeah Yeah Yeahs的Karen O為首單Pinky』s Dream獻聲。

Vaughan Oliver為4AD樂手設計的一些唱片封套,最左為《瘋狂小丑時間》

你可以在 This Mortal Coil的專輯Kangaroo中找到Falling里的低音,但當然,有關誰受誰影響的討論必須雙向看待。

在20世紀80年代初,《橡皮頭》(Eraserhead 1977)的影響力不可估量,它使整整一代愛好藝術的孩子們開始正視自己。

這部電影的原聲帶「In Heaven」是由4AD公司旗下的Pixies和Bauhaus完成的。「Falling」則是在1992年,由The Wedding Present樂隊錄製的。另一方面,Yo La Tengo 1993年的歌曲「Big Day Coming」里,也有一些林奇主義的色彩。

在專輯It』ll end in tears中,參與表演的藝術家有逝者善舞樂隊(Dead Can Dance)的成員,有後來組建了嗡嗡雞樂隊(Buzzcocks)的霍華德·德沃特(Howard Devoto),還有演唱了《Song to the Siren》的伊麗莎白· 弗雷澤(Elizabeth Fraser)。

弗雷澤是蘇格蘭樂隊極地雙子星(the Cocteau Twins)的主唱,這個樂隊的作品跟林奇的電影一樣深奧難解。

極地雙子星是蘇格蘭的三人樂團,被認為是4AD宇宙的中心,他們前衛、迷濛並且憂傷,主唱Liz擁有獨一無二的聲線,吉他手Fraser有嚴重的舞台恐懼症,他們創作出了另類音樂節最美的聲音

12345671234567

因為早期受到過外界對其歌詞的批評,弗雷澤逐漸開始使用帶有氣音、婉轉優美卻含混不清的唱法。

而吉他手羅賓·格斯里(Robin Guthrie)對混響和延遲的標誌性運用,則像是對Brian Eno作品的回顧。後者也是當時正在興起的多數英美樂隊的主要影響人。而這些樂隊共同形成了一種風格——自賞(亦稱盯鞋,因為此類樂隊的樂手在演奏時經常不抬頭,一直盯著地面)。

極地雙子星樂隊和自賞樂手對流行樂的影響和改變,同樣可見於同時代林奇和巴達拉曼提的作品中。他們創作的視聽藝術通過天線,被發送到了千家萬戶中。

二人的共同特點是對回聲和混響的使用。這創造出一種巨大空曠的室內空間感和層次豐富且華麗的浪漫主義色彩。

這種哀傷又包含憧憬的音樂,正是五十年代的少年林奇最為迷戀的。

回想一下杜安·艾迪(Duane Eddy)厚重的撥弦聲,或林奇鍾愛的羅伊·奧比森(Roy Orbison,集創作、演唱和製作於一身的全方位美國樂手,曾被貓王稱為全世界最偉大的歌者),你就知道了。

當他再次聽到Song to the Siren時,當《雙峰》中的詹姆士(James Hurley飾演)邊彈吉他邊用假聲演唱Just You時,可以想象,林奇對這種音樂的喜愛分毫未減,它可以塑造出一片無邊無際,吞沒一切的汪洋。

至於對伴隨音樂而生的感官圖像的描述,沒有什麼會比大衛林奇拍攝的場景更貼切了。

比如,在《橡皮頭》(Eraserhead,1978)中,亨利和鄰居漸漸沉沒在充滿牛奶色液體的床中的那一幕,或是林奇鏡頭中任何一個打著漩渦似的迷離空虛的鏡頭。

《橡皮頭》式自賞

怪誕美學,包羅萬象

《雙峰》的美學與《藍絲絨》(Blue Velvet,1986)的類似。它們都與五十年代的美國音樂有關。此種美學藝術在之後多年中一直迴響,裊裊不絕。

12345671 ...4567

《雙峰》是一部表現了怪誕懷舊感的作品,它的出現也合乎時宜。

這部電視劇將取景地選在華盛頓州。不久之後,全美的目光,或者說至少是全美經紀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這片他們以前從未注意過的太平洋西北岸。

而在這部劇的最後一集播出幾個月後,涅槃(Nirvana)就發布了(可能是他們最著名的)專輯Nevermind。

Nevermind的封面成了90年代的標誌

此外,鞍脊鞋搭配羊毛開衫的穿衣潮流,也是從那時興起的。對此,所有《雙峰》的觀眾看了都會感到眼熟。

最後,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

儘管Falling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代表不了巴達拉曼提在《雙峰》中採用的配樂風格。事實上,本劇的配樂風格根本不是一首歌或一種類型的音樂能夠概括的。

林奇在94分鐘的試播集中,嘗試了多種音樂類型:響指聲和爵士節奏感的貝斯線,風琴音色的隨意彈奏聲搭配搗蛋鬼奧黛麗對老爸店鋪的破壞,還有Laura Palmer』s Theme一曲中,合成器低沉穩定的聲響隨著勞拉的死訊,在時間的流逝中陰暗綻放……這都使得《雙峰》的配樂達到了電視劇史上的新高度。

如果重看《雙峰》的試播集,劇中大量充斥的配樂,伴隨頻繁出現的暴力情緒,可能會令你感受頗深。在與巴達拉曼提合作以前,林奇就和聲音設計師艾倫·斯普萊特(Alan Splet)共同創作過厚重的且氛圍細節繁複的背景樂。

架構在巨大聲響中的《雙峰》,具有廣袤的直覺和豐富的情感。所以,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充滿爆款影視作品的年代,《雙峰》依然如此獨特,經久不衰。而那些轉瞬即逝的作品也開始嘗試創作具有鮮明特色的經典配樂了。

想起《製造殺人犯》(Making a Murder,2015)的插曲了嗎?還有《真探》的(True Detective,2014)呢?任意一部漫威或Netflix出品的美劇,不也在做這種嘗試嗎?好吧,也許你沒有印象,但你現在知道了。

模糊了世俗世界和異世界的《真探》在暴力案件中以極大的悲觀主義傾向逼近樂觀主義結局,這部劇從故事到配樂都與《雙峰》心有靈犀

我們從《雙峰》的配樂追溯到了Song to the Siren和This Mortal Coil,也追溯到了林奇和巴達拉曼提這兩位大師的相遇。

前者能將哭泣的鏡頭拍出無人可及的美感,後者創作了It』ll End in Tears這樣的專輯。我想我們應該記住他們的。

12345671 ...567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