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走過最長的路,可能就是商業銀行的套路!

你走過最長的路,可能就是商業銀行的套路!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二季度,銀監會系統向商業銀行開出的罰單已經超過500張,其中,陝西、江西、安徽監管系統開具的罰單最多。再加上一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經收到的485張罰單,上半年銀行業合計收到的罰單正在向千張關口邁近,甚至可能超出。之所以用「正在」來形容上半年數據,是因為鑒於罰單披露必然的「滯后性」,估計6月下旬的監管處罰目前並沒有充分披露,按已經公布的日均罰單數額估算,可能有近百張罰單依舊在途。

「從商業銀行被監管處罰的案由來看,違規手法確實有套路可循,主要包括票據違規操作、掩蓋不良資產、亂收費用、違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以貸轉存、資金挪用等方面」,資深法律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半年千張罰單

或超過去年全年

今年3月下旬,銀監會密集下發監管文件,並要求銀行啟動「三三四」自查。4月7日,銀監會有關人士表示,2017年將是「強監管」的一年,也是「監管問責」的一年,銀監會2017年上半年將組織全國銀行業集中進行市場亂象整治工作。此後的4月10日,銀監會一口氣披露25單行政處罰(3月29日做出的處罰),而在此之前,銀監會披露出來的最近一張罰單要追溯到2014年4月份。

數據顯示,僅僅在2017年一季度,銀監會系統就作出行政處罰485件,罰沒金額合計1.9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職資格,禁止11人從事銀行業工作。

另據《證券日報》記者粗略統計,今年二季度,銀監會系統向商業銀行開出的罰單已經超過500條。此外,由於監管部門從作出行政處罰到披露行政處罰還需要合理時間,預計還有上百張罰單尚未進行披露。也就是說,從罰單數量指標來看,二季度的處罰力度很可能是遠遠高於一季度的,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強監管」的監管態度。

從今年上半年整體數據來看,目前罰單數量很可能已經超過2016年全年。2016年,銀監會共處罰銀行業機構631家,罰沒金額2.7億元,處罰422名金融從業者,取消88名高管任職資格,42名從業者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務。責令機構內部問責的人員達到9萬人。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二季度有25個省(含直轄市)的銀監會系統監管機構開具罰單。其中,開具罰單最多的是陝西省,陝西監管局和監管分局分別開出60張和18張罰單。不過,該監管局今年一季度作出的行政處罰數量並不多;江西省排名第二位,監管系統二季度合計開具的罰單數量也超過了60張;安徽省和吉林省二季度開具的罰單數量相差不大,均在40張-45張之間,且主要是監管分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此外,遼寧省、江蘇省和天津市的銀監系統罰單均超過了20張。

對比一季度的情況來看,各個地區罰單數量排名的變化較大。有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新疆、四川、江西和湖南四省的銀監局及其分局做出的處罰都超過了40張;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和黑龍江五個省的銀監局及其分局的罰單超過20張。

當然,上述數據的統計時間節點均是以行政處罰作出的時間為標準,並不代表違規行為發生在今年二季度。從部分明確了違規行為發生時間的罰單內容來看,有的罰單雖然是今年二季度開具的,但相關的調查或檢查工作已經應該是之前就已經進行;另一種情況是多年前的違法違規行為由於某種原因,在今年二季度被查實並處理完畢。因此,罰單數量並不能簡單地與限定時間內違規行為高發直接划等號。但是,如果部分地域的銀行業機構在較長時間內持續收到高於全國均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且監管部門的披露口徑相差不大(目前多數監管機構是『分開式』罰單——向違規機構與對應責任人各自作出處罰;少數監管機構採用『一攬子』罰單——將對違規機構與對應責任人作出的處罰披露在同一張罰單上),才可以明確罰單數量與違規行為的正相關。

半年「收穫」近千張罰單,商業銀行的「年中盤點」顯然有些不可描述。

由於不同區域監管機構對於行政處罰案由披露的詳細程度不盡相同,因此,乍看之下,罰單涉及的違規手法可謂五花八門。

不過,如果拋開披露口徑的細微差別,商業銀行的違規套路也不外乎信貸業務違規、票據違規、違反審慎經營違規銷售、違規流入股市、資金被挪用、違規收費存貸掛鉤、違反國家宏觀調控、違規保管、信披違規等幾個大的類型。

其中,信貸業務違規所受處罰的數量最多,該種行為也包括部分罰單中的以貸轉存等方式虛增存款、違規授信、貸款五級分類違規等案由。票據違規行為則是近幾年監管處罰的重點,該類違規的涉案金額通常較大,罰單數量僅次於信貸違規;排名第三的案由是「違反審慎經營原則」,該種違規行為也與其餘一些違規行為存在案由交叉;而違規銷售和亂收費等違規行為通常涉案金額較小,但是違規行為針對的客戶群體可能比較廣,對於銀行商譽的影響也較大。

20餘家商業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應對監管檢查經驗彙集

轉自莫尼塔研究

2017年4月10日以來,銀監會密集下發監管文件,推進開展銀行業 「三套利」、「三違反」和「四不當」專項治理工作。金融監管一時風聲鶴唳,引發資本市場劇烈調整。作為被監管的主體,商業銀行究竟如何解讀銀監會的重拳出擊?受到衝擊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銀行又打算如何應對監管檢查?對監管何時告一段落的問題,商業銀行作何理解?帶著這些問題,莫尼塔研究電話訪談了20餘家商業銀行的相關部門負責人(其中涵蓋四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所了解的情況主要如下。 在商業銀行看來,4月以來密集發布的金融監管政策用意包含以下幾點:一是,響應政治局會議精神,推動金融去槓桿。所發布的監管政策非常具體全面,可謂直指要害;二是,為了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更好支持實體經濟。但多位受訪者表示,「疏重於堵」!資金不願進入實體,與企業貸款風險大、實體回報低有關,即便資金空轉問題得到遏制,資金也未必就能流入實體經濟;三是,為了抓住當前國內外環境相對穩定的「時間窗口」,對銀行業經營風險進行「摸底」排查;四是,「一行三會」之間可能存在「監管競爭」的意味。銀監會監管政策或許是針對央行推出MPA的一種回應。各部門之間過去相互推脫,導致存在「監管套利」的空間,但目前卻似乎是一個監管競爭的局面。 不止一位受訪者表達了對未來商業銀行回歸傳統業務的擔憂。從整個金融系統層面來看,銀行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金融監管政策落地后,銀行可做的業務類型會否發生很大變化,使得銀行回歸傳統存貸業務的定位?如果是這樣,那麼未來商業銀行的盈利壓力將進一步加大,需要在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精度和創新上,下更大工夫,而一些服務能力差的中小銀行可能會被逐步吞噬掉。但也有受訪者持相反態度。認為目前處於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不太可能在這條路上「開倒車」,對金融業的整治會經歷一個「由破到立」的過程,先摸清情況,再把規範、公平的標準界定出來。 [二]商業銀行如何應對監管檢查?問及商業銀行在自查報告中會否如實上報時,受訪者幾乎無一例外地表示會 「如實上報」。銀監會在自查階段后將入場抽查,倘若發現瞞報,後果會更嚴重(威脅到領導的「烏紗帽」)。目前,監管標準並未明晰,銀行認為也沒有瞞報必要,即便存在嚴重問題,也會先與監管層溝通協商,不會頂風作案。 對於可能存在問題的業務,銀行應對方式大致如下: 1、同業存單規模未必會大幅收縮 一方面,從我們調研情況來看,將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后,只是個別銀行的同業負債佔比會超過1/3的「紅線」。總體上,金融監管對同業存單發行造成的壓力並不太大。有受訪者表示,目前同業存單發行收縮的壓力,主要來自負債成本的上升。有調研對象提及,一季度6家股份制銀行的同業業務利差,招行最高有60bp,光大是40bp,同業負債佔比超限的興業和浦發都是負的。同業不太掙錢可能對其擴張造成壓力,金融監管的影響倒在其次。 另一方面,多位受訪者認為,同業存單實際上是一種較為規範和便利的流動性管理工具,市場可能對同業存單的增長過度解讀了。有調研對象提及,目前同業負債中,線上的同業存單與線下的同業存款,大約是1:4的比例,而同業存單相比於同業存款有其優越性,更應該看重的是整體同業負債的比例,而不是聚焦於同業存單。從整體同業負債來看,有同業負債超標的股份行表示,去年二季度以來,其同業負債佔比已出現了明顯收縮。 此外,在收縮同業存單的方式上,有銀行採用同業轉零售的做法,將存單賣給個人,這樣也就避免了資金「空轉」的問題。當然,金融監管加強后,商業銀行開始謹慎購買部分業務激進的中小銀行的同業存單,導致市場上出現了部分中小銀行同業存單找不到買家的現象,這可能倒逼其發行規模收縮。對於同業資產到期的時間表,受訪者表示,如果遵循到期不續作的方式「溫和去槓桿」,那麼大約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時候,同業槓桿可以基本降完,銀行就不用再續發同業存單為同業理財「續命」了。 2、委外業務進入停擺觀望階段

對於委外業務,我們本次調研對象普遍反映其委外佔比較低,這或許也反映出總體而言,委外業務在銀行資產配置中佔比不高的狀況。某股份行受訪者表示,行領導並不鼓勵金融市場部去做委外,覺得該部門需要發揮自身的職能。 對於市場最關心的「委外贖回」問題,受訪者普遍表示,目前的主基調是「觀望」,總體看來,委外贖回的情況並沒有媒體報道得那麼誇張。由於監管規則尚未明確,對於到期的委外資金,銀行會選擇暫不續作,等等再配。我們了解到,委外資金多於明年到期,多數銀行目前並沒有贖回的動作。XX銀行受訪者表示,媒體報道的該行大量贖回委外的傳聞並不屬實。 我們也調研了銀行贖回委外的偏好,受訪者大多表示,如果贖回,也會選擇贖回有盈利的,對於虧損部分會選擇繼續抗,等待市場環境的回暖。另有銀行人士表達了債市大幅調整環境下,槓桿「去不動」的無奈。 3、地方銀監局的檢查落實情況或有分化

有西北、東北等偏遠地區銀行表示,當地銀監局可能對實際業務並不太熟悉,從而政策執行起來就會變得比較模糊,容易變成「一刀切」,除了十分正規的業務外,什麼都不讓做。特別是,當地銀監局對越是結構簡單的業務,查得越多,例如依託於銀監的信託業務;而對結構越複雜、通道多的業務,越是查不出來,例如資管類產品。不同地域的銀監部門水平有別,這可能造成地區之間金融監管力度的不平衡。 [三]商業銀行認為監管何時收手? 我們還就市場最為關心的「金融監管何時才會收手」進行了調研,商業銀行的受訪者提出了以下幾個視角:1、針對具體事件的罰單開出;2、資金流向房地產的比重明顯下降;3、同業理財和委外規模明顯下降;4、銀行利潤率下降在財務報表中得到充分暴露。此外,還有受訪者認為,銀監會也許目前也並未明晰將如何收場,目前先摸清底數,等到進場檢查時,才是真正下手之日。

除了金融監管問題之外,還有不止一位受訪者提到,目前商業銀行負債壓力大、找不到長期資金的問題。目前,因債市大幅調整,商業銀行發債融資受阻;因保險業整頓,保險存款亦在減少;而居民儲蓄又大量流向房地產市場。這些因素疊加,導致商業銀行長期資金緊缺,加之目前貸款增速較快,造成銀行在債券市場上的配置能力受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