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香港讀書的那些事兒

編者按: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想去香港上學,包括大學、中學、國小。今天,博雅君特地邀請到一位在香港土生土長、目前正就讀於香港城市大學的九五後年輕人,說一說在香港上學的那些事兒,將一些有趣的信息分享給各位。

在香港上學的那些事兒

大家好!小編是一個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大三學生。近些年,有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來香港讀書;起初來讀大學的多,後來呢,來港讀中學、國小的也越來越多了。香港的學校為什麼能吸引來這麼多優秀的內地孩子呢?它跟內地的學校比有什麼不同呢?這類問題真是很有趣呢。

這個暑假,小編正好在北京實習。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這裡很想大家分享一下在香港的學生生活,讓內地的朋友了解下,在香港讀書是個什麼體驗。

幼稚園

香港原來施行的是九年免費教育,近幾年革新為十二年,將來,免費教育年限也可能延長至十五年。不少港人受惠於此。香港雖然給人一種光鮮亮麗的感覺,但實際上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譬如說貧富懸殊等。十二年免費教育固然為收入偏低人群提供了不少幫助,但也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香港學前教育的學費節節攀升。以一個普通幼稚園計算(普通:每小區配備的幼稚園,多為私立)。香港的住宅區多以屋邨或屋苑為單位,在屋邨和屋苑之間,會配備至少一個幼稚園及國小,中學數量或會更多。幼稚園每月學費為三千元港幣左右,這還不算國際幼稚園(以英語教學)及所謂的名牌幼稚園,令中下階層背上不小負擔。

中國小

再來談談國小與中學。香港的中國小均是各讀六年(2012年起,從舊制的中學七年改為現時的六年,俗稱「三三四」學制),不同於內地的是,香港中學不分國中、高中,學生統一在同一個校園學習。甚令小編驚訝的是,內地與香港學校的各種不同之處,例如學校的名字、早晨的廣播操、校服的規制、寄宿與走讀等等,不一而足。小編在北京搭捷運時,發現有學生穿著標有「一〇一中學」的校服,後來問了別人,才了解內地的中國小多以號碼編名。小編只能說這也太方便省事了吧。與此相比,香港學校的名字那叫一個五花八門。以小編就讀的國小為例,「九龍塘浸信會禧年國小」,「九龍塘浸信會」指的是一所位於九龍塘的教會,「禧年」才是學校的名字。補充一點,香港的學校雖有政府立辦(稱之為官立小/中學)的,但大部分是由不同機構或人士捐助協辦,故不少學校的名字帶有人名及相關團體的名字。另外,港人普遍認為教會協辦的學校會更好,想是與英殖時期留下的觀念有關吧。由於香港宗教自由,故除了有由天主教與基督教教會協辦的學校(部分學校內甚至建有教堂),也有由佛教或道教協辦的。當然,相關的宗教內容自然會融入課程結構當中(佛教學校的學生真的是要念經的)。

香港人基本不用微博,小編也是到北京后才開始刷微博的,有時滑屏會瞥到有雞湯博主問,你們每天是被什麼東西喚醒的啊?小編想說⋯⋯小編租的房子是在學校旁,所以小編每天是被中氣十足的廣播體操聲音叫醒的。雖然有點擾人清夢,但小編對此表示十分驚奇,因為香港的學校沒有早操,有的是早會時間,就是一個讓同學在台上說話的機會。由於小編的母校是英語中學,所以同學們須以英語主持、演講、宣布事情或宣傳活動,目的自然是給同學機會練習向全體同學講英文。而其他人呢?就真的只能頂著大太陽在操場上列隊豎起耳朵聽啰(因為會有風紀、班代巡視⋯⋯)。必須要說的是,每周一次的早會,十有八九都會被附近居民打電話來投訴說噪音擾民,聽后大家只能呵呵罷了。

校服和學制

說到校服規制呢,真是有大大的不同。小編知道內地學校的校服多是運動服裝,香港因為曾是英國殖民地,故而校服規制上跟英國相當貼近。譬如說男生裝多為襯衫、領帶、西裝長褲與外套,女生夏季為白色水手連身裙,冬季是襯衫領帶加背心裙,而體育服則每所學校各有千秋。傳統意義上的老牌名校在校服規制上更是嚴格,大多規定必須在領帶上扣上校徽;這是他們的一大特徵(小編覺得這樣的配置很囂張啦,他們甚至連學生手冊都是一本貌似聖經的厚皮書)。另外,也有學校仍然穿旗袍、長衫。

穿旗袍的女生們

穿西式校服的男生、女生

小編聽說內地會有一些學校是可以寄宿的,但香港的學校卻從不包住宿,可能是因為香港地少人多,大家又都住在學校附近,也有可能是因為沒地方建宿舍。總言而之,香港可以寄宿的學校簡直是少之又少。

香港學校在學習方面又是怎樣的呢?由於國小對小編而言太過年代久遠,此間就先只論中學。前面已經說過,改制以後,香港的中學只需念六年,公開考試也從兩次簡化成了一次,即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俗稱HKDSE(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Examination)。另外,每間中學多以Band1/2/3三級表示排名(以前會細分至五個等級,Band1/2/3/4/5),排名根據各學校每年度的大學升學率、師資、學校硬體設施、校風等排名,當然每年都會有所變動。但要註明一點,此排名非官方所為,各機構所提供的排名也有可能不同(香港學生將有的Band3中學戲稱為「武館」,因為大多有名的Band3中學都是打架打出名堂的)。另外,傳統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學校(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 School,簡稱「EMISchool」,又稱為「英中」)多列入Band1區塊,但是近年不少學校轉型,從「中中」轉為「英中」,就是希望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以便能在公開考試獲取更好成績,提升學校的排名。基本上,一所「英中」從中一開始,除了中文課外,所有科目都須以英語授課。故此,若有內地家長想在中學時期就送子女到香港就學,必須先好好提升子女的英語水平,因為在主要授課語言上的大轉變,同樣也是香港不少學童苦惱的難關。

學 費

那麼,上一所普通的津貼中學(香港中學分三種:官立中學、津貼中學、私立中學,津貼中學佔大多數)需要把錢花在哪呢?首先是教材。香港的教材貴得離譜,高中比國中更貴。以中一一學期計算,差不多就要一千元港幣。這也導致香港二手教材比比皆是(但教材經常改版,很多時候仍然需要買新的)。然後有堂費(四百至七百元港幣)。另有空調費、影印費、書簿費等一系列的雜費,大約需要五百元港幣。這還不計校服等的費用(⋯⋯我們的校服漂亮是有原因的)。如果子女上的是私立中學,以上費用簡直是九牛一毛。要知道香港許多私立中學為了「趕上潮流」,用的是電子書。使用電子書,你首先要購置一部平板電腦,然後再付電子教材的版權費,花錢如流水啊(小編想說,由於電子書尚未大量普及,仍有不少教材只能買紙版的,所以說不是說用了電子書就能即刻解決學童書包過重、過度使用紙張等問題)。小編對此是滿滿的吐糟,因為弟弟念的就是私立中學,所以知之甚多。而說起電子書,更是感觸良多。當初家裡明明有平板電腦,可因為顯示屏尺寸不過關,硬是要重新買一部。總而言之,在香港,私立中學是給有錢人家的孩子,和在升中攪珠中倒了楣的孩子上的(升中有三個方法:一、自行報讀兩所志願中學;二、兩所志願中學拒收后,名字將列入隨機攪珠名單,會以你填寫的三十所中學排序為順序及範圍抽取;三、自行報讀私立中學)。

中學課程設置

小編不了解內地的課程設置情況,但可以談談自己母校的課程設置:中一至中二時期,會有中文、英文、數學、通識、歷史、世界歷史、地理、宗教、科學、體育、視覺藝術、戲劇、音樂、家政、木工以及周會課,即一節邀請外校人士來演講的小型講座課,內容可以有關國家大事,亦可能是某位出獄的更生人士的一場心靈雞湯演說。中三后科學將細分為物理、化學、生物。中三的成績相當重要,因為這決定了中四至中六能否順利選修自己喜歡的科目。高中三年為了應付公開考試,同學除了修讀主修科目中文、英文、數學、通識課外,須按成績與興趣選修兩至三科選修課。選修課包羅萬有,除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會計、經濟、歷史、世界歷史、文學,還有視覺藝術、音樂、旅遊、體育等,數學成績優異的同學更可另讀附加數學一及二,這對報讀大學里的數理專業有加分的效果。同學在隨後一兩年間,據不同學校的情況可以退修或轉修其他科目。不過當然,小編覺得最好不要選課太任性,小編有的同學三個選修課為生物、世界歷史、經濟,到準備公開試時,真是一口老血吐不是吞不是啊。

科目繁多的學校生活,那叫一個又緊張又活潑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中學由於課堂種類繁複,在時間表安排上並非傳統的星期一至五五天安排不同科目,而是以循環周(Cycle)計算。比如小編母校的安排,是每個Cycle都會有「Day A-H」一共八天的課堂時間表,以便將不同的課堂平均分配,使學生可以勞逸結合。

中學日常

香港中學生的每天日常是怎樣的呢?小編每天早上要在八點十分前踏進校門(小編當年天天是八點七、八分下的公交,短跑冠軍就是我啊!不過還是常常差個幾十秒,能遠遠瞧見校工叔叔或嬸嬸閉上校門⋯⋯所以說任何時候都要跟身邊人打好關係啊,小編好幾次都能從門縫中穿過,靠的就是這層關係,啊哈哈哈)。遲到一次就會有警告信一封,集齊四封,就獲得缺點一個,缺點三個進化成一個小過。小編當年年少輕狂,收到的警告信多得可以墊著當枕頭⋯⋯進校門會有一排風紀與訓導組的老師火眼金睛地盯著你的校服儀容,不及格則記名(三次記名得一封警告信)。然後是半個小時的班導課(小編母校中一至中三實行的是雙班導制),緊接著就是三節課(每節課五十分鐘)、二十分鐘的休息、兩節課、一小時十分鐘的中飯時間、半小時閱讀課,最後再上三節課,就放學了(註:體育、視覺藝術、戲劇、音樂、家政、木工以及周會課為兩節,體育與周會課每Cycle兩次)。放學后,自然就是課外活動時間。當然也有為學霸和學渣們舉辦的「拔尖班」與「補底班」。值得一提的是,欠功課數次太多,會在放學時被「專人」抓去「留堂班」,把欠的功課完成)。基本的課外活動有運動隊、中西管弦樂團、制服隊伍(如男女童軍,聖約翰救傷隊等)。不同學校擁有不同種類的社團,無法一一細數。

港式聯考

至於香港大學的學制,也由於「三三四」學制的革新,由原來的三年改為四年。中六報讀大學時,由舊學制的直接選讀某專業轉為先進學院修習一年,即如文學院、理學院、社會學院、商學院等(專業學科會有例外,如醫學、法律等)。大學一年級必須先修讀學院內各專業的課,然後在二年級時依成績與興趣選未來三年的專業。雖然新學制的目的是想讓學生能更好地選擇自己未來的專業,但對於偏科的小編來說,一年級的成績自然就不太能看,這可是對畢業時的成績有很大影響的。

以上所述是進入大學的主流模式。其實如今各大學均在營辦其專屬的大專院校,為在公開試中失利的同學,或其他不想重考公開試但想進入大學的人新辟一條道路。在香港,由於「僧多粥少」,能進大學的人只是少數。以小編報考的那一屆為例,差不多每九、十個人才有一個可以成功入讀本地大學。大專院校分別辦有兩年制的副學士和高級文憑課程(部分課程為三年制),畢業后可以據成績報考相關的大學專業,學生也可以直接入讀大學三年級,當然會比報考入讀一年級的難得多。基本上,就讀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的同學能重新入讀大學的百分比是相當低的,每年有大把大把的人報考失敗,但是大專院校(非正式學位)的出現仍為學子們帶來不少希望。當然,學費是與這份希望成正比的,一個學年為40,000至70,000元港幣不等(UGC-funded degree, 政府資助大學學位,一個學年為42,100元港幣)。而且上大學后,要花的費用也還不少,例如宿費一學期就要6000至10000元不等,要看是哪所大學的哪類宿舍。

大學成績與畢業

說到成績,香港大學的成績以「G.P.A」(即Grade Point Average,又有c.G.P.A,cumulative Grade Point Average)計算, 小編不太清楚它正確的中文譯名是啥,度娘說是「平均績分點數」(累積平均績分點數)。簡單介紹一下,「G.P.A」即每科的總成績以「A+, A, A-, B+, B, B-, C+, C,C-, D+, D」計算, 即4.3—1.0分,另有「F」(不及格)及「U」(未能評分);每學期的成績即是所有科目的平均分,所以「爆3過4」是一個香港大學生常用的口頭禪。

本文作者就讀的大學

小編聽說內地大學的畢業證書人人一樣,上面不會列出成績,此點與香港的大學可是有著大大的不同。在香港,大學生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因為在我們的畢業證書上會列出學生是一級榮譽(First Class Honours)、二級甲等榮譽(Second UpperClass Honours)、二級乙等榮譽(Second Lower Class Honours)還是三等榮譽(Third Class Honours),更有很難拿到的沒有榮譽的學士學位(PassDegree),除非你畢業時的平均分是徘徊在1.0(D)左右,學校一般至少都會給學生髮放三等榮譽的畢業證書(榮譽等級按大學四年八個學期的平均成績計算,如文科生成績在c.G.P.A. 3.80/4.00左右就可以穩拿一級榮譽畢業)。這個榮譽等級有什麼用呢?用處可大了!不管是想繼續升讀碩士、博士,還是找工作,對方都會參考你的榮譽等級;升讀碩士、博士的話,對學生必須滿足的榮譽等級更有硬性要求。出於這個原因,校園裡相關的良性惡性競爭層出不窮。以小編上學期一門課為例。該課主要據學生分組做的專題研習及彙報(50分鐘)評分,惡趣味的導師安排了一個Critique Session(批評環節,20分鐘),隨機抽籤決定你的組別要批評哪個組別,然後對方要提前一周把報告傳給全班,批評組就要開始找錯處,待下周對方完成彙報后,上台彙報對方的不足。不過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防止彼此得罪,「善良」的同學們大多是行先褒后貶之法(雖然沒有改變懟人的事實)。要知道批評環節也要計分,批評(罵)得好的話,可以有額外分數,所以「邪惡」的同學們總是不遺餘力地找你的漏洞。更悲催的是,除了批評組,其他人也是可以發表意見的。那場景簡直是修羅場啊。香港的大學生活多姿多彩,酸甜苦辣不一而足,有機會可以再向大家分享。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所了解的香港教育之冰山一角。小編現在大學仍未畢業,再多的也談不了,只能從自己的經歷中摘取這些與大家分享。以上所述,僅是小編的一點點個人觀察和意見而已,不能代表全體的香港學生。若將來有機會的話,再與大家分享更多。多謝閱讀,鞠躬。

小編自我介紹:九五后,香港城市大學大三學生,中文及歷史學系,中文專業,喜歡閱讀、旅遊和膠捲攝影!

相關推薦

《港式中產》遊走在黑白搭成的影像叢林中,我們跟隨浸會大學哲學博士、專欄作家趙崇明,一名生於斯長於斯的港人,旁觀著他用解剖刀般的清醒筆觸,為我們一一剖析港式迷思與救贖。

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進入京東直接購買《港式中產》(僅剩三本)!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