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三類人不適合跑步 運動也需要開「處方」

三類人群不適合跑步:一是身體太胖的人,因體重過重會導致跑步時膝蓋損傷;二是心肺功能異常人群,突然引發心臟疾病的可能性大、風險較高;三是羅圈腿和平底足的人群。

跑步,已成為當下大眾青睞的運動健身方式。然而,前幾日有消息稱:浙江一40歲男子堅持夜跑15年磨壞了骨頭。且不說那些熱衷在朋友圈曬步數的愛好者,現在該考慮的問題是,還要繼續跑步嗎?

跑步究竟會不會導致膝蓋損傷,一直以來爭議頗多。今年6月,國際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刊文認為,長年的健身跑步對膝蓋和髖部的健康有好處。久坐或者不跑步的人膝蓋和髖部的關節炎風險將提高。而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可能也會引發關節問題,建議每周跑量的上限為92公里。

運動和磨損是膝蓋的天職

「這位跑者損傷的部位是髖關節,一般來說,跑步引發的髖關節損傷並不多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關節組副主任醫師李子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了一下,這位跑者本身存在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這導致其在運動中更容易發生磨損。這只是不太多見的臨床個案,不代表跑步就必然引發關節磨損。因此,跑友們沒有必要談跑色變,「但客觀來說,還是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關鍵在於學會科學理性地鍛煉。」

李子劍表示,運動時說不傷膝蓋那是不可能的,無論是跑步還是其他運動,即便是行走都會對膝蓋有一定的磨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是,膝蓋這個器官之所以存在就是了讓人運動、為了讓人磨損。經常運動能讓關節軟骨受到適當的刺激,促進新陳代謝。但是李子劍同時指出,任何材料在長期受力的情況下都會磨損,膝關節也是如此。膝蓋是一次性的損耗品,具有不可逆性,年輕時修復大於損傷,隨著年齡的增長,損傷卻大於了修復,因此,只有不斷加強膝關節的「力量練習」,才能保證在參與戶外活動時候膝關節少受傷害。

李子劍解釋說,膝關節是跑步時身體承受壓力最大的部位,負重可達到體重的7—10倍。由於運動量太大,或者先天性的膝關節滑膜異常,當跑步時膝關節反覆做屈曲和伸直動作,造成關節韌帶、軟骨受壓過大,導致膝關節的韌帶和軟骨受損,所以跑步時會感覺膝關節疼痛。這可能是業餘跑步愛好者對專業的運動保護知識不了解,再加上沒有運動前熱身,膝蓋損傷得更快一些。

就當前的狀況來說,不科學的運動方式確實應該引起社會及公眾廣泛重視。

關鍵在於量力而為

儘管跑步是一種能讓你享受速度感的運動,但並非人人都適合跑步。「因為跑步引起的運動損傷可達到十五六種,疾病部位從腳跟到膝蓋、腰背部都會有可能損傷。」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陳世益教授解釋說,跑步可引起腳底、腳後跟疾病,引發跟腱炎,也會導致半月板損壞,引發髕骨疼痛。「除了腿部傷害,髖關節、腰背部同樣會受到損傷,產生疼痛感。」

另外,陳世益特別指出,三類人群不適合跑步:一是身體太胖的人,因體重過重會導致跑步時膝蓋損傷;二是心肺功能異常人群,跑步對人體心血管會產生巨大影響,突然引發心臟疾病的可能性大、風險較高;三是羅圈腿和平底足的人群,這類人群一旦劇烈運動會導致肌腱勞損、甚至可引起韌帶損傷,久而久之還會發生關節退變。「尤其要注意更年期女性不宜過量運動,這時期是雌激素快速下降時期,也是骨量丟失最快時期,膝蓋最不耐磨,要悠著點用,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其實跟吃藥需要處方一樣,運動也需要處方。」陳世益特彆強調,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基礎不同,有經驗的醫生會以運動醫學為依據,根據既往病史、個體身體狀況評估,幫助市民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並根據運動情況及時調整運動方案,因人而異去設計制訂運動處方,從而有效地避免運動損傷。

李子劍對此表示認同,他還強調,如果想要以跑步方式鍛煉身體,最好不要日復一日地跑。可以適當穿插其他的運動,比如太極拳、游泳、腳踏車等進行組合式運動。對普通人來說,即便堅持跑步鍛煉也要遵循三個原則:鍛煉前,一定要先熱身;其次,鍛煉時要循序漸進,尤其是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不要想著在短期內達到過高目標,要根據自身情況,設定符合自己的鍛煉計劃;最關鍵的還在於,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量力而為,千萬不要超負荷鍛煉。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想要膝關節不受損傷,不是單純地靠護具去保護,而是要有強健的肌肉。「關節出現問題與周邊的肌肉有很大關係。」李子劍強調,適當鍛煉關節周邊的肌肉對保護關節很有幫助。可以通過靠牆靜蹲、綳腿練習和抗阻練習等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從而減少關節壓力,保護關節不受或少受傷害。

運動康復治療國內仍不足

有統計顯示,當前運動損傷發病率佔10%—20%,並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隨著馬拉松比賽在國內的開展,跑步運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群參與,也導致越來越多的運動損傷出現。

「隨著運動損傷越來越多,運動醫學的發展也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然而,國內運動醫學發展才剛剛起步。」陳世益教授坦言,不僅國內醫療機構很少有運動醫學科,而且相應的運動損傷后的康復治療也很缺乏。陳世益透露,當前運動損傷的誤診、漏診比例較高,尤其是軟骨斷裂,診斷中很難發現。「跑步中的力學非常深奧,造成的損傷類型也極為複雜,並非開刀都能解決疼痛,這也給醫生診斷帶來了一定難度。」

「除了誤診漏診,運動康復治療也是短板,」陳世益坦言,運動康復治療包括了損傷后的治療、體能康復、心理康復、運動技能的康復,需要跨學科綜合治療。而現在醫院開展的康復治療多是針對中風、肢體殘疾的患者,與理想中的運動康復治療相去甚遠。「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相信運動康復也將會成為發展的一項重點。如果可以把競技體育上很多成熟的技術對全民進行普及,那是很好的事情。」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主任張先龍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我們講健康理念是適度運動,其實一般人走八千到一萬步就夠了,如果一天走十幾萬步,這樣的關節過度活動都會引起關節老化、關節蛻變,關節就容易壞掉,壽命就會減少。「膝關節對於我們人體來講非常重要的,是我們活動中樞,它的致殘率非常的高,關節炎不光是軟骨變窄還有肌肉老化、韌帶功能不全,還有滑膜增生,滑液的異常改變。滑液下降、粘彈性下降,所以要改變關節滑液也是我們治療關節炎重要的一個環節。」

眾所周知,目前有一億患者正在遭受著關節炎等疾病折磨,但如何康復治療卻缺乏科普。張先龍教授表示,大部分病人所接受的是一些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少數,在手術之前關節液注射、粘彈性補充治療是一個主要的治療手段。在粘彈性治療階段,欣維可就是一個主要的代表,也可以說是目前唯一一個使用交聯技術所生產的代表,同樣是從動物關節炎當中提取透明質酸鈉,但經過兩次交聯的過程,提高了分子量,提高了粘彈性,讓它更加接近人體自然的生理狀態。張先龍強調,及時精準階梯化治療是關鍵。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