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江南蠶桑博物館開門迎客 展吳地蠶桑文化特色

圖為修繕一新的西漳蠶種場內景象。孫權攝

中新網南京7月8日電 (記者 孫權)8日,多年前停止生產、制蠶的西漳蠶種場經修繕后,化身江南蠶桑博物館亮相無錫惠山區,對外展示吳地蠶桑文化特色。

依託西漳蠶種場而建的江南蠶桑博物館中,陳列了大部分養蠶、制蠶工具。孫權 攝

西漳蠶種場原名「三五館」蠶種製造場,始建於1926年,作為江蘇省內歷史最悠久的蠶種場之一,西漳蠶種場見證了江浙一帶蠶桑業從傳統家庭養蠶、作坊養蠶到走上工業化發展的歷史。

《無錫市絲綢工業志》中有記載,從泰伯奔吳教民栽桑養蠶算起,無錫地區養蠶繅絲已有3200多年歷史,明清以來更興盛於農村。早些年間,「村村種桑養蠶,鎮鎮設有繭行。」是無錫農村隨處可見的景象。

圖為部分養蠶、制蠶工具。孫權 攝

上世紀20年代,無錫桑田數量達到18.24萬畝,養蠶人家有14餘萬戶、繭行達223家,儲存干繭10餘萬擔。彼時,無錫「絲碼頭」的美譽遠播四方。

但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發展,無錫蠶桑養殖業逐漸凋零、滅絕。西漳蠶種場作為支撐當地蠶桑養殖業的骨幹企業,也在經歷鼎盛之後停工息業。

圖為蠶蛹。孫權 攝

2008年,西漳蠶種場舊址被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工業遺產。後來,這個蠶種場一直正常經營,直至2014年5月陸續停產。

為使江南水鄉蠶桑文化景緻再現,無錫捷運西漳站區近年來斥資1000多萬元,維護修繕了西漳蠶種場,並據此規劃建設江南蠶桑博物館,同時在蠶種場內配套種植桑田40畝。

已經「上樹」的蠶繭需要抽絲。孫權 攝

「此番對外開放的蠶桑博物館,在展示吳地蠶桑文化的同時,也是為後人提供一份研究蠶種培育技術、蠶桑業發展史的實物依據。」江南蠶桑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每天都有不少養蠶愛好者來此參觀、交流。

圖為因為年久失修殘損的樓梯,經修繕后投入使用。孫權 攝

記者今日在修繕一新的西漳蠶種場中看到,蠶種場內兩幢有90多年歷史的老廠房經修整后成為江南蠶桑博物館的「主陣地」,內設蠶匾、折簇、草龍、蠶筷等物,從蠶卵孵化到蠶蛹抽絲,生動了展示了「一條蠶」所要經歷的一生。

周圍市民「慕名」前來感受養蠶的魅力。孫權 攝

「我家就這附近,平時我特別喜歡養蠶,今天來這裡也是想看看以前人們是如何養蠶的,回去能跟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位10來歲的小女孩說,她今日是「慕名」前來參觀江南蠶桑博物館的。

圖為一位小朋友在細緻觀察蠶繭。孫權 攝

據悉,修繕一新的西漳蠶種場內,有工業遺產保護建築7幢,各單體建築均具有典型的民國建築風格,這些建築中因年久失修而殘損的門、窗、梯等部位,也經能工巧匠之手一一「復原」。(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