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理論】索非科普創作的緣由及特點探析(上)

李潔

自新文化運動始,現代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不斷傳播,逐步普及。一些科學家和知識分子投身於當時的「科學大眾化」運動,積極翻譯科普著作,發表科普文章,出版科普書籍。對於當時的科普創作,曾任開明書店第一任總編輯的趙景深如是評價:「最缺乏像法布爾《昆蟲記》那樣的科學小品,周建人、顧均正、賈祖璋、高士其和索非諸家能努力及此,使得科學普遍化,通俗化,真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1]這裡提及的周建人、顧均正、賈祖璋和高士其等人的科普作品常被研究者提及,而索非的科普創作如今卻鮮有人知。現有專論索非的文章不多,論及索非科普創作的更是寥寥。可尋的有趙景深的《記索非》(1938年),作者以同事的身份回憶索非在開明書店工作的過往;姜德明在《索非的》(2002年)一文中簡介了作者所收藏的封面由錢君匋設計的索非作品《龍套集》;韋泱的《索非的兩部舊著》(2008年)則以作者淘得的索非舊著《疾病圖書館》和《世界語入門》為線索管窺索非的人生;章克標在《開明書店的書和人》一文中也有一小節內容用寥寥數筆寫他記憶中的索非。另有,索非故友之子所寫的回憶文章中特別提到他。一是顧均正之子顧亞詮在《顧均正在上海霞飛坊期間的生活經歷》、《顧均正先生與》等文中寫到父親當年與索非合作編輯出版刊物推動青少年科普事業;二是魯迅之子周海嬰寫作的《霞飛坊鄰居》[2]憶及索非工作生活點滴,提到索非啟發了他對於化學實驗的興趣。

索非(1900- 1988年),本姓周,安徽績溪人,出生於「一個地主兼工商業者的家庭」[3]31,父親做茶葉生意,家境殷實。他是胡適的外甥,卻極少對外提及這份親緣,即便是索非之子鞠躬也是後來從母親處獲知父親和胡適的這層關係[3]32。他不願依靠祖蔭庸碌地生活,成年後背井離鄉外出打拚。

索非僅讀過私塾,然而他敏而好學,終有所成。1926年,索非進入開明書店做編輯,在那裡工作了20年。1946年,索非應老友范壽康邀約赴台主持書店開設事宜,在台灣,他主持台灣書店,后又創辦友信書房。1988年,索非在台辭世。

索非的職業生涯未離編輯出版業,在工作之餘,他也從事科普創作,是20世紀30、40年代科普作家群中的一員。他出版有《疾病圖書館》、《人體旅行記》、《孩子們的災難》、《人體科學談屑》、《人與蟲的搏鬥》等科普文集,為推動民國科普教育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心力。

1索非科普創作之由1.1「賽先生」的啟蒙和熏陶

的現代科學起步得比較晚。清末,隨著國門被迫打開,國人逐漸對西方科學技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潛意識中仍將科學簡單認識為技藝,沒能給予科學足夠重視。其時,國家科技落後,民眾迷信愚昧。20世紀初,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醞釀爆發,向國人引介了「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意識到科學普及的重要性,努力推動科學的大眾化。索非的青年時期,新文化運動正席捲全國,他也接受了「賽先生」的啟蒙和熏陶,萌生科普創作之念。

1.2

賈祖璋在《丏尊師和開明書店的科學讀物》一文中這樣寫道:「開明書店彷彿是科學小品的起源地,這與開明書店原本對通俗科學文章和書籍比較重視有關」[4]。開明書店創辦於1926年,是民國時期與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大東書局、正中書局齊名的六大書店之一,在出版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初創時「沒有一定的出書計劃,只想印一些朋友們的好著作」[5]293,「一九三〇年,《中學生》雜誌出版后,開明就確立了以出版中學教本和中學生課外讀物為主的出書方針」[5]296,出版有《中學生》、《新少年》、《開明少年》等刊物,和一些通俗淺顯的青少年科普讀物,如「開明少年叢書」,「開明青年叢書」等。

索非是開明書店的元老,開明書店草創之初既已入職,直到1946年才辭職遠去台灣。在開明任職的20年間,他結識了一群有科學興趣的同人如夏丏尊、顧均正等,志趣相投的他們結合當時開明書店的青少年讀者定位,共同致力於青少年科普教育,積極進行科普創作。

年6月,索非與顧均正合作創辦了以「生活科學化!科學趣味化!」[6]為口號的《科學趣味》月刊,希望通過科學常識的傳播讓普通民眾接受科學,使科學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顧均正之子顧亞銓在《顧均正先生與〈科學趣味〉》一文中曾談及《科學趣味》出版發行始末:「其實編輯、出版、發行等工作都是在顧均正和索非的家裡進行。資金除李尊權出了一部分外,其他都是由父親和索非共同負擔的」[7]。

李尊權是刊物的發行人,該刊版權頁上還標註有三位編輯人,分別是顧振寰、余在學和劉振漢。顧振寰就是顧均正,余在學是索非的又一筆名。《科學趣味》從第4卷第5期開始推出「通問欄」,特約各科專家回答讀者提問,強調科普知識傳播者的權威性,索非曾以醫生的身份為讀者答疑解惑。此外,索非還主持該刊專欄「通俗病理講話」,發表《傷風咳嗽小毛病》、《咳咳咳咳咳咳》、《再來一個》等文,以文學手法普及一般醫學常識。

1.3自己的理想和經歷

索非進行科普創作,特別是有關醫學知識的科普創作源於他學醫救國的理想和母親去世的啟示。

學醫救國的理想。民國時期,國內動蕩不安,醫療衛生條件有限,公共衛生環境落後,民眾醫療常識欠缺,疫病發生率較高。索非目睹疫病流行,耳聞國人被嘲笑為「東亞病夫」,由此萌生努力學醫拯救國家之願。索非之子鞠躬在接受採訪時曾提到父親學醫救國的理想。

「我清楚地記得,在我上國中的時候,一次晚飯後,父親坐在他慣常坐的位置上,在一張大圓桌的後面,把我叫到他的身旁,問我打算如何救國。我不假思索地說:『當兵,打東洋鬼子。』他告訴我太窮了,人民的體質太弱了,要學醫、學科學。」[3]32母親去世的啟示。在《疾病圖書館》的序中索非提到母親去世於霍亂。母親病時父親和他都遠在異鄉,留守旁側的只有年僅14歲的妹妹,二房東發現母親病勢加重便以土法施救,終因缺少醫學常識而延誤治療。得聞母親死訊后,他一直想「如果母親妹妹或者二房東能夠知道一點醫學常識的話,母親是絕不會死的」[8]2。

母親的過世讓索非意識到當時民眾生活水平低下,受教育程度不高,人們對現代醫學知識知之甚少,普遍缺乏衛生意識和行為,而社會也未能給予公共衛生足夠的重視。雖有醫學文章的刊登和醫學書籍的出版,但也多因為重視科學性欠缺通俗性,以致傳播廣度受限,傳播效果甚微,此外當時發行量漸增的通俗刊物和報紙對醫學知識傳播力度又不夠。因此,索非產生寫作醫學科普讀物的念頭,想以富有通俗性和趣味性的文學形式來傳授醫學常識,使曾經曲高和寡的科學走向大眾,提高普通民眾的科學素養。

索非從事醫學科普創作有兩個優勢。一是他不僅具備醫學知識,還有從醫經歷。索非雖沒有正規醫學學校教育經歷,但他自學醫理,通過考試成為一名醫生。他在開明書店工作之餘,也開診所接診病人,《科學趣味》上就常刊登他的診所廣告。索非「看病不是為了營利,實際上無利可營,他常常免費為一些窮苦的病人看病,甚至贈送一些藥品給他們。他學醫、行醫是為了他的信念」[3]32。二是他愛好文學,有文學修養,掌握一定的文學表現技巧。索非在當時的各類期刊上發表不少詩作和散文,出版過《苦趣》、《獄中記》、《囚人之書》、《龍套集》等。

醫學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醫學科普要把專業醫理知識進行通俗化的表達,對文章的科學性、知識性等有較高的要求,而索非的從醫經歷和文學修養為他的醫學科普創作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景深.記索非[J].文藝新潮,1938,1(7):231.

[2]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M].上海:文匯出版社. 2006:120- 122.

[3]鞠躬,梅郁.向父母鞠躬——訪神經生物科學家鞠躬院士[J].金秋,2002(8):31- 33.

來源:《科普研究》2015年第4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