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AlphaGo不是里程碑,人工智慧未來9大懸念待解 | 黑科技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昨天,萬眾矚目的圍棋峰會人機大戰三番棋第二局開戰,柯潔最終以總成績0比2輸給了AlphaGo。

比賽結束后,DeepMind CEO哈薩比斯第一時間在其個人主頁上發表評論稱:「柯潔將AlphaGo逼到了極限!」順便讚歎了這場比賽十分之精彩和複雜。

吃瓜群眾紛紛表示,柯潔今天這一戰成功將AlphaGo帶到了懸崖邊進行決戰,這預示著
AlphaGo並非無懈可擊!

不過自始至終,這場「人機大戰」始終不被看好,人類「必敗」的結局,是否透露了AI發展的未來?智能時代,人類會更好地生存還是走向毀滅?

今天我們採訪了轉型之戰導師、創新前沿科技研究專家胡延平老師,談談他對於這場AI紛爭有什麼專業看法。

胡延平轉型之戰導師創新前沿科技研究專家《黑科技》出品與作者之一

懸念1:比賽結果是否會有反轉?這次對戰最大的懸念是什麼?

胡延平:比賽結果沒有任何懸念。

AlphaGo背後,未來AI的進化速度到底有多快以及如何進化才是懸念。人類棋手的棋力提升越往高階越緩慢,而AI能力的提升幅度還在以幾何級數的飛躍式成長過程當中。

無論是從學習能力、計算速度、大局觀、控制力還是細節推算,AlphaGo均遠在柯潔之上。

懸念2:AlphaGo之父傑米斯·哈薩比斯說,AlphaGo的發明,並不是為了贏取圍棋比賽,那麼人工智慧的真正里程碑究竟是什麼?

胡延平:因為互聯網、社交媒體的傳播力遠勝於深藍時代,加之AI領域近年來的確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方面技術水準有明顯突破,AlphaGo與李世石、柯潔的對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熱度極高的傳播。

在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能的歷程中,真正的里程碑將會接二連三,但是真正的、歷史性的里程碑並不是AlphaGo。AlphaGo依然是計算智能,只不過是已經進化到原理不同於深藍而效能遠在深藍之上的計算智能2.0,從計算智能向感知智能的歷史性一躍,未來還需要遠勝於AlphaGo的感知智能來完成。

懸念3:人工智慧真的如傳聞所說將超越人類甚至代替人類嗎?

胡延平:整體而言,AI依然處於計算智能階段,正在開始往感知計算方向走,但是距離認知計算還比較遠。

不過,這些並不妨礙諸多AI以及Powered by AI的技術和產品未來會越來越多取代人類的工作。其實取代本身其實是中性的,甚至相對勞動奴役人類而言,取代是對人的解放,但是,取代如何真的成為解放、普遍的解放,而不是一部分人奴役另一部分人的利器,這是懸念,這方面的制度安排、協作規則、社會流動、數字平權等恐怕比技術本身的拓新更為重要。

懸念4:人工智慧帶來的顛覆如此之大,對人類而言,它是危險的存在,還是能夠幫助人類生活得更好的朋友?

胡延平:人、人性、人類自身的問題,才是那個危險因素,或者才是可能賦予AI以惡的力量的第一動因。麻煩製造者首先是人類自身,社會矛盾、國際衝突、權力秩序、財富分配、數字鴻溝、產業落差、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種族問題、宗教衝突等任何一個方面的負的動能,都可能使得AI的應用偏離中性。

人類最大的敵人是人類自己,最有可能毀滅人類的是人類自己,或者未來少數人所操縱的AI。

懸念5:AI是the only option嗎?the only option以及to be AI的意思是「人類成為AI」嗎?

胡延平:這是國內某媒體的解讀。事實上the only option本身就不是科學思維。

to be AI,更多應該是「走向AI」的意味。

雖然越來越多黑科技頗具科幻色彩,但是科學和科幻還是有所不同。作為業者,我們有必要在系統掃描、深度分析的基礎上,與業者一起探索科技未來,與公眾一起接近技術真相。

懸念6:對於AI的未來,我們應該保持悲觀的態度嗎?

胡延平:這要看哪個方面,如果只是從技術角度看,我會堅持樂觀派,我們不是要和AI逆向而行,更不是反AI,只是反對神話AI。

顯而易見目前AI已經被神話了,AI技術還在早期的早期,AI技術從業者理性審慎,苦思冥想,即使日夜求索一些重大問題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而一些外部輿論和投資人心潮澎湃,浮想聯翩,心神失寧,要麼被「未來」嚇到,要麼拿「未來」嚇唬人。

懸念7:人工智慧行業應該具備什麼關鍵力量?

胡延平:AI是下一代基礎設施的關鍵,但不能局限於小AI,必須面向以新ITIntelligent Technology諸多領域為基礎的大AI。感測、數據、智能三位一體,而從感測、網路、數據再到雲管端智能,大AI五位一體;從雲智能、霧智能到塵智能,大AI至少是相對的三層結構。

懸念8:什麼樣的企業稱得上AI核心玩家?

胡延平:什麼樣的企業稱得上AI尤其AI基礎設施的核心玩家?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另外一些關鍵問題的回答來佐證:

它是不是不可或缺的、有技術引領能力的?

它在AI基礎設施最底層、感測層有無布局?

它在GPU、FPGA或ASIC架構的AI計算領域有沒有技術產品位置?

有沒有全球開發者在它雲端的開發平台或開發工具上研發AI應用?

它有沒有AI解決方案或將AI引擎化的能力?

它有沒有把AI能力通過雲端開放平台廣泛提供給用戶?

它有沒有基於雲管端架構,向用戶提供AI自然界面、自然交互的智能產品或服務?

它有沒有成為AR-VR-MR產品背後的那個AI驅動者?

它有沒有AI走向移動終端或IoT的部署,並且已經有所進展?

在增強學習、AI記憶、演算法迭代等方面,它有沒有創新的突破或貢獻?它有沒有面向感知計算有所準備,有沒有感測、生物感測、人機連接、BCI等方面技術準備?

懸念9:未來國內智能行業發展的趨勢將是什麼樣的

胡延平:是AI論文大國,但不是AI技術大國 。大家可以看相關數據,無須我多說。

AI領域我們與外部世界的時差、代差、落差在擴大。 AI沒有一勞永逸,原生創新、雲管端軟硬協同、快速迭代能力極為重要。

不僅AI基礎設施,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主要部分都已與無緣,AI的時代盤口是技術,只做應用缺乏技術,必然沒有重要地位。

國內很多地方講到AI的時候說的是小AI,實際上大AI才是應有的視野架構,需要從Intelligent Technology角度去看大AI,相應做一些該做的事情。

這是代際更替意義上的新一輪創新周期,AI是核心驅動,是未來,但不是未來的全部,面向未來,認知是基礎。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創造更多可能,尤其是有沒有可能局部介入,在AI核心領域、AI基礎設施層面能夠有一些大的作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