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類型電影中,喜劇片可能是最受歡迎的了。「笑」,具有迫切的現實性,讓人從沉重的現實中脫身而出鬆一口氣,幾乎沒有人是抗拒笑的,也因為此,近年來的國產電影多多少少都會加入一些喜劇的元素,但在票房直線上升的同時,口碑卻越來越差,不少人也開始懷念起周星馳的一系列「無厘頭」喜劇片,認為那才是華語喜劇電影的經典。
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 BBC 推薦的「史上 25 部最好的喜劇電影」,看看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評論家為什麼認為這 25 部喜劇電影稱得上是「世界之最」。
Top 25
《淘金記》The Gold Rush
《淘金記》巧妙運用了電影的手法將慶祝新年這事兒表現得既可愛,卻又孤獨。卓別林在《流浪漢》中想要成為一名淘金者,某個午夜,他期待的他愛的女人卻沒有出現。於是他睡著了,久等不見的她卻來了,他們一起吃飯,卓別林還為她準備了餐前舞——雖然這一切是在夢境中。這一會兒工夫你就能感受到從痛苦到歇斯底里的變化,也證明了卓別林獨到的功力——讓你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緒。《淘金記》是直接的,在孤獨和飢餓的一瞥中 ,它是史詩一般的——且具有驚人的雪崩特效與風暴(在描述貪婪的轉化力量時)。
卓別林在 1942 年的重製版中加入了自己的畫外音:對屏幕上發生的事情進行諷刺性的評論。對於一個無聲藝術家來說,這裡的聲音是革命性的,卓別林甚至預見到今天在 Twitter 上出現的「敘述者聲音」。一個啞劇演員居然會給後代的我們一個模因(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這是多麼完美的一件事。
by Christian Blauvelt, BBCCulture, US (Credit: Criterion)
Top 24
《我與長指甲》Withnail and I
在 20 世紀 60 年代末,作家兼導演布魯斯·魯濱遜的半自傳體電影記錄了兩個失業者相互依存的最後幾天。「必須有某種方式離開這裡,」當吉米·亨德里克斯的配樂響起,這對難兄難弟便踏上了前往英國鄉村的倒霉旅行,可沒想到這次旅行會比回到自己骯髒的卡姆登鎮更加沮喪。一種悲傷的感覺——無法無天的日子很快就到頭了。
這一切聽起來似乎都很可怕,也不是很好笑。然而這卻是一部大師級的情景喜劇,我們可以見證到魯濱遜犀利的腳本,他的每一個場景都充滿著智慧。《長指甲》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悲喜劇電影。
by Ali Arikan, Dipnot TV, Turkey(Credit: Criterion)
Top 23
《狂歡宴》The Party
晚會上,浮躁的印度演員巴克斯(彼得·塞勒斯所飾)錯被邀請參加一場豪華的好萊塢宴會,接著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伴隨著柏格森的銀幕搞笑理論接踵而來,——他與銅像撒尿小孩 Pis 的複製品將快樂公司澆了個透、用魚子醬將房間弄髒、給難纏的鸚鵡「Num Num」餵食,或出現一個無人注意但卻舉止荒唐的醉醺醺的侍者。
在許多方面,《狂歡宴》可能是賈可塔蒂最偉大的電影,是他從未嘗試過的最高水平的超真實喜劇。如彼得·塞勒斯所說,當一群醉生夢死的客人被打斷後——「笑一笑放輕鬆是很好的」。嗯,的確是。
by Cédric Succivalli,International Cinephile Society, France (Credit: United Artists)
Top 22
《新科學怪人》Young Frankenstein
寶琳·凱爾曾說:「與諷刺不同,欺騙沒有嚴肅的目標。」惡搞經常表現的像一個憤怒的情人,既彆扭又粗魯,但諷刺需要更多的功夫。在如今這個充斥著曖昧 emojis 表情的時代,我們陷入了真誠與嘲笑的僵局。隨著電影製片廠時代的到來和所帶來的風險與回報,梅爾·布魯克斯的《新科學怪人》充滿著對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真摯熱愛,他還揚言將同樣的手法用於修復 1931 年的《弗蘭肯斯坦》和黑白槍戰片(工作室試圖加強色彩)。
布魯克斯和吉恩·懷爾德狂熱地(電影中的瘋狂醫生和作家)引導著電影中的顛覆性智慧和凄美情感。彼得·波義耳鼓舞的工具則是:「相比沮喪,生活更重要」。《新科學怪人》是一部放鬆但從不譏諷的電影。
by Alison Nastasi, Flavorwire, US(Credit: 20th Century Fox)
Top 21
《城市之光》City Lights
《城市之光》是卓別林最冒險且最複雜的任務,正如無聲電影完全致力於聲音一樣,《城市之光》利用音樂和聲效,完成一場情緒和鬧劇的緊密結合,使得卓別林不得不像雜技一般與之精準吻合。開場白即設定了影片的基調:在一座巨大的城市紀念碑下的流浪漢經受著一系列的自找麻煩,這一場呈現出令人捧腹、危險但美好的調性。當他的自身利益與愛情利益發生衝突,為了追求失明的賣花女弗吉尼亞契利爾而慷慨地付出。查理溫柔的一面出現在他與一個狂躁抑鬱的百萬富翁堅固的友誼、和身材魁梧的拳擊手「風騷」的比賽、在戒指中精心設計的圓形裝置、與賣花女的迷人相遇。
by Molly Haskell, Freelance, US(Credit: Criterion)
Top 20
《灼熱的馬鞍》Blazing Saddles
《灼熱的馬鞍》在當時似乎取得了勝利的美國民權運動背景下討論種族主義(白人與黑人),許多人過早地宣稱種族主義已成為過去式。
布魯克斯則是粗暴且直接的,在這部關於舊西部小鎮的一個黑人警長的影片中,《灼熱的馬鞍》並沒有謹慎地圍繞著政治正確,而是將其踩在腳下。這不是一部黑色喜劇,這是一部混亂的純喜劇,也只有布魯克斯知道如何編排。
當槍手叫韋科的孩子(吉恩·懷爾德)在監獄中醒來,警長(小鬍子)問他:「我們醒了嗎?」孩子擦了擦眼睛:「那要看情況而定。我們是黑人嗎?」於是,影片結尾,在布魯斯絕妙的一擊下,電影突破了第四堵牆並把角色帶到了今天,我們才意識到他們的表演在布魯克斯的電影為何叫做「灼熱的馬鞍」。而我們醒了嗎?虛構的結尾和現實從何處開始?當笑聲淹沒了喉嚨,卻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這才是《灼熱的馬鞍》的天才一筆。
by Ong Soh Chin, Freelance,Singapore (Credit: Warner Bros)
Top 19
《淑女伊芙》The Lady Eve
這部令人眼花繚亂的浪漫喜劇片來自 1941 年。美國藝術家巴巴·拉斯坦威克重新講述自己作為一個名為夏娃的英國貴族如何征服康涅狄格的精英們。她除了口音什麼也沒變,而輕信的繼承者亨利·方達卻愛上了她的自述「在公海冒險」,且很高興相信她不是「同一個女人」並又一次跪倒在她石榴裙下。
普雷斯頓·斯塔奇斯拋光鑽石一般的文體修辭讓我們深思:唯有通過不斷的偽裝來堅持我們內心的誠實。對人類心靈的敏銳洞察則通過一個活潑的對話和光榮的失誤來達成平衡。這也是關於誘惑的最有趣,也最性感的電影——賦權於女人,但沒有把她變成一個蛇蠍美人。
by Yael Shuv, Time Out Tel Aviv, Israel(Credit: Criterion)
Top 18
《福爾摩斯二世》Sherlock Jr
一部時長 45 分鐘,長度只有五卷(膠片)的經典電影,把片中的每一秒鐘都用在死亡般衝刺中。《福爾摩斯二世》可能不像《將軍》或玩命的《船長二世》(基頓拍這部電影只是摔斷了脖子)具有史詩性,但這部1924年的電影,是關於一個面無表情卻帶著天才般表演的放映員夢想成為偵探的故事。
無論是電影史上最大的「香蕉皮滑倒」,或是像在跑步機上一樣跑過一列移動火車的頂部,基頓總是保持冷靜。這是他最大的詭計也是最安全的一個,像詹姆斯·特瑞爾一樣在電影屏幕上跳躍。裝模作樣的偵探基頓總是設法解答電影的基本訴求:電影進入我們的世界,就像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一樣。
by David Ehrlich, Indiewire, US(Credit: Kino)
Top 17
《育嬰奇譚》Bringing Up Baby
在所有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怪誕喜劇中,撫養孩子是離坑最近的其中一個。影片真正瘋狂且混亂的喜劇原理就是——霍華德的「鷹派形象」永遠體現在女性身上。凱瑟琳·赫本飾演的蘇珊·萬斯是一個富家女,與古板的古生物學家卡里·格蘭特邂逅。在 CT 的格林尼治雅頓,格蘭特失去了他寶貴的恐龍骨頭,而我們卻看到蘇珊和她的狗埋葬了它···電影里還有兩隻在逃的豹子···格蘭特突然變得「同性戀」···看吶,蘇珊揮杆進洞!
這也許是一部很有力的電影,沒有任何舒緩情節——除了愛情以外。赫本可以同時重新創造並顛覆在《炫舞天鵝》中幸災樂禍的惡魔身影,這實在令人不可抗拒又不合邏輯。
by Ty Burr, Boston Globe, US(Credit: Alamy)
Top 16
《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
從小流浪漢變成偏執的獨裁者亨克爾,《大獨裁者》是查理·卓別林第一部真正的「對講機」,這充滿了巧妙的隱喻。這是一部勇敢的電影,卓別林擔任著一部分的編劇、導演。隨著二戰的進行,這部電影要嘲笑的不僅是亨克爾的阿道夫希特勒式的瘋狂性格、鬍子,納波羅尼這個角色也在暗諷著墨索里尼,以及獨裁者Garbitsch(暗指戈培爾)。利用小流浪漢的賤民地位去批評興起的野蠻政治制度的輝煌諷刺會是如此引起觀眾共鳴,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by Nour El Safoury, Freelance, Egypt (Credit: Criterion)
Top 15
《巨蟒與聖杯》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Grail
這部由《巨蟒》製作人拍攝的電影從一開始就是由天才所推動的幽默。你怎麼能不笑呢?當你在屏幕上看到電影開頭時的「由 14 匹北智利駱馬所導演」,就會像我一樣被智利所逗笑。是的,這就是模仿亞瑟國王及其圓桌騎士尋找聖杯的開始——在當前這種極端政治正確的專政下,很容易有人發現這樣的笑話是具有侮辱性的。影片的噱頭則從一位迂腐的、沒有胳膊和腿但有著不可動搖且虛張聲勢的黑騎士決鬥開始,再到小白兔毫不費力將一個強大的裝甲戰士斬首。
「喜劇電影很少有達到這一水準的清醒和勇氣:將諷刺、序列音樂(西方現代主義音樂流派之一。將音樂的各項要素(稱為參數)事先按數學的排列組合編成序列,再按此規定所創作的音樂)和具有挑釁成分的動畫結合起來的傑作」(by Terry Gilliam)。在巨蟒王國里,不是王者之劍讓你成為國王,而是聰明機智。
by Ernesto Garratt, El Mercurio,Chile (Credit: Alamy)
Top 14
《女友禮拜五》His Girl Friday
一個獨立暴躁的大家閨秀,一個聰明瀟洒的前夫,大量尖銳、機智的對話讓這部電影具有源源不斷的娛樂性。離婚夫婦希爾迪(羅莎琳德·拉塞爾飾)和沃爾特(加里·格蘭特飾)過去時常一起在報社工作;但當希爾迪要再婚的時候,沃爾特卻表明:愛情就像戰爭,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這部電影很大一部分吸引力在於流行的遊戲與導演霍華德注入的關係:希爾迪和沃爾特之間的緊張情緒,在監獄中希爾迪和沃爾特的親密舉動、作為記者與布魯斯(拉爾夫·貝拉米)的滑稽關係。
表演真的很精彩——格蘭特展現著他的魅力——羅莎琳·拉塞爾像希爾迪一樣為之著迷:嚴肅卻熱情,堅韌但溫柔。和她前男友一樣,她是一名現代的職業女性,卻因為有弱點使她變得討人喜歡。輕快的步伐和雅緻的鬧劇結合是保持笑點的訣竅。浪漫喜劇來來往往,但《女友星期五》將會永存在每一周的一天。
by Adriana Fernandez, Reforma, Mexico (Credit: Alamy)
Top 13
《你逃我也逃》To Be orNot To Be
在這部 1942 年的喜劇,華沙的一群演員用偽裝來愚弄納粹軍隊。影片不斷上演著關於假鬍子和真鬍子、制服和辦公室的博弈。演員甚至改造自己的劇院變成翻版的蓋世太保總部欺騙來訪的雙重間諜 Siletsky 。台詞精確,笑話不斷。
「所以,他們叫你『集中營』伊爾哈特?」 Siletsky 對著穿上校服裝的人說。「是的,我們集中精力,波蘭人露營。」 他回答。在不斷的愚弄和怪誕的鏡像中,厄恩斯特·劉別謙揭露納粹政權是一場荒謬的戲劇表演並堅持極端的結局。是的,如果厄恩斯特·劉別謙知道德國暴行的全部程度,他是不會拍這部電影的,但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如何用這種快速的節奏和嘲諷的。當然,優雅的嘲諷。
by Susanne Burg, Deutschlandfunk Kultur, Germany (Credit: Criterion)
Top 12
《摩登時代》ModernTimes
查爾斯.卓別林和他創造的角色體現了人性最樸素、最雄辯的一面。當我們 81 年後再次觀看《摩登時代》,就像上世紀 30 年代那樣——一個生動、純粹的奇迹。隨著卓別林在傳送帶上擰緊螺絲,嘲笑流水線生產理念和奴役人們的技術成為了永恆的寓言和最偉大的兒童文學經典。當精湛技藝的精神發揮到極致,卓別林甚至發明了一種新的語言:在著名的歌唱侍者現場演唱。在最後一部無聲片中,卓別林運用了聲音、噪音、音樂和嗓音,提高了他的藝術啞劇的貢獻,也加強了觀眾瘋狂且歡樂的感覺。當你有了查理·卓別林時,還需要相聲嗎?
by Agnès Poirier, Marianne, France (Credit: Criterion)
Top 11
《謀殺綠腳趾》The Big Lebowski
科恩兄弟最熱愛的喜劇就是美國社會本身了吧。
一個發現自己掙扎了三年才調和了 20 世紀 60 年代的矛盾的人:戰爭與和平、恨與愛、監察者的侵略與反傳統人士。我們不會忘記不朽的喜劇表演(特別是傑夫·布里奇斯、約翰·古德曼,但也有史蒂夫·巴斯米、約翰·特托羅、朱莉安·摩爾、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和它精確調整后的腳本、高密度的惡作劇、稀里糊塗的氣氛,這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了無數刺激的「千禧年一代」和「失落的一代」一個難得的避難所。難怪《謀殺綠腳趾》使評論家和觀眾對它的發行感到困惑,在 1998 年至今,他們期待的《冰血暴 2 》反而是更加怪異的東西,但也更有看頭。隨著聲望不斷上升,隨著 DVD 和流媒體的回放,也暗示著這個傢伙將會持續很多年。
by Mike Hogan,Vanity Fair, US (Credit: Working Title Films)
Top 10
《將軍》The General
巴斯特基頓在他 20 世紀 20 年代的成熟時期創作的《將軍》是他最著名的喜劇作品。雖然他的其他電影可能有更好的特技和更多的笑聲,但《將軍》的角色是他塑造得最完美的,並以最自然主義的方式把冒險和喜劇結合起來。
這部 1926 年的喜劇散發著道家的審美意識——一種偶然而巧合的觸動。基頓自己作為主角,試圖介入事件,電影是在美國內戰期間拍攝的,也自然地被一種無法控制的力量所阻撓或援助。自然,機會,或者命運,正如基頓本人扮演的角色一樣。他的時機掌握當然是無可挑剔的,但這部電影啟示錄在於他將創造性力量與自然環境結合,使整個表演看起來像一個道家的不行動原則的驗證:讓事情自行發生。「這是自然本身的悲喜之處。」基頓似乎在說,但他自己的創作天賦無疑是《將軍》成功的原因,這是他最好的喜劇。
by StephenTeo,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Credit: Kino)
Top 9
《搖滾萬歲》This Is Spinal Tap
湯姆威茲和 U2 樂隊的吉他手 The Edge 等幾位搖滾名人都曾被《搖滾萬歲》感動得流淚。
毫無疑問,羅伯·萊納的仿紀錄片,從克里斯托弗、米迦勒麥基恩、哈利謝爾和一個出色的配角的 100 多個小時的訪問視頻中篩選出來——這是許多同期音樂表演中的完美鸚鵡進化論。成名的搖滾樂隊從歡快單色的 60 年代流行音樂過渡到花俏的嬉皮士,再到重金屬音樂,在這個超新星階段,沿途誕生了諸如融合爵士樂、creating an irresistible、none-more-black、all-the-way-to-11、glove-smelling 等樂隊和風格。
by Tara Brady, The Irish Times, Ireland (Credit: Alamy)
Top 8
《玩樂時間》Playtime
雅克·塔蒂的晚期傑作是一部永不過時的經典,即使在 1967 年半發行后的半個世紀里,我們也從未忘記過。於洛先生,塔蒂的密友,先前在《於洛先生的假期》(1953)和《我的舅舅》(1958)作為一個反英雄,帶領觀眾參觀一個現代的,反人性的,裝飾著貧瘠建築的巴黎。以 70mm 的焦距,在一個精心設置的巴黎郊區拍攝,於洛先生的奇遇冒險不是在於銷售情節或故事(絕大部分時間聽不到對白),但對現代性特質的遠距離觀察,我們只能微笑或皺眉。異想天開、神奇而迷人的《玩樂時間》可是一部穿越文化界限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喜劇。
by Vivienne Chow, Freelance, Hong Kong (Credit: Criterion)
Top 7
《空前絕後滿天飛》Airplane!
當特納經典電影的公關打電話告訴我 BBC 要我寫一篇短片時,我問她:「BBC 是什麼?她說:「這是英國的公共廣播電台。」「但現在不重要了。」
很少有比《空前絕後滿天飛》更深入我們國家詞典的喜劇了!對我這一代的許多人來說,你懂的,我指 51 歲以下的人,這部電影改變了我們對有趣的東西的看法。這驗證了我們的面無表情的愚蠢。在他 1980 年的評論,羅傑·埃伯特給《空前絕後滿天飛》一個三顆星的推薦,但他錯了。這不是退步的幽默。這是一部有趣且有變革性的電影——每一個角色都是直男。我一直以為《空前絕後滿天飛》上有一條直通線!自從《空前絕後滿天飛》上映 18 個月後來到美國的深夜電視節目那一刻起!大衛·萊特曼便為我們這一代定義了更多有趣的東西。
今天早上,TCM 的公關人員給我回電話了。「本,」她說,「BBC 需要你使用給《空前絕後滿天飛》的評論!今天。」 所以我立刻啟動了電腦,突然想到, 「這正是他們期望我做的。」
by Ben Mankiewicz, Turner Classic Movies, US (Credit: Paramount Pictures)
Top 6
《布瑞恩的生活》Life of Brian
被誤認為是別人可能有點煩人,而被誤認為傻瓜布瑞恩·科恩,這意味著被判死在了十字架上。最著名的喜劇電影《巨蟒》劇組團隊,《布瑞恩的生活》講述了一個與耶穌同一天出生的布瑞恩,並且與耶穌為鄰的故事。
這輝煌的前提是《巨蟒》僅僅諷刺宗教組織方面但並沒有專門針對基督教的神話。在他殭屍一般的動作下,布瑞恩的弟子們過度解讀了他平凡的手勢,而他的母親則看得很清楚:「他不是救世主,他只是個淘氣的孩子。」這部電影理所應當地壓倒性般掩蓋了對褻瀆神明的指責。最後一幕,布瑞恩和其他十二個被釘十字架的人突然變得樂觀起來,總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而這超越宗教的鬧劇——這是一個成為英國劇團的超現實的幽默傳奇。
by Fernanda Solórzano, Letras Libres Magazine, Mexico (Credit: Alamy)
Top 5
《鴨羹》Duck Soup
《鴨羹》,一部明顯具有馬克思兄弟風格的電影——部分原因是因為喜劇大師萊奧·麥卡雷,從而成為最具馬克思兄弟式的雜耍音樂鬧劇。
在格勞喬的帶領下,他從四個兄弟中提煉出一些最優秀的特點,他們精彩地侮辱了昏庸無能的弗里多尼亞新任命首領魯弗斯·T·螢火蟲。當螢火蟲和鄰國總統爭奪一個富有的女人時,戰爭便爆發了…但這並不重要,這是連一個失誤都沒有的激烈組合。隨著他們預謀打擊政府並挑起戰爭,電影解決了,或至少提供了一個小時的救濟時間,這是永遠值得借鑒且有意義的——無厘頭的沮喪帶來歡笑,雖然現在的政治局勢一點都不好笑。
by Laura Kern, Film Comment, US (Credit: Alamy)
Top 4
《土撥鼠之日》Groundhog Day
「讓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沒有明天怎麼辦?』」比爾·默里電視台的天氣預報員菲爾·康納斯在借來的車裡沿著軌道搖鈴並問兩個酒鬼。「這是關於你一生的事:打掃好你的房間,挺直你的腰桿···不要在鐵路上開車。」
康納斯每天都重複在同一天的時光隧道一次又一次地醒來,哈羅德的《土坡鼠之日》罕見地將滑稽搞笑和意義深刻完美融合在一起。1993 年的光碟已成為一種生活經驗的速記,被宗教領袖和和學者們譽為一個以時間為哲學基礎的最神聖的電影(尼採的永恆輪迴的觀念、西西弗斯古希臘神話)。然而關於救贖和輪迴的故事和生活的教訓一樣幽默風趣。這部電影也目睹著一個陷入時光隧道,一天重複一天的人的溫馨變化。默里從一個疲憊且憤世嫉俗、尖酸刻薄慢慢學會如何成為富有同情心而又不失鋒芒。而且它也是一種解放:當康納斯面對迎面而來的火車時大聲喊叫,「我再也不按他們的規則生活了!」
by Fiona Macdonald, BBC Culture, UK (Credit: Alamy)
Top 3
《 安妮·霍爾》Annie Hall
我們先從台詞開始,好嗎?「別擔心,我們可以從這兒走到路邊。」「我不想搬到一個城市,那兒唯一的好就是能夠紅燈右轉。」 「La-di-da, la-li-da, lala.」或者我們可以直接走進套路:龍蝦鉗、陽台場景的字幕、在電影院的麥克·盧漢······
伍迪·艾倫的《安妮·霍爾》成為一個經典影片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那些建立在真理之上的永恆建構、點睛之筆和碎片,無論是艾倫與電影明星或繆斯黛安·基頓的現實生活中的關係,或是一種普遍的失落感和缺憾感。然而並不是每一個笑話都能優雅地著陸——還有誰能聽聞托尼·羅伯茨關於和 16 歲雙胞胎做愛而毫不抗拒?但無論觀眾對上東區或電影製作人心靈最黑暗角落有多麼熟悉,他們可以與這部電影的渴望、自卑或其他不可知所聯繫起來。
我們會永遠愛《安妮·霍爾》嗎?只有一個愛字不夠表達出我的感受,我愛你,我很愛你,我永遠愛你。(No – we』ll lurve it, we』ll loave it, we』ll luff it. With two f』s.)
by Ann Hornaday, The Washington Post, US (Credit: MGM)
Top 2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奇愛博士》和文明的終結,哪一個先來?斯坦利·庫布里克用瘋狂的浮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膜)來諷刺輝煌的稜鏡讓一代又一代人激烈地爭論這一最敏感話題的關聯性。隨後,《奇愛博士》包含大量來自彼得·塞勒斯飾演的三個角色:意志薄弱的美國總統墨爾金·馬夫雷、前納粹天才核戰爭狂奇愛博士、英國代表團領隊里昂努·曼德拉。
庫布里克從來沒有低估了貪婪和那些有能力終結人類的人的愚蠢,那刻薄且搞笑的犬儒主義且還沒有被證明是毫無根據的。或許就像斯利姆·皮肯斯飾演的龐巴迪鄉巴佬騎著野馬一樣的炸彈——這是我們目前最壞情況下最精確的類比了:似乎從未有過這樣的可能性,「砰」得一聲,世界毀滅,沒有嗚咽聲,只有一聲魯鈍的、直男的、興高采烈的歡呼聲。
by Jessica Kiang, Freelance, Germany (Credit: Columbia Pictures)
Top 1
《熱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
每個人首先記住的應該是最後一行:「嗯,沒有人是完美的。」一個面無表情的抱怨者,總是漫不經心地進行俏皮的諷刺,比利·懷爾德把 1959 年的反串喜劇中甜蜜、頑皮、瘋狂的顛覆性本能結合在一起。當男主角蹣跚笨拙地承受著來自女性的阻力,就像是穿著高跟鞋在走鋼絲。
影片從一部骯髒的黑社會電影到張冠李戴的一場鬧劇,再到甜蜜的羅曼史,最後到同志電影。《熱情似火》任何一個看似歡樂的笑臉都可能轉向危險的性別歧視陷阱。即使是最荒謬的時候,導演也有對角色們意想不到的溫柔:見證傑克·萊蒙墜入愛河的有趣幻覺,揭露一個天生騙子奇妙、糊塗、浪漫的心。
沒有人是完美的,但這並不是說電影不能。
by Guy Lodge, Variety,UK (Credit: United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