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北京文學》2015年~2016年重點優秀作品——散文

近日,由北京文學月刊社舉辦的《北京文學》2015年~2016年重點優秀作品評選結果揭曉,包括《北京文學》(精彩閱讀)的原創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散文、詩歌、評論6大門類的 33 篇作品和《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轉載的10部中篇小說入選。

其中,梁曉聲《梁曉聲散文兩篇》、杜衛東《目光》、葛水平《葛水平散文三篇》、陳啟文《時空中的一個坐標》、王俊義《伯在黃土裡等我》、楊文豐《不可醫治的鄉愁》、艾平《守候黑嘴松雞的愛情》、張金鳳《一字藏天機》入選散文類重點優秀作品。

[查看《北京文學》2015年~2016年重點優秀作品篇目請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

《梁曉聲散文兩篇》

作者:梁曉聲

梁曉聲,男,作家,北京語言大學教師。曾是知青,創作之初以知青題材小說為主,後轉向廣泛的現實題材,兼及散文、雜文寫作。

日常生活的點滴。前篇是對父輩滴水成海的深情大愛和敬意,後篇是對人生的反思和醍醐灌頂。

——彭學明

這兩篇散文一篇是記人,以情深動人;一篇以是記事,以理服人。《父親的榮與辱》沿用梁曉聲一貫真摯感人、細節見長的特點,在深情的筆觸下,父親這位新第一代優秀建築工人的形象栩栩如生,這是工人階級的脊樑,讓人自豪,又讓人對其命運心酸、心疼,這是梁曉聲高明之初,沒有為尊者諱,也沒有概念化、臉譜化父親的形象。《好心怎麼做下了壞事》借用為鴿子換窩這件生活中的小事,作家對不調查研究盲目下手、自以為是自作主張等進行反思,以小見大,富有一定的哲理。

——劉瓊

梁曉聲兩篇散文,一篇寫父親,新第一代建築工人,「工齡三十餘年,退休后的工資是四十六元」,雖待遇微薄,卻沒有怨言,在與兒子的閑談中,顯出明達與淡然;另一篇是家裡不速之客鴿子,為它造窩,留它孵蛋,不慎鴿子負傷,鴿蛋打碎,「好心辦壞事」。不同的兩文,有悔意,也有敬仰,而人與動物情感相通,作為文章高手的作者,在不動聲色中,展示心底最可寶愛的情感,看似漫不經心,卻波瀾激蕩,精練老到見功力。

——王必勝

作為新第一代建築工人,父親一直以身為領導階級一員而自豪,從來不佔公家便宜。然而他的心中卻有不為人知的隱痛,直到晚年才向兒子袒露。儘管如此,他並不埋怨,他只說「他們對不起我」而不說「國家對不起我」。作家用平實、樸素的語言,為我們再現了那個年代一位普通工人的形象,令人心生敬意。

——徐可

父親,母親,家,是文學永恆的話題。《父親的榮與辱》是一篇關於父親和家的散文。梁曉聲老師筆下的父親,謹慎、膽小、克己,甚至木納。他是建築工人,在私底下他本可以輕易而舉地拿一些水泥回家,家裡的房屋年久失修,急需用這些水泥,那個年代,水泥是金貴物品。極其容易簡單做得到的事情,在父親那裡卻成了不可逾越的屏障。父親奉行:他是新第一代建築工人,領導階級的一員!後來,父親又有一些屈辱經歷,但父親卻接納了這一切。梁曉聲老師通過他父親的從容克制,讓我們再次重溫,何謂奉獻,何謂犧牲,因為他們是新第一代工人!他們是一代建設者的光榮!

——葛一敏

父親是新第一代建築工人,後來支援三線建設去四川,離開東北瀋陽,「文革」後退休。「我曾問他:『爸,你是工人的年代,工人是我們國家的領導階級,你覺得你真的領導過什麼人嗎?』」他沉默良久,才以低緩的語氣回答:「我明白你的話是什麼意思。但凡是一個國家,哪一個國家沒有幾種說法呢?有些事是不必較真的,太較真沒意思。」片刻,又說:「我作為新第一代建築工人,對得起發給我的每一份獎狀,這就行了,是不是?」作者是小說家,在這裡運用白描手法,再現了新第一代建築工人形象,雖然語言樸素如水,卻具有擊打靈魂的重量。

——王彬

杜衛東,1953年生於北京。現任紀實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曾任《炎黃春秋》雜誌社副總編輯、《人民文學》雜誌社副社長、《小說選刊》雜誌社主編。1986年加入作家協會,至今已在全國各種報刊發表散文、雜文、詩歌、報告文學、小說、文藝評論和劇作近600萬字,結集30餘部。近年有《杜衛東自選集》4卷及為第一作者的長篇小說《江河水》分別由作家出版社和東方出版社出版。有多篇散文被收入蘇教版、人教版的中學語文課本和輔導教材。有多篇作品和詞條被收入《新文學大系雜文卷》《新文學大系微型小說卷》和《雜文鑒賞辭典》等各種權威選本。曾獲各種獎項十餘次。散文集《歲月深處》被翻譯成英文在全球發行。近日,作者的長篇小說《吐火女神》和散文隨筆集《有一種悔恨叫永遠》將由《光明日報》出版社隆重推出,在全國新華書店和各大網站銷售。

作為記敘晚清著名外交家、散文家黎庶昌行狀的文字,主人公出使法歐、日本的不凡經歷和文學成就,從歷史回望和現場尋訪中,得以展現。同時,一個有抱負者鬱郁不得志,壯年而終的背影,令人唏噓。文字細密沉實,敘述博雅而搖曳,從塵封的歷史中找尋民族先賢的思想精神的力量,在散文創作人文情懷稀薄的當下,饒有現實意義。——王必勝

相比許多晚清政界人物,對黎庶昌的文學描述較少,這一點是此文的獨特價值。作為當時的著名外交家,他的胸襟見識超凡,洞悉天下大勢,但其變法求新的建議卻不為主政者採納,鬱鬱而終。通過對其報國無門的悲劇命運的描寫,充分而深入地分析揭示了時代的頑疾,思考深邃。文筆生動老到,敘述疾徐有致。

——彭程

這是一篇具有恢弘氣象、視野開闊、站位高遠的歷史大散文。文章鉤沉的人物和對象是有「貴州好漢」「曾門弟子」之稱的清朝駐日大使黎庶昌。這個人物在今天已經逐漸被淡忘,但這是一個具有特殊性格、才能和遭際的特殊人物,作家通過對這個人物的勾勒書寫,嚴肅地探討一代知識分子報國圖強、留名青史的抱負。作家的語言華美豐瞻,充分展示了漢語言的表意能力和美感魅力,同時,也是對大散文類型的開拓和貢獻。

——劉瓊

作者到訪遵義沙灘,追憶憑弔清末賢人黎庶昌。文章摹寫若干物事、細節和場景,敘講黎庶昌的起身、使歐、使日以及斡旋中日甲午戰事的故事。在世界大勢和時代格局中定位並把握黎氏的思想、意緒、氣度和情懷,雅人深致。

——梁彬

作為晚清著名的外交家,作為一名從西方盜火的知識分子,黎庶昌在走向世界的行旅中,獲得了別樣的文化眼光。他固然重視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但他更關注民俗民風所反映出的國民心理。他不認為傳統文化糟糕透頂,反而認為西方列強的「美善之風」亦可從傳統文化中尋覓到思想的資源。他既有文化自信,又能從中西文化的對比中洞悉的種種不足。他行文著書,引火種於華夏;不懼刀斧,發宏論於廟堂。然而,他所提出的富國強兵的建議並不為朝廷所採納。不是由於他缺少洞察時事的目光,而是因為清廷沒有刮骨療毒的勇氣。睿智與腐朽的種種細節,已經在歷史的底片上纖毫畢現。

——徐可

文化散文,早已有之,早些年以文化散文著稱的是上海的黃裳先生,他的這類散文沒有飣餖氣,舒捲自如,清新而有文化厚度。近些年的文化散文,主要是歷史文化散文大行其道,履跡所致,看到一處名人故居,搜集一些歷史資料,等而下之的僅僅搜集一些當地旅遊講解一類的詞句,便擼袖子和泥疊句壘章,這樣的散文,讀之令人生厭。《目光》則無此毛病,在往昔與現實之間穿越飛翔,在歷史的沉吟中展現了作者的靈魂,這個靈魂既是歷史也是現實,更是散文的靈魂,沒有這個靈魂還寫散文做什麼?這就是我推薦《目光》的理由。

——王彬

《葛水平散文三篇》

作者:葛水平

葛水平,女,作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創作過戲劇、詩歌、散文。出版有小說集《喊山》《守望》《陷入大漠的月亮》《官煤》等。代表作品《甩鞭》入選《北京文學》2004年度當代文學最新排行榜,獲《中篇小說選刊》2006年度優秀小說獎;《地氣》《黑雪球》《連翹》《比風來得早》連續四年獲小說學會小說排行榜;《比風來得早》獲2007年《上海文學》特等獎。《喊山》獲2005年度《人民文學》獎、《小說選刊》獎,同時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長篇小說《裸地》獲「劍門關文學獎」、第五屆《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

葛水平散文,充盈著小說中豐饒的理性,意料之外又常常於意料之中。葛水平善於從一個又一個微小角落,見窺我們截然不同的人生舞台!而這角落,波瀾細微卻並不是慣常題材,俯拾皆是。我們可以想見一個作家的見識和一個作家的開掘,以及一個作家的考量。冷靜理智,直率坦誠,層次豐富,文義飽滿,三折三嘆,修辭獨特,而又趣味盎然!以此,我們收穫到喜聞樂見的驚喜!

——葛一敏

葛水平這三篇散文保持一貫的高水平:情、理、趣兼得。這三篇文章選材都特別。《看戲去》寫到葛水平最擅長和熱愛的戲曲,對一出出老戲以及戲與人的關係的精彩解讀,是具有很好文學素養的戲曲行家的高見,讀來受益良多。《舊時代的豐腴又可另解》和《難得文人不正經》,從首飾和人、文人的性情和寫作這些習見卻常常被忽略的關係入手,格物致知、才情充沛、知識廣博,語言既準確又富有獨創性,所謂美文也。

——劉瓊

葛水平是一位具有獨特風格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打通歷史與現實的關節,把對歷史的反思和對現實的思考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縱橫捭闔,格局很大,語言乾淨,有穿透力。她的散文,或發思古之幽情,或記遊歷之感嘆,或懷親人之思念。詩性的鄉村語言、樸素的民風民俗、豐厚的文化內涵,使她的散文極具張力。

——徐可

抒情散文,作者用女性的眼光和視角寫出生活的精緻,細膩的筆觸,如花間小溪,濃濃的鄉土氣息是其創作的元素,鄉村的戲台、鄉間的風花雪月伴著一幕幕的戲劇都融入到作品中,作品體現出作者深厚的創作功力,和紮實的文字寫作能力。

——王燕

一篇曰《看戲去》,大都寫民間小戲,雖然是小戲也有忠奸愚佞,讓歷史有一種鮮活的動感。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台上嵌進台的生活,台下的人手一拉,便走進莊稼地去了。一篇曰《舊時代里的豐腴又可另解》,寫女人喜愛的飾物,喜歡老銀的色調、質地、做工的樣式,因為它傳達著一個時代更為豐富的個人氣息。手腕上的銀鐲,如早晨的樹,陽光升起來,「隱約間閃亮著銀的光,那光如喜動的蜜蜂。」一篇曰《難得文人不正經》略差。三篇散文內容自不搭界,但卻是潛流相通,靈動豐饒有趣,在看似放鬆的地方展示了生命的要緊之處。

——王彬

《時空中的一個坐標》

作者:陳啟文

陳啟文,男,湖南臨湘人。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河床》《夢城》《江州義門》等20餘部,有300多篇作品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等選載,入選多種選本。曾獲出版政府獎提名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老舍散文獎、郭沫若散文獎、冰心散文獎、在場主義散文獎,以及香港、澳門與加拿大等國內外多種文學獎,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現居東莞。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一級作家。

通過憑弔南宋抗金英雄文天祥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囚室,作者馳騁想象,將自己置身於當時具體的時代背景下,對文天祥寧死不做貳臣的選擇進行了抽絲剝繭般的追問和質疑。這種思考不但沒有消解掉文天祥忠誠和堅守的意義,反而進一步凸顯了其信念的偉大。作品氣象闊大,筆調凝重沉鬱,體現了強健的思想的力量。

——彭程

以尋訪府學衚衕62號這個元初年關押南宋名相文天祥的土牢為起點,藉由元朝庭勸降文天祥的各種舉動以及文天祥的回應,一步步地剝開文天祥這個歷史人物的精神內核,並站在這個時代的立場作出既有思辨性又具有歷史感的探討。這是一篇優秀的歷史散文隨筆,材料新鮮翔實,具有獨特價值,同時觀點高明、見識超拔,語言又簡練、有力、深情。

——劉瓊

文章寫重訪京城兵馬司土牢,追緬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史實追蹤,在歷史場景中呈現各方面的人與事,具體逼真,深切動人。但文章不止於此,更重要的是有形而上的追尋和文化思想的詰問。文化散文能同時參照以當代人文知識分子的反思,較為難得。

——梁彬

陳啟文五味雜陳地書寫了一代名相堅貞壯烈的最後歸程,死於忽必烈之手的文天祥的關押之地,北京衚衕的一個土牢,破敗神秘,七百年後,作者尋尋覓覓,思接古今。當年,勸降,拒絕,受刑,軟硬兼施,演繹的種種,都化為過往,而一個不屈靈魂,「一個亡國之臣最終血祭的方式化作一座永生的大都之魂」。先行者剛烈壯舉,彪炳千古,而今秋風冷寂中,作者情懷幽幽,伴隨著沉鬱的文字,發思古情,也為今人思索。

——王必勝

曾幾何時,以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為題材的「文化散文」大行其道,最終卻造成審美疲勞,令人不堪卒讀。但是陳啟文的這篇「文化散文」卻吸引我一口氣讀下去,並沒有疲倦之感。文章的主人公文天祥是我們從小熟知的民族英雄。作者沒有順著前人的既有結論用崇拜的目光仰視他,也不像時下流行的那樣做翻案文章,而是深入到歷史的細微處爬羅剔抉,細細梳理,對文天祥的選擇提出自己獨有的思考,讀後令人長嘆復長思。

——徐可

《伯在黃土裡等我》

作者:王俊義

王俊義,河南省西峽縣人。曾出版長篇小說《第七個是靈魂》《民間的別司令》;短篇小說集《藍淇河》;散文集《月亮領著靈魂走》《撫摸漢朝》《時間是誰的?》;詩集《的微笑》等。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在省內外文學刊物獲獎。

質樸的記敘里,飽蘸著親情的詩意與情意。

——彭學明

從描寫幾年前父親的葬禮開始,回憶了他的一生,他在鄉村的憂傷和苦難中度過的歲月,他的夢想與遺憾,並進而引發出對命運和時代環境、生和死的思考。哀傷凄婉的語調后,深入的理性思考為作品增加了分量。

——彭程

散文敘寫「我」對死去的親人「伯」的追懷,突顯這位遭受苦難的竹匠的種種執念、愛好和追求。比如,他識字有文化,要土漆棺材,唱大弦哭洋調,給「我」編竹籃。行文舒緩,時時鋪排的議論和抒情,給文章帶來歌行體的感覺,情真意切,發乎情而止於禮。

——梁彬

這是一篇關於親人親情的散文。一切皆來自舊有的經驗:豫西南山區,父親,兒子,兒子與父親血脈之相連相守。發生在我們身邊傳統而平凡的親人之間的故事,但他卻是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生有多麼遙遠,一生有多麼漫長,恆定的時間可以精確到分秒,可是,時間,又是多麼無能為力!他卻又無法計算出親人間的情感——他是沒有任何預約的約定,純粹、樸素,滴滴點點,細碎無聲,一分一秒、一天一月、一年、一輩子,直至永生永遠。

這是一篇記人散文,特色有二,故推薦之。一、形象鮮明而有個性。「伯」這個農民,終生辛勞,會編竹器、拉大弦、背誦《三國演義》片段,他嘆息自己是一個聰明人,讀書人,但終究沒有掙脫土地的束縛,從而在千百萬農民的大背景中折射出「伯」的獨特個性。二、精緻的景物描寫,彌散蒼涼的魅力。諸如:「春深的日子,茅草潔白的飛絮從伯的墳墓上起飛,順著春風的力量,飛得很高很高,飛得很輕很輕,然後飛得很遠很遠。似乎那些飛絮就是伯的靈魂的種子,播撒在山崗上的黃土裡,一旦雨季來臨,就會萌發靈魂的嫩葉。」

——王彬

《不可醫治的鄉愁》

作者:楊文豐

楊文豐,男,廣東梅州客家人。農業氣象學專業學士。中文二級教授。國家一級作家,作家協會會員。倡行「形神和諧,啟智啟美」的散文美學觀,引入自然科學啟智審美視角,致力於創作融自然生態、植物氣象、科學美和科學倫理於一體的多卷本「自然筆記」,著力於生態倫理建構,其散文凸顯鮮明的自然美、科學美和哲理美風格,在當代文壇獨樹一幟。已出版生態倫理散文集《自然筆記——科學倫理與文化沉思》《蝴蝶為什麼這樣美》《自然書》等。其多篇散文被選入高中《語文》《大學語文》等全國10餘種教材。曾獲第四屆全國冰心散文獎、第七屆老舍散文獎、第六屆在場主義散文獎、首屆林語堂散文獎、首屆浩然文學獎、首屆絲路散文獎、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首屆徐霞客遊記文學獎、《散文選刊》年度「華文最佳散文獎」等。

推薦語:

地理鄉愁與精神鄉愁兩個橫斷面的深入和展開,是地理鄉愁與精神鄉愁的水乳交融、地理故鄉和精神家園的珠聯璧合,對鄉愁的情感路標的探尋與追問,則既是鄉愁的讚歌,也是鄉愁的輓歌。

——彭學明

作品對鄉愁的內涵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探詢,圍繞其起源和依傍等一系列話題,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感受,探究了理性層面的意蘊,辨析了地理鄉愁與精神家園的關聯,並最終將之歸結和升華為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的血肉關係。作品立意高遠,視野宏闊,文筆優美。

——彭程

什麼是我們的鄉愁?鄉愁是年少時的那一條河?是家鄉小溪里的一尾魚?是故鄉夏日裡的一株向日葵?是秋夜的一輪明月?是萬般寒涼中來自他人的溫意?是回不去的家鄉?作者以一位作家的高度敏感,從地域、從生物學、從哲學美學、從精神心理等等不一而足,高度概括,細膩闡述,一一向我們呈現「鄉愁」,也許,鄉愁「就是我們的日常」?這是我們的鄉愁?源自我們精神的家園,源自我們心靈的家園,滄海桑田,鄉關何處,分外珍視。

——葛一敏

作者用獨特的視野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寫抒寫鄉愁的美學,他筆下的鄉愁是更深刻的思考,與其他鄉愁題材不同之處是,他沒有從傳統的鄉愁立意進行寫作,而是從他熟悉的自然科學角度來看鄉愁這個社會現象,有見地、有新意,也正是這篇散文的閃光點。

——王燕

原載《北京文學》(精彩閱讀)2015年第6期

文章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4eb6b0102w5yh.html

《守候黑嘴松雞的愛情》

作者:艾平

艾平,內蒙古呼倫貝爾人。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呼倫貝爾市作家協會主席。作品見於《收穫》《人民文學》《北京文學》《十月》《美文》《散文》《作家》等,代表作散文集《長調》《在五星級賓館流浪》《呼倫貝爾之殤》《雪夜如期》《風景的深度》《草原生靈筆記》,紀實文學《一個記者的長征》《走近蘇炳文》《老海拉爾的日本大夫》。

推薦語:

文章寫探尋當代珍稀動物黑嘴松雞求偶場景的物、人與事,增廣見聞,令人心胸開闊。文章不僅有各方物事的鋪排介紹,也有考察過程的敘寫和描摹,更用各種細節和筆墨,顯現人和雞不同價值的互動。對有經驗的當地導遊李曄的表現,也很有生活氣息,有意思。

——梁彬

到大興安嶺尋找黑嘴松雞交配的「愛情時刻」,新奇之舉是因為這類動物的「愛情」,轟轟烈烈,難得一遇。露宿原始密林,守候數天,忍受寒冷,是為了這個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求愛見證。動物求偶的現實場景,自然景象的鮮見,同行者們的興緻與心境,或者對動物未知的感悟,等等,在流暢的敘述中,見出風趣和意味,而展示的鮮為人知的動物情愛過程,也昭示了人類保護大自然、保護稀有物種的責任。

——王必勝

人類天生就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但是人類離大自然又何其遠,尤其是生活在水泥森林裡的城裡人。親近自然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享受,作家艾平就有幸享受了一把。雖然最終也沒看到雌雄黑嘴松雞交媾的場景,但是冷極點上的那一夜給她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最好的選擇就是:什麼也不要做,保持其原始狀態就是最好的管護。

——徐可

黑嘴松雞是世界瀕危鳥類,雄性健壯瑰麗,春天發情的時候,可以跳出美麗的舞蹈而吸引異性。然而,就是這麼一種可愛的鳥,在北半球極寒地帶由於人類的殘忍而消失了。幸好,在內蒙古敖魯古雅鄉馬漢自然保護區還存在。如題所示,如果說守候黑松雞求愛是一個懸念,那麼守候過程便是懸念的顯示過程,雖然最終沒有等到,卻完成了人類應該珍惜自然的教育目的。這就是此篇散文的魅力所在,而且文字優美,給讀者以深邃的感染力。

——王彬

原載《北京文學》(精彩閱讀)2016年第11期

文章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4eb6b0102xt0w.html

《一字藏天機》

作者:張金鳳

張金鳳,女,青島膠州人,民主促進會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青島市簽約作家。1996年開始發表文章,先後在《人民日報》《青島文學》《散文百家》《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人民文學》《光明日報》《北京文學》《黃河文學》《詩刊》《雜文月刊》《山東文學》《四川文學》《青海湖》《雜文報》等發表作品百餘萬字篇。代表作散文《鍋灶》《胡麻的天空》《進退之間,人生百味》《煙袋風流》,散文作品兩次獲孫犁散文獎、首屆林非散文獎、葉聖陶教師文學獎。作品入選各種年度選本。出版過散文集和詩集。

這是唱給中華文化的一首讚美詩。在司空見慣的漢字筆畫和漢字里,作者對漢字美妙無窮的發現和雕刻,不僅體現了作者對洞悉中華文化的睿智和超拔,也體現了作者對中華文化的深情與自豪。

——彭學明

在對漢字構造十分熟諳的基礎上,作者給對它們的詩性解讀插上了自由的翅膀,想象奇異瑰麗,意象聯翩紛紜,但卻因為揭示確鑿地出了漢字與世道人心、與自然萬象的密切勾連,而令人服膺。是從獨特角度對於傳統文化的一種深長的致敬。

——彭程

把漢字做文本分析,以形象的語言、文學的情懷,解讀字的形、意,結構釋義等等,這種求解方式,揭開了散文寫作的新生面。「天機」的開掘,其實是對中華文化豐富性的一種描述,也是對中華文化精神的致敬和禮讚。選取數個字詞,有點有面,與生活相關,與人生相連,在人文與歷史的情理關連中,形成了搖曳多姿、富有情感溫度的文本。

——王必勝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北京文學官方微信北京文學微店

《北京文學》(精彩閱讀)

國內郵發代號:2-85 國外郵發代號:M428

《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

國內郵發代號:82-186 國外郵發代號:M1780

刊社發行部電話:010-66031108

線上訂閱:官方微店、郵政、雜誌鋪

電子版合作:知網、萬方數據、龍源期刊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