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印度比中國發展後勁更大,有道理嗎?

一直以來,印度就明著暗著要跟較勁。雖然從未將印度視作競爭對手,但印度卻始終希望著能夠有朝一日,超過身邊的這個巨鄰。不過幾十年下來,印度不僅沒能實現超越的宏願,反而在這場長途跋涉中,被越甩越遠。

為什麼印度趕不上?,這是印度自身稟賦的天然缺陷決定的。具體來說,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相對封閉的地緣結構

地緣格局上,南亞次大陸是一個相對封閉獨立的地緣板塊。東面,巴坎—若開山脈是其與東南亞的地緣分割線;北面,喜馬拉雅山脈和西藏高原,將其與東亞大陸隔絕開來;西邊,俾路支高原和興都庫什山脈,阻斷了中亞與南亞之間的深度銜接;至於南面,那是全球第三大洋——印度洋。這一系列大型地緣屏障,嚴重限制了南亞次大陸與地球上其他地區的有效交流,同事也為印度文明的獨立成型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緣保障。

這種地緣結構上的獨立性,使得印度文明在完成了對南亞的覆蓋后,也就自然而然的喪失了進一步拓展影響的戰略空間。而地緣格局獨立導致的外來威脅的較小,讓印度文明不像古代的東亞大陸農耕文明那樣,因為持續性的受來自蒙古高原游牧勢力的毀滅性威脅,所以必須在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權,最大程度的集內資源以應對。

當然,南亞次大陸並非沒有外患。中亞的游牧勢力,就經常從興都庫什山脈的山口衝進南亞——而他們正好是印度農耕文明的剋星。

不過,雖然中亞的游牧勢力經常入侵南亞,並在政治和軍事上取得成功,不過在文明層面,他們卻無法消滅印度文明,用自己的文明體系取而代之。

這是怎麼回事?

這得從內外兩方面因素來看。內因方面,印度文明畢竟是人類四大古文明之一,規模巨大,底蘊深厚,想消滅這樣一種大型成熟文明體系,難度自然不小。不過除了印度這個內因之外,外因方面,也與中亞自身地緣條件的不足有著極大關係。

中亞深居亞歐大陸內陸,是、蒙古、印度、波斯乃至於阿拉伯等傳統亞洲強勢地緣勢力的中樞交匯。虎狼環伺的地緣格局,加之以中亞本就相對貧弱的自然稟賦,這各方面原因一起導致,中亞不具備孕育強大穩定本土文明的潛力,在更多時候,它只能是作為外來列強的逐鹿場,被勝利者所吸納徵服。

然則,無論是東亞大陸、蒙古高原、波斯高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些自古以來的優質地緣板塊,跟中亞的地緣距離都相當的遙遠。這即是說:即便一個外部力量可以將中亞征服佔領,它所建立的統治 ,其基礎也是孱弱的,很難持續穩固。一旦這個外來強力的自身實力衰落,其他覬覦者以及中亞土著就有可能趁機挑戰他的權威,進而導致中亞政局的改變。

中亞的不穩定基因,既降低了它入侵南亞的頻率,更造成了一個後果——即那些得以入主南亞的中亞入侵者,由於深厚沒有一個安全穩固的戰略後方,所以無法形成強大勢能,將印度文明整體顛覆和替代。相反,基於維護自身統治權的考量,這些外來者反倒不得不對自身進行調整,以適應印度文明。這種調整與妥協的後果,就是許多外來勢力在確立對南亞的統治后,文明屬性方面逐漸本土化——至少也是尊重印度文明的主體性,而放棄了消滅印度文明的企圖。

既不能拓展文明邊界,又無遭顛覆、替代之憂;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長期穩定,造成的一個負面影響就是內部矛盾被放大和凸顯,而反映到政治上,次大陸內部各地緣板塊之間的「窩裡斗」,便成為印度文明發展歷程中擺不脫的夢魘。

二、地緣核心的肢解

政治上的大一統,一個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得中央集權。但問題是,人都是有私慾的,印度文明體系內各次級地緣板塊的地方勢力,自然也存在著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始驅動——而這當然會跟中央集權的要求形成衝突。尤其是部分比較邊緣的區域,其之地區利益,有可能會由於中央的統籌布局而遭受損害——這自然會引發他們的不滿乃至反抗。所以,要想中央集權得以順利推行,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國家必須擁有一個強大到足以壓制四方的本部核心板塊。

擁有絕對優勢的本部核心區,可以為中樞政治權力提供強力支撐,使他有能力壓制邊緣的不滿乃至反抗。通過這種方法,建立起中樞的最高權威。同時,政治上的中央集權,又會反向誘使各邊緣板塊資源加劇向本部流動,進而讓本部的優勢進一步放大。

就是這種模式的最典型代表。的傳統核心板塊——長江與黃河流域,其之整體實力堪稱全球一流,並且區位上也大致處在東亞大陸高價值部分(中東部)的中央。這種格局,意味著以長江黃河流域為依託的歷代王朝,能夠有一個強勢的基礎支撐,並且可以把中樞的影響力,相對便捷的投射到東亞大陸的大多數邊緣板塊,進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大一統國家。

古印度文明的本部核心區,也主要是依託於兩條河流——即恆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雖說這個南亞版的兩河流域,其整體層次跟東亞版兩河流域沒法比,不過考慮到南亞次大陸本身體量也比東亞大陸要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依託印度河與恆河流域,也足夠完成對南亞的政治大一統了。

但事實是,印度沒有像一樣實現中央集權,而是混亂了幾千年之久。最搞笑的是,作為二元核心板塊之一的印度河流域,後來在歷史演進過程中,還跟印度文明一刀兩斷,轉而投向了作為外來戶的伊斯蘭文明懷抱。如今的印度河流域,已基本上被併入巴其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領土。

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的發祥地。丟了印度河流域,相當於印度老巢不保!

為什麼會這樣?一個關鍵原因是,在印度河流域跟次大陸主體板塊之間,存在著一個塔爾沙漠。

本來,人類文明早期,這裡是沒有沙漠的。只不過後來隨著氣候的變化,再加上人類繁衍過程中對當地植被的破壞,導致這片總面積高達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高度荒漠化。而這種自然環境的改變,也對印度文明後來的歷史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

首先,塔爾沙漠的出現,大大阻礙了印度河流域與南亞其他板塊,特別是另一個核心區域——恆河流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這種直截了當的物理阻斷,使得南亞二元核心非但不能與的二元核心——長江、黃河流域那般,隨著文明發展和交通的改進,而逐漸有機整合,相反,還走向分離和對抗。

而中亞的屢次入侵,更加劇了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變異。印度河流域地處地處次大陸西北角,是南亞與中亞的銜接所在。這種地緣區位,意味著印度河流域免不了深受中亞影響。加之中亞游牧武裝的強大軍事力量。這各種因素,其後果就是印度河流域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立性的地緣板塊。

隨著中亞游牧勢力的入侵,伊斯蘭教也進入南亞,並佔據政治優勢地位。雖說印度文明最後抵禦住了伊斯蘭文明的顛覆,並未像古波斯文明那樣,被其整體替換,但至少在某些地區,伊斯蘭文明依然取得了優勢——而印度河流域這個與伊斯蘭核心區相對最近,與次大陸其他板塊關係最為疏離的地區,就這樣逐漸脫離了印度文明體系,最終皈依了伊斯蘭。

印度河流域的伊斯蘭化,嚴重削弱了印度文明的實力。而印度河流域跟恆河流域之間的地緣和文明衝突,更進一步消耗了後者的實力,使它無法積蓄出足夠的力量,來實現對東部的孟加拉,以及南部德干高原等地區的控制。如此一來,中央集權就成了鏡花水月。

三、種姓制度的掣肘

眾所周知,在印度文明體系下,人被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大種姓,以及連種姓的資格都沒有的賤民。其中,由上古雅利安人和後來中亞前途的突厥系人種,逐漸演化成印度斯坦人,並佔據婆羅門、剎帝利兩個高貴種姓;占人口大多數的南亞原生土著,則發展為達羅毗荼人,主要被划入吠舍、首陀羅兩個低賤種姓,以及賤民。鑒於印度斯坦人膚色偏白,達羅毗荼人膚色偏黑,所以這樣的階級劃分,天然沾染上明顯的種族歧視色彩。

很明顯,低種姓達羅毗荼人對這種階級劃分會有著天然的不滿。為防止達羅毗荼人揭竿而起搞革命,印度斯坦人的祖先——上古雅利安人設計出了印度教。印度將推崇轉世,並認為「今生受苦、來世就可以得享幸福」。通過這種教義的傳播和熏陶,達羅毗荼人的鬥爭意志被大大消磨,逐漸接受了今生受苦,可以換得來世福報的觀念,進而放棄現實中的反抗,精神層面高度奴化。

但問題是,凡事都有兩面性。

既然今生註定受苦受難;首陀羅、吠舍乃至於賤民們,對那些由上層階級把持的國家和政權,當然不可能有什麼情感認同。自然不會有任何認同感;並且,印度教的過於強勢,導致世俗權力受到教權的高度壓制(根據種姓制度設計,作為印度教祭司的婆羅門高居第一等級,而由國王、官吏等世俗官吏組成的剎帝利,只能屈居第二)。

世俗權力的受壓制,造成一個嚴重的後果:中央朝廷委派的職業官吏,根本無法單憑政治力量,對地方有效治理——這與黎民百姓天然敬畏皇權,服從官府形成強烈反差。普通百姓對皇權、官府的敬畏形成強烈對比。

必須是在本地長年經營,直接控制民眾的那些土邦貴族,以及掌控人民精神和思想的婆羅門祭司,方才可以獲得民眾的臣服。

流官制是中央集權的基石所在。既然流官在地方上根本就不可能玩的轉,而必須高度仰賴當地婆羅門和剎帝利,那中央的政治權力,難以避免的被地方實權派對沖。

種姓制度是維護印度社會維持的根本,但也是消解中央集權的利劍。既然種姓制度難以剷除,印度的文明內部整合、乃至於政治上的權力集中,當然也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泡影。

相對獨立的地緣結構、二元地緣核心的分崩瓦解、再加上種姓制度的掣肘,這三大原因,一起造就了印度的長期分裂。而這種內部撕裂,又嚴重阻礙了印度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甚至連國家的認同感和民眾凝聚力都因此受到嚴重削弱,印度的發展之路,當然也困難重重。

當然,面對如此局面,印度肯定是狠不滿意。從上世紀末開始,印度就啟動經濟改革,希望能夠打造出良好的經濟環境,助推國力上升,使自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大國。

但30年過去,雖然印度經濟也的確有所發展,但效果卻遠未達到預期。尤其是,在此期間頒布的種種改革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挑戰,以至於最後的成效與預想要大打折扣。

這場印度版的改革開放,究竟為什麼難以成功?為什麼同樣是改革,在就可以成效大顯,到印度就顯得步履蹣跚呢?,下一節中,雲石君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5節——印度之第3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原創文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