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醫術與藝術

《扁鵲見蔡桓公》是載於《韓非子·喻老》的一篇文章,因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早已為公眾所熟知。大意是,扁鵲進見蔡桓公時,當發現對方體有疾病,就當即點出。可蔡桓公卻矢口否認,並諷刺其是「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就這樣,雖然疾病一步步惡化,可桓公面對扁鵲的陳述,非但不聽,還非常「不悅」,直至病情發展到「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的地步而一命嗚呼。

正是這則故事,千百年來,蔡桓公被貼上了一個「諱疾忌醫」的標籤。然而,細細品來,人們對於蔡桓公這種解讀乃至嘲諷其實是值得推敲的。

原因很簡單。古往今來,尋常百姓尚且渴望延年益壽,更何況王侯將相?身體健康作為享受世間榮華富貴的前提,一些堪稱雄才大略的君主,如秦皇漢武,尚且都無所不用其極,偏信江湖術士,幻想長生不老。蔡桓公作為諸侯國君,領有封國的土地、財富和人民,生活自然是錦衣玉食。他難道真的一點也不在乎自己的健康嗎?倘若確信身體有不適或急症,他本能的第一反應必然是尋求最好的醫生,探求最優的方法,在最短時間內恢復。

可以說,即便蔡桓公客觀上有諱疾忌醫的行為,但他主觀上絕對不會有這種心態。那他為何對扁鵲的「忠言」和「真理」充滿不屑與反感呢?

一方面,桓公的心理有警惕性。雖然後世公認扁鵲為神醫,但作為「當局者」,蔡桓公面對這個同時代的醫生時,其怎麼可能輕信他的話?況且,桓公當有疾「在腠理」「在肌膚」時,身體機能並未出現不良反應,乃至生活如常。如果扁鵲真是一位「好治不病以為功」的不良醫師,那蔡桓公可能付出的將是金錢和聲譽的代價,甚至會淪為諸侯的笑柄。

另一方面,扁鵲的作為有局限性。雖然實踐印證了扁鵲的全部判斷,但其在發現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這根鏈條上卻存在諸多不足。從第一次見到蔡桓公,扁鵲拋出的一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的話語,這好比對一個一切正常的人說了一句「你有病」之類的話語,這豈不引發對方的反感?即便後來疾病加重,扁鵲也僅是分析癥狀,並最終以一句:「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的感慨告終。面對病人,他沒有將問題講明白、將病理講透徹,也沒有通過其他大臣共同勸諫桓公治病。

可以說,蔡桓公疾病的加重,乃至到最後的病入膏肓,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扁鵲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在醫術上無可挑剔,但施展醫術也是門藝術,這一點他還是有欠缺的。

「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在眾多職業中,醫生與法官間最具可比度,前者醫治的是人的身體之病,後者是社會之病。扁鵲之於蔡桓公,就好比法官之於當事人,他的教訓當成為法官前進的經驗與力量。

這則故事充分說明,法官的權威並非與生俱來,即便高明如扁鵲,也應當經受得住當事人的「橫挑鼻子豎挑眼」。法官不僅要對問題看得深、析得准、辨得透,更要對矛盾說得清、道得明、解得開。面對紛繁複雜的案件,法官心中要以過硬的職業素養和能力,拿出體現公平正義的精準方案,繼而要善於「搭橋樑」,包括知識的學與用,眾智的集與籌,傾盡全心、用盡全力,讓當事人切身感受到公平正義,從而實現社會矛盾高效化解與群眾司法獲得感攀升的同頻共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