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蛀牙、肚子痛,原因就藏在我們的一餐一飯中

前幾天,小邦分享的文章又一個小寶寶被親死了!請告訴身邊人不要隨便親我的孩子,這不是矯情被很多小夥伴轉發,因為所有媽媽都害怕自己的無意之舉會傷害到孩子。但是除了不能隨意親孩子,還有一件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事,我們卻每天都在做,那就是吃飯!

@閆涵媽媽 就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她認為有娃的家庭,最好還是選擇分餐制,因為孩子的免疫系統和我們成年人不同,很可能就在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的碗筷中,隱藏著會傷害到娃的病毒和細菌↓↓↓

一場由「分餐」引發的家庭矛盾

朋友M給我講了她家最近發生的一件哭笑不得的事。

M在高校任教,典型的知識女性,老公在一家IT公司搞技術研發,理工男一枚。因為工作時間比較靈活,M待在家裡的時間比老公多,家務事上一直處於主導地位,老公也一直都很配合她。可是這幾天,兩口子鬧了矛盾,原因是M打算趁這個暑假,在家裡推行「分餐制」。

M關於「分餐」的念頭,並不是一時興起或空穴來風,而是蓄謀已久。

自打生了寶寶,公婆就從老家來到北京,和M一家三口住在一起,幫他們照顧孩子。M的老公因為工作需要,每天早出晚歸,只有周末能陪陪老婆和娃,所以M是很感謝公婆能放下悠閑的退休生活來幫襯他們的。要是沒有公婆照料,她很難想象自己一個人帶著寶寶怎樣兼顧事業和家務。

但兩代人同住——那種生活狀態可能很多朋友都有體會,生活習慣的各種不一致,給M帶來很多苦惱,其中她最難忍受的一點,就是廚房里案板、刀具、餐具的混用。

按照M的生活習慣,切熟食和生食的案板與刀具應該是嚴格區分的,這樣才能杜絕有害細菌和寄生蟲的交叉傳染;每個人也應該使用自己的餐具,這樣就算大家都在一個盤子里夾菜,至少也是用自己的筷子夾自己面前的菜,放進自己的碗里吃,相對來說還算衛生。

公婆入住后,婆婆幫著帶孩子,公公則承攬了他最擅長的廚房事務。M一次次委婉地提醒公公「這個案板是切生食的,那個案板是切直接入口的東西的」,「這把刀是切肉的,那把刀是切菜的,切水果的是這把」…

但老人家不以為意,覺得這麼多刀掛在那裡好麻煩,索性只留一把刀在外面,切什麼都是這一把刀,更別提所有碗筷都混在一起,隨拿隨用了。

M說她第一次發現公公用剁過肉餡的刀直接切西瓜時,崩潰極了,正想著怎麼才能不吃這口瓜,婆婆已經捏了一小塊餵給當時只有6個月的寶寶,急得M差點直接哭出來。

那次之後,M找了很多科普文,有理有據的那種,很嚴肅地轉到家人群里,特別正式地提醒公婆,為了寶寶健康著想,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也許是被文中描述的那些嚴重後果嚇到了,公婆開始注意案板和刀具區分使用,但是對於餐具不要混用的問題,還是覺得M有些小題大做。

眼看寶寶快三歲了,已經開始跟著大人一起吃飯。M只要在家,開飯前一定會單獨給寶寶盛出一份飯菜,不讓寶寶吃大人盤子里的東西。但是M不在家時,公婆還是會大盤子大碗地和寶寶一起吃,甚至用自己的碗筷喂寶寶吃東西。

「你不知道,我公婆齲齒特別嚴重,有的牙都蛀空了,需要拔掉以後鑲假牙,我公公還有很嚴重的胃病,聽說這些病菌都是可以通過唾液傳染的,如果不分餐,怎麼讓寶寶免受病菌交叉感染呢?」

M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決定趁著放暑假,自己在家時間比較多,把「分餐」變成一項「家規」。但是公婆對這種做法感到很不舒服,覺得兒媳是嫌他們臟。一來二去,M的老公也不幹了,說M「沒事找事,傷爸媽的心了」。

「分餐」,在一個大家庭里有多難?

我告訴M,其實,我也曾試圖在家裡推行「分餐制」。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上高中,也是在暑假時候,記不清是看了本什麼雜誌,有篇文章專門講現代西方文明社會的「分餐」習慣與我們傳統的「會餐」習慣有什麼不同,看完以後我的第一感覺是分餐更衛生、更健康,代表一種文明程度更高的生活方式。於是靈機一動,想在家裡實行「分餐」。

現在想來,我還真是從小就不放棄追求美好生活啊。

記得當時,聽我滔滔不絕說了一堆分餐的好處后,我媽說就數我幺蛾子多,我爸倒是點點頭同意了,說「可以試試看」,不過有個條件:飯前我負責給大家「分餐」,飯後我負責洗碗。

我興高采烈地同意了,有種要進行一場偉大革新的感覺。

當天晚飯,我準備按照人頭分餐,卻遇到個「大麻煩」:家裡盤子不夠。

沒錯,爸爸媽媽加上幾位哥哥姐姐,一大幫人,每人需要一個盤子盛菜、一個碗盛粥,碗是夠了,盤子不夠。最後,我給自己找了個大碗,把粥和菜都盛在碗里,吃了一頓菜粥,哥哥姐姐一直笑話我「當文明人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飯後洗碗,也比往常工作量要大,家裡所有盤子碗都用上了,都要洗乾淨。我默默地洗啊洗,洗了一個星期以後,深切感覺到分餐這件事,說來容易做來難。

不出我爸所料,我發起的這場分餐革命持續了兩周,逐漸偃旗息鼓。那件事讓我意識到,傳統「會餐」習慣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的進程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人們總要先能吃得飽、吃得好,才有能力去解決怎麼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雖然很難,但有些情況下必須「分餐」

我人生中第二次實施「分餐」,是在結婚之後。

那時,有了自己的小家,跟老公兩個人你儂我儂,本來是想不到「分餐」的。後來有段時間,我總胃疼,到醫院檢查,化驗結果顯示幽門螺旋桿菌超標。醫生說,幽門螺旋桿菌是會傳染的,最好與家人分餐,尤其是孩子。

當時還沒有喆同學,雖然老公一再表忠心說不嫌棄我,但我還是下決心實行分餐。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今天,在自己家裡很容易操作,一人一筷一碗一盤,每人一份餐就好。回公婆家或者跟親朋好友聚餐,就不容易分那麼清楚了,只有盡量使用公勺公筷。

M的顧慮是有科學依據的,人體很多致病菌都會通過唾液傳染,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導致齲齒的致齲菌和導致胃病的幽門螺旋桿菌。所以說「齲齒會傳染」不是開玩笑,「一人胃病全家胃病」的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

尤其對於3歲以下的小朋友,免疫系統還未發育完全,家人如果有未經治療處理的齲齒,吃飯時又不注意分餐,致齲菌很容易「垂直傳播」給孩子。同樣,直接導致潰瘍病、慢性胃炎的幽門螺旋桿菌,在患者的口腔、牙垢甚至唾液中都可以檢測到。在共用餐具的過程中,相互傳染的概率是很高的。

有研究報告稱,在習慣於分餐的西方發達國家,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明顯低於習慣於會餐的亞洲國家,其中,美國人的感染率只有20%。

能有效防止疾病傳播,保護抵抗力低下的老人、兒童身體健康;

分配食物時,方便將各種類食物定量配比,營養把控更精準,有利於營養攝入均衡;

一人一盤,吃的東西清楚明了,食物按需定量,便於控制飲食;

家庭成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自由調節自己盤中食物的味道,喜甜喜辣都不成問題;

大人以身作則,吃光自己盤裡的食物,對培養孩子不挑食不剩飯的好習慣有重要作用。

給寶寶「分餐」,可以這樣做

分餐的好處這麼多,實施起來卻著實不易,阻力大多來自家中老人。像M家那種情況,很多家庭中都存在。

畢竟,在傳統的家族文化氛圍中,就餐往往是一家人齊聚桌前的時刻,老人幾十年來早就習慣了全家人一起熱熱鬧鬧地聚餐,習慣了給兒孫夾些好吃的表示關心。

突然說要分餐,他們肯定難以適應。我們除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說服,適當妥協也很重要,可以實行「部分分餐」。

部分分餐

就是給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成員分餐,比如需要重點保護的孩子,或者體弱多病的老人,還有正在減肥的家人…

其他人仍然按原來的方式就餐,盡量使用公勺公筷。

給寶寶分餐

首先要注意,製作寶寶餐的案板和刀具應該是單獨使用的,生熟一定要分開。案板最好選擇不易滋生細菌的高密度環保材質,比較安全衛生。

同時,給寶寶準備一兩套專用餐具,用餐時,將寶寶的食物同大人食物分開盛放,不要用自己的勺子或筷子直接給寶寶餵食。

寶寶的案板、刀具、餐具,要定期消毒。

大家對「分餐」這件事怎麼看?

有什麼更好的執行方法嗎?

歡迎留言分享。

作者:閆涵。美國正面管教教認證講師、國家育嬰師、資深媒體人,專註兒童心理,做最懂孩子、最尊重孩子的媽媽;用親歷經驗讓您的育兒少走彎道。

相關閱讀:

又一個小寶寶被親死了!請告訴身邊人不要隨便親我的孩子,這不是矯情

吃飯受遺傳的影響這麼大!媽媽對苦味不敏感,特別容易認為孩子挑食

別再逼寶寶把飯吃光啦!孩子與生俱來就有控制飲食的能力

(ID:yanhanmama2016),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陪伴30萬寶寶共同成長的我們,每天分享多元的育兒思路與先進的教育理念,在實時解答疑問的同時,期待與你在育兒的路上攜行共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