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2個關鍵期,孩子學英語最需要你扶上一把!

孩子最需要家長扶上一把的有兩個時期:一是聽力啟蒙初期,即剛開始學英語的時候,家長需要幫助孩子獲得幾百詞到一千詞的聽力辭彙量;二是閱讀啟蒙初期,學自然拼讀的時候,家長要聆聽孩子朗讀自然拼讀專項訓練讀物。

文/蓋兆泉,外研社資深編輯,北外碩士英語八級,著暢銷英語教育科普書《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本文獲蓋老師授權,有部分刪節。

近幾年在家搞親子英語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如果我們把英語學習分成「道」和「術」兩個範疇,那麼,保證自己不偏離基本的「道」(也就是路線)還是很重要的,至於「術」(也就是具體方法),可以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實際上,到達羅馬的路有遠近、苦樂之分,還有人根本到不了羅馬。

我認為,評判怎麼做最高效,不能聽某個機構的一家之言,而應看科研結論。在語言學家、英語教學界有確定研究成果和結論的領域,我們無需自己摸索蹚路。

的課內英語教學,常被批評為「費時低效」。而親子英語的各種操作方法中,如果我們從學術的角度來看,也存在著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問題。

無效No.1

兩歲以下的孩子看視頻、聽音頻無效而且看電視有害。

語言學家得出這個結論,基於很多實驗。我給大家介紹兩個有代表性的實驗。

2003年實驗

和嬰兒互動 vs 看語音視頻 vs 聽音頻

美國語言學家把一些9個月大的美國嬰兒分成兩組,一組讓一個講漢語的母語人士和他們互動說話,一組是對照組只講英語。經過12次以後,講漢語的那一組真的扭轉了知覺窄化,嬰兒們能夠辨別漢語里的發音了,而對照組則不能。接下來在第二期的實驗中,他們讓一組嬰兒看漢語的錄像,一組嬰兒聽漢語錄音。實驗結果是視頻和音頻這兩種方式都沒用,嬰兒辨別漢語發音的能力跟對照組沒有區別。

2014年實驗:和嬰兒交談 vs 讓嬰兒只看錄像

語言學家把一兩歲的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看一個真人通過skype跟他們交談;一組播放錄像。兩組幼兒都嘗試和屏幕上的人溝通,當然只有那組實時對話的成年人能夠對孩子們的問題、表情等做出正確的反應。錄像里的人雖然擺出和孩子們溝通的樣子,但是由於是事前錄好的,並不能有及時反應和調整。事後語言學家檢驗兩組孩子是否學到了該成年人所用的一個辭彙。結果是只有實時對話的那組學會了。

這樣的實驗還有很多,結論互相印證。從而我們知道了:兩歲以下的兒童只能和大活人在互動中學語言。音頻和視頻對孩子的語言學習起不了作用,孩子學不到任何語音、辭彙和語法。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給兩歲以下兒童磨耳朵,是白磨,孩子不會從背景音樂式的音頻里學到語音和辭彙,外語是啟蒙不了的,但也不是一無是處哈,也許音樂啟蒙了呢。研究表明,幼兒看電視的時間越長,說話越晚,語言能力發展越慢。這主要是因為看電視減少了兒童與成人的互動時間,而兒童和大人的互動才是他們學語言的方式。。

這意味著,兩歲以前如果想啟蒙,您只能自己上了。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最適合啟蒙的是雙語家庭,爸爸和媽媽各說一種母語的那種。如果您的口音不標準,最好還是不要教,因為這個年齡段啟蒙最大的優勢是語音,如果語音不好則沒有價值了。等到三歲可以有音頻視頻的輸入方式了,再開始不遲。據我觀察,3-5歲啟蒙的孩子英語語音都相當地道,並沒有損失什麼。

無效No.2

不理解的輸入,是無效輸入

我們孩子媽都愛看韓劇,如果想體會一下孩子的無效輸入,那麼很容易,把字幕關了,看能不能通過看一部韓劇學會點韓語。我想大家都會同意,沒字幕看不懂不理解的話,聽多少遍也學不會。同樣,聽韓語歌如果不看翻譯不理解,也學不會韓語。不理解的聲音就是噪音,大腦無法吸收無意義的東西。因此,不理解的輸入,是無效輸入。

首先是不理解的磨耳朵白磨。其次,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您的解釋和幫助是必須的。

如果動畫片的語言太難,那麼,大多數的語言是屬於最近發展區之外的,孩子無法掌握。而在最近發展區內,家長又不提供必要的幫助的話,讓孩子自己猜、琢磨、悟,最近發展區這個圓就擴大得很慢,是低效的。

有的家長認為,有的動畫片一開始孩子只能看懂20%,不要緊,多看幾遍。看10遍就能懂40%了,看20遍就能懂80%了。首先,這樣做能不能真正的懂80%還要打問號,其次,即使這種觀點成立,看那麼多遍,費那麼多時間,也是十分低效的。為什麼不讓孩子看難度合適的動畫片,一次就看懂,然後循序漸進呢?

有的家長認為,兒童動畫片里情境多,孩子會通過把情境和語言相對應來習得語言——即「情境對應」。然而,這樣理想的、有大量情境的動畫片是不多的。在很多情況下,情境不足以讓孩子知道語言的準確意思。舉個例子,假比方說孩子看到動畫片里的貓攔住了老鼠,威風凜凜地說了一句話。那孩子如何能知道,貓說的到底是「站住!」還是「往哪兒跑!」還是「你服不服?」孩子能夠看到動作,體會到說話人的情緒,甚至能藉助畫面里大致明白整個故事,但具體到每句話,還是糊裡糊塗,沒有甚解。

如果孩子習慣於囫圇吞棗式的看動畫片,滿足於差不離就行,那麼他的知識內圓就是充滿漏洞的,在不牢固的基礎上擴大出的最近發展區也是不牢靠的,虛假繁榮。論壇上有家長說國中孩子能讀哈利波特了,可是考試成績還不如同學,應試不行。這種能力的偏差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究其原因,也許是這種不求甚解造成的。

如何提高英語聽力學習效率

對於兒童來說,學習的台階越小越高效,越大越低效。成人幫助下的可理解性輸入縮小了台階,使兒童取得了進步。對於我們家長來說,從這些兒童學習特點能獲得什麼啟發呢?我認為,就是要永遠追求99%的理解率。我們知道,在分級閱讀中有「五個手指法則」—— 一頁書中如果有五個詞不會讀,豎起了5個手指,那麼這本書就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不合適,換另一本。如果沒有不認識的詞,也不好,太容易,沒台階,孩子不會進步。這是獨立閱讀、自主閱讀里的法則。

當孩子獨立看視頻、聽音頻的時候,如果有99%的理解率,即100個詞中只有1個詞不會,那麼孩子可以從上下文的情節中推論出這個詞的含義。我們大人都做過英語的閱讀理解題,我們知道,已知的東西越多,背景知識越強大,就越能準確地推論出不會的個別詞的意思。所以,當孩子獨立面對英語時,我們要追求盡量高的可理解率。

如果達不到95%以上的理解率,家長就要參與了,解釋辭彙,回答問題,討論故事,幫助孩子理解。事實上,越是啟蒙初期,孩子越需要幫助。孩子最需要家長扶上一把的有兩個時期:一是聽力啟蒙初期,即剛開始學英語的時候,家長需要幫助孩子獲得幾百詞到一千詞的聽力辭彙量;二是閱讀啟蒙初期,學自然拼讀的時候,家長要聆聽孩子朗讀自然拼讀專項訓練讀物。

這兩個時期,需要家長扶上馬走一程,但很快,孩子就會絕塵而去,聽或讀都用不著家長管了,家長只需做資源的提供者。這時,如果您能循序漸進地提供資源,保證孩子的可理解率,那麼,孩子可以自學辭彙和表達式,他們的進步是會讓您驚嘆的。

如果我們給英語啟蒙方式按有效性排個序的話,那麼第一名就是交流互動 (communication & interaction)。即「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話。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在家庭英語啟蒙中,所有的輸入方式都要向交流互動努力

1、家長能說英語的,就在生活的真實語境下說

2、在看視頻時,要陪看要解釋,看后要評論、表演、應用

3、在親子閱讀時,要解釋、要交流、要評論、讀後要把能記住的單詞和句型在生活中應用一下,不要只當人肉復讀機

4、聽歌曲時,要解釋,要和孩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遊戲

根據一個研究,對於0-4歲兒童的語言習得,家長和孩子對話的作用,是家長干讀繪本作用的6倍。我們一定要和孩子互動起來。

要互動、要對話,在什麼情況下是互動和對話是最高效的呢?

第一、語言在類似情境下重複率越高越有效。只有一種輸入方式、一種情境是低效的。比方說,您家的啟蒙只有親子閱讀這一種方式。這樣的家庭還挺多的呢!比如說我有一大學同學,自己就是外國語大學英語系畢業的,但她只給孩子讀繪本,問我的問題都是「買哪套書好啊?」除此之外她好像沒有別的著了。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多管齊下,讓孩子在多種多樣的輸入中實現沉浸。一個單詞,從媽媽的朗讀里聽到了,從動畫片里聽到了,從歌曲里聽到了,最好的是,在生活的實際場景中,聽到媽媽說了。

這樣,經過多次類似情境下的反覆輸入,孩子牢牢地理解了意思,掌握了單詞。從重複這個角度來說,每天都會重複的日常活動(routine)是最適合輸入的時候。比如,吃飯、睡覺、刷牙等等。對於3歲以後開始的啟蒙,家長一定要在家興緻勃勃地說英語。不用擔心自己語音不好,只要保證音視頻的輸入大於您的輸入,孩子就不會受您口音的影響。而且,在為孩子打下最初的幾百詞之後,您就可以歇歇了,有了幾百詞,能理解的音視頻的量還是很大的。家長也不用擔心自己會說的句子太少,在最初階段,蹦單詞就可以。蹦單詞您總會吧?先把人人都會的Good night,thank you在情境里教了,再教能指著說的名詞,家裡的電視呀、桌子呀、沙發呀、水果呀,想起來就指著東西說說單詞。

別小看這些單詞,省了您的大錢了。您知道嗎?大多數的幼兒英語培訓班一學期只能教100個辭彙,一堂課只能教三四個。

第二、這裡、此時,也就是here & now的輸入最有效。小孩只關心此時此刻發生在眼前手裡的事情。根據這一特點,家長可以對孩子所進行的事情進行實況轉播式的評論(ongoing commentary)。比如說,孩子在玩積木,你就可以說:「You are putting a red block on a blue block. It looks great! Red, blue. Are you building a bridge? 你在搭橋嗎?Ah, you are, you are building a bridge.」 在孩子玩的時候,不斷報道他正在幹什麼,指著實物教一些顏色詞、名詞。這種here and now情境下的輸入,孩子立刻就明白了,效果非常好。

第三、過程越愉快越無壓力,輸入越有效。在二語習得論中,有情感過濾器假說。即焦慮等不良情感會阻礙輸入。兒童無憂無慮,這是他們習得語言快的原因之一。那麼在英語啟蒙中,我們要記得創造無壓力的環境,不要逼孩子輸出,不逼他看不喜歡的東西,不逼他複述、跟讀、背誦,更不要讓他讀完書就做題,多鼓勵多表揚,讓孩子高高興興地習得語言。

第四、材料越滿足兒童的興趣與求知慾越有效。兒童習得語言快,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不覺得自己在學語言。他們全部的注意力都在他們所乾的事情上。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習得了語言。低齡啟蒙的優勢是兒童的語言與認知同步發展,視聽讀材料滿足了他們的興趣和求知慾,使他們興緻勃勃。

大童的難辦之處就在於語言與認知不匹配了,語言簡單的,大童嫌幼稚,難的,又看不懂。

本篇文章為蓋兆泉老師分享ppt的節選部分。覺得獲益良多意猶未盡嗎?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在2017年9月6日(周三),尖叫童年將邀約現居美國的蓋老師給我們做講座分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