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詩仙李白羨慕的古代「大俠」都是些什麼人?

「俠」這一概念最早出自韓非子的《五蠢》:「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因此韓非子主張對俠進行打擊。太史公司馬遷則是為「俠」作傳的第一人。他在《遊俠列傳》中這樣寫道:「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

俠指有能力的人不求回報地去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這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社會追求。武俠..仁俠..義俠..都值得去尊重

漢魏以降,雖然當權者對「俠」一直採取壓制打擊的政策,但是「俠」始終活躍在歷史的舞台上。曹植的《白馬篇》中就曾以濃墨重彩描繪了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遊俠少年形象。

▲電影《聶隱娘》劇照

不過「俠」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群體,很難以善惡輕易為之分類。一方面他們之中的許多人繼承了兩漢以來的名士風節,以抗暴復仇為己任;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是肆意妄為,橫行無忌,「行劍攻殺,活賊匿奸」,視律法為無物。

由於「俠」蔑視律法,又有一定的武力,若意氣相投,便會義無反顧,因此往往成為野心家的拉攏對象。在唐朝的建立過程中,便活躍著無數「俠」的身影。李世民在隋末便是「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效死力。」李淵入長安時,更是得到了豪俠們的鼎立支持,「俠少良家之子弟,……,爭求立效。」

帝王的崇俠養士,對唐代的任俠風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俠風激蕩之下,時人均已任俠為榮。史書上記載這些人,「輕死重義,結黨聯群,喑嗚則彎弓,睚眥則挺劍」。即使像大詩人陳子昂那樣體弱多病之人,也是「驅俠使氣」,「意氣一合,雖白刃不可奪也」。

唐人的詩歌里不乏歌頌描寫豪俠少年的篇章。杜甫也曾這樣抒發情懷:「白刃仇不義,黃金傾有無。殺人紅塵里,報答在斯須。」李白的那首《俠客行》更是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氣,在千年之後仍膾炙人口。

其實李白本人也是豪俠之士,自稱「十五好劍術」,「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他本人雖一生坎坷,但任俠之心始終未變,有「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之詠嘆。唐代俠風的盛行,一方面固然源於先秦以來質樸強勁的遺風,另一方面也與當時胡風之浸染有關。李唐王室上承西魏八柱國體系,本就帶有濃烈的胡人色彩。

唐帝國建國以來,國勢強盛,四夷賓服,在其包容開放的政策吸引下,許多胡人慕名前來。他們將游牧民族原本的那種剛強氣質一併帶來,使得當時人發出了「長安中有胡心矣」的感嘆。《聶隱娘》電影中的空空兒形象便是一位胡人。

金庸名著《神鵰俠侶》其中一段很感人的對「俠」的闡述.

第二十回 郭靖之口中的俠之大者

「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 更多冷兵器相關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泉之寶劍風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