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民間拓工革新「最古老印刷術」獲追捧

8月23日,裴建平在工作室里為拓片「上墨」。 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新華社鄭州9月5日電(記者李鵬)60歲的民間拓工裴建平熟練地將清水浸濕的宣紙輕鋪在刻有圖案和文字的金石之上,然後用棕刷反覆掃壓宣紙,使紙緊貼金石的凹紋,然後在宣紙表面拓上一層薄墨。幾分鐘后,宣紙風乾,金石上複雜精美的圖案便被清晰地還原了出來。這便是被譽為「最古老印刷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拓。

「鏤於金石,傳之永久」。古代的人有把重要事情刻錄在金石之上的習慣。世人為了傳承學習,便將這些金石之上的圖案或文字拓印下來,製成拓片廣為傳播。而拓工也就成了當時群體龐大的職業人群,這便有了「自古書家多拓工」之說。有研究顯示,的傳拓技藝起源於東漢時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技藝精湛的拓工不僅能將風化模糊的平面碑文拓印的清晰如初,還可以拓印高度數十米的摩崖,甚至連立體的器物也不在話下,而且最大的優點在於拓印的真實性遠超其他複印列印技術。這也是儘管隨著金石記事方式退出歷史舞台,拓工越來越少,但在民間,仍有許多令人敬佩的傳承者為之堅守和著迷的緣由所在。

裴建平便是最受關注的傳承者之一。他通過數十年的摸索,革新了千餘年來的傳統技藝,並自費建立起了全國首個傳拓技藝傳習所,致力於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引起了包括文物考古專家、業餘愛好者甚至青少年學生的追捧。

裴建平的傳習所開在老家——古都洛陽市偃師市府南鎮的一個普通農村。即便位置有些偏僻,並且只通過在微信朋友圈的口口相傳來招生,但前來學習的人還是絡繹不絕。2015年7月開所至今,他已開辦了14期培訓班,招生200多人。由於場地有限,這幾乎已是傳習所所能承受的最高招生額。

慕名前來的學生不惜長途跋涉,自理食宿,就是沖著裴建平獨創的「清水拓」技藝。「裴老師發明的技藝,讓我很吃驚。」北京慈善寺文保所的文保員龐獻坡是傳習所最新一期培訓班的學員,也是一名拓印文物的老拓工。他網上看到招生消息后,專門請假趕來自費學習。

他說,按照傳統的技藝,為了讓紙貼合金石,要在金石表面刷上一種「白芨水」的天然膠水,並用氈布包裹的木錘將紙錘入金石的凹紋,因為膠水的緣故,碑文的拓片很難做到字口清晰,而錘紙更是容易損傷珍貴的石碑,「『清水拓'就沒有這種弊端」。

在裴建平的學生中,年齡最大的接近70歲,最小的15歲,還有很多是高校的教師。保定學院歷史系的宋玉坤是公費來學習的。2016年保定學院開設了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宋玉坤擔任傳拓課程的講師。在傳習所學習后,宋玉坤決定今年的課程將全部改授「清水拓」。

8月23日,裴建平在工作室里為即將完成的拓片「揭紙」。 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裴建平的培訓班材料費加上學費每人1000元。由於只能勉強維持開銷,裴建平從不免除學員的學費。唯一的例外是,一名從新疆博州而來、研究壁畫的女研究員大年初二帶著孩子,走了200多里山路買了火車票,又輾轉3000多公里前來學習,深受感動的裴建平破例為她免除了學費,還臨時加開了一期培訓班。

裴建平對技藝極為苛刻,留了一雙小拇指指甲長於常人的手。拓印用的宣紙很薄,浸濕后如同蟬翼,從金石上揭下宣紙時,裴建平奇長的小拇指指甲便派上了用場,輕輕一勾便將拓片完好無損地揭了起來。為了讓紙坊的老闆造出專供拓印的宣紙,他還說服老闆帶著員工來學習拓印。

「儘管現代技術發達,但傳拓在文物保護方面仍不可或缺,而且拓片本身具有藝術價值。」2011年,裴建平被專門邀請到東京大學講學,大受歡迎。開闊了眼界的裴建平此後便決定將精力用於推廣傳統傳拓技藝。

2016年,裴建平又和友人商量,萌生了讓拓印技藝「走出去」,為外國拓印珍貴文物的想法。儘管最終沒有成行,但「讓傳拓技藝造福世界文保工作」始終是他的心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