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二戰蘇聯士兵死於非命 竟是因為自家造的武器?

現在的很多軍事科技都是在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技術,當然在那個年代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發明。接下來,百科君就帶大家看看蘇聯在二戰期間研發的奇葩武器是如何做到「專坑自己人」的?

在1917年以前,芬蘭一直都是俄國的領土,斯大林早就想把前者收回囊中。1939年11月30日清晨,蘇聯轟炸機突然出現在芬蘭上空,對芬蘭的所有城鎮進行無差別轟炸。當天,23個師的蘇聯紅軍在2000多輛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侵入了芬蘭領土。

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紅軍憑藉優勢兵力始終處於進攻態勢。其企圖是集中主要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峽實施進攻,在其他地區以部分兵力牽制芬蘭軍隊,粉碎芬蘭軍隊主力,在最短時間內迫使芬蘭議和。

這場持續了三個半月的戰爭使芬蘭軍隊已瀕於兵員枯竭、彈盡糧絕、外援無望的險境。直至1940年3月13日蘇芬雙方簽訂了《莫斯科和平協定》,標誌了冬季戰爭的結束。

在這場戰爭中,充分顯示了蘇聯準備不足的事實,尤其一種叫做雪橇護盾的拙劣武器。這種武器是一種安裝在雪橇上的很重的金屬盾牌,設計它的願望很美好,是希望在沒有坦克和炮彈支持的時候,這款護盾能對步兵起到保護作用。

但是,這面盾牌並沒有發揮設計者想象中的作用,這反而奪去了很多蘇聯士兵的生命。

在David Campbell的新書《芬蘭士兵VS俄羅斯士兵》中,有過對冬季戰爭的分析。

首先,因為軍事思想上的傳統,蘇聯的指揮官們認為戰爭還是要靠步兵緩慢推進,飛機、坦克等先進武器只能提供支持,而且僅能為步兵提供屏蔽的支持。

戰爭的時間恰好在冬季,不但運輸這些大型武器的方式是需要解決的麻煩,而且就算把他們都運到戰場上,能讓坦克在大雪覆蓋的森林中行駛也不容易。

因此蘇聯長官們決定用雪橇盾牌進行一次攻擊。

雪橇盾牌又被稱作步兵坦克,因為它是用12毫米厚的裝甲做成的,在上面除了留給步兵可以射擊的小口外,還有一個可以觀察環境的可視窗。但是整面盾牌都架在雪橇上,其重量已經超過了80公斤,行動起來十分艱難,甚至有一些都陷進了雪裡一英尺深。許多士兵都因為其難以移動而死。

顯然,使用雪橇盾牌是一次十分失敗的嘗試。

好在,後期蘇聯對自己的戰術有了新的經驗和認識,快速改革后,大大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從而奪得了冬季戰爭的勝利,簽訂了《莫斯科和平協定》。雖然在協定里,蘇聯得到了芬蘭的領土,但是其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48,000人陣亡,27萬人失蹤,除此之外還損失2000輛坦克。用蘇聯老紅軍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僅僅獲得了足夠埋葬陣亡將士們的土地」。

(全文完)

關注新聞熱點,解讀背後知識。有態度、有溫度,千萬網友喜歡使用的移動百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