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據說,他是中國最成功的銀行家

ID:hstl8888

1998年,60多歲的招商銀行行長王世楨正在物色接班人,他找到馬蔚華說:「我這個銀行很小,你願意來嗎?」

1

目睹銀行破產

30多歲時,馬蔚華就因工作出色,成為省委書記的秘書人選,但沒多久他就轉道了:於1988年調入人民銀行,到王世楨找到他時,他已是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的「老」行長,並因此親歷了新第一次,也是至今為止唯一一次的商業銀行破產事件。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避免金融風險,海南省政府將28家城市信用社併入海南發展銀行(下稱:海發行)。彼時的海南城市信用社普遍採取「高息攬儲」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甚至可以達到25%,而在「高息攬儲」的外表之下,其實只是新錢還舊錢的遊戲。

為了規範金融秩序,1998年初,央行開始壓低城市信用社的吸收存款率,海發行兼并的城信社儲戶出現恐慌,銀行業最擔心的「擠兌」發生了。

兩個多月,幾十億的存款被取空,海發行資金鏈斷裂,隨後又連鎖反應到海南房地產項目上,很多地產項目就此爛尾。
1998年6月,央行下令關閉海發行,成立破產清算組,馬蔚華任組長,並因此學到很多經驗,收穫了不少教訓,繼而對操盤一家商業銀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就在這時,即將退休的王世楨找上門來。

2

尋找新出路

1999年3月19日,馬蔚華正式赴任招行行長。迎接他的是一個壞消息:瀋陽分行出現擠兌。

彼時,海發行的破產影響尚未消散,馬蔚華上任被謠傳成央行派來接管招行。面對危情,他一面通過媒體澄清真相,一面調配大量資金支援瀋陽,並電令瀋陽分行,敞開大門,24小時營業,儲戶取款隨時兌付。10多天後,擠兌危機得以化解。

作為曾經商業銀行的監管者,又經歷了兩次擠兌風波、親眼目睹了新第一例銀行破產案,馬蔚華很清楚,要避免金融風險,銀行首先要「身體健康」。

到招行后,他首先抓的就是這事:從利潤中拿出5億,用作壞賬撥備。招行過去11年的歷史中,從未進行過壞賬撥備。此舉,讓報表上的利潤瞬間變成了負增長,各級幹部、員工的獎金隨之泡湯。

各種不滿情緒悄然而出,董事會也為此吵得一塌糊塗,但他頂住壓力,堅持為招行「強身健體」。

這種大幅提取壞賬準備的行為,一直持續多年,直到後來招行上市。也正因此,招行成了第一家沒有國家注資剝離不良資產的H股上市銀行。

穩住陣腳后,馬蔚華開始在市場上尋找機會。

市場中,工、農、中、建、交5大國有銀行在資金實力、客戶規模、網點數量上具有霸主性的地位;而深發展銀行、廣發銀行、光大銀行、浦發等商業銀行也有自己獨到的地域和先天優勢。

但這些銀行市場同質化嚴重:都把自己勢力範圍的內的大企業作為主要服務對象,以批發貸款為主要業務形式,通過「低吸高貸」的利息差,賺取收入。

「商業銀行長期以來所奉行的以大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以批發貸款為主要資產形式、以存貸利差為主要盈利來源、以規模大小為主要評價標準的經營之路已越走越窄。要想發展,必須找到新路。」馬蔚華表示。

但路在何方?

3

做零售業務為主的銀行

馬蔚華決心將業務重心轉移到零售業務上,以中小企業、家庭、自然人為主要服務對象。

這樣的革新絕非易事,因為零售業務額度小,利潤率低,回報周期長,而需要投入的成本多,人力多……招行很多人想不通。

馬蔚華對他們說:「對公業務競爭激烈,搞業務講回扣,拉關係要喝酒,合同一年一簽,其實不穩定。而零售業務,剛開始業務量很小,但『不久』就會成幾何級增長,零售業務講積累,越往後越穩定。」

他總結說,「銀行不做對公業務,今天沒有飯吃;不做零售業務,明天沒有飯吃!」

馬蔚華的信心來自於一個榜樣——美國富國銀行(與工行曾4次交替全球銀行市值第一位置)。富國銀行就是通過社區、小微企業等零售業務,成了美國的最佳銀行之一,其盈利能力曾讓英特爾、可口可樂、通用電氣都難以企及。在他的心中,富國銀行就是招行學習的對象。

開展零售業務,馬蔚華先從品牌入手。

針對當時國內銀行業服務意識淡薄的情況,招行打出了「招商銀行因您而變」的口號,並用向日葵作為自己的標誌,隱喻每時每刻「心向客戶」的經營理念。

為了提升服務品質,馬蔚華將MOT(MomentOfTruth關鍵時刻)理念引入招行。MOT源於北歐航空公司總裁卡爾森的一個理念——平均每位顧客接受其公司服務的過程中,會與5位服務人員接觸,平均每次接觸時間15秒,而這75秒就決定整個公司在顧客心中的印象。
而影響客戶第一印象的主要是三個因素:人員的外表、行為、溝通。這三方面所佔的比例分別為外表52%、行為33%、溝通15%。這三個方面如果能夠讓客戶滿意,那麼客戶就會更加忠誠,為公司不斷地創造利潤;相反,如果顧客不甚滿意,就可能會導致公司客戶的流失、口碑的下降。

馬蔚華從細節入手,開始打造招行品牌,率先在業內開展了「人性化」的櫃檯服務。

去招行營業廳,在門口會看到鮮花;進門時,工作人員熱情地詢問;排隊時,號碼機統一排號;等待時,沙發區休息;無聊時,順便翻翻看沙發旁的報刊;辦理業務時,櫃檯員工的舉手示意引導……「服務好」成了招行的「名片」。

抓服務的同時,馬蔚華在招行品牌的傳播上也不遺餘力。他說:「品牌是一種標誌,一種信任,品牌的出現,降低了用戶選擇的難度,標誌著你的服務受到了社會的肯定。」為了宣傳招行品牌,他在全國四處演講佈道。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有一些固定的公關活動:省市領導接見、大學演講、媒體座談……時刻讓招行處於輿論的前沿。

抓服務、建品牌,都是為了招行的零售業務轉型做鋪墊,但要轉化為生產力,產生實際的利潤,還需要輔之以更多的具體措施。

4

射出「三支箭」

第一支箭:做別人沒做過的網路銀行

做零售業務,馬蔚華就得面對現實:與5大國有銀行相比,招行的網點數量太少,要想服務更多的零售客戶,就需要更多的網點,投入更多的人力、資金……

他的對策是:互聯網。他認為,互聯網雖然歷史短暫,但具備網路技術優勢的小銀行將有機會逆襲大銀行,而網路銀行一旦崛起,銀行業必將重新洗牌。

1999年的,互聯網剛剛開始興起,騰訊剛成立一年,百度公司還沒成立,馬蔚華卻已在網路上「跑馬圈地」。1999年11月,招行成為國內首家提供在線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網路開始逐步彌補招行網點不足的問題。

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讓招行網上銀行成了新興中產階級與年輕人的新寵,招行客戶迅速增長,僅一年的時間,招行網上交易額就達到了8600億。

第二支箭:做「沒前途」的信用卡

1985年,銀行在珠海發行了國內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此後14年,近13億人口的,只有2500萬張信用卡,平均百人不足兩張卡。與之相比,美國人均持有信用卡近3張。

在銀行業人士看來,人幾千年來重儲蓄、慎消費,量入為出,沒有信用消費文化市場,而教育、培養市場又成本太高。

但馬蔚華不這麼看,他認定未來10-20年經濟將蓬勃增長,人們的收入也將大幅提高,有收入做保障,人們就敢「信用消費」。另外他也在賭一點:國人的消費觀念將逐漸改變,年輕人也將有別於過去老一輩。別人看不上的信用卡市場,他恰恰覺得潛力無窮。

2002年,招行正式發行信用卡,首年發卡達60萬張,刷新VISA在亞太地區創造的記錄;2005年,招行成為國內發行量最大的雙幣信用卡發行銀行;2006年,招行佔據全國超過30%的信用卡市場份額;2012年,招行信用卡累計發行量突破3600萬張。招行的信用卡發展史,成了全球銀行界的奇迹,甚至成了哈佛商學院的案例。

馬蔚華準備用8年時間實現信用卡業務盈利,但結果4年就實現。通過信用卡帶來的利息、手續費,招行賺得盤滿缽滿。其他銀行開始如夢初醒,加大力度進入信用卡市場,而招行已遙遙領先。

他說:「我們開始搞信用卡的時候,很多人勸我,包括國際上大的諮詢公司說千萬不要搞信用卡,人不會借錢買東西,我幸虧沒有聽他們的。」

第三支箭:做國內第一家整合性貴賓理財服務

2001年加入WTO后,馬蔚華預感到,一向重視零售業務的外資銀行進入,將會與招行形成激烈競爭,特別是在利潤豐厚的高端零售業務市場。

為了應對競爭,2002年,招行推出了「金葵花」理財,這是銀行業最早推出的整合性貴賓理財服務,其核心在於通過全方位的綜合服務體系,確保客戶財富的保值與增值。

「金葵花」的整合理財服務一推出,招行的高端個人客戶半年就增長了50%,僅這些高端客戶的儲蓄金額就佔到了招行整個業務量的30%。「金葵花」的成功,讓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效仿,招行再次領先業內。

5

非凡成績

三支領先業內的箭射出之後,招行在零售業務上,不斷挖到「金礦」,其各方面成績也不斷攀升。2004年底,招行的資產總額翻了兩倍,稅前利潤翻了7倍,不良貸款率從3.15%持續下降至1.14%,準備金覆蓋率由97.39%持續上升至223.29%。招行成了彼時國內盈利能力最強、經營風險最低、資本回報率最高的銀行。

2006年,招行赴香港上市,受到投資者狂熱追捧,認購數達到公開招股額的266倍,因購買股票人數過多,香港甚至出動了警察維持秩序。全球的基金經理們,都在議論招行的上市。

2007年,招行成為新建立后第一家獲准進入美國市場的中資銀行(中行和交行1949年前在美國設置了分行)。在全球的金融中心紐約,面對美國嚴苛的監管制度,招行能放下一個棋子,實屬不易。此前,中資銀行為跨越這一門檻,已經努力了16年。有評論稱:招行的一小步,是銀行業的一大步。

因為出色的業績以及創新式的發展,馬蔚華被英國《銀行家》雜誌評選為「年度之星」,成為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銀行家,還贏得了「一人引領金融、IT兩個領域」的美譽。

曾經偏居東南一隅的地方小銀行,成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領頭羊和其他商業銀行追趕、模仿的對象。

6

意外離職

1999年,馬蔚華接手招行時,招行還只是一家資產總額千億的地方小銀行,到2012年,招商資產總額已突破3.4萬億,成為全國第六大商業銀行,全球500強企業,招行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嘆。

在2012年的股東大會上,招行董事會特別表揚了馬蔚華對招行的貢獻,並強調「馬行長非常有經驗,對招商銀行又熟悉,對經濟的把握也有獨特之處,在這一點上他的作用還將得到繼續發揮。(如果)精力很好,馬行長可以繼續做。」

但2013年5月8日,招行對外宣布,因年齡問題,65歲的馬蔚華不再擔任招行主要領導。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有報道分析稱:種種跡象顯示,年齡問題只是說辭,因為招行並非國企,馬蔚華也只是一個職業經理人,不應受到年齡的限制。而彼時,馬蔚華也正領導招行進行二次轉型,有媒體用「藍圖未竟」形容他的突然離職。

他離職的原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觀點認為是「人的因素」——馬蔚華與前董事長秦曉合作近10年,業內號稱「黃金搭檔」,但2010年後,秦曉退休,他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持者;有觀點認為馬蔚華準備大幹一場的「二次轉型」,效果並未達到預期,難令董事會滿意;還有觀點認為是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已經讓招行喪失了先發優勢,招行的「明星光環」開始黯淡……

2013年5月31日,在招行交接工作的最後一天,馬蔚華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郵件,其中寫到:「14年的相濡以沫,讓我和你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從感情來說,我捨不得離開大家、離開招行。但從事業發展來說,我到了告別大家、惜別招行的時候了。任何事業,要想基業長青,都需要新陳代謝,都需要後浪推前浪……一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薪火相傳,一代代地接續。所以,對於此次新老交替,我早有思想準備,而且是內心所願。」

2013年馬蔚華離開時,他留下的是一個資產總額超過3.5萬億,自營存款、自營貸款、營業凈收入增長20多倍、凈利潤增長近30倍,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7%的股份制銀行「一哥」。

7

如何做到先人一步?

執掌招行的14年中,馬蔚華總能把握住時代發展的脈搏,先人一步,不僅帶領招行實現一次次「升級」,還間接帶動了整個銀行業的進步。期間,他展現了諸多過人的特質,其中最為外界所熟知和稱道的秘訣有兩點:

① 與一流的人做朋友,方能開闊眼界,把握時代發展動態。
馬蔚華的朋友個個聲名顯赫,例如花旗銀行傳奇CEO桑迪•威爾、摩根大通的兩任CEO——哈利森和戴蒙、美國前財長蓋特納、AIG前董事長兼CEO格林博格、巴菲特、比爾蓋茨、基辛格……他每次去美國,都會盡量抽空去見這些朋友。

「銀行家不能只知道銀行」是馬蔚華的觀點。

作為一個前政府官員和明星銀行的領導人,馬蔚華的學識和觀點也讓他的朋友們很是欣賞和佩服。美國前財長蓋特納稱馬蔚華是「和巴菲特一樣重要」的銀行家;李嘉誠曾經在與馬蔚華聊天後,冒著小雨堅持送馬蔚華上車;摩根大通銀行的董事長哈爾森第一次見馬蔚華,本來公務性的會談,變成了私人長談,隨後倆人成了好朋友。

馬蔚華交朋友的經驗是「你要人家接受你,你就要對得上話才行。」

② 學習「先進」,借鑒「先進」,就有機會先人一步。
馬蔚華帶領招行發展時,非常注重吸收國外銀行的精髓,借鑒國外的商業模式。

他說:「西方的銀行畢竟在市場經濟中經歷了上百年,他們走過的路,也許是我們今天正在走的路。那麼他們的經驗、他們的教訓都對我們非常寶貴,所以跟他們交流會很受啟發。」

他坦誠:招商銀行初期的很多創新,其實都是源自美國的富國銀行;招行的財富管理、私人銀行、品牌管理也學習、參考了蘋果、百達翡麗的經驗和方法。

而他也有一個明確的學習對象——花旗集團前董事會主席兼CEO桑迪•威爾,不僅因為桑迪締造了龐大的花旗帝國,還因為桑迪在變化紛繁的50年中,總能做到領先行業趨勢一步。

誠邀您關注原創內容平台 趙民微分享

請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本文系「正略諮詢」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來源:文章轉載自華商韜略(ID:hstl8888),禁止私自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華商韜略授權。

熱門文章推薦

為什麼離職最能暴露一個人的格局?

在逃離北上廣之前,你最好看看這份統計報告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正略集團官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