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與經濟學家商榷:徵收房產稅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

與經濟學家商榷:徵收房產稅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

文/馬躍成

8月10日,在北京舉辦了2017年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在此次論壇會議上,孟曉蘇的看法是,如果不征房產稅的話就會讓兩類人群受傷,其中一部份人是農民,還有一部分人是最後買房的人群受傷害。他說,現在政府的城市建設資金60%都是來自土地,政府廉價徵收土地高價賣出,其中只有差價的三分之一左右給農民,所以農民利益被剝奪。

農民的利益不是一個簡單滴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問題,實行房產稅了,就能保護農民利益了?各地的徵收土地的補償辦法不一樣,現在基本上是按照宅基地補償樓房面積,承包地的補償主要是貨幣補償,以前是補償十年青苗費,與土地出讓關係不大,同時,農民在土地出讓過程中,一點話語權都沒有。徵收房產稅,既不可能把房產稅的一部分划給農民,土地價格更低了,農民的土地補償也不會反而更高。

孟總說,至於說最後買房的人群受傷害,是因為不征房產稅,所有城市費用都要從地價轉化成房價里出,所以誰最後買房誰倒霉,因為這個本來應該是社會公平負擔的城市建設費用,拆遷費,醫療設施,以及學校建設,維護費等都直接攤在了地價裡面,這些錢也將是買房的人來給。所以原先買房的人可以享受城市改善房價增長的好處,但是不需要多給錢,而後買房的極有可能還要負擔這些費用,這對最後買房的來說是一種傷害。

這樣的分析,政府方面未必同意,這麼說,就是「土地上漲推動房價上漲、政府是高房價罪魁禍首」的觀點,以前,各地政府既不承認土地財政,也不承認推動房價上漲的源動力來自政府方面。另一方面,去年房價上漲一倍的時候,都不是土地上漲的原因。如果這麼道理存在,就不好理解,政府為什麼現在採取「五限」政策遏制房價上漲的政策基礎了。

最近,在2017博鰲房地產論壇上,樊綱的房產稅媒體呼籲了十幾年,現在該趕快實行房產稅了。之前他還透露,有關領導人也提出要加快出台房地產稅。什麼長效機制?在需求側最重要的長效機制就是房地產稅,就是住房的保有成本。你有這個地產,你就要付這個成本,然後逼著你要去租,你不租的話,你就會不斷地虧損。提高你的保有成本,這就是房地產稅的最基本原理。房地產稅可以減少投資需求,因為房產稅跟著房價走,房價漲了,稅也跟著漲,所以房產稅是房價的長效穩定器。

樊綱分析說,有的國家房地產稅一出泡沫,他要交的房產稅比自己的工資都多了,他一定要賣大房子,換小房子,增加市場供應,這是一個內在的穩定器;同時,我們現在的房地產狀況是在這麼多行政手段的調控下,需求被嚴重抑制的。你要一旦實行這種長效機制,就可以把這些東西都放開;當這些東西放開的時候,合理的需求足以彌補你用這個辦法擠掉的那也不太合理的需求,房地產仍然能平穩發展。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重要概念,什麼是房地產健康發展?難道說,房價上漲就是發展?房產稅如果不能遏制房價上漲,就一點意義都沒有,很多人都說,房產稅,沒有抑制房價上漲的作用。如果這樣,房產稅的意義就不大了。如果,現在房價繼續漲,地價繼續漲,再徵收房產稅,顯然不可能。中央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政策定位,決定的房價只能降,不能漲。一方面,回歸到住的功能,就一定要讓人們住的起,不降價顯然不能實現這個目的。另一方面,房子不能炒,如果不炒房價就不可能漲價,不漲價,也就沒有人炒房了,投資需求自然退出。幾百萬投入樓市,房價不漲的話,利息損失都讓投資者承受不住。

怎麼開始徵收房產稅?樊綱認為,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雙軌過渡,有一個過渡期,增量改革,這都是改革成功的經驗。全世界的房產稅大概0.8%到2.8%之間,美國有的地方超過3%,但是多數都沒有超過3%。英國最高一等的房產稅是17%,意思就是說你要買5000萬英鎊的豪宅,每年要交800萬英鎊的稅,你得真是土豪,你得真是有錢,你才上得起這個稅。

這些年,採取針對不同的群體採取不同的辦法,屢試不爽,但是,這種辦法造成的不公平,和社會問題隱患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養老問題,現在正在並軌,難度不小,但是也不得不進行下去。住房問題,由於房價上漲,也由於各種產權形式的房屋的出現,至今還有些地方在實行類似福利房的辦法,如此種種造成的方方面面的矛盾太大了。因此,盡量不要逃避矛盾,所有的問題都是在早期好處理,越到晚期,越難解決。

未來的樓市應該像現在的汽車市場,大眾需求的房屋應該很便宜、很容易買到。至於富人需求的豪宅,肯定也是放開的,政府只管收稅就行了,房價越高,收稅越多,人家也不在乎。開幾百萬、上千萬豪車,是不在乎油錢、保險、保養費的,更不在乎400元的車船稅。以後,住豪宅的人也是這樣,但是,這個房價的價格與普通住宅的供求沒有多大關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