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房子很常見,出租屋頂您聽說過嗎?隨著光伏產業在威海市的迅猛發展,現如今,「搶屋頂」時代來了,一分錢投資不用花,村民或者單位只要將閑置的屋頂出租出去給光伏企業,就會成為增收的好途徑。
不僅僅是「屋頂出租客」獲益,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光伏熱」已經帶動起一場綠色產業革命,通信、農業科技等行業欲搶灘光伏市場,做大「光伏+」產業。此外,光伏產業的良性循環顯現,通過「以電養電」,山東省威海市的光伏產業開始邁入了穩步發展的多元化、精細化時代。
祥雲小區內建起了光伏發電設施。 威海晚報記者 王曉 攝
出租屋頂,企業和農戶零投資就能賺外快
家住環翠區羊亭鎮埠前村的孫先生是一名普通農民,前段時間,他家搞了一個「大工程」,沒用他花一分錢,就在院子里建起了一個「陽光房」。而且從今年年初開始,他每年有一筆500元錢的額外收入。
原來,孫先生將院子的屋頂租給了市區一家光伏公司,在院子的屋頂上面建起了一個家庭光伏發電站。按照協議,光伏企業免費給他家安裝太陽能光伏全玻組件,與普通的多晶組件不同的是,這種全玻組件透光率更高,適合做「陽光房」的建材。
「對於建這個『陽光房』,我很滿意,不但沒有花我的錢,還有租金收,真的是一舉兩得。」孫先生介紹,他們村子還有七八戶村民也將屋頂租了出去,都是用來建設光伏電站。
現在,不僅僅是村民,不少企業也參與到了這場光伏帶來的「屋頂經濟」中。
以威海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例,市場方將4000平方米的屋頂租給了光伏公司,每平方米的年租金為5元。這樣,市場一年將獲得2萬元的屋頂租金,而屋頂防水等一切相關施工費用都由光伏企業承擔。
如今,「屋頂租金」成為企業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經區崮山鎮的一家企業將屋頂出租給光伏企業,一年可以獲得租金6萬多元,成為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之一。
搶灘市場,通信等行業欲試水綠色產業
「屋頂出租客」的出現僅僅是「屋頂經濟」發展的一部分。目前,有不少行業也開始「跨界」進入到光伏市場,探尋合作途徑。威海晚報「關注光伏發電」系列報道刊發后,電信威海分公司經理王傑聯繫了威海晚報記者,希望藉助媒體了解更多的市場情況。
「作為一家通訊企業,電信公司與光伏企業進行技術合作的意願非常強烈,比方說能源系統與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深度融合等。」王傑表示,通訊企業的技術優勢能夠推動光伏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持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也為通訊企業自身發展打開一個新的領域。
國網威海供電公司營銷部工作人員湯耀的工作電腦里,從2013年到現在,完成併網發電手續的個人和企業有300多個。
湯耀表示,最近幾年,威海市光伏行業發展迅速,供電公司也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為分散式電源項目業主提供政策指導、技術諮詢、業務受理、併網發電等「一站式」服務。
湯耀介紹,去年,國網威海供電公司完成蘇山島微電網項目光伏電源島上安裝,這是一個「智能微電網節能控制系統研究」的科技項目,經過反覆論證,供電公司最終研究出一套提高電能質量控制裝置和方案,順利完成我市首個微電網項目光伏電源建設。
競爭激烈,光伏產業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
經歷了前幾年粗放式的「跑馬圈地」階段之後,在同行競爭和跨行業企業競爭的壓力下,不少光伏企業開始朝著精細化管理的方向發展。
威海六合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華偉今年有個新的計劃,即打造一個光伏智能化管理平台,將自己的客戶安裝數據接入其中,隨時了解光伏電站運轉情況,為後期運維提供支撐,「我們現在的發展思路是通過售電所得到的部分收入再投入光伏建設,形成一個不斷優化的發展環境。」張華偉說。
記者從威海市發改委了解到,光伏發電屬國家鼓勵發展的清潔能源,威海市把國家政策與本市實際充分結合,光伏發電項目呈現多元化發展勢頭。截至目前,光伏併網發電已超過150兆瓦。其中,威海市光伏扶貧項目進展順利,考慮生態因素,試點了上善堂光伏農業大棚項目、銀凱特光伏農業大棚項目2個農光互補項目,均已併網發電,兩個項目相應的農業種植部分建設也在加快進行。此外,我市正在建設中的華能威海電廠儲灰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規模為19.75兆瓦,預計6月底前可併網發電。
去年12月,山東省發改委發布《山東省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光伏發電示範工程方面,省發改委提出,我省以青島、濰坊、威海、棗莊、東營、德州、聊城、萊蕪、菏澤為重點,實施高效生態農業光伏發電工程,建設一批分散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範區和風光、農光、漁光等綜合利用示範區。
作為光伏大國,光伏新增裝機已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1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太陽能年利用量達到1.4億噸標準煤以上,占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的18%以上。
在推進屋頂分散式光伏發電方面,將繼續開展分散式光伏發電應用示範區建設,到2020年建成100個分散式光伏應用示範區,園區內80%的新建建築屋頂、50%的已有建築屋頂安裝光伏發電。
在具備開發條件的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大型工礦企業以及商場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築,採取「政府引導、企業自願、金融支持、社會參與」的方式,統一規劃並組織實施屋頂光伏工程。
在太陽能資源優良、電網接入消納條件好的農村地區和小城鎮,推進居民屋頂光伏工程,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舊城鎮改造、新農村建設、易地搬遷等統一規劃建設屋頂光伏工程,形成若干光伏小鎮、光伏新村。
同時,在創新光伏扶貧模式方面,以主要解決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目標,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動多種形式的光伏扶貧工程建設,覆蓋已建檔立卡280萬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平均每戶每年增加3000元的現金收入。鼓勵各地區結合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光伏扶貧。(記者 王璐瑤 通訊員 范磊)